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大晋衣冠

第四百六十八章 明枪更难防

大晋衣冠 大楚刀客 4446 2024-07-06 15:19

  殷浩得悉燕王死讯,暗自庆幸,觉得大好时机来了,自己扬名立万的时代到了。

  他不愿意再有片刻的拖延,当即快马奔赴建康,面见太后和穆帝,请求兴兵伐燕。

  式乾殿上,尚书令何充不假思索,当即表示异议!

  “常言道,师出无名,必遭祸殃!燕国乃我朝属国,晋燕一体,共攘石赵。如今,燕王薨,朝廷不去奔丧吊唁,反兴征伐之兵。臣以为不妥,不智!”

  武陵王很不屑,就要和他唱对台戏。

  “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国之大事应以利势区分,而非以情谊权衡。鲜卑人掠夺我大晋淮河畔州郡时,何曾考虑过那是我朝的故土?臣以为,此刻伐燕,正当其时。”

  会稽王司马昱不置可否,他内心是反对的,担心殷浩大胜,对桓温形成牵制,这样的话,褚蒜子势力膨胀,自己的处境将更加不利。

  但他知道褚蒜子必定赞成,自己还是不要自找难看为妥。

  尚书仆射褚裒告病在府,扬威将军褚华还有谢万则主张伐燕,朝堂已成一边倒,赞成殷浩的主张。

  穆帝左右为难,司马昱曾提醒过自己,亲政前还是多听多看,观望为主。

  不过,兹事体大,一旦进兵,意味着和属国撕破脸皮,反目成仇,大动干戈,还是应该妥善思量。

  “广陵王,你以为如何?”

  司马丕和穆帝兄弟情深,深得皇帝信赖,言道:“臣以为,北方情势不明,燕国是否会因此而一发不可收拾,还有赵国是何态度皆不明朗,因而朝廷还须仔细斟酌,不可冒失行事。”

  褚蒜子正襟危坐,已经在沉思用兵之事。

  朝堂议政,只是听听朝臣意见,走个过场而已,是战是和最终权柄还是在她的手中。

  刚刚上殿,杏眼一扫,便知朝议如何,这些年皆是如此。

  她丝毫未将司马丕放在眼里,不料他不仅参与朝会,还奏事了,这令褚蒜子非常恼火。

  “哦!”

  褚蒜子故作惊讶,出言嘲讽:“今日朝议乃军国要事,并非举国庆典,广陵王为何列席呀?”

  穆帝启齿道:“回母后,他是朕请来的。王兄已近成年,时常也能帮着朕参谋军政,裨益很大。所以才请其一道来听听,集思广益嘛!”

  “嗯,陛下很有心,皇室宗亲乃大晋重要辅弼,会稽王、武陵王即为表率。只可惜,自明皇帝起,皇家就子嗣不旺。如今,陛下这一辈中年轻能干的也就只有广陵王和司马奕了,是要多多栽培,时时咨询。宗亲能匡扶皇室,裨益国政,很好,很好!”

  穆帝高兴地点了点头。

  “广陵王方才所言,不无道理,还有什么要说的?”

  褚蒜子一脸真诚,友善的看着司马丕。

  司马丕到底年轻,不知深浅,以为太后这是虚心纳谏,又有皇帝做主,便又冒冒失失说了几句:“臣以为,是否下旨让征西大将军桓温来朝共同商议此事,兼听则明,方为妥当。”

  何充正有此意,忙道:“老臣以为,广陵王所言极是,桓温久事军戎,谙熟北地,旬日之间灭蜀,足见文韬武略。他若也能赞成此事,那伐燕胜算会很大。”

  殷浩见何充处处抬高桓温,分明是在贬抑自己,很不高兴。

  他强忍住恼恨,言道:“桓温果然是大才,不过益州刚平,怕有反复,无他亲自坐镇,蜀地不安呐。臣以为,伐燕之事,他分身乏术,就别勉强了。”

  何充坚持己见,撂起挑子:“那臣则以为,倘若桓温不来,还是静观时变,暂缓进兵为宜。”

  殷浩眼见大计受阻,再也忍不住了,竟然嘲讽何充太老了,简直是迂腐!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扬州城兵强马壮,难道就让他们徒耗军饷吗?大好的故土长期沦丧敌手,何尚书无动于衷吗?左一口桓温,右一口桓温,除了他,朝堂再无人能入老尚书法眼吗?”

