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七章 商议新帝
霍光沉默着走出温室殿,站在回廊里抬起头仰望着星空。
“陛下啊,想必那三个字你已经忍了很久,早就想对我说了吧!”
回忆着君臣二人这十三年来一路走过的点点滴滴,没想到最后竟是这样的结局。
“这些年的休养生息,平民的生活已经好了许多,谋反的诸侯王也被诛杀了,近年来匈奴也不曾再进犯我大汉边疆,只有乌桓还时不时犯塞。”
“吾只不过想再等局势更加稳固了,再过两年便还政于陛下,为何陛下连两年都等不起?”
霍光下意识的忽略了早慧的天子加元服已整整三年了,哪怕再过两年,他自己是否会真的还政于天子他自己心里也没底。
毕竟是掌握天下人生死的权势,一旦体会过这种感觉后让其自动放弃是何等艰难。所以千百年来也只有周公成王这一对佳话流传下来。
丞相杨敞走出温室殿,看着大将军略显萧索的背影,也顾不上打扰大将军沉思了。
“大将军,现陛下登遐,如今得尽快安排后事,不知大将军有何安排?”
霍光从自我安慰中回过神道:“命太常暂时安排后事,告知长安城内的百官、贵族沐浴焚香后素服入宫,然后下竹使符告郡国二千石、诸侯王、列侯。典丧官待群臣商议后再决定吧。”
“等等!明日清晨再告知长安百官前来哭踊吧,现在已经夜深了,免得人心惶惶之下生出什么祸患来。”
杨敞感觉大将军不似往日那样从容不迫了,也许是天子的突然驾崩给了他不少打击。
“待到明日清晨便开始小敛,现在让太常先负责具体事宜吧,令大鸿胪协助太常吧。”霍光继续说道。
不同于白日的庄严,此时的未央宫内一片白缟,到处都有若隐若现的哭声传来,尤其是椒房殿、昭阳舍、增城舍、椒风舍这些皇后、妃嫔的居所,天子才二十一岁,她们也大多都还未满二十,这既是在为天子悲伤,也是在为自己痛哭。
今夜的未央宫在清冷的月光照耀下显得格外凄冷。
…………
一夜无话,得到消息的宗室、王侯、两千石、百官都一身素服来到未央宫哭踊,小敛过后,霍光召集宗室、王侯以及六百石以上官员来到宣室殿内,待群臣站毕。
霍光说道:“今日议事有二,其一,天子七日而殡,七月而葬,大殓之前先将大行皇帝的谥号确定下来吧。”
“其二,国不可一日无君,大行皇帝临终前对吾说因其无嗣,由吾等选贤良继位。令其尽快赶来主持大行皇帝的丧事。”
此话一说完,整个殿内哄得一声,各宗室、列候、百官都开始和左右两边的人讨论起来。
“肃静!如有建议可逐一出来言说。”霍光大声道。
整个殿内忽然鸦雀无声,众人有的盯着自己的脚尖,有的看着手中的笏板,好似上面记录了什么重要的内容,再无一人说话,可见霍光积威甚重。
过了许久才有人出列,众人只见是太常苏昌,并未感到疑惑,毕竟太常乃九卿之首,在丞相杨敞毫无担当,敬小慎微时也只有他站出来了。
苏昌作揖后说道:“谥者,行之迹也。容仪恭美曰昭;昭德有劳曰昭;圣闻周达曰昭;德业升闻曰昭;智能察微曰昭;德辉内蕴曰昭;柔德有光曰昭。”
“大行皇帝知时务之要,轻徭薄赋,与民休息。至始元、元凤之间,匈奴和亲,百姓充实。举贤良、文学,问民所疾苦,议盐、铁而罢榷酤,谥号曰“昭”,不亦宜乎!”
众人纷纷颔首,见无人出来反对,霍光道:“可!”
霍光都认可后更加无人反驳,众人现在更加关心继位人选,也无人愿在大行皇帝谥号上纠结太多,“昭”也是不可多得的美谥。
“那现在开始商议下典丧官的人选吧!”霍光知道在场众人的心思,也不再废话。
话音刚落,便见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者出列说道:“孝武皇帝共有六个儿子,现在只余第四子广陵王刘胥尚在,吾认为当举广陵王胥继承大统。”
众人投以敬意的目光望向此人,原来是在匈奴牧羊十九年,几年前汉匈和亲后才放还回国的苏武,去时是一健壮青年,回来时已白发苍苍。
回国后,孝昭皇帝下令苏武带一份祭品拜谒武帝园庙,并官拜典属国,俸禄中二千石;赐钱二百万,官田二顷,住宅一处。
“臣附议!”
“臣附议!”
“臣附议!”
