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大明:从靖难开始

16、另类的科举

  “来的这么快?难道燕王府有人给建文报信?”燕王疑惑道。

  “殿下多虑了,以老衲所看,此攻城非彼攻城。”

  姚广孝道:“殿下此时太过劳累了,多日都未曾睡好,太过紧张了。”

  “即使王府中真有这么一个人,来回传信又怎么可能这么快?”

  燕王抚额道:“几日都未曾合眼,思绪繁杂,是本王糊涂了。”

  “殿下,此时或许是收服北平城外这些兵马的契机。”

  姚予初道:“只需燕王手中的两样东西。”

  “何物?”燕王好奇道。

  “圣旨与齐泰写给张昺的那封信。”

  姚予初心中猜测,此时攻城,不会是针对燕王来的,原因有二:

  一,就像师父所说的那样,北平到应天的消息不可能这么快,京中没有收到消息,没有圣旨送到军中,他们不敢这么做?

  二,抓捕燕王一事,是绝密,外人不可能知晓,张昺更不可能事先将这件事大肆宣扬出去,北平军中知道的也就只有何玉一人。

  所以,他们攻城可能只是看见了,丘福他们攻破北平九门,门卒死伤无数,误以为北平城出事了。

  此时,要让他们见到朝廷的圣旨和兵部尚书齐泰的信,知道了朝廷等人的态度。

  这样,才能顺势将他们收入麾下。

  “大开城门,让他们入城!”姚予初对张玉说道。

  不多时,几位将领进了燕王府,映入眼帘的是几桌宴席,燕王快步前来,握住两人的手,拉入宴席之中。

  “标下还以为燕王出事了,如今见燕王无恙,就放心了。”其中一位将领道。

  姚予初将圣旨与信放在两人面前,说道:“几位可愿助燕王清君侧,成后世名?”

  “标下愿与燕王清君侧!”

  ???,答应的这么快?这让姚予初有点猝不及防,看来燕王在他们的心中此建文的分量还要重。

  从洪武年开始,燕王在战场上表现出众、屡立战功,多次带人深入漠北,追击元廷。

  到了建文登基时,燕王已经是军中数一数二的人物了,在北平的边军中拥有巨大威望和深厚人脉。

  他们答应的这么快,倒也有迹可循。

  北平九门悉数沦陷,多亏了丘福,张玉等人,人常说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只能说,燕王的誓师大会讲的太带感了。

  北平,一夜之间,被燕王握在了手中。

  ..........

  几日后的清晨,北平城焕然一新,前几日战火的痕迹在今天消失的无影无踪,这一切还要感谢朱能,是他连夜带人打扫。

  百姓也不是眼瞎,姚予初写的檄文可是贴满了北平城外,大家伙都知道这几天发生了什么事,有很多人拖家带口急急忙忙搬出了北平。

  燕王也任由他们去,并未阻拦他们,还给他们发放了新的通关文牒,没有这个,别的地方可去不了。

  姚予初已然在城门处等后多时,前几日,就收到了朱高炽将要返回北平的消息。

  算算时间,今天也就到了。

  尘土飞扬,马车驶入北平城,姚予初与朱高炽寒暄了几句,就让他们赶快去见燕王。

  如今燕王造反,自己的三个儿子还在外面,稍有不慎,就会出事,这几日可是愁的,茶不思饭不想的。

  见了几个儿子平安归来,压在燕王心中的一块巨石头也能落下来了。

  姚予初远远看见,马车上探出个脑袋一直看着自己,是朱高煦。

  脑袋上还摞着个脑袋,是他弟弟朱高燧。

  姚予初挥了挥手,这两兄弟什么时候对他这么感兴趣了?

  “姚大人,别来无恙啊。”

  身后熟悉的声音响起,姚予初知道,是梁小龙从应天赶来北平了。

  “你还真是准时啊,你弟弟毫发无伤。”

  “如此,那就多谢姚大人了。”梁小龙抱拳道。

  “小虎现在在燕王府,张玉这几天给他讲了讲军中的规矩,打算让他在军中当个小官。”

  姚予初道:“当然,如果你要带他回应天,也可以。”

  “不必了,姚大人能这样安排,有心了。”梁小龙笑道。

  啊?他为什么要把自己的弟弟留在这,虽然说已经将他绑在了燕王这条战船上,可如今的北平那有应天安全啊。

  “在下此次来,还有一事,是来向燕王复命的。”梁小龙道。

  燕王?复命?复命!他是燕王的人?那之前发生的一切难道都是.......

  卧槽。

  卧槽?

  卧槽!

  “在下此前来北平,是助燕王铲除藏在北平城中的蛀虫的,顺带着抓了姚大人,这也是燕王的意思。”

  “这场别样的‘科举’,燕王给姚大人的评分是状元。”

  “姚大人能得状元,是因为最高的就只是状元了........”

  姚予初心中惊涛骇浪,燕王的考校手法还真别致。

  之前是一件事接着一件事,对梁姓兄弟的事倒是没有细想,为何他们能在庆寿寺光天化日绑走自己?

  为何时间点刚好是朱高炽走后?

  庆寿寺中,来来往往的香客好像并未发现这件事。

  他们可能是跟着朱高炽那日来时的车队进来的,又跟着他们离开的,或者,他们就是混在了车队中。

  如果他们的背后是燕王,这一切都好解释了。

  去燕王府的路上,两人闲聊起了朝堂的事。

  梁小龙道:“听齐泰说,陛下因为那篇檄文,已经两夜未睡了。”

  “真不知道是出自谁人之手,我猜定是个饱读诗书的大儒吧。”

  姚予初笑道:“我说是我,小龙兄信吗?”

  “你!?”

  ..........

  应天皇宫。

  建文帝端坐龙椅,眼睛布满血丝,身前的桌上放着他已经看了无数遍的檄文。

  “两位爱卿以为,何人可挂帅?”建文问道,语气中充满了无奈。

  知道此时,齐泰黄子澄两人才意识到,真要打仗了,竟然无将可有,可挂帅之人寥寥无几。

  昔年,太祖高皇帝朱元璋,大兴牢狱,多少文臣武将死在洪武一朝。

  眼下朱允炆登基,又改了祖制,重文抑武,能有的武将或许还未从军中拔尖,又或许已经没有拔尖的机会了。

  齐泰忽然想起一人,只是他实在年事已高。

  犹豫再三,齐泰说道:“陛下,臣有一人举荐。”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