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轩辕新明录

第六十四章 女生的用途

轩辕新明录 林芫美 2748 2024-07-06 15:24

  “什么用途啊?给大家详细说说。”陆希星连忙顺着许纬辰的话题说道,希望能岔开话题结束金和光与温如嵩的争吵。

  “老金想要扩大工场的生产,当然是对的。只不过呢,我大明什么都缺,就是不缺劳动力。”许纬辰摇着头说道,“太湖流域确实手工纺织业发达,很多百姓都靠这一行吃饭。按照统计局报告的数据,苏南浙北至少有二十几万人从事这个行业,若是朝廷扩大生产,确实有些与民争利的味道。”

  见许纬辰这么说,金和光和温如嵩都有些意外,因为许纬辰很少赞同温如嵩的意见。

  许纬辰也不在意二人脸上惊讶的神情,继续说道:“羽林苑的女生当然可以是劳动力,但我大明不缺劳动力嘛。所以女生更重要的属性,就是’性资源’。”

  “啊?”在场的几个女生都差点惊掉下巴。

  “别紧张嘛,哈哈哈哈。”许纬辰笑了起来,“在这个时代,男人能娶到老婆的概率是很低的,我都不敢说有没有50%。统计局交上来的数据报告,一般来说每个县男人都要比女人多至少两成,有些极端的县,男人的数量是女人的两倍。”

  “所以呢?”林樱显然有些被许纬辰刚才那句话气到,咄咄逼人地问道。

  “所以呢,我们手上有那么多女生,就可以用来控制男人。你们想啊,之前绍宽安排那些低级军官去军校任教或者转任厢军,他们为什么就会乖乖听话?除了军校待遇好,很重要的一点,是我们给他们安排了年轻女生做老婆。”许纬辰说着,看了看几个女穿越者,“我知道,你们不喜欢我的这个表述方式,可现在这个时代就是这样的,女人给男人当老婆,就是最重要的职责。”

  “……”林樱沉默了一小会儿,轻轻叹了一口气,“唉,你说的也对。那你这次有什么打算?”

  “东北关外的问题不是需要系统解决吗?我们要组织更多的船工去东北,除了给钱,最好的办法就是从这些人当中选择年轻未婚的,每人发一个老婆。这些人我调查过了,很多都是运河沿岸穷人家的孩子,在河上做船工,收入也仅能糊口而已,他们当中的一大半,这辈子是娶不上老婆的。朝廷要是给他们发老婆,他们肯定把朝廷当祖宗来拜。”

  “所以,你觉得把船工送去东北比较重要?”金和光虽然觉得许纬辰说的不错,但心里还是有些不服气。

  “老金啊,我知道你一心发展产业,想尽快推动科技发展。可目前最重要的事情是实边东北关外。你想想,我们在岘港、柴棍建立基地,都是送几千人过去就行了,可东北关外这么大,要移民的话是百万级别的,若不是创造最好的条件,谁肯去冰天雪地啊。”

  “嗯嗯。那有什么具体的计划?”金和光比大多数人都好说话,既然理解了许纬辰的意图,也就不再坚持。

  “不是我的计划,是绍宽和书同他们的计划。”许纬辰笑着摇了摇头,“这一次通过辽河运兵运粮,他们算是尝到了甜头,所以想做几件事。第一是增加盖州附近增加屯垦的人数,第二是增加辽河上的船只和船工。长远来说,辽河是辽西平原的运输大动脉,盖州如果能繁荣起来,辽河的运力再增加一些,我们在关外的腾挪余地就大多了。”

  金和光听说是项绍宽和李书同他们的计划,显得越发高兴,又问道:“那咱们应该怎么配合他们?除了送河工过去之外。”

  陆希星眼珠一转,笑呵呵地说道:“办法有很多,比如号召大家移民关外,不过比较难实施,因为南方人谁也不愿意去天寒地冻的东北关外。切实可行的一点,就是加快造船的进度,到时候大量运送物资去盖州。我们南方虽然出人不多,但东西总可以出的。造船的事情嘛,还得拜托你老金啊。”

  “那也别这么说,大家一起努力嘛。”金和光被陆希星的话一抬轿子,反而有些不知道怎么应答,只能谦虚了一句。

  “行,那大家就分头努力吧,时间有,事情也多,忙起来就别停。”许纬辰说完,示意散会。

  南京的事务繁忙,京城那边就更加紧张。京城军机处和六部的行文不断送来南京,告诉南京军机处,明军按照既定方针,已经在精奇里江口的瑷珲城集结,向雅克萨方向进军。户部的行文催粮,兵部的行文催船工,一切都围绕着前线的战事忙碌。京城军机处的绝密情报还说,布尔尼听说朝廷进军雅克萨的事情,主动请缨发兵攻打尼布楚,断绝罗刹人的后路。项绍宽对这种军事冒险的行为很不赞成,但其他人的意见是反正布尔尼出兵不费朝廷一兵一卒一两银子,让他自己去试,成功了皆大欢喜,失败了活该。项绍宽也就默认了布尔尼出兵。

  礼部也有行文通报,第一批过江屯垦的朝鲜农民两千余户,已经在开春之际到达图门江北,按照大明与朝鲜商定的计划,今后每年都会有差不多数量的朝鲜农民过江,十年之后大约会有两万余户、近十万人在图门江北地区居住和耕种,后续如何处置,到时候再行协商。

  除了东北关外的事务,很多繁重的改革程序也在推进中。朝廷大部分汉人官员都强烈要求科举改革,因为满清入关之后,大量官职都由满人和汉军旗人担任,对科举进士的需求量并不大,每科取士的数量比前明减少了大约四成,官员们希望能增加录取名额,弥补过去三十年的录取不足。另外,黄宗羲、顾炎武的弟子们纷纷上书,总结前明败亡的教训,要求科举增加更多经世济民的考题,减少四书五经的内容。

  有鉴于此,由常镇业主持,从本年春天的定永十一年乙丑科会试开始,逐步推行科举改制。常镇业认为,科举事关天下读书人的功名前程,不改肯定不行,改革步子迈得太大也不行,俗称“容易扯到蛋”。因此,科举改制的定调是“小步快跑”,关于这一点,无论是两京军机处还是黄宗羲、顾炎武的那些弟子们,都非常赞成。

  所以这一科的具体改动是:会试仍为三场,第一场考四书经义及诗文,第二场考判、诏、诰、表,第三场考策论,但前两场只黜退文理不通、判决失据和诏、诰、表文失意犯禁者,合格者的名次由第三场决定,这样一来策论的权重就陡然上升。

  会试录取名额固定为三百人,以名次录取,但任意一省录取不少于十人。在三百人外,再设副榜六十人,以未中式者中年满五十四岁而名次列前者,副榜上榜者称“加恩同贡士出身”,不得参加殿试,由吏部和礼部联合接收,培训之后直接放外府督学。总共三百六十人可以步入官僚阶层。

  会试之后的殿试在保和殿举行,由皇帝出题考策论一道,只排名次,不黜落考生。仍依前明旧制,取一甲三名进士及第、二甲五十七名进士出身,三甲二百四十名同进士出身。除三鼎甲外,其余考生年不满三十七岁者,准参加朝考,朝考仍在保和殿举行,取前六十九名,入翰林院庶常馆为庶吉士。相比前明或者清朝,朝考的年龄线下调了三岁,录取名额却一下子达到了原来的三倍。按照“翰林入阁”的习惯,进士们的前途又拓宽了不少。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