一下子出来上十位官员赞同苏武的提议,因为孝昭皇帝无嗣,继续选择孝武皇帝的儿子于礼于法也还合适。
霍光并不曾回应,只是默默的看着殿中群臣。
广陵王刘胥现在已经年近五旬了,年轻时身强体壮,力能扛鼎,空手可与熊、野猪等猛兽搏斗。在封国已经四十三年了,封国内的臣属也都尽职尽责。
这样的人岂会乖乖听话,待其登基后且不说保住自己家族目前的权势,能否全身而退都还难说。
“广陵王刘胥行为失道,孝武皇帝所不喜故而不用。”有人见霍光迟迟未发声便出来说道。
“且从未听说过弟终兄及,如此,新皇该以何礼祭拜孝昭皇帝?且广陵王刘胥年纪已大,现已年近五旬。”此言一出,群臣大多窃窃私语。
年龄是硬伤,汉代时活到五十已超过绝大多数人了,毕竟此时汉人的平均寿命还不到五十。若是广陵王刘胥登基后没两年就驾崩了,那确实太劳民伤财了!
皇帝的陵寝所需的花费可不在少数。尤其是汉代一朝,事死如生,均厚葬,连平民都有卖身葬父仅仅为了多陪葬一些物品用具,更何况皇帝呢!
且目前连大行皇帝的寝宫都还未建设完,毕竟没人想到一直健康的天子突然就驾崩了。
一名郎中眼见大将军微微颔首,便壮着胆子出列道:“周太王废太伯而立王季,文王舍伯邑考而立武王,唯所在宜,虽废长立少可也。广陵王不可承宗庙!”
霍光听到此言心中感到舒畅不少,总算有人把自己想说的说出来了。
“诸君可还有其他提议?广陵王年岁较长,且与礼法不和。”霍光定性道。
孝武皇帝共有六子,太子刘据因巫蛊之祸上吊自杀,其儿子均已死于巫蛊之祸,只余一个孙子刘病已活了下来,说起来霍光与太子刘据还算是亲戚。
次子齐怀王刘闳年少早夭亦无后嗣。
三子燕王刘旦前几年联合上官桀、桑弘羊谋反被诛,那是霍光此生最大的一次政治危机。
四子广陵王刘胥乃是刘旦同母的兄弟,年纪较大不做考虑,且其子嗣也不做考虑。
五子昌邑哀王刘髆在孝昭皇帝继位前死了,有一个儿子刘贺继承了昌邑王位,现今还未及冠。
六子孝昭皇帝无嗣。
见无人再出言提议,霍光不得不自己出来说道。
“礼,人道亲亲故尊祖,尊祖故敬宗。大宗毋嗣,择支子孙贤者为嗣。孝武皇帝孙贺,至今年十九,师受《诗》、《论语》、《孝经》,操行节俭,慈仁爱人,可以嗣孝昭皇帝后,奉承祖宗的宗庙,可以统帅万民。”
这显然是睁着眼睛说瞎话了,刘贺是什么货色他霍光心里不明白么?刘贺的一些传闻传到霍光耳中,都是此子爱好游乐,嬉戏无度。不过这样不是正好方便自己把控么?
思来想去只有现在的昌邑王刘贺符合霍光的选择,年纪小不懂事,也无长辈尚存,一切可尽皆掌握在自己手中。
“臣附议!”
只见几乎所有在殿大臣均表示了赞同,也并未有其他意见。广陵王一脉被否决后,能有的选择便只有两个了,卫太子刘据的孙子刘病已和昌邑王刘贺,显然无论是辈分还是年纪刘贺都是最合适的。
“那吾等便请皇后下诏,派人去迎昌邑王来长安吧。”霍光说道。
“皇后是你的外孙女,现在才十五岁,家里人都被你杀光了,还不是你说啥就是啥!”有人心里不忿的想到。
这样想的人也不是一个两个,但是无人敢出来反驳,桑弘羊、上官桀的前车之鉴,众人敢怒不敢言。
不一会,皇后下令昌邑王继承大统的诏书便送过来了。
“承皇后诏,命代理大鸿胪职务的少府乐成、宗正刘德、光禄大夫丙吉、中郎将利汉迎昌邑王贺尽快前往长安主持典丧。”
其中光禄大夫丙吉心中有着难以向外人言说的想法,当年巫蛊之祸时皇曾孙刘病已刚刚出生几个月,侥幸未死,但受卫太子刘据之案牵连被关在狱中。
丙吉同情太子及刘病已的无辜,挑选谨慎厚道的女囚徒,并命令她们在狱中好生照顾刘病已。
刘病已曾几次病危,都是丙吉让乳母用医药救活。正是由于他幼年多病,所以取了“病已”这个名字,以此祈求健康。
后来武帝病重,相信望气之人的说法,要将监狱中关押的人,不分轻重一律都杀掉,也是丙吉据理力争,将太子血脉保护下来。
幸得武帝后来醒悟,大赦天下,刘病已这一太子唯一血脉才保存下来。
所以在光禄大夫丙吉心中,当然是刘病已继承皇位是最佳人选,皇位又可回到太子一脉。可现在大将军已经定下来由昌邑王刘贺典丧,基本上就已经确定了皇位人选了。
乐成、刘德几人领命后便收拾东西即刻出发,期望能赶在孝昭皇帝大殓之前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