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我穿大明那些年

第14章 兄友弟恭

我穿大明那些年 章鱼会卖报 2726 2024-07-06 15:25

  朱榑认真地想了想,发现无法回答。

  刘家现在都是女眷,他也不方便久留,想留一些银两,身上掏不出值钱的东西来。

  别看他是藩王,没有月例的。

  从刘家出来,路过经常张贴皇榜的墙。

  朱榑看到,百姓满怀期盼在墙边停下来,眼底的期盼渐渐转为失落。

  “今年没有科举啊。”

  “没有布告……”

  百姓议论科试的事,看到墙上没有科举的皇告,眼神黯然。

  明初百姓的识字率较高,有些能看懂榜文。

  这得益于朱元璋推行的大诰。

  朱榑看向刘九,“今年是科试之年?”

  刘九道:“元朝末年战乱,天下都在逃荒,百姓哪里有什么心思读书。”

  “奴婢听说,第一批科试录取的官员并不好用,这样的官员去到地方,便是祸害百姓。”

  历史上,自洪武三年开始科举停办了十几年。

  朱榑道:“朝廷如何取仕?”

  刘九道:“一种是陛下下令地方举荐人才,让隐居的大儒出来做官;二种是招纳儒生进国子监,再放到各个地方任职。”

  这种方法,是饮鸩止渴。

  现有的人才用完了,后续新生力量却跟不上。

  从明初直至洪武三十五年,还有一年朱元璋就要薨逝的时候,明朝仍紧缺人才可用,洪武朝除了开国那些功臣,没有科举上来的青史文臣。

  站在和宁大街上,朱榑此刻闻到肉香味,抬头看是醉仙楼。

  他是真的馋了。

  “本王饿了,去买一只烧鹅来。”

  “殿下,快到晚膳时辰了,咱们回宫里吃吧……”

  在朱榑的威逼利诱下,刘九含泪掏出自己的子孙钱,自己却舍不得吃,眼巴巴望着朱榑啃完半只烧鹅。

  朱榑抹了抹油,“再来两份。”

  小太监目瞪口呆,差点没哭出来,下一刻,拽着朱榑的后腰,“殿下,咱们回宫吧……”

  “你还是不是我的奴婢了?”

  朱榑打算带一份给马皇后,一份给达定妃。

  不管是出于亲情,还是其他的原因。

  他都想对马皇后好。

  …………

  此时坤宁宫。

  马皇后看着朱元璋,冷冷说道:

  “重八,你杀这么多官员,在朝廷当官的敢怒不敢言,而隐藏在民间的,会为没有做官感到庆幸,你将来要怎么用人?”

  朱元璋呼吸粗重,道:“咱写在律法里!欺君,难道要纵容他们吗?”

  “可你不该杀这么多人!”

  “你…你不懂!”

  太监和宫女们低着头,只有马皇后敢如此和陛下说话。

  朱元璋深吸一口气,眼神却依旧不退让半步:“咱已经昭告天下,举荐人才,这些地方官员会补上来的。”

  马皇后冷着脸听着,却没有妥协。

  “陛下,娘娘,齐王殿下来了。”

  朱元璋回头,就看到朱榑从老太监身后走进来。

  朱榑此时是很懵的。

  他手里拎着两个油包纸,可是……远远就听到,父皇和母后在为空印争执。

  朱榑只带了两只烧鹅,本来打算给一份达定妃,可他没想到,忙得昏天黑地的父皇,此时会出现在坤宁宫。

  母妃啊,儿臣下次一定带给你。

  “娘,我在宫外带了只烧鹅,还有父皇的。”

  朱元璋走过来,大手按在朱榑的肩膀上:“多来陪陪你娘。”

  说完,就走出坤宁宫,御前的老太监躬身接过一份烧鹅,也退了出去。

  马皇后缓缓转过头来,“榑儿,娘不饿,刘伯温如何了?”

  “我刚才去看过先生了,他能吃能喝的,风寒也治好了。”

  “说了什么?”

  “他说,陛下救了我,若不是陛下把他发配到应天屯田,恐要遭牢狱之灾,父皇还派了两个检校,到了屯田之地,应该没有人敢胡作非为。”

  马皇后点头,道:“当年你父皇答应我,不杀朱文正,最后还是杀了,如今开国功臣个个荣华富贵,只有刘基,是我亏欠他的。”

  “先生恐怕早就料到了今天的结局,娘不必担忧。”

  “你如何知道?”

  娘,他竟然连我会哄骗他女儿的事,都料到了。

  朱榑认真道:“自古忠臣不事二主,事二主的,便不再是忠臣,就算夺了天下也会遭人猜忌,这样浅显的道理,儿都能说出来,先生岂会落于我之后?

  “先生既然出世,就必定做了打算。”

  朱榑趁热,打开烧鹅的油包纸。

  马皇后眼中没有食欲,她撕下一只翅膀当做心意放在果盘上,道:“剩下的给太子送去,他应当比娘更难受。”

  知子莫若母,马皇后是看着朱标长大的。

  从坤宁宫出来,朱博前往春和宫,兄长现在,应该很失落吧?

  此时朱标正坐在案上,双目有血丝,看到案上突然出现半只烧鹅,“滚!滚出去!”

  太监们低着头,噤若寒蝉。

  但此人不仅没出去,还拿起案上的烧鹅啃起来。

  朱标勃然大怒,正要发作却看到是朱榑,挥到空中的手一僵,脸色渐渐转为柔和。

  “七弟,是母后让你来看我的吗?我真是个懦弱的太子啊,若我冒死劝阻,父皇就不会杀这么多人了。”

  “兄长,我从宫外回来,看到很多百姓期盼科试,可朝廷却不推行科试?”

  朱标勉强打起几分精神,道:“元朝虽设有科举,可连年战乱,少有人读书,早年录取的进士,父皇认为没有能治国的才能…今年不办了,内帑预算有限,父皇把所有用度都花在恢复生产上,要给百姓买耕牛和铁具。”

  朱榑放下烧鹅,用朱标的手帕擦了擦嘴巴,认真道:

  “兄长啊,我有一句话,不知当不当讲?”

  “七弟,你我不是外人。”

  “宋学士真是个老糊涂。”

  “七弟,你骂宋学士作什么!”

  “大哥跟随宋学士,竟然不知道涸泽而渔的道理,难道不是宋学士的错吗,监生治国指标不治本,年年不举行,难道十年后,就会有人才冒出来吗,天下日渐太平昌盛,人丁越来越多,都要通过监生授给官职吗?”

  听完这番话,朱标张着嘴巴。

  ………………

  以下作者的话:

  其实每一章老章都写得很用心,但收藏和推荐票少得可怜,追读也不知道有几个,不知道能走多远,能不能上推荐,大家能够追读到最新章节,老章感激不尽,谢谢大家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