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力这东西很变态,如果用一条曲线来形容就是从有记忆开始就一路向下,绝对不存在横盘或掉头向上的可能。
张扬知道要在这个时代成为一个读书人,手要能写,口要能说,特别是思想体系要过关,你可以不信但你不能不会说。
三个月转瞬即逝,夏天的到来也没有毫无征兆,自然而然觉得热了就开始减少衣服,经过三个月,张扬有了两个朋友,一个叫大头,就因为头大,父亲是东城有名的木材商人,另一个就是邻桌小黑,尽管不想这么叫,但大头把这个外号叫响以后也只能跟着叫了。
张扬的外号是木头,他干什么都比别人慢半拍,或者说显得跟不上孩子的思维,他表现的很努力,但是总是被大头说‘你能不能快点’。
预科班的结业率有7成,结业考试也相对简单,先出个命题小作文,然后是先生们一对一考核,也有平时不认真,或者是脑子太笨的,他们只能继续读预科班,毕竟学不会就是学不会。
通过预科考试的人,代表着你真正成为一名县学的学子了,张扬的两个兄弟也顺利过关,大头带着两个兄弟去家里大吃了一顿,张扬还不得不赔上一份礼物。
预科结束有三天的休假,名义上是休假,其实是让学生回去凑钱交学费,读书是个烧钱的事,预科三个月基本上是高祖皇帝为了普及教育免费送的。
成为学子就是需要花大价钱的,按学年收费,一个学年包括住宿整整20两,是五亩上等水田的价格,一般家庭还真承担不起。
读了三个月书,对于王朝的情况张扬也有了大概的了解,想通过读书改变命运远比他想的要难的多。
从丁字班读到甲子班一共四年,只有甲字班的学员才有资格参与县学的考试,通过县学的考试才可以获得县学的荐书参与神京每年的秋闱,秋闱每年都可以考,不限制人数,由国子监统一安排,大部分通过县学考试的人不会立刻去国子监考试,而是进入书院学习,毕竟考前辅导还是有必要的。
国子监考试,每年固定通过的人数是200人,按照往年惯例考试的人数都超过万人,通过才可以进入国子监学习。
当年夏掌柜儿子获取一个国子监生员席位的时候,那种兴奋是可以理解的,张扬不知道这个王朝到底有多少人口,据说在籍人数超过五千万。
天下名义上共分为十六个州,其中只有王朝驻军的的州有六个包括神京、幽、豫、晋、兖、凉。
山东的齐、徐两个州,由山东李、黄、赵、孙等世家控制。
江东的苏州、扬州由东南的孟、林、方等世家控制。
江南的荆州、浔州、交州由陈、王、罗等世家控制。
西南由益、宁州由张、贺等世家控制。
西北河湟由刘家一家控制。
国子监读完三年后,读完之后一般有两条出路。
第一、有王朝吏部统一安排从基层的吏员做起,运气不好就一辈子当像张扬二姨夫一样的书案,书案的工作就是整理一个县的公文,等于县官的秘书长。
第二、参与吏部的选官考试,所谓选官考试,有点像张扬印象中的科举,凡是完成国子监学业的,都可以考,一般由皇帝指定的重臣亲自主持。
官选能上榜,那么恭喜你,将正式成为王朝的官员,由朝廷派官,每年官选人数为五十人。
当然还有另外一条出路,就是考取翰林院,翰林院没三年考一次,只要县试通过的人都可以考,翰林院招收人数更低。
读书很贵,一般通过读书成为王朝统治者是寒门,天下有六十七个世家,他们拥有土地和军队远远超过王朝的统治者天子,秦王尽管拥有王朝的兵权,却不敢轻易造反做皇帝,这个王朝构成的复杂性注定了不是哪一家想反就能反的。
张扬拿着学子腰牌回到了家中,七爷的孙女春花正好打柴回来,见到张扬,低着头直接进去了,当初在七爷吃苦,现在到了张扬家一样吃苦,这或许就是命吧。
晚上吃饭的时候,母亲开口道:“要不就动用那笔银子吧,反正这也是你爹给我们的。”。
“嗯”,张扬应了声,张扬的生活技能很匮乏,更为匮乏的是安全感,认识的有钱人只有夏掌柜,王掌柜算不算有钱人呢?或许算,或许也不算。
张扬心里也苦,或许安心当一个账房也不错,但是他从来不是一个甘于平凡的人,尽管自己多数时间很平凡。
张扬晚上躺在床上辗转发侧,母亲听到儿子房间床板咿咿呀呀的声音也只能叹气,她似乎办法更少,还不如自己的儿子。
第二天一大早,张扬就出现在夏掌柜的账房中,尽管是兼职,该干的活可一点都不少,张扬想着能赚一点是一点吧,将夏掌柜的账目梳理完成,然后又核对了一遍,就去见夏掌柜,通过下人的通报后,见到了夏掌柜。
夏掌柜接过账本,一页一页的翻动着,感觉张扬的字有那么一点点长进,读书还是有用的,至少能练字。
合上账本,将账房叫过来,将账本交给下人,让张扬坐下喝茶,客气的聊了几句。
准备送客钱让下人取来一吊钱,交给了张扬,就端起端茶送客,他现在生意越来越大,中原、山东、江东、江南、甚至远在西南都开始有了他的生意,在他看来如果张扬不读书,或许是一个不错的家丁。
张扬出门就直接去了王记粮油店,粮油店的生意就简单的多,不到一个时辰就合算完成,然后与熊账房对完账,和王掌柜闲聊了会,就带着二斤米面告辞了。
路过熟悉的路口,熟悉的三人组,这丐帮人员那是相当稳定啊,依旧丢下两文钱,挥了挥手就离开了,老乞丐弄了弄脏乱不堪的胡子,张了张嘴似乎有什么话要说,最后又摇了摇头。
乌篷船的九爷,早早的把鱼准备好,张扬将铜钱奉上,将鱼收走,回家的路上碰到了舅舅家的大表哥,火急火燎的往家跑,自从舅母过世,这兄弟几个是更野了,大表哥最近和九里铺的人打的火热,拦寡妇路,耍钱、欺负四邻比他老子当年还混蛋,感觉出事只是迟早的事情。
回到家将东西放下,春花过来将东西收好,张扬将口袋里剩下铜钱直接给她,母亲抬头看了一眼也没说什么,继续干自己手里的针线活,春花将钱收了起来,就去厨房做饭去了。
张扬拿起二姨夫给的书继续看着,手也没闲着,一边看书,一边用水在桌上写着,这已经成为他记忆的习惯,放慢看书节奏能记忆的更快一些。
第二天张扬就去学校把学费交了,领了代表丁字班的青衫,在书店租了丁班需要用到的书籍,县学除了预科班发书,其他都是不发书的,会让学生自己买或者抄书,而张扬只能选择抄书,一本书可不便宜,哪怕是八折的旧书也不低于1两银子一本。
租书就便宜多了,每天才一文钱,对于县学学生老板是不担心书被偷的,毕竟学生一旦做出任何违纪的事情,可是要被直接开除的,被县学开除就等于与读书一途绝缘了。
丁字班一学年的书,只有一本,叫百家汇编,由高祖把自己看的上的先贤语录整理汇编而成,全书有上百篇,超过百位名人名言,十起家学说,一般人学一年也未必能学的明白,所以并不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