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值】
【回顾】
第一件事:看完了一半的内容
第二件事:晚上,我接连遭受到了惨败
第三件事:昨晚1700百多个单词还没有复习
PS:一共多少需要复习的单词啊?
答:不知道,但是,两天的时间都没有复习完当天的任务,我没有树立这个志向啊!
【每天三件事】
第一件事:把贪心揪出来
第二件事:把嫉妒心揪出来
第三件事:把猎奇心揪出来
【睡前阅读】
从经济学看,道路不是公用品(br /ublic goods),而是私用品(br /rivate goods)。所谓公用品,指的是一个人用不影响其他人用的物品。
这也引来另一个奥秘:如果想让一个人对你好,便请他帮你一个忙。
这是因为,多数时候,我们看似是在爱别人,其实首先是在爱自己在这个人身上的付出。如果对一个人付出越多,那么我们就会越在乎他,其实在乎的不过是自己的意志而已。
这也是为什么“好人没好报”,因好人多在付出。那么,在一个关系里,对方既然只是得到而没付出,他自然就不在乎这个关系了。
公共物品(br /ublic goods)和私人物品(br /rivate goods),也有人译作“公用品”和“私用品”,是不可望文生义的一对概念。它描述物品“是否会引起争用”的自然属性
【概念】
Malu
自惭形秽
自惭形秽是一种很常见的情绪:在地位高于我们的人面前突然感觉受到束缚,低人一等,手足无措。在对象的父母面前的沉默寡言是自惭形秽的一种表现;看到以前学校的女校长时盯着地板浑身冒汗也是自惭形秽的一种表现。
Man
热望
热望的情绪没有商量的余地。作家普蕾蒂·塔内加(Preti Taneja)说,“没人争得过别人的热望”
Matutolybr /ea
起床气
闹钟响起,刺眼的阳光从窗帘钻进来,人们醒来时总是感到烦闷恼火。
Mehameha
怕鬼
如果你一定要在黄昏时出门的话,避免害怕的最好办法就是让好朋友陪你一起:正如塔希提人所说,只有落单的时候,人才会怕鬼。
Melancholy
忧郁
忧郁最核心的感情是失落
MIFFED,a
bit (有点)气恼
Mono
No Aware 物哀
物哀字面意思是对于物(mono)的感伤(aware),通常指感慨生命短暂无常。这种情绪层次丰富:面对不可避免的改变时感到悲伤而平静,想到终将逝去的事物时内心哀叹而悲痛;明白快乐总会结束时多了几分潇洒和痛快。
Morbid
Curiosity 猎奇
Mudita
随喜赞叹
释迦牟尼认为,随喜赞叹(mudita)是见人得乐而心生欢喜,而非嫉羡(envy)和怀恨在心(resentment)。他还认为人有随喜赞叹证明了他人之欢喜非但不减损我们的欢喜,反而使之增加。
Nginyiwarringu
惊吓
生活在西澳大利亚的宾土比人(Pintubr /i)有15个词汇来描述不同情况下的恐惧,比如:ngulu指害怕被别人报复;kamarrarringu形容一种又紧张又害怕,觉得被人跟踪;kanarunvtju指害怕半夜有恶灵到来,吓得睡不着觉;nginyiwarrarringu指听到警铃骤然响起后吓一跳,赶快四处寻找声音来源。
厨艺,名词,一种人生的修行法门,经常被误认为是技巧。
次第,指顺序,佛教里经常用这个词来描述修行的不同阶段,以及阶段之间的顺序。
即使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平常事,像在与别人的争论中,迫切地希望打败对方,以证明自己是对的,仍然是“小我”对死亡的恐惧而引起的。如果你以你的观点自居,把你的观点等同于你的“我”,当你错的时候,你这种以思维为基础的自我感就会严重受到死亡的威胁。所以你的“小我”不能承认错误,错误就等于“小我”的死亡。
——德国心理学家埃克哈特·托利
什么是控制感呢?这可以简单地概括成一句话:“我控制着我的人生乃至周围的世界。”
最核心的自恋是控制感
这种预言被称为自我实现的预言,即如果我有了一个什么样的预言,我就会只关注与这个预言相符的信息,并且会将事情朝我所预言的方向推动,而事情一旦背离了这个预言的方向,我会很容易受到刺激。
一个人在一个环境中越觉得自己有掌控感,他的控制欲望就会越强,而控制感被破坏后,他的反应也会很强烈。
