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谓高子曰:“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间不用,则茅塞之矣。今茅塞子之心矣。”(《孟子·尽心下》)
儒生的理解:学到的策略要一直用呀,不可满足于只用一次。日志和这种小说的写作不要放弃哟
孟子曰:“行之而不著焉,习矣而不察焉,终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众也。”(《孟子·尽心上》)
行:做,从事。之:泛指某件事情。著:显明。著焉:著于是,指在做的事情上明明白白,包括清楚做事的动机、目的、方法等。
习:习惯。察:观察考定,即对事物作细致翔实的探究考证,从而把事物的方方面面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都确实研究清楚。终:从开始到结束。由:经由,从……行走。
儒生的理解:那个,要进行反思?
邹与鲁哄。穆公问曰:“吾有司死者三十三人,而民莫之死也。诛之,则不可胜诛;不诛,则疾视其长上之死而不救。如之何则可也?”孟子对曰:“凶年饥岁,君之民老弱转乎沟壑,壮者散而之四方者,几千人矣;而君之仓廪实,府库充,有司莫以告。是上慢而残下也。曾子曰:‘戒之戒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夫民今而后得反之也,君无尤焉。君行仁政,斯民亲其上,死其长矣。”(《孟子·梁惠王下》)
有司:官吏。古代设立官职,各有专司,所以称“有司”。司是主管的意思。
疾:痛恨。长(zhǎng)上:官长,上司。救:援助。
尔:你。出乎尔者:从你发出的事情,即你做了什么事情。反:返回。这个意义后来写成“返”。
上慢,是说在上位者不把自己的职责放在心上,尸位素餐不作为,却利用手中的权力营私舞弊,中饱私囊;残下,是说欺压祸害百姓,搜刮民脂民膏,使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儒生的理解:先记住重要的——曾子曰:‘戒之戒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
孟子曰:“今有无名之指屈而不信,非疾痛害事也;如有能信之者,则不远秦楚之路,为指之不若人也。指不若人,则知恶之;心不若人,则不知恶,此之谓不知类也。”(《孟子·告子上》)
知类:懂得事物间类比的关系,把同类事情加以类比后认识清楚。
儒生的理解:要掌握类比的思维
孟子曰:“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有人于此,其待我以横逆,则君子必自反也:‘我必不仁也,必无礼也。此物奚宜至哉?’其自反而仁矣,自反而有礼矣,其横逆由是也,君子必自反也:‘我必不忠。’自反而忠矣,其横逆由是也,君子曰:‘此亦妄人也已矣。如此,则与禽兽奚择哉!于禽兽又何难焉?’是故君子有终身之忧,无一朝之患也。乃若所忧则有之:舜,人也;我,亦人也。舜为法于天下,可传于后世;我由未免为乡人也,是则可忧也。忧之如何?如舜而已矣。若夫君子所患则亡矣。非仁无为也,非礼无行也。如有一朝之患,则君子不患矣。”(《孟子·离娄下》)
横(hènɡ)逆:横暴无理的行为。
至于君子担心的事情就没有了。不是仁爱的事情不要去做,不是合乎礼法的事情不要去干。即使有突然发生的忧患,君子也不会担心了
儒生的理解:如果我想和他人建立联系——在相信他人的时候不附加任何条件。即使没有足以构成信用的客观依据也依然相信,不考虑抵押之类的事情,无条件地相信。这就是信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