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拜会施密特(三)
“走西口是我们山西独有的一种现象。西口是指山西北部的黄河渡口杀虎口。山西历来土地贫瘠,老百姓活不下去了,只好出口外去闯荡,后来渐渐形成了规模,就叫走西口了。“赵庆之说道。
他抿了一口咖啡,轻声唱道:”哥哥你走西口,小妹妹我实难留~“
“赵先生唱的真好听!”施密特情不自禁拍手称赞道,“这是什么歌?”
“这是一首关于走西口的歌曲,施密特先生如果感兴趣的话,在下可以清唱一下,权当给午餐助兴。”赵庆之说道。
“太好了,没想到赵先生多才多艺,请赶快唱给我们听吧。”施密特高兴地说道。
赵庆之清了清嗓子,开口唱道:“
哥哥你走西口
小妹妹我实在难留
手拉着那哥哥的手
送哥送到大门口
哥哥你出村口
小妹妹我有句话儿留
走路走那大路口
人马多来解忧愁
紧紧地拉着哥哥的袖
汪汪的泪水肚里流
只恨妹妹我不能跟你一起走
只盼你哥哥早回家门口
哥哥你走西口
小妹妹我苦在心头
这一走要去多少个时候
盼你也要白了头
紧紧地拉着哥哥的袖
汪汪的泪水肚里流
虽有千言万语难叫你回头
只盼你哥哥早回家门口
紧紧地拉着哥哥的袖
汪汪的泪水肚里流
虽有千言万语难叫你回头
只盼你哥哥早回家门口
只盼你哥哥早回家门口。“
“好!唱得太好听了!”施密特和苗祖后几乎同时鼓起了掌,二人脸上都带着不可思议的喜悦之情。
“赵先生,我长了这么大,不知道原来歌儿还能这么唱呢。”苗祖后激动地说道。
“密斯特赵,你的这首歌百转千回,真是唱出了意境。它与我听过的任何一首曲子都不同,简直可以说是个奇迹!”施密特动情地说道。
“哈哈,二位过奖了,过奖了啊,”赵庆之心里也有些得意,“这首歌是我们山西地地道道的民歌,上至八十岁的老人,下至刚会走路的孩童,都能哼上一小段儿呢。”
“山西真是个充满魔力的地方,我却还没去过,实属一大遗憾呐。有机会我一定要亲自去看一看这片土地上的人和物。”施密特说道。
“哈哈,欢迎欢迎,到时候我一定带着您好好转转。”赵庆之高兴地说道。
“赵先生离家也有好几年了吧?”苗祖后问道。
“可不是,四五年了。”赵庆之说道。
“你们汉人有句话叫‘父母在,不远游’,山西与湖南相隔千里,你为何这么远跑过来呢?”施密特不解道。
“施密特先生,您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这句话还有下一句,叫‘游必有方’。”赵庆之笑着说道。
“什么意思?”施密特问道。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这句话出自《论语》,意思是说父母在世,不远离家乡,如果不得已要远行,也
应该有一定的去向。这是儒家传统孝道的一句话,意在教导年轻人要懂得孝顺父母,不要让父母担心。“赵庆之解释道。
“中国人的家庭观念确实非常浓厚,这一点与我们西方大不相同。”施密特感慨道。
“东西方文化差异巨大,所以我们才应该多交流沟通才是。”赵庆之说道。
“你说的很对。就比如太平天国,他们口中的上帝与西方的上帝是有很大分别的,所以英国才决定支持清政府。”施密特说道。
“也不全是信仰的原因吧?应该还有切身的利益考量哦。”赵庆之提醒道。
“哈哈,扯远了,今天我们只谈论生活,不谈论政治。”施密特笑道。
“对对,今天大家闲聊而已,不谈公事。”苗祖后附和道。
“既如此,施密特先生,在下也有一个问题想请教您,不知当讲不当讲?“赵庆之问道。
“请讲。”施密特说道。
“您刚才讲,年轻时曾到过俄国。据我所知,欧洲有很多年轻人热衷于游历和冒险,不知您对这种现象怎么看呢?“赵庆之问道。
“这是一种好现象。大航海时代以来,欧洲就一直有这种传统。对个人,可以增长见识,丰富阅历,磨砺意志。对社会,可以发现以往从未认知的世界。像美洲新大陆,南非好望角等地方的发现,就得益于这种冒险精神。我很赞同这种行为。”施密特回答道。
