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子,这是什么意思呢?”袁北来看着朱慈曦的衣带诏,衣带诏里面写着:“种瓜黄台下,瓜熟子离离。一摘使瓜好,再摘令瓜稀。三摘尚自可,摘绝抱蔓归。”
摘瓜,谁摘瓜了?
袁北来看书比较少,不知道这个是武则天的二儿子在面对自己那老母亲时候写出来的诗,
不过不妨碍他知道,皇帝有点不满于顾泽明的大权独揽。
皇帝的权力,外戚是有发言权的,皇帝的权力大,外戚也可以狐假虎威,皇帝的权力小,这外戚还怎么威风?
从前城被围的时候,那没有办法,这顾泽明会打仗,现在危险已经解除了,你顾泽明还这样把这权力不放,有点没意思了。
没法子,袁北来还得组织一帮文人,宣传一下顾泽明,说他贪恋权力,实在该死。
该死,不该死的都活得好好的。
安明公府。
“岳父,现在的情况,还不如在清军呢,一点兵都没有。”胡国柱对吴三桂说道。
“哎,现在的情况,有这个名声已经很不错了,还要什么啊?”吴三桂对于现在的情况还是很满意的,接着去关宁当个什么总兵?
他可不想接着过那个日子,还是纸醉金迷来的好,现在在北京谁不恭恭敬敬对他说声“安明公”?
“岳父,只是如今这情况,这顾泽明什么权力都要拿在手里,明明这卢沟河之战,我们的贡献还要大些,情况实在是不公平。”胡国柱依旧还是这样说道。
“不必说了。”吴三桂摸了下鼻子,每当他不满的时候,总会这样做,因为他的鼻子这里有过去留下来的轻微疤痕。
“老爷,高公公来了。”吴三桂且要不满,忽然听说这个消息,立马变得和颜悦色。
原来这高公公便是高起潜,是他的干爹,原本被福王召为了京营提督,现在收人所托,来北京要说点事情。
高起潜不想一般的太监,他的身体是比较壮的。
“干爹,您老人家怎么来了?”吴三桂拱手道。
“哎呦,这可使不得,你现在可是国公了,这怎么要得。”高起潜看到吴三桂是打心眼里高兴,做太监是很看重自己的干儿子的,他不想魏忠贤有那么多干儿子,但有这一个,也可以让他老有所依了。
“干爹过去是我的干爹,现在是我的干爹,未来还是我的干爹。”
不得不说,这吴三桂的这一句话说的很漂亮,高起潜当时的眼睛就湿润了“干爹以前没白疼你,你啊,有良心。”
“长伯啊,听说这北京方面有迁都的意向了,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吴三桂沉默了一会儿,随即开口道:“干爹,有些话,我现在只能说有些苗头,现在的北京的确不适合做国都了,北边被打得一团糟。”
高起潜点头道:“当初就劝先帝应该南迁的,一路搞成现在这个样子,哎,物是人非啊。”他是被崇祯皇帝委以重任的,当然李崇祯十七年,李自成风生水起的时候,崇祯让他命高起潜监视宁、前各部队,但高起潜在前往的途中,弃关逃走。
当时的这段日子,高起潜想起来那还是大厦将倾的感觉,谁能想到成了如今的样子。
这顾泽明不是一般人。
要是朝廷要南迁,南京的这帮人的身价就会水涨船高,很有可能从政治上的失意者,一跃成为当红炸子鸡,那就真是此一时,彼一时了。
高起潜要就此情况往南京写一封信。
吴三桂现在还是门庭若市,谁都知道朝廷为了平衡,肯定会让他开府治事的,只要开府了,那权力就不会低,果然很快,顾泽明就让出了自己兵部尚书的身份,而吴三桂凭借兵部尚书的名头得以开府治事,于此同时,严助也凭借着兰台大夫的名头得以开府治事。
朱元璋说不允许后代出现丞相,就在今天被打破,谁都知道这三位的权力堪比古时的宰相,大明就在这三驾马车中得以运行。
谁会不快乐呢?
朱慈曦大概是不太快乐的,现在的皇权比较孱弱,甚至连崇祯皇帝时期的权威也比不上,每次看到朱元璋、朱棣大杀四方的场景,朱慈曦都好一番感慨。
“戴权,戴权。”朱慈曦喊道。
“老奴在。”戴权也全然没有昔日那些大太监的威风,他可是见过魏忠贤时期的威风的,那时还真是太监威风的时候,现在没有锦衣卫了,这帮大臣也不怕他们这些太监了,他们这些人还真是一代不如一代了。
朱慈曦的目光炯炯有神,说道:“戴师傅,现在我要你帮我训练一批得力的小太监。”
戴权的眼睛一亮,这才是朱家的好儿孙,“是。”
他早就想除掉顾泽明了,以为自己有多大的功劳,就敢这样的大权独揽。
不得不说,大明的这些太监还是非常之忠君爱国的。
“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啊。”顾泽明如何不知道城里面的风波,现在的情况就这样好?
顾泽明可不相信,国家随时有倾覆的危险,现在就要卸磨杀驴,是否急了一点。
可惜顾泽明的问题只敢自己私下问一问,越是这样,他有点后悔了,还不如当初就黄袍加身了,何至于有现在的情况。
顾泽明对大明的这帮文人还是有数的,现在他们还是恬不知耻的状态。
不过顾泽明当初还是为了真个天下着想,至少长江流域地区,还是很认朱家的,这个时候还是用朱家这个名头好。 可是形式发展到现在,顾泽明发现,朝廷内部扯皮的趋向越来越大。
顾泽明还有那么多雄伟的蓝图要做,这样无休止的扯皮实在是太麻烦了,所以他选择了开府,现在的局势发展成这样,顾泽明觉得不如做一个地方土皇帝,这样中央这块雷什么时候爆,自己也可以不用考虑了,也不用再背负这个顾贼的名头了。
既然这样想,顾泽明也就这样做,原本就颇有影响力的南迁之议,在顾泽明的推波助澜下,现在在北京城几乎是家喻户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