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三国:我可以召唤猛将

第二十八章功劳

  对于齐王,高齐绞尽脑汁才想起来,青州齐国、北海国的封国,正是曹操给废掉的。

  据史料记载是“齐王、北海王滋扰黎民,故废”。

  想来这其中定有猫腻啊!

  而这猫腻,却是被高齐提前撞破了——勾结黄巾余孽,意图谋反!

  对于这样的野心家,高齐自然没有客气的道理。

  他直接冷笑道:“本县虽年少,却向来听闻公台先生贤名。

  知礼义,懂廉耻,所交更是海内名士。

  如今看来不过徒有虚名罢了。

  先生自己与反贼勾结,却要污蔑本县,真是让人失望!”

  说着,高齐从怀中取出黄绢,大声念道:“

  今主上昏庸,任用乱臣。祸乱朝纲,荼毒百姓。

  仰愧于天,俯愧于地,中愧于刘氏宗亲。

  刘氏嫡亲刘承,愿挽天倾,愿救黎民。

  今与河东周元福结盟,共举大事。

  齐王刘承、河东周仓!”

  念完之后,高齐扬了扬手中黄绢,于阵前放声喝道:“诸位将士,齐王刘承勾结黄巾余孽,意图谋反,这就是证据!

  此乃杀头株连大罪!

  你们难道想祸及家人吗?”

  齐王军卒一个个惊恐不已。

  他们有的不知情,茫然四顾,举止失措。

  有的知情,神情惊恐。

  陈宫眼见黄绢,放声大呼:“将士们,不要相信他的话,此乃伪造之物!

  我等只需抓了这假冒的县令,上奏朝廷,自可证明清白!

  不仅如此,王爷还会确保诸位恩荣不尽!”

  高齐诧异。

  他没想到这陈宫竟然如此死鸭子嘴硬。

  这种名士,不过如此!

  他咧嘴冷笑:“皇家、王族之物,谁敢伪造?

  既然公台先生拒不承认,那也无妨。

  只待本县拿下尔等,自见真伪!

  元霸!”

  “在!”

  “除了这个耍嘴皮的,还有在那边探头探脑巴望的,其余的,只要不降,随你打杀!”

  “是!”

  高齐策马让开,同时把手一招。

  李元霸一马当先,后面阳都精卒齐齐跟上,杀向齐王叛军。

  阳都精卒养精蓄锐,以逸待劳。

  齐王叛军先是吃了败仗,士气低落。

  如今又被扣上了谋反的罪名,心生怯意。

  此消彼长之下,数百的阳都精卒再次以碾压之士冲杀齐王叛军。

  尤其是在接连损失“大将”刘保、刘全以及潘玉的情况下,齐王叛军中已经无将可用了!

  而高齐,则在一旁冷眼旁观,心底暗忖该怎么处置陈宫……

  高齐意兴阑珊。

  他本以为自己此行前来能遇到一两个猛将过过招。

  要么收服,要么斩杀。

  终归是有成就的。

  让他没想到的是,一个能打的都没有!

  他看着被捆缚在地的刘承跟陈宫,冷声说道:“齐王爷这么点人马,就敢谋反?”

  齐王刘承屈辱至极,放声恐吓:“不管你是谁,敢捆缚王室宗亲,都是大不敬之罪!”

  高齐拿出黄绢:“齐王爷还是想着怎么面对谋反罪名的处罚吧!”

  刘承面上泛起慌乱,却转瞬压下:“此物系伪造,谁会相信?”

  高齐看傻子一样,冷笑开口:“是真是假,本县直接送往州府,自见分晓!”

  一旁陈宫心思急转。

  就在刚才,他已经以各种言语恐吓少年,无奈对方丝毫不为所动。

  全然不是一个少年才有的心性。

  沉默半晌,他这才问道:“大人真要将我等送往州府?”

  高齐笑问:“不知公台先生又有什么指教?”

  陈宫犹豫着说道:“大人少年英杰,世所罕见。

  手中猛将,鲜有敌手。

  不若与齐王联手,在下不才,愿从中谋划,大事可成!”

  “哦?”

  高齐微笑道:“先生这是要陷本县于不义?”

  陈宫怒道:“皇上昏聩,黎民遭殃。

  凡有志者皆奋而反之。

  高大人却助纣为虐!”

  高齐冷笑:“换旁人说了,这话我信。

  是你,我却不信!”

  陈宫怒道:“黄口小儿,欺人太甚!

  想我陈宫海内名士,怎容你如此侮辱?”

  “先生为公还是为私,自问便知!”

