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秦剑东出:前传

三、贤君臣 指天下

秦剑东出:前传 弘农牧 4135 2024-07-06 15:23

  嬴渠梁与商鞅这对千古君臣的第一次谈话,竟以嬴渠梁听得睡着为结束。

  嬴渠梁打了个盹后,睁眼发现对面的士子已经离去,便唤来景监训斥到:“这就是你给我插进来的大才?与他人何异?”

  嬴渠梁这句话吓得景监背后生汗,连连低头后退,不敢说话。

  随后,景监便急匆匆赶来客栈,找到公孙鞅问到:“你这是跟秦公说了什么,他怎么如此生气?”

  公孙鞅笑道:“吾说秦公以尧舜帝道,秦公志不开悟罢了。今日听帝道数次,心必烦躁,还请大人为鞅再引荐一次。”

  景监一想这些士子的确高谈阔论的内容大多如此,今日将其人插到最后一人,秦公有困意有不满也是正常。看着面前这位前魏国丞相的中庶子,虽不是一表人才,但气质非凡,便对公叔鞅还抱有一线希望,所以再次答应了他的请求。

  三日后,公孙鞅在景监的带领下复到栎阳宫见到了秦公。

  今日的嬴渠梁并不困,看着眼前这位“帝道”士子,打趣问道:“先生这次还是“尧舜禹”之道吗?”

  公孙鞅答到:“君上既不喜帝道,鞅以为可在秦国推行礼制。以礼治国,乃鲁国孔丘创立的兴邦大道,以礼制为体,以仁政为用,仁政理民,礼制化俗,使国家里外同心,此乃王道!”

  嬴渠梁笑着说:“儒生欲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想要恢复到西周时的一千多个诸侯国去,先生以为可行么?百年前孔丘在世都未有一国用之,今日之天下较之百年前,如何可行?”

  公孙鞅恭敬地回答道道:“孔儒行仁政礼制,不以成败论美恶。不修仁政,虽成亦恶。修行仁政,虽败亦美。此乃杀身成仁、舍生取义之大理也。公可思之。”

  嬴渠梁面露不屑,冷冷笑道:“大争之世,强则强,弱则亡。正是兼并吞并之时,先生却教我不以成败论美恶,不觉可笑么?果真如此,秦国何用招贤?”

  第二次谈话,以嬴渠梁的不悦为告终。

  谈罢,一路上景监送公孙鞅回客栈,向他抱怨了一路。最后临到客栈,公孙鞅要下车前,向景监衣袖中将自己所剩的银两全部塞入景监手中。一脸真诚地说到:“鞅还有一道,名曰‘霸道’,还望大人报与秦公。”

  公孙鞅便下了牛车,返回客栈。

  景监看着手中的银子,再看着这个士子的背影,一步一步都散发着一种沉稳的底气,心中想着最后一次了。

  回到宫中三日,终于嬴渠梁心情较好,景监上前没话找话地提了两嘴后便将“霸道”说给嬴渠梁听。

  嬴渠梁心中生惑,霸道??

  晋文、齐桓、楚庄、秦穆之道可是霸道??

  嬴渠梁心中对“霸道”生了好奇,便对景监说:“那我再见一次那个魏国的中庶子,最后一次”

  景监便急忙前往客栈将公孙鞅接往栎阳宫内,心中盼着这位中庶子可别再给自己生事了。

  …………

  这是一个冬日,栎阳宫飘着一些小雪花,地上虽未积雪,但寒意十足。

  裹着外衣的公孙鞅在景监的牛车中思考着如何将自己的“霸道”环环递进?

  如何说才能让秦公感兴趣,愿意听自己的刑名之法?并愿以法制为秦国之道。

  两人在栎阳宫前下了牛车,景监带着公孙鞅第三次走入秦公见客之殿。在绕行之中,景监对着公孙鞅说:“鞅兄,无论这霸道如何,此次切莫激怒我主啊”

  公孙鞅边笑边拉了下景监的手,说到:“弟这霸道,必使秦公倾服!景兄可放心!”

  随着二人越来越近的脚步声,秦孝公起身看向殿门,心中好奇并期待着“霸道”是如何?

  公孙鞅见秦公,跪拜行礼。秦公示意起身,公叔鞅继而起身展袖,目光如炬看向秦公,径直问道:“关中土地平坦,沃野千里,为天下列强所无,何以在秦数百年,却荒芜薄收,人烟稀少?”

  “渭水滔滔,在秦无险,可谓天赐佳水。何以秦据渭水数百年,坐失鱼盐航运之利,府库财货日见空空?”

  “老秦人朴实厚重,尚武之风深植朝野。可为何秦国却没有一支攻必克、战必胜的强大新军?”

  接连三问,问的嬴渠梁闭上双眼,心中愤懑。一旁的景监生怕公孙鞅惹得秦公生气,便急忙出来打圆场:“先生所言正是我主日夜所愁的啊,还望先生解惑!”

  公孙鞅听罢景监的话便转身对着秦公说到:“守富饶土地而贫穷,拥强悍之民而兵弱,据山川形胜而沦丧。就在于没有综合混一的强大国力,何谓综合国力,人口众多、农工兴旺、府库充盈、甲兵强盛、民勇公战。有此五者,堪称强国。而目下之秦国,五无其一。地小民少、工田不振、国库空空、甲兵老旧、私斗成风!”

  嬴渠梁无奈抬头看向公孙鞅:“然而如何啊?是尧舜禹的帝道?还是周文武的王道?”

  公孙鞅挺起胸膛,一字一字地说出:“今日鞅要说的是:霸道!”

  嬴渠梁起身拱手:“望先生详谈!”

