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岂独无故

2.15,星一

岂独无故 智襄子 2417 2024-07-06 15:16

  【日志】

  “组长果然最给力”

  @星火如你可能是因为:我不能容忍小组词能量没达标,认为这对我是一个损失(小组勋章)

  @星火如你也可能是因为:我在刚刚看了付费专栏,有启发。现在,我已经实行了一部分刚刚的专栏内容

  @星火如你还有可能是因为:我认为需要复习的单词的数目太多了,这会降低我背单词的意愿。所以我刚刚或者之前计划今天要努力解决掉需要复习的单词。

  “@智襄子原来那么喜欢英语啊”

  @星火如你那种损失的感觉确实很难受,我或许是被情绪控制了

  “你要去考研吗?”

  @星火如你我还在大二,到时候看情况决定考不考研。我选的这本单词书是一时冲动选择的,我有多次删除这本单词书,或者换一本背单词书,的意愿。但是我的这本单词书好像是快背完了,而且它总是在我想放弃它的时候,给我一点点微弱的希望。

  【概念】

  心理学上有一句话,说的是:如果你吃进去的食物远远超过你需要的,那这个食物就不是你的胃需要,而是你的心需要。

  “蝴蝶效应”,一个复杂系统如果要出大事,一定是因为其中各个部分之间存在某种“紧致耦合”:是几件事恰好赶在一起了,这件事才会发生。

  抑郁症可能会让人有自杀的冲动,但并不足以让人自杀。是抑郁症再加上一个临时出现的刺激——比如天气不好——再加上一种方便合适的自杀方式,才让人决心自杀。

  格拉德威尔把这个规律称为“coubr /ling”——这是一个一般用于工程学的专业词汇,中文一般翻译成“耦合”。

  犯罪学家发现,犯罪行为总是只发生在几条街围成的小区域内——哪怕你过个马路,就没有犯罪了。犯罪学家把这个规律叫做“犯罪集中定律”。

  人做什么事情,不仅仅是由这个人本身决定,而是跟他所处的环境相耦合。

  何谓“破窗谬论”,亨利·黑兹利特(Henry Hazlitt)在他那本流传很广的《一课经济学》(Economics in One Lesson)里这样介绍过:

  「话说一个顽童抡起砖头,砸破了面包店的橱窗。当店主怒气冲冲追出来时,小捣蛋早已逃之夭夭,只剩下一群看热闹的围观者,大家盯着橱窗的破洞以及四下散落的玻璃碎片。不一会儿,人们觉得应该进行一下哲学思考。跟通常的情形一样,接着有些人开始议论,宽慰店主和众人的心:玻璃碎了很是可惜,可是这也有好的一面。这不,对面的玻璃店又有生意了。他们越琢磨越来劲:一面新的橱窗需要多少钱?要250美元。这笔钱可不算少。不过,这没什么好埋怨的,事情本来就这样,要是玻璃永远都不破,那么做玻璃生意的人吃什么?玻璃店多了250美元,会去别的商家那里消费,那些个商家的口袋里多了几个钱,又会向更多的商家买东西。经这么一说,小小一面破橱窗,竟能够连环不断提供资金给很多商家,使很多人获得就业机会。要是照这个逻辑推下去,结论便是:扔砖头的那个小捣蛋,不但不是社会的祸害,反而是造福社会的善人。

  而且,“砸破橱窗”还有“定向调控”的意义,会把需求从其他地方引向某些特殊的产业

  心理学认为,他人对一个人的期待,能塑造一个人。

  “名物”就是,这是什么东西,叫什么名字;“度数”就是,有什么用处,有什么礼俗规矩。

  孔子入太庙,每事问,问的就是名物度数。

  尤金伲亚·程认为,讲原则,最符合逻辑的做法,是效法数学。数学讲“公理”——也就是无需证明的事实,是逻辑推导的起点

  所谓灰度认知,就是真实世界的有些事儿,并不符合逻辑

  所谓黑白决策,就是哪怕不符合逻辑,也要划线

  类比,就是发现不同事物之间的共同点;联想,用一个共同点去发现新的事物。

  以前老一辈的人有个口头语叫“你这唱的这是哪一出”,这是把生活和戏剧类比,从生活里抽象出来了戏剧桥段。

  抽象其实是非常主观的动作。真实世界里的东西有各种各样的细节,抽象就要忽略一些细节。忽略哪个细节,取决于你想做什么类比。

  当你把 A 和 B 类比的时候,你是想说既然 A 和 B 有共同点 X,那么现在 A 正确,所以 B 也正确。但是在逻辑上这其实不一定:你得确保 X 是正确的,然后还得确保 A 和 B 的确都是从 X 来的才行。

  稻草人攻击”。你说的明明是A,他却把你说的等效成B ——然后因为B不好,所以他说你说的不好,由此引发争论。他攻击的不是原本的你,而是他想象出来的一个稻草人。

  所有中国有句话叫“当着矬人不说短话”——有经验的人说每一句话都会斟酌再三,生怕误伤。误伤感情

  而所谓演绎“闭合”,就是你的观念系统得满足下面这三个条件——

  1.这个体系以内的东西不能互相矛盾;

  2.这个体系以外的东西,你一定不信;

  3.凡是能从这个体系推导出来的东西,你就一定相信。

  这里的“讲理性”英文是 reasonable,不同于经济学里“理性人”那个理性(rational)——这里相当于说你是一个“可以理喻”的人

  尤金妮亚·程是个数学家,她的主要研究领域是“范畴论(category theory)”,她喜欢思考事物之间的分类关系。书中提到一个分类方法,使用“对别人有利”和“对自己有利”这两个坐标轴,把人分成了四类——

  *做事只对自己有利,而对别人不利,你是一个强盗;

  *对别人有利,而对自己不利,你是烈士;

  *对别人、对自己都不利,你是愚蠢的;

  *最理想的情况是双赢:做对别人和自己都有利的事,这叫“智慧”。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