“您说的是积极的一面,“赵庆之指了指墙上的虎门销烟图,”也有不好的一面。“
“哦?请讲。”施密特饶有兴趣的问道。
“伴随着每一次的大发现,工业文明总要对农业文明,或者原始文明进行摧残与破坏,比如美洲印第安人,就受到了残酷杀戮,还有非洲的黑奴贸易,我想这些您都清楚,我就不必细说了吧。”赵庆之说着,冲施密特眨了眨眼睛。
施密特听到这里,简直震惊的说不出话来。
在他的眼里,一向认为清朝官员保守顽固不开化。对付对付农民起义还行,如果要让他们睁眼看世界,简直比登天还难。
要知道,大清朝向来以“天朝上国”自居,对外面的世界根本不感兴趣。
然而,这会儿坐在他面前的这个年轻人,居然对世界历史信手拈来,说的头头是道,简直让施密特惊掉了下巴。
“密斯特赵,没想到你对世界文明如此了解,真是出乎我的意料啊。”施密特赞叹道。
“确实,我跟衙门里的官员打了这么久交道,要说对世界历史如此了如指掌的,赵先生还是第一个。”苗祖后也情不自禁的说道。
“过奖,过奖,这不算什么。”赵庆之谦虚道,心想我可是穿越过来的,这点九年义务教育的世界历史还是难不倒我的。
“密斯特赵,在湘勇里面,像你这样的人才应该是凤毛麟角吧?”施密特夸奖道。
“施密特先生,这您可说错了。湘勇人才济济,在下的才能实在不足一提啊。”赵庆之说道。
“赵,你太谦虚了吧,”施密特说着,点燃了一根雪茄,“据我了解,大清朝廷里,对外国比较了解的也就那么几个人,我想湘勇里的情形也差不多吧?”
“哈哈哈,”赵庆之心想这个洋人对清廷还挺了解,看来得好好给他上一课,“想必施密特先生也知道,我湘勇不同于八旗、绿营,而是起自微末。在曾大人的率领下,一群读书人出于忠君卫道而自发组织起来,身怀救国救民之抱负,不同于朝廷里某些行尸走肉之辈,我辈岂能不放眼世界,努力奋斗呢?“
“嗯嗯,你说的很有道理,只不过,嘴说无凭,可有什么行动证明?”施密特笑着追问道。
赵庆之在脑海中飞速思考着,不一会儿便有了答案。
“哈哈哈,施密特先生这是在考我啊。也罢,我只举一例,就足以证明。“赵庆之说道。
“哦?是什么?”苗祖后也来了兴趣。
“安庆内军械所,二位可知道?”赵庆之问道。
“听说过,但不是很了解。”施密特如实说道。
此时,三人已用餐完毕。
只见一名侍者进来,为他们将餐盘撤下,换上了清茶和水果。
赵庆之喝了一口茶,说道:“安庆内军械所,创立于咸丰十一年,也就是公元1861年。这个军械所,是曾大人一手筹办起来的,员工全是本国人,没有一个洋人。这里汇集了如华蘅芳、徐寿、李善兰等一批科学人才,可以说是人才济济。就在去年,刚刚试制成功我朝第一台蒸汽机,和第一艘小火轮。“
“了不起,了不起。”施密特赞叹道。
“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做出这样的成绩,确实非常不错了。”苗祖后附和道。
“是啊,和西方相比,这样的成绩也许微不足道。但要知道,这里是有着五千年历史的东方古国。在这样的大环境里,要做出这样的成绩,付出的很多很多。”赵庆之说道。
“赵,这样看来,曾国藩确实很有见识,不同于别的官员。”施密特说道。
“是的,湘勇里面像曾大人这样的官员还有很多。”赵庆之说道。
“我以前觉得,湘勇不过是一帮农民组成的队伍。现在看来,是我的认识落伍了哈哈。”施密特抱歉道。
“所以我们要多沟通才是。”赵庆之说道。
“对对,今天跟你聊天,使我收获很多,非常感谢。”施密特笑道。
”您客气了。今天我初次来到总税务司署,对大清海关也了解了不少,我才是获益匪浅啊。“赵庆之感叹道。
“那以后咱们要多多交流,互相学习。”施密特说道。
“一定一定哈哈。”赵庆之笑道。
午餐在友好祥和的气氛中顺利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