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攻篇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
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李筌注解说:“合阵为战,围城曰攻。”
曹操注解说:“欲攻敌,必先谋。”
王皙注解说:“谋攻敌之利害,当全策以取之,不锐于伐兵、攻城也。”
曹操注解说:“兴师深入长驱,距其城郭,绝其内外,敌举国来服为上。以兵击破,败而得之,其次也。”
“军”,是一万二千五百人,“旅”,是五百人,“卒”,一百人,伍,是最小战斗单位,五个人。
李克对魏文侯说:“数胜必亡”。
(一)
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
“伐谋”,是伐掉他的计谋
“伐交”,则是破坏他的外交
姜太公说:“争胜于白刃之前,非良将也。”
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修橹轒辒,具器械,三月而后成;距堙,又三月而后已。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杀士卒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灾也。
“修橹轒辒(fén wēn)”,“橹”是大盾,可以挡住整个身体的。“轒辒”,是一种四轮的攻城车辆,蒙以皮革,里面可以藏几十人,一直推到城墙下。
“距堙”,是土方工程,堆土为坡,可以登高和守城的士兵作战。
“蚁附”,顾名思义,就是步兵密集强攻,像蚂蚁一样往上爬。
(二)
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
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
《尉缭子》说:“守法:一而当十,十而当百,百而当千,千而当万。”
杜牧注解说,“围”,是四面垒合,不仅是要战胜敌人,而且不能让他逃跑。凡四面围合,必须去敌城稍远,占地既广,守备严密。所以如果兵不够多,就有缺漏。
曹操注解说:“以五敌一,则三术为正,二术为奇。”
张预注解说,要惊前扰后,声东击西,没有五倍优势,分不出那么多兵。
杜牧说“倍则分之”的分,不是分自己,是分敌人,让他分兵。
曹操注得简单:“以二击一,则一术为正,一术为奇。”曹操说的是分自己。
杜牧说,正奇分兵,跟兵力多寡没关系,只要出战就有正奇。
《孙子兵法》:“以正合,以奇胜。”这“奇”不念qí,念jī,数学里奇数偶数的奇,又叫“余奇”,简单地说就是预备队。
曹操注解说:“己与敌人众等,善者犹当设伏奇以胜之。
杜牧注解说,“不若”,是势力、交援都不如对方,那就要速速逃走,不可迟延。
(三)
夫将者,国之辅也,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
故君之所以患于军者三:
不知军之不可以进,而谓之进;不知军之不可以退,而谓之退,是谓縻军。
不知三军之事,而同三军之政者,则军士惑矣。
不知三军之权,而同三军之任,则军士疑矣。三军既惑且疑,则诸侯之难至矣,是谓乱军引胜。
第一,“周”是才智俱备,能力全面,“隙”则是能力有欠缺;第二,“周”是行事周全,“隙”则是有缺漏;第三,“周”是周密,谋不泄于外,“隙”则是形见于外,让人家看到了你的虚实,钻了你的空子。
。姜太公说:“国不可从外治,军不可从中御。”国内的事归主君管,不可以从国外处理;军中的事归将军管,不能由国君遥控。
【一】
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
西谚云:“我们相信一些事情,不过是因为我们希望他是真的。”
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
《左传》说:“以欲从人则可,以人从欲鲜济。”什么意思呢,就是让自己的心愿跟随大家的心愿,那样行事就可以成功;如果让大家的心愿跟着你个人的心愿走,则很少能够成功。
以虞待不虞者胜。
“虞”,是预料、预备、防备的意思。成语“尔虞我诈”,就是相互防备,相互欺骗的意思。
《左传》说:“不备不虞,不可以师。
《兵法百言》:“宁使我有虚防,无使彼得实尝。
将能而君不御者胜。
此五者,知胜之道也。
《司马法》说:“进退惟时,无曰寡人。
故曰:知己知彼者,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唐太宗说:“今之将臣,虽未能知彼,苟能知己,则安有不利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