  说着,高齐转身离去,吩咐军卒将陈宫看押好。

  此时。

  高齐对陈宫再无招揽之心。

  这货就是个典型的阴谋家!

  可如何处置他,却着实棘手。

  想了想,他只得唤来郭嘉,与其商量。

  郭嘉沉吟道:“兄长勿忧,此事易尔!”

  “奉孝直说。”

  “刘承、陈宫谋反坐实,兄长意在琅琊相,想要功名稳妥,送走刘承,杀陈宫即可。”

  高齐皱眉:“陈宫多有贤名,杀之恐遭人非议。”

  郭嘉冷笑:“与反贼谋逆,何来贤名!

  兄长若不想留下恶名,也简单。”

  “如何简单?”

  郭嘉笑道:“兄长将谋反书与陈宫罪行写成书信,附以当今贤才举荐,送往汝南许劭处,由他品评。

  贤才之名,早晚之间沦为笑柄。”

  高齐一拍脑门:“妙啊!”

  郭嘉所说的许劭,就是汝南许子将,是汉末著名的评论家——也是汉末第一位喷子。

  之所以说他是第一位喷子,是因为他品评时措辞严苛,让人难堪。

  袁绍因为他,荣归故里不敢大张旗鼓。

  兄弟许虔跟他产生了矛盾,也被喷得体无完肤,就此分道扬镳。

  他定期举办“月旦评”,评人、评文、评事。

  给他评论到的人、文、事,一下子知名度就上去了。

  贤才能人凭此一飞冲天。

  也有人因此臭名昭著。

  把陈登的行止送过去,保准能让他名声臭到下水沟里!

  郭嘉皱眉道:“只是如今这封信不知由谁举荐。

  须得名门世家,又得声望贤达……”

  高齐笑道:“这有何难,我父可以。文若兄也可以!”

  郭嘉眼睛一亮:“世伯还需避嫌,文若先生更为稳妥。”

  高齐点头。

  随即遣人收拾战场,安排俘虏,一起前往东莞。

  东莞县内。

  太史慈、高宠、李存孝已经控制住局面。

  两相汇总,杀敌近三千人,余下两千多投降之人都被集中在一起,瑟瑟发抖。

  其余所获:

  无损马匹四百三十余。

  良甲一千余。

  皮甲、劣甲数千。

  刀、枪数千。

  粮食三千石。

  另有一应私造印章、符印近百,皆被高齐缴获,充作证据。

  高齐一面遣郭嘉安抚县内百姓,一面命太史慈领李存孝、高宠往齐国,突袭齐王府。

  他要赶在刺史巴祗派人来之前,把齐王府的东西尽可能地往自己兜里搂。

  “子义,此行一切以快为要务,先取金银,后取粮食,明白吗?”

  “是,主公!”

  ……

  郯城,徐州刺史府。

  刺史巴祗脸上正菊花盛放地看着对面的“好友”——高躬,以及高躬双手奉上的食盒。

  “俭由兄,你我乃是至交,如此行事,岂不生分?”

  高躬笑道:“孟之兄,这是我自陈留带来的风味糕饼,别处不好寻得,还望兄长勿要推辞!”

  巴祗伸手接过食盒,心底惊异,面上菊花却完全开放:“那就却之不恭了!

  俭由兄,请!”

  二人移步别处,一番“畅谈”……

  最后,巴祗豁然起身,面露愤慨:“岂有此理,齐王世受皇恩,竟敢勾结乱匪,意图谋反!”

  高躬点头:“正是,此等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

  眼下齐王攻东莞、阳都,分明是不将孟之兄放在眼里!”

  巴祗愤然握拳:“刘承小儿,欺人太甚!”

  高躬趁势说道:“如今犬子于阳都大破贼军,现又出动贼曹、乡勇去救东莞。

  若非孟之兄缘故,犬子本可作壁上观。

  只是这擅离境内……”

  巴祗摆手:“贤侄既有保境安民之才,我这个做世伯的,怎可寒了少年人的一腔热血?

  俭由兄放心,一切有我!

  我即刻上表天子,奏明贤侄为琅琊相,有统兵保境之权,讨贼杀逆……”

  高躬大喜过望,欠身一礼:“谢孟之兄!”

  东都洛阳。

  未央宫,承德殿。

  香雾萦绕大殿,禽兽分列左右。

  朝会上,一个面白无须,嗓子尖细的人正躬身向龙椅上的皇帝奏事。

  其余大臣,一言不发。

  “启禀陛下,徐州刺史巴祗有本上奏,青州齐王刘承,与黄巾余孽周仓勾结,起兵谋反,连攻东莞、阳都二县。

  县令赵尧拼死抵抗,死于任上。”

  朝堂上不少人都诧异看向宦官。

  往日的谋反不都是被他压下来的吗?

