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大汉修行

第七十二章 涪翁

大汉修行 无名之狼 3034 2024-07-06 15:20

  天色将晚,郑朴道:“还有最后一人。”

  “嗯,时间过得真快,倒是让人久候了。赶紧说说,这人什么情况。”

  “是个医工。”

  医工!居然是个医生,郑老头,你居然安排在最后一个见,真是令人感叹,这个世道,医工地位过于低下,简直不可忍啊。

  医生太重要了,当初在长安时,凌霄听说楼护家里是世代医家,就曾经打过主意,可惜楼护不想离开长安,只好作罢。所以凌霄等不及郑朴介绍,直接说道:“那快快有请!”

  医生是一个老头子,胡须头发已经白得找不到一根黑丝,看着起码有七十多岁,偏生脸色红润,一点都不显老,凌霄估计他平时很注意养生。

  老头还没说话,凌霄已经从椅子上站起身来,迎出几步,施礼道:“实在是失礼啊,让你等了这么久,还请先生恕罪。”

  老头脸色平静,回礼道:“凌会长客气了,老夫一大把年纪,等得起。”

  凌霄这才想起,因为喊得仓促,居然对眼前老人一无所知,话便不知从何处说起好。好在郑朴经验老到,开口介绍:“主公,这位是李助先生,广汉郡涪县人,医术精湛,医德高尚。”

  这就没了?郑朴的介绍很简单,和介绍之前那些贤士完全不同。

  郑朴显得有些不好意思,最后还是补充了一句:“主公,其实我和李先生也是初次见面,我托广汉的朋友推荐医工,他便向我推荐了李先生,信中只说了李先生医术精湛,医德高尚,所以……”

  难怪,原来你也不熟啊。不过无所谓,古代的中医是经验学科,年龄越大越好,李助胡须头发都白成这样,又被人称为医术精湛,断断差不到哪里去。

  凌霄刚想说话,郑朴又补充了一句:“李先生因为喜欢在涪水边钓鱼,所以人们称他为涪翁而不名。”

  涪翁!

  凌霄炸了,兴奋得炸了,李助这个名字他没有什么印象,但涪翁他知道啊。而且一听到涪翁,李助的名字也记起来了。

  ……*……

  所以说人的经历多,有时候还是有好处的。凌霄地球上的那个集团,曾经投资过一个中医馆项目,凌霄当时负责这个项目的对接,和几个中医没少聚在一起,喝茶喝酒之余,没少聊关于中医的话题,什么肾虚不一定都要补,例如纵欲过度、长期大量饮酒的中青年人,只有极少数适合补肾,大部分反而是“泻而非补”,宜清热利湿。

  当然也没少聊古代中医名家的事。

  和中医专业人士聊天,聊普通百姓什么都知道的扁鹊、华佗、张仲景、孙思邈之类,显得很没有水平,所以就会聊一些不为人知的名医,例如皇甫谧号称“针灸鼻祖”,葛洪是预防医学的“介导者”之类。

  其中就聊到过这个涪翁,而且令凌霄记忆深刻。原因很简单,因为这里面有一宗悬案。

  故事要从郭玉说起。

  郭玉相对有名,他是东汉的名医,所谓有名,因为史记上有较详细记载,《后汉书》有专门的《郭玉传》。

  据载:“初有老父,不知何出,常钓鱼于涪水,固号涪翁。翁乞食人间,见有病者,时下针石,应时而效,著《针经》、《诊脉法》传于世。翁授弟子程高,高授郭玉,玉为汉和帝太医丞。”

  郭玉是皇帝的太医,程高是郭玉的师父,程高是涪翁的弟子。即涪翁是郭玉的师祖。

  可惜涪翁所著的《针经》、《诊脉法》等,均失传。史志记载老百姓者,涪翁当属第一人。

  有些资料中说皇甫谧是“针灸鼻祖”,因为他著有《针灸甲乙经》,为中国第一部针灸学的专著。而其实,涪翁才是真正的针灸鼻祖,他的《针经》比皇甫谧早了很多年,只不过《针经》已经失传而已。

