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大业帝国之崛起

第四十九章 齐王之乱平定,业朝三路北伐

大业帝国之崛起 王文夕 3660 2024-07-06 15:16

  正华九年(公元433年)二月四日,太子吴立炎率领大军从山东南下,攻克了高平,兵锋直指陈留,与此同时,在钟离的宋寖同样是率领三万精锐北上,抵达彭城,对陈留形成了掎角之势。

  这时候放眼望去,齐王吴承名已经是瓮中之鳖了。

  但他还不甘心失败,集合军队想向北进军,撕开一条路线,占据河北北部地区。

  只可惜吴立炎并没有让他如意。

  八万大军压到了陈留城外二十里,齐王军基本上全部溃逃,只剩下不到五万人。

  这时候宋寖急行军,连夜抵达陈留,和吴立炎汇合,相当于堵死了齐军。

  到了最后一刻,齐王下令,把陈留城内百姓全部驱赶出去,掠夺城内物资,打算背水一战,死守陈留。

  而在驱赶百姓的时候,吴立炎和宋寖率领大军趁乱杀入其中,十几万大军在城内外大打出手,血战三天!

  到最后皇帝吴承宗的大军抵达陈留城外,那些负隅顽抗的齐军终于崩溃了,全线溃逃。

  这个时候,吴承名身边只剩下几百骑兵亲信,他们打算突围出去,只可惜竟然遇见了吴承宗的主力部队,瞬间被包围。

  当时指挥这场战斗的是甘赢,他没有多想就下令全部灭杀,一个不留。

  吴承名拼死突围,却事与愿违,到最后只能表明身份,投降了。

  正华九年二月十二日,齐王吴承名投降,齐王之乱平定,历时一年三个月。

  齐王之乱平定了,那他的发生造成了什么呢?

  起源于张怀德案的这一场叛乱,给予了大业帝国巨大的创伤。

  根据业朝官方的资料,这场战争开始之前,整个帝国有户三百二十七万四千余,人口在两千五百万左右。

  战争结束之后的正华九年只剩下两百八十七万户,人口降低到了两千万左右。

  这场战争席卷了河北,中原,山东,淮河两岸,东南长江地区,这些地方都是经济发达人口众多的地区,所以造成这样的后果已经算得上是很轻了。

  但更重要的是业王朝在经济,军事,外交和政治上的影响。

  经济上,由于发达地区被破坏,导致了帝国中央经济陷入了崩溃,吴承宗下令根据地区受损程度减免赋税,但为了让国家正常运行,其他没有被战火波及的地方则是莫名其妙的被加重了税收。

  比如说关中,益州,交州,荆州。

  军事上,业帝国和齐王双方加起来超过八十多万大军在战后仅剩下四十万,精锐之师损失惨重也就算了,连将领都是没了一票。

  宋得之,吴立德,林众,林从。

  外交上的情况更加糟糕。

  战前的业朝武德充沛,给外族十个胆子都不敢掠杀汉人,而正华九年大业的外部情况是怎么样的?

  高句丽骚扰辽西走廊,北魏鲜卑入侵,占领平城,太原,林从都被活捉,对北方军影响极大。

  匈奴十二部落竟然都跟着反叛,让河套地区一度失控。

  柔然则是出动精锐部队,跟着北魏搞事情,到处烧杀抢掠。

  政治上,大批武将战死沙场,具有代表性的将领不断的陨落,让业初以外戚,武勋,世家三足鼎立的局面崩坏。

  宋得之的死让外戚势力急剧萎缩,好在宋寖在东南战果累累,战后代替了他的父亲领导外戚,才能堵住这个缺口。

  而武勋的崩坏才是最重要的。

  帝国虽然庞大,但并没有多少个有代表性的武勋,宋得之被划入了外戚,那么武勋就只剩下林从,林众,张升,蓝田等人。

  反观世家,在这场战争中势力瞬间膨胀起来,因为中央到地方有了很多空缺,官员非死即伤,为了更好的贯彻朝廷旨意和恢复地方,武帝吴承宗只能使用关中和山东地区的世家,出任地方官。