历史上有无数这样的故事,某个人一旦大权在握,就很容易变得小肚鸡肠,任何人违逆他的意志,都会遭到他程度不一的报复。
这是一对矛盾,“坏我”总是“好我”的对立,一个人意识上对“好我”很执着,也意味着,他潜意识上对“坏我”同样很执着。
我们绝大多数人总是活在过去,因为我们会很容易渴望“重复快乐”和“逃避痛苦”。这种渴望乍一看没问题,但关键在于我们渴望的是“重复过去的快乐”和“逃避过去的痛苦”,而不明白任何事情一旦发生就已成过去,它绝对不可再复制。这便是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的名言“你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的寓意所在。
所谓敏感就是对别人批评他、不接受他很惧怕,这就是自卑的体现。
《我们心中都有一堵超级自恋的墙》和《远离你自我实现的陷阱》中讲道,“小我”对幸福和快乐并不感兴趣,“小我”最感兴趣的是“我是正确的,我早知道这个世界是怎样运转的,谁比我更聪明啊”。
喜欢评价是一个普遍现象,不管在什么地方,人们一旦开口,讲出来的多是评价,而很少是感觉,遑论纯净的感觉。
因为,评价者对别人不感兴趣,他看起来是将焦点对准了你,但其实,他感兴趣的只是将他的“小我”投诸被评价者之上,而对于评价者自己怎么看待自己,他没有兴趣。
每个人的“小我”都活在自以为是的投射和认同的游戏中,即“小我”假定自己早就掌握了自己人生和周围世界的规律。而在人际关系中,“小我”会将某些东西投射到对方身上,对方一旦有了反应,“小我”则会特别关注符合它所投射的内容。放到咨询室中,即来访者在传递信息时已做了假定—“我早知道心理医生会怎样反应”,并会在心理医生的反应中寻找符合自己假定的内容。
【笔记】
他提出“此心不动,随机而动”八字箴言时,正值江西的宁王造反,而他作为当地的最高官员负责平叛。当时,他的一个下属抱着一腔爱国热情想与宁王奋不顾身地作战。王阳明问:“兵法的要义是什么?”这个下属答不上来,而王阳明随即讲了他的兵法要义,就是这八字箴言
我的理解是,我们的心经常处于“妄动”状态,即一个念头接一个念头像滚雷一样不断地在我们心中炸响。然而,绝大多数人对自己的“妄动”没有觉察能力,套用精神分析的术语,这些没有被觉察的“妄动”就是潜意识。当我们被潜意识所控制时,我们就会处于程度不同的失控状态。我们以为,自己是根据意识层面的某种想法去行动的,但其实,是我们没有觉察到的潜意识在驱使着自己这样做。
这时,我们的行动就有点像是“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
宁王就是这样一个人,所以他后来犯了很多战略和战术上的错误。然而,作为对手,如果王阳明的心也处于同样的“妄动”状态,他一样也会犯一些大大小小的错误---每一种孤独都有陪伴
假若我一开始就抱定一个念头,我非要把对方看清楚,那么,我反而容易出错。也就是说,这时我的心动了,而心一动,我看见的就是我的心投射到对方身上的自己的“妄念”,而不是对方的真实存在了。
老人反驳说,这些回答都有局限,稍一质疑就会出现漏洞。你是你的名字吗?你是你的职位吗?你是你的经历吗?你是你的身体吗?你是你的情绪吗?你是你的心理结构吗?……
最后,老人说,除了被说滥的“灵”之外,她说的“我”都是“小我”,都是可以变化、可以改造、可以消失的,而“真我”是不会改变也不会消失的。用更哲学化的语言说,“小我”即幻觉,我们绝大多数人执着地将“我”认同为某些东西,而这些东西随时会破灭。
在和苦难抗争的过程中,我们形成了对抗苦难的武器。但是,如果没有苦难了,武器还有存在的必要吗?
试着去问自己这个问题,你会发现,你很容易爱上你发明的武器,你不愿意它被放下、封存甚至销毁,你无意中渴望它一直发挥作用。这就意味着,它所针对的痛苦应一直存在下去,否则它就没有存在的意义了。
本来是用来消灭痛苦的,但最后却出现了相反的结果:武器的存在需要以痛苦为食。
【感恩日记】
小游戏,让我见识到了它的可怕
(二)
我对Ta说:我怎么感觉不太理解?基因还会控制行为模式,不过,好像是的。但是环境会影响基因的表达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