  绵阳南山十贤堂,里面便祀有涪翁,他被列为十大乡贤之一。

  绵阳出土过西汉的“人体经脉漆雕”,堪称国宝,体表遍黑漆,分布着数道红色漆线条。

  这些线条的分布情况与《黄帝内经·灵枢·经脉篇》以及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两种古经络佚书的记载有相似之处。这件漆雕模型,是中国人体经络学理论最早的实物资料,证实了绵阳是我国中医针灸学、经络学说重要发源地之一。

  涪翁是郭玉的师祖,史书写得很明确,但为什么涪翁没有具体的名字呢?这里面是不是存有什么隐情?

  《华阳国志》记载:“李助多方,以兹立称。助,字翁君,涪人也。通名方,校医术,作《经方颂说》,名齐郭玉。”

  “名齐郭玉”,说明李助的名气不小。

  “校医术”,就是校医经、医书的意思,有资格校医术的,这医术水平低了不行,必须很高很高才行。

  但是这样一位名气大,医术高的人,为什么正史里没有记载,反而出现在地方志里呢?

  于是,从“校医术”这个记载入手,终于找到了正史中的对应人物。

  这个人叫李柱国,他曾于汉成帝时任御医,参与校订医经、经方,计医经七家共二百十六卷,经方十家二百七十四卷,另有神仙家(养生)。史家认为系我国校勘医书之第一人。

  《汉书》中记载:“……至成帝时,……诏光禄大夫刘向校经传诸子诗赋,步兵校尉任宏校兵书,太史令尹咸校数术,侍医李柱国校方技。”

  而这样的一个人,在史料里,籍贯不详,下落不明。

  所以有人推测,李柱国应该是因为某些原因,弃官而去。

  他去了哪里?

  《直隶绵州志隐逸》记载:“涪翁避王莽乱隐居于涪,以渔钓老,工医,亡姓氏。”

  而且史料在写涪翁的弟子程高时,用了“亦隐匿不仕”这样的词,这个“亦”字可以证明涪翁以前出过仕,否则史料里不会写这种多余的话。

  所以涪翁就是李柱国,避王莽乱或者是弃官,隐匿到了涪县,连名字都不敢说。

  “助,字翁君,涪人也”,李助被人喊成涪翁是非常有可能的,古代两个字的名字省略成一个字,并不罕见。而且“助”或许是“柱”,也未可知。

  只有“涪翁、李助、李柱国”是同一个人,以下一些事情才能够解释得通。

  医术高明;名齐郭玉;校医术;作《经方颂说》、《针经》、《诊脉法》等。

  只不过因为李柱国有意隐姓埋名,所以才会出现“李柱国籍贯不详下落不明”;“涪翁没有姓名,却又能成为程高和郭玉的师父”;“名不见经传的李助居然能校医术和作经方颂说”……

  ……*……

  凌霄迅速在心中做了评估,生怕不小心把一代名医给吓跑了,小心翼翼地说到:“李先生,那我便称你为涪翁罢,显得亲切。”

  涪翁露出洁白的牙齿,点头曰可。

  “涪翁,九霄会请医工,自然是为了治病救人,但又不完全仅仅是治病救人,一个人的精力毕竟有限,我希望涪翁能够培养一些弟子,最好能作一些医书,将医术传承下去,医工越多,天下苍生便多了一分保障。”

  涪翁明显愣了一下神,凌霄的话直指他的内心,他现在最想做的事,恰好就是著作医经,他想将前人的医经和经方记录下来,传承下去,教徒弟和治病反而是其次。

  凌霄又道:“我在长安城里有一位朋友,叫楼护,他家世代为医,家中医经、本草、方术数十万言,虽然他不肯离开长安来汉中,但答应过我,如果我有需要,可以派人去将他家抄誊。”

  涪翁成了九霄会医务部的部长,和扬雄结伴著书,并去信将他的徒弟程高也叫来九霄会。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