  在武帝时期的后十年,世家就这样不断的提升力量,越来越强。

  到了宣帝吴立炎时期,为了对抗世家,吴立炎也是不留余力的提拔自己的表弟宋寖家族和自己皇后的家族力量,以此和世家对抗。

  世家掌控政权最好的时期就是天下文治的时候,宣帝时期南征北战,并且从外戚和武勋家族中提拔了很多官员,慢慢的代替世家。

  到了文帝时期的业朝,世家才萎缩到了和武帝初期那样,不敢和其他两个势力争锋。

  但也正因为如此,打压了世家,再加上文帝中后期天下太平,武勋势力削弱,才能让外戚变成了帝国内部的中流砥柱。

  从而引发了大业帝国长达百年的外戚干政,每一位皇帝继位初期都免不了被架空。

  这些都是后话,现在说出来也只是为了陈述齐王之乱引起的恶果有多么恶劣。

  吴承宗把吴承名关押起来,带回长安,临走之前把宋寖和吴立炎派遣到了北方。

  宋寖被任命为平奴大将军,和太子吴立炎一起北伐,击退鲜卑和柔然,匈奴。

  这时候北方的局势极其糟糕,吴立炎和宋寖入驻河北邺城,和三郡地区的张升联合形成了一道防线,阻止少数民族进一步南下。

  吴立炎指出,现在的情况极其危险:“国家经乱,民不聊生,难以与胡族持久噫!唯有派遣奇兵,速战速决,方为上册!”

  宋寖也是极力赞叹,并且表示愿意挑选五千精锐,直接从河北穿插,迂回太原,进取平城。

  而吴立炎和张升则需要进攻太原一线地区,吸引对方注意力。

  三月二日,宋寖统领五千精锐骑兵,悍然从邺城出发,与此同时,张升率领三郡内数万大军北伐,和匈奴大军交战。

  吴立炎和宇文延率领河北大军直接进入常山,和太原隔山相望。

  拓跋黎已经退缩平城,面对着庞大的业军,他并不害怕,甚至于孤注一掷,想一举挫败业军,彻底确立在北方的地位。

  并不是他狂妄自大,而是当时的情况下,业军经历战乱,已经极其疲惫了,而少数民族的骑兵却都以逸待劳。

  如果是有人开盘的话,恐怕押业朝的人也很少,更何况当时很多人都认为这个帝国会重蹈西晋覆辙。

  但可惜的是,并没有,这个王朝不是晋,齐王之乱虽然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但远没有八王之乱那么激烈。

  并且中央依然是稳如老狗,皇帝吴承宗乃是一代明君,太子吴立炎也是文武双全。

  更重要的是他们麾下还有很多年青一代的将领。

  宋寖,宇文延,张升,甘赢等,这些人都是这个国家的未来,中流砥柱。

  三月十一日,宋寖大军抵达太原城外,遇见了三万柔然大军,面对铮铮铁骑,业军井然有序的进行防御。

  柔然可汗吴提亲自带队,下令放箭,却被业军的盾牌抵御住了,并且在第一轮骑兵冲击中被业军反杀。

  双方血战,宋寖再次身先士卒,击垮柔然骑兵,并且带着四十多骑兵进行了斩首行动,在混乱之中斩杀柔然可汗吴提!

  当宋寖砍下吴提头颅,并且把他高高举起的时候,在场的柔然大军全部都吓跑了的。

  业军士气高涨,三万柔然骑兵阵亡四千余人,投降七千多。

  这场发生在太原城外的大战深深地震撼了城内的鲜卑族。

  这个时候他们开始害怕起来,但宋寖压根不理会太原,而是下令,坑杀七千柔然人,并且悍然绕过太原,直接扑到了雁门关。

  雁门关魏军有四千多人,在雁门关以南,不仅仅有新兴,还有太原这样的军事重镇。

  所以他们根本没有太过于戒备,就这样被宋寖大军击溃,雁门关回到业军手里。

  那一刻,山西地区的柔然,鲜卑,匈奴人基本上都已经丧失安然撤退的可能。

  这一招被称之为关门打狗。

  得知这个消息的拓跋黎大为震撼,他不甘心自己入主中原的机会就这样失去,打算再次出动骑兵,却在城外遇见了吴立炎军。

  这时候面对已经平定内乱的大业大军,拓跋黎仰天长叹,做出了一个违背祖宗的决定——和吴立炎和谈。

  和谈内容很简单,那就是吴立炎代表业朝放弃北方六镇,平城等地区,雁门关以北归魏国。

  而拓跋黎付出的筹码则是愿意和业军一起剿灭柔然残余和匈奴骑兵。

  更重要的是,他们愿意主动撤出太原,并且释放林从。

  前面的吴立炎都可以不在意,但林从他不能比管,这可是铁杆太子粉啊!

  随后吴立炎派遣使者,答应拓跋黎的请求,并且附加了一条。

  魏国取消皇帝称号,称王,对业俯首称臣,每年上供战马千匹,牛羊五万。

  拓跋黎不接受前面的条件,要求魏国依然是称皇帝,但入业朝朝拜大业皇帝的时候会称王,以藩王礼拜会。

  也就是说魏国愿意关起门来做皇帝,在业朝面前当孙子。

  吴立炎一听,觉得还行,一拍即合。

  正华九年(公元433年)三月三十日,业魏在平城签到条约,史称《平城之盟》。

  自从,北魏和业朝开始了长达十五年的友好关系。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