  穆帝见殷浩竟敢藐视何充,当场斥道:“殷爱卿,朝议之争,争得是事情的是非对错,而非党同伐异。何爱卿处事公允,老成持重,据实而言,岂容你在大殿之上出言不逊?”

  殷浩被一种莫名的情绪所影响,才口不择言,此刻发觉自己失态了,连忙赔罪:

  “臣一时情急,言语上冲撞了何尚书,还望恕罪!”

  穆帝冷哼一声,而何充则瞥了一下殷浩,没有作声。

  何充很惊讶,殷浩前恭后倨,当初出任扬州刺史前,对自己毕恭毕敬,敬如恩主一般。

  今日朝堂,自己提议让桓温共参军事,并无它意,实是为稳妥起见,他反应怎会如此强烈,不惜在圣上面前攻击自己?

  朝堂陷入短时的尴尬沉闷之中。

  一直没有作声的褚建轻轻咳嗽了一声,抛出了让人瞠目结舌的意见……

  “方才何尚书还有广陵王都奏请让桓大将军来朝参预军戎,臣倒以为有些道理。”

  穆帝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问道:“国舅请讲,道理何在?”

  “陛下切莫误会!臣之意,桓大将军忙于西地,无法拨冗前来,但帮助朝廷伐燕还是有可为之处的。”

  “说说具体的。”

  褚建言道:“不妨将镇军调拨过来,归殷刺史节制,一来增加兵力,确保战事顺利。二来,也让应将军戴罪立功。三来嘛,也算是桓大将军为伐燕出了力。一石三鸟,何其妙哉。”

  穆帝一听,这哪是好主意,简直就是馊主意,是借伐燕之公事,行剥夺桓温军力之私心。

  穆帝望向司马昱,指望他能出言劝阻。

  司马昱无奈之下,只好清清嗓子,准备敷衍几句,褚蒜子却抢先说道:“褚建之意甚妥,桓爱卿专事西地,北上之事就有劳殷爱卿了。众卿如无旁意,那就这样吧。”

  褚蒜子不容分说,摆出一言九鼎的架势。

  “陛下,此次伐燕,是光列祖列宗之夙愿,亦是陛下之千秋伟业,朝廷当倾力支持。扬州刺史殷浩、扬威将军褚华,你们速速准备,早日发兵,复我国土,抚我遗民,哀家和陛下在建康静候捷报!”

  殷浩心头狂喜,高声道:“臣领旨谢恩!”

  诸人散去,穆帝留下了何充,担心其无法排解殷浩刚刚对他的责难,况且,何充早就厌恶政事,提交过辞呈。

  果然,何充老调重弹。

  “陛下,臣或许真的老了,言无人听,策无人信,忝居尚书,空占其位,白白吃着俸禄,惭愧呀。老臣想,不如请辞,省得挡了别人的路。”

  穆帝宽慰道:“老尚书言重了,当以国事为念,年轻人不懂事,出言不逊,切莫介怀。”

  “老臣岂能因为受些嘲讽,而和年轻人计较?”

  “那老爱卿的意思是?”

  “老臣计较的是,这战端一开,祸事就来了。北地不同于西蜀,犬牙交错,情势复杂,看着好像是潮退水落,或许下了水后才发现波诡云谲,否则朝堂数次北伐怎会无功而返,还损兵失地?”

  穆帝知道何充的言外之意。

  桓温灭蜀名望大增,惊呆了太后和司马晞一派,他们早就开始扶植殷浩,和桓温抗衡,可是一直没有机会。

  这次,燕王死,鲜卑乱,让他们发现了这千载难逢的良机,怎能错过?