  公孙鞅说到:“强国之道,乃法家精义之学。与前述三道天壤之别。法家强国,务求国家实力增长;务求激励朝野士气。”

  嬴渠梁急着发问:“如何强国?”

  公孙鞅缓缓说起:“强国范式不同,魏齐楚三强范式,君上有何评判?”

  嬴渠梁疑惑到:“强国范式不同?尚未想过,请先生指教”

  公孙鞅将一手背后,逐一讲起:“魏国范式,甲兵财货之强;齐国范式,明君吏治之强;楚国范式,山河广袤之强。而这三强,皆非根本之强,不足效法。”

  嬴渠梁一脸懵懂:“魏、齐、楚三国之强,还不足效法?!”

  公孙鞅说道:“魏、齐、楚三强之不足效法原因在于只强一时,不强永远,遇明君则强,遇常君则弱,遇昏君则亡。根本原因,便在于三国变法只走半途,法令半新半旧,名为法制,实为人治。如此邦国,起伏震荡不定,无法长期聚集国力而稳定强大。秦国要崛起,就要走根本强大之路!”

   嬴渠梁感动地说道:“先生终显大才本色啊!”

  公孙鞅鞠躬拱手道:“国有明君如公,秦国必能起步!”

  嬴渠梁却叹了口气:“起步最难,吾只盼管仲再生啊”

  公孙鞅咧嘴一笑:“茫茫中国,代有人才,强国何须借代而生?”

  景监又一次出来打圆场了,“管仲强齐半时,先生这是要强秦一世啊!”

  嬴渠梁点头说道:“有理,有理!”

  公孙鞅从右手袖内取出自己带来的一卷竹简,其中是来到秦国十几日内,结合秦国国情,在各个方面的法令初步构想。

  公孙鞅将此竹简双手交予秦公嬴渠梁。

  嬴渠梁接过竹简,公孙鞅说:“此乃这是十余日我对秦国强国的想法,秦公请读”

  嬴渠梁打开竹简,一字,一字,从上到下,由右及左,如获至宝,心中异常欣喜,还未看到一半,便收起竹简,拱手对公孙鞅说:“还请先生入内交谈,解我心中症结”。

  说罢,嬴渠梁便一手拿着竹简,一手拉着公孙鞅向内屋走去。

  走了几步,突然回头对景监说到:“去给先生准备酒菜,我要与先生畅谈!”

  这一谈,便是三天三夜。

  首先是变田论:立定废井田、开阡陌,田可买卖之法令。

  其二是赋税论:抛弃贡物无定数的旧税制,使农按田亩、工按作坊、商按交易纳税之新法。

  其三是农爵论:农人力耕致富并多缴粮税者,可获国家爵位,将真正激发农人勤奋耕耘,为根本的聚粮之道。

  其四是军功论:凡战阵斩首者,以斩首数目赐爵。使国人皆以从军杀敌为荣耀,举国皆兵,士卒奋勇,伤残无忧,何患无战胜之功?

  其五是郡县论:将秦国旧世族的自治封地一律取缔,设郡县两极官府,直辖于国府之下,使全国治权一统,如臂使指。

  其六是连坐论:县下设里、甲两级小吏。民以十户为一甲,一人犯罪,十户连坐,使民众荣誉与共,怯于私斗犯罪而勇于公战立功。

  其七是度量衡论:将秦国所行之长度、重量、容器一体统一,由国府制作标准校正,杜绝商贾与奸恶吏员对庶民的盘剥。

  其八是官制论:限定各级官府官吏定员与治权,杜绝政出私门,维护君权。

  其九是齐俗论:强制取缔山野之民的愚蛮风气,意欲文明开化。

  …………

  嬴渠梁心中虽然一腔热情,但深感变法之难,秦国太弱了,便向公孙鞅表露了自己的烦恼。公孙鞅说道:“强弱之势古无定则,天下之道不在空谈,务求国家实力增长,务求激励朝野士气,法治秦国,秦国必将强大!”说着,便充满信心地说道:“怎知,弱秦在你我手中不会变成强秦!”

  孝公听此对秦国直指根本的言论,心中已明眼前之人就是秦国急需之人,遂发自内心躬身一拜,直言:“嬴渠梁决意变法,请先生务必帮我。”

  卫鞅回以一拜,“君上,这变法越深彻,道路便越艰难。其难有三:其一、需要有一批竭诚拥戴变法之士,居于枢要职位。否则,法无伸张,令无推行,行之朝野,便成强弩之末”

  嬴渠梁自信满满回到:“起新黜旧,嬴渠梁当全力为变法凝聚新鲜血液!”

  公孙鞅接着说道:“其二、真法不避权贵。新法一旦推行,举国唯法是从。即或宫室宗亲,违法亦于庶民同罪。”

  嬴渠梁听罢,低下了头“六亲不认,难”,接着又挺其头颅对公孙鞅说道:“但嬴渠梁为强国能做到!”

  公孙鞅满意得接着说:“其三、国君对变法主政大臣深信不疑,不受挑拨,不受离间。否则,变法者死而法令溃。春秋以来三百余年,凡新政变法失败者,无一不是君臣生疑。若无生死知遇,变法断难成功!”

  秦公嬴渠梁转过身去,想了两秒,回头答到:“为秦国富强,嬴渠梁万死不该吾志,万难不足扰乱吾心。百年来,变法强臣死于非命者众多,首要之罪,在于国君根基太软,今日嬴渠梁对天起誓:终吾一生,绝不负君!”

  公孙鞅拱手含泪说到:“公如青山,我如松柏,粉身碎骨,永不相负!”

  两个胸怀壮志的青年男人将双手牢牢地抓在了一起,四目热泪……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