  今日为何却主动上奏皇上?

  被酒色掏空了身子的刘宏声音透着惊慌:“放肆,刘承胆敢谋反,真是辜负朕恩!

  阿父以为该怎么办?”

  阿父,能当得这一声称呼的,只有十常侍之一——张让!

  张让微微站直了背,微微一笑:“回陛下,徐州刺史巴祗已经调兵平叛。

  其治下阳都县令高齐率领县内贼曹平叛得力,已经将反贼赶出阳都,目前正在往临县东莞剿匪。

  巴祗奏表请功,举阳都县令为琅琊相。”

  刘宏口气一松:“阿父以为如何?”

  张让笑道:“回陛下,齐王深负圣恩,胆敢谋逆,当削去一切爵位,撤其封国。

  阳都县令高齐年少有为,忠勇为国,可嘉奖。

  陛下不妨依巴祗所奏,任高齐为琅琊相,令其即日扫平乱匪,押来刘承!”

  刘宏欣慰点头:“准奏!”

  “谢陛下!”

  ……

  退朝之后,张让回到府邸,对一人说道:“回去禀报你家大人,徐州之事咱家已经启奏圣上,不日即可收到圣旨。”

  “谢大人!”

  那人躬身行礼,双手奉上一张礼单,恭敬说道,“此乃我家大人的一点心意。

  还望张大人笑纳!”

  张让眉开眼笑:“既如此,你回去告诉你家大人。

  若他果真想往扬州富庶之地去,需再有劳动。”

  那人回道:“是!”

  随即躬身而去。

  张让则开始摩挲礼单,咧嘴而笑。

  ……

  汝南郡。

  功曹许府。

  书房内,一个中年正端坐桌旁,拆开一封书信。

  上面写着:“晚辈颍州荀彧敬上……”

  看完信之后,许劭已经咬牙切齿,拍案大骂:“陈公台不似人子,愧为人臣!

  不是文若相告,我还不知他是如此面善心奸之辈!

  此等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

  说罢,他即刻起身走向门外,面有怒容,说道:“告诉郡守,明日于汝河畔开月旦评会!”

  “老爷,距离月旦评会还有几天呢!”

  “那就提前!”

  许劭冷哼,“不能让少年人一腔热血报国无门,还要担心被先辈迂腐所误!

  我大汉朝,不能埋没忠勇之士!”

  “是!”

  ……

  阳都县。

  高齐于县衙内集齐众人,微笑递出一封书信。

  “诸位,朝廷的任命已经下来了,我为琅琊相,不日圣旨就会抵达。”

  众人齐齐祝贺:“恭喜主公,贺喜主公!”

  琅琊相,相当于别郡太守。

  放到前世,相当于握有兵权的地级市市长!

  高齐可放心掌握兵权!

  郭嘉欠身道:“主公,既有升迁,相府择于何处?”

  高齐笑道:“此事简单,就设在阳都,省得许多麻烦。”

  “不设在开阳?”

  高齐笑道:“琅琊王刘容估计也不想见到我这个碍眼之人。”

  众人哄笑。

  高齐则起身行礼:“我能出任琅琊相,诸位功不可没,高齐铭记于心。”

  众人谦让。

  郭嘉率先开口:“主公文武双全,我等只是锦上添花。”

  太史慈也点头:“非是主公运筹帷幄,此战不会如此顺利。”

  荀彧也点头笑道:“主公相较我等虽然年少,行军调度却有大将之风,任人举贤也有圣贤气象。”

  夏侯惇颔首微笑。

  只高宠、李存孝兴奋大嚷:“主公当得官越大越好,咱们才有更多的仗可打!”

  李元霸嘴角上扬:“不知能否有当得起我一锤之外的对手?”

  高齐微笑摆手,正色道:“既然我的担子更大了,那么诸位的责任也就更大了!”

  几人面露兴奋。

  高齐沉声开口:“荀彧为郡丞,铜印黑绶、秩六百石。我不在琅琊,代我领一应政务。

  夏侯惇、太史慈,为左、右都尉,各领一千兵力,主管治安、侦缉盗贼,银印青绶、秩比二千石。

  郭嘉为行军司马,自我府上领俸。

  李存孝为点军司马。

  高宠为帐前都尉。

  李元霸为骑军都尉。

  刘繇为博士。

  诸位可有异议?”

  众人齐齐躬身行礼:“并无异议,谢主公!”

  荀彧称谢完毕,率先开口:“主公,如此一来,琅琊国内将空出诸多主簿、仓曹、县令、县丞、县尉等职。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