  除了苦苦挽留何充,身为君主,自己还能做些什么呢?

  太后寝宫,褚蒜子得意道:“圣上实在无人可用,居然打起了司马丕的主意,拉他为援,看来荆州的消息果然无误。”

  褚蒜子的依据就是南康从荆州带回来的消息!

  “姐已经得知,司马丕和桓温是一张嘴巴,一个心思,很多消息都是他传给了桓温。看来,得尽快遣他回封地,省得留在宫中成为他的眼线。”

  褚华忧道:“那他的弟弟司马奕怎么办?他可是一直呆在姐姐的身边,不会也对咱们不利吧。”

  “这你就多虑了,他们虽一奶同胞,秉性却迥异。司马奕就是一个废物,成日就踅摸着好吃的好玩的。而且年纪不大,就情窦初开,屡屡和宫女打情骂俏,此子难以成器。”

  褚华又问道:“既然是个扶不起的阿斗,那姐姐为何还把他养在寝宫,白费粮食?”

  “你呀,真是鼠目寸光!”

  蒜子嗔了一句,又解释道:“他俩的生母周贵妃已死,司马丕被成皇帝过继给了芷宫,而司马奕无父无母,孤苦伶仃,姐掌管后宫,能不闻不问吗?姐把他安置在寝宫,亲自照料,就是做给皇亲重臣看的,做给天下人看的!”

  “哦,姐,我明白了。”

  褚建拊掌赞道:“太后亲自收养周贵妃之子,传了出去,那就是给姐赢得好名声。还有,司马奕今后肯定对姐姐也感恩戴德,好计策,好计策。”

  褚蒜子笑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这些还在其次,姐在考虑今后的事情。你想,司马家的兄弟就这么几位,万一今后有了什么变故,不成器的司马奕将来兴许就能派上大用场。”

  褚华还是不解:“他能有什么用场?”

  “现在把他紧紧攥在手中,养着惯着,就像是一场赌注而已。输了,不过是费些心思,赢了,那可就是天大的买卖。”

  “姐姐深谋远虑,未雨绸缪,弟弟佩服。怪不得姐姐明知他不成器,还要养着,因为越是不成器越好拿捏,越听话。”

  褚蒜子嘿嘿笑了起来,其实她自己心里清楚,除此之外,她还有一个不可告人的意图。

  这个意图有些癫狂,有些淫邪……

  五月刚至,内侍就到荆州传旨,桓温初以为是朝廷对益州刺史有了人选,不过却是要他交割镇军事务,由应将军率镇军东进扬州一道伐燕的旨意。

  内侍临走,还悄悄转达了一句话:“大将军,太后对万州之事颇为关切,如果大将军有困难,朝廷也不再勉强。”

  桓温心想,这哪是关切,而是催促和警示。

  便道:“烦劳内侍回禀太后,万州之事,臣不敢怠慢,怎奈那帮山匪甚是狠戾,请太后放心,再苦再难,臣定当不辱使命。”

  内侍走后,桓温和郗超便到镇军营帐交割,应将军有恃无恐,见了上官桓温,毫无谦卑之礼,皮笑肉不笑,暗自得意。

  益州底定后,他回朝请罪,有了司马晞的庇护,得以全身而退。

  而且,此次不仅要回了被桓温扣在益州的几千镇军,就连驻扎在荆州的几万军卒也一并摆脱了征西幕府的节制,跟着殷浩北上建功去了。

  桓温悄悄找到副将朱序,为其饯行,草草交代几句,让其见机行事,不要中了别人的圈套。

  没有了镇军,桓温这征西大将军的名号可谓名存实亡,实际上就是一个荆州刺史。

  在褚蒜子的明枪进攻之下,桓温束手束脚,几乎没有还手之力。

  伐蜀灭国的功劳,除了郡公的虚爵,现在所剩无几。

  一切,就像回到了初来荆州之时!

  ————————————————

  换做任何人,面临这样的困境和处境,都会心有不甘的,桓温会如何打算,如何反击,读者的支持,是作者写下去的动力!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