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岂独无故

3.17

岂独无故 智襄子 3082 2024-07-06 15:16

  【权值】湛若水后来为王守仁做墓志铭,盖棺论定中说他“初溺于任侠之习;再溺于骑射之习;三溺于辞章之习;四溺于神仙之习;五溺于佛氏之习”

  【自我批评】每当想要抱怨的时候,我有没有先想想,我有什么需要没有直接表达。

  【每天三件事】

  第一件事:某日读朱熹上宋光宗的一封奏疏,读到“居敬持志,为读书之本;循序致精,为读书之法”,忽有所悟,想到从前读书虽然涉猎庞杂,却不曾循序渐进以至精纯,自然不会有多大的收获。

  既然有所悔悟,改弦易辙便不是难事。王守仁认真遵循朱熹的教诲,循序读书,收获果然不同以往,只是“物理吾心终若判而为二”,意即认知主体(我)和认知客体(物)始终处在分离的状态,不能融汇,这令二十七岁的王守仁非常不能接受。

  第二件事:以今天的知识而言,应当说苹果的物理与化学结构在苹果那里,我通过“吃苹果”这个行为,我的感官与神经系统将苹果的物理与化学结构在我的大脑当中解读成“苹果的味道”,亦即苹果的味道与其说在苹果本身,确实不如说就在“吾心”。

  第三件事:在古代社会里,绘画、戏曲、小说以及非典礼所用的音乐,都是不登大雅之堂的,知识分子最“正经”的艺术趣味基本只有诗文和书法,而越是才华出众的人越是需要高级娱乐,王守仁之所以见猎心喜、重为冯妇,实在是再合理不过的事情。

  【睡前阅读】

  资本主义战胜封建主义的锐利武器是不断地提高劳动生产力,以缩短必要劳动时间。

  马克思肯定地说:“劳动生产力的提高,我们在这里一般是指劳动过程中的这样一种变化,这种变化能缩短生产某种商品的社会必需的劳动时间,从而使较小量的劳动获得生产较大量使用价值的能力。”

  从找困难转变为找方法,最关键的一步是意识到:你其实一直都有选择。认定自己没有选择,会把我们从灵活机动的人,变成无能为力的环境的牺牲品。

  积极心理学家乔纳森·海特(Jonathan Haidt)曾用一个有趣的比喻来描述两个自我之间的关系。他说,人的情感就像一头大象,而理智就像一个骑象人。骑象人骑在大象背上,手里握着缰绳,好像在指挥大象。但事实上,和大象相比,他的力量微不足道。一旦和大象发生冲突——骑象人想往左,而大象想往右,那他通常是拗不过大象的。

  对于改变而言,理智提供方向,情感提供动力。

  大象有三个特点。

  第一,它的力量大,一旦被激发,理智很难控制住它。

  第二,它是受情感驱动的。

  第三,它是受被强化了的经验支配的。

  期待的好处是想象中的好处。我们可能并没有深刻地体验过这种好处。

  操作行为主义的创始人伯勒斯·斯金纳(Burrhus Skinner)曾经设计过一个斯金纳箱,这个箱子里养着一群鸽子。鸽子最开始在箱子里漫无目的地迈步,可是,假如它做了某个特定的动作,比如用嘴啄了实验员画的一个圈,或者用脚踩了笼子里的杠杆,就可能会有食丸掉下来。几次以后,鸽子就会不断重复做这类动作,我们就可以说,鸽子的动作被食丸给强化了。如果给鸽子一个特定的刺激,比如亮红灯的时候啄圈不会掉落食丸,亮绿灯的时候才会掉,鸽子也能很快掌握这个规律。在这个实验里,灯光的颜色就是刺激,而鸽子做了动作以后出现的食丸就是强化。

  心理舒适区最特别的地方:人不是根据现在的生活去选择合适的应对方式,而会根据熟悉的应对方式来建构现在的生活。

  凯根认为,就像人有一套生理免疫系统,可以排斥不属于身体的微生物一样,人的心理也有一套免疫系统,它会排斥我们采取新的行为方式,以此来维持心理结构的平衡和稳定。

  凯根认为,心理免疫系统体现在每一个阻碍改变的行动中。

  【概念】

  正强化是一个人表现出某种行为时,获得了更多他想要的结果,从而让这种行为更巩固。

  负强化是当一个人表现出某种行为时,他不想要的结果减少了,从而使这种行为更巩固了。

  所谓的好处或者坏处,其实就是我们与环境交换信息、获得反馈的过程。刺激和强化就是我们与环境建立联系的方式。

  切身体验的经验,信息浓度是非常高的,这跟听来、看来的道理很不一样。

  讨论对错的思维方式通常假想了一个施害者和一个受害者。

  每当我们在讲公正的时候,背后的含义是说,它是符合效率的。只有那些让社会里每个人都有积极性去积累财富的规则,才是公正的规则;只有那些让社会能够存活下来的规则,才是公正的规则。也就是说,效率决定了公平

  当别人在讨论到底是公平重要,还是效率重要的时候,学过经济学的人会明白,其实在公平背后是效率的考量,不是单个人效率的考量,而是整体社会长远发展的效率的考量,它们两者是一体的。

  乐观主义是指什么?也是两层。

  一层,是在各种未来的可能性里,相信那个最好的趋势。二是,别管它,干好自己手头的事。

  改变的本质是创造新经验,并通过强化把新经验转化成新的习惯。

  真正的心理舒适区不是熟悉的环境,而是我们熟悉的应对环境的固有方式。

  应对方式有两层含义。第一层是行为上的应对,就是对具体事情的反应。

  第二层是内心情绪上的应对。

  心理舒适区带来控制感

  控制感是每个人的基本需要,也是安全感的来源。我们大部分的应对方式,最初都是用来应对焦虑情绪的。

  【笔记】

  罗曼·罗兰说,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自我发展之问

  回顾一个你正在经历或者曾经经历过的困难处境,比如,做一份自己不喜欢的工作,恭维一个自己不喜欢的人,或者违心地接受了一个很想拒绝的请求。然后思考:

  你有哪些选择?你又作了哪些选择?

  通过这样的选择,你获得了什么?又回避了什么?

  当你作了某个选择以后,你有想过“我没有选择”吗?为什么?

  自我发展之问

  找一个你最想改变的目标,比如早睡早起、减肥健身、学习、提高工作效率或者更自如地与异性交往等。然后思考:

  你的目标有哪些“期待的好处”?又有哪些“经验的好处”在妨碍你作出改变?

  如果要让改变发生,你需要积累哪些“经验的好处”?怎样才能获得它们?

  ●自我发展之问

  什么是当前最让你感到焦虑的事?你用了什么样的应对方式来处理这种焦虑?

  如果你朝着自己的目标改变了,你会有什么新的焦虑?你准备如何应对这种新焦虑?

  【感恩日记】

  (一)

  我原本计划十天后下载游戏。但是,正强化、负强化、控制感、切身体验的经验、刺激与强化。刚刚,我看到这些词语时,突然对我即将下载的游戏感到恐惧。(虽然,我不害怕打一场以弱胜强的战役,但我更喜欢当一名智将——没有十倍于敌人的兵力,就不打;避其锐气,击其惰气)

  (二)

  另外,我决定每天中午喝咖啡。下午有时候感到困倦,有时候没有…(不过,既然咖啡就可以解决这些问题,我就不再分析困倦的原因了)(虽然,我可能会对咖啡上瘾。但另一种可能是:我已经上瘾了!)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