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变篇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将受命于军,合军聚众,圮(br /ǐ)地无舍,衢地合交,绝地无留,围地则谋,死地则战。途有所不由,军有所不击,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君命有所不受。
故将通于九变之利者,知用兵矣;将不通于九变之利者,虽知地形,不能得地之利也。
张预注解说:“变者,不拘常法,临事适变,从宜而行之之谓也。凡与人争利,必知九地之变,故次军争。”
“圮地”,曹操注:“无所依也,水毁曰圮。”
“衢地”,四通曰衢。衢地,就是指四通八达的地方。
“绝地”,李筌注解说:“地无泉井、畜牧、采樵之地,为绝地,不可留也。”
贾林注解:“溪谷坎险,前无通路,曰绝,当速去勿留。”
“围地”,贾林注解:“居四险之中,曰围地,敌可往来,我难出入。居此地者,可预设奇谋,使敌不为我患,乃可济也。”
梅尧臣注解说:“前后有碍,决在死战。”
何氏注解说:“速为死战者生,若缓而不战,气衰粮绝,不死何待也。”
李筌注解说:“道有险狭,惧其邀伏,不可由也。”
曹操注解说:“险隘之地,所不当从;不得已从之,故为变。”
曹操注解说:“军虽可击,以地险难入,留之失前利,若得之,则利薄。困穷之兵,必死战也。”
张预补充说,“纵之无所损,克之无所利”
曹操注解说:“城小而固,粮绕,不可攻也。操所以置华、费而深入徐州,得十四县也。”
曹操注解说:“小利之地,方争得而失之,则不争也。”
杜牧注解说:“言得之难守,失之无害。伍子胥谏夫差曰,‘今我伐齐,获其地,犹石田也,不如早从事于越。’
曹操注解说:“苟便于事,不拘于君命也。
【一】
是故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杂于利,而务可信也;杂于害,而患可解也。
曹操注解说:“在利思害,在害思利,当难行权也。”
贾林注解:“利害相掺杂,智者能虑之慎之,故能得其利也。”
张预注解:“智者虑事,虽处利地,必思所以害;虽处害地,必思所以利。此亦变通之谓也。”
曹操注解说:“计敌不能依无地而为我害,所务可信也。”
杜牧注解说:“信,申也。言我欲取利于敌人,不可但见敌人之利,先需以敌人害我之事掺杂而计量之,然后我所务之事,乃可申行也。”
杜牧注解说:“我欲解敌人之患,不可但见敌人能害我之事,亦需先以我能取敌人之利,掺杂而计量之,然后有患乃可解也。比如敌人围我,我若但知突围而去,志必懈怠,即必为追击。未若励士奋击,因战胜之利以解围也。”
贾林注解说:“在害之时,则思利而免害。故措之死地则生,投之亡地则存,是其患解也。”
(一)
是故屈诸侯者以害,役诸侯者以业,趋诸侯者以利。
李筌注解说:“害其政也。
贾林注解说:“为害之计,理非一途,或诱其贤智,令彼无臣;或遗以奸人,破其政令;或为巧诈,间其君臣;或遗工巧,使其人疲财耗;或馈淫乐,变其风俗;或与美人,惑乱其心。此数事,若能潜运阴谋,密行不泄,皆能害人,使之屈折也。”
曹操注解说:“业,事也。使其烦劳。如彼入我出,彼出我入也。”
曹操注解说:“令自来也。”
张预注解说:“动以小利,使之必趋。”
(二)
故用兵之法: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也。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
梅尧臣注解说:“所恃者,不懈也。”
曹操注解说:“安不忘危,常设备也。”
《左传》说:“不备不虞,不可以师。”
王皙注解说:“凡兵之所以胜者,谓击其空虚,袭其懈怠。
(三)
故将有五危:必死,可杀也;必生,可虏也;忿速,可侮也;廉洁,可辱也;爱民,可烦也。凡此五者,将之过也,用兵之灾也。覆军杀将,必以五危,不可不察也。
曹操注解说:“勇而无虑,必欲死斗,不可曲挠,可以奇伏中之。”
必生,可虏也。
曹操注解说:“见利畏怯不进也。”
杜牧注解说:“忿者,刚怒也。速者,偏急也,性不厚重也。”
曹操注解说:“疾急之人,可忿怒侮而致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