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从崇祯皇帝开始

第十章 与英国公的沙盘推演【求收藏、推荐票】

  朱由检并不知道,自己即将收到魏忠贤等人准备的大礼包。

  此刻的乾清宫书房内,案桌上摆着一叠奏疏。

  散落在地上的也有一堆,约两米宽,一米高。

  “花了十天,终于把天启七年的看完了。”

  朱由检伸了个懒腰,放下了手中最后一份的奏疏。

  阅读的顺序是倒过来的,从天启七年的八月份开始往回翻阅。

  这些奏疏在送过来之前,要筛选一遍。

  以月为分割,按人事任命,税收钱粮和边关军报等方面进行分类。

  饶是如此,也是非常庞大的一个数字,足足有数千份。

  朱由检揉了一下干涩的眼睛,靠在椅子上,在脑海里整理从奏疏得到的消息。

  天启七年至今发生的事情很多。

  但其中最值得一提的,除了先帝驾崩,就要数宁锦之战。

  五月份的时候,奴酋皇太极,亲自率军兵围锦州,并且摆出一副进攻宁远的架势。

  辽东巡抚袁崇焕经过分析,认为如果出兵支援锦州,则宁远有失守的可能性。

  但如果不支援,锦州的危机则不能解除。

  这是个两难的选择。

  朝廷为确保宁远不失,命袁崇焕亲自固守宁远,让尤世禄、祖大寿统率数千骑兵火速支援锦州。

  宁远、锦州的官兵凭借坚固的防御工事和犀利的火炮,数次击退了皇太极的进攻。

  久攻不下,再加上天气渐热,皇太极的军队多有中暑等非战减员。

  因此在围攻宁、锦二十多天后,皇太极下令撤军返回沈阳。

  奴酋率军来打了一遭,没讨到好处回去。

  朝廷上下却认为是大捷。

  然而负责率军抗击的巡抚袁崇焕被罢官回乡。

  而在京师后方的文武百官受到了大肆封赏。

  魏忠贤寸功未立,年仅四岁的侄孙魏鹏翼,却被封为安平伯。

  不久后又封为三孤之一的少师。

  阉党群臣如崔呈秀,时任工部尚书,加封太子太傅,八月份迁为兵部尚书。

  而工部右侍郎吴淳夫,升为工部尚书,同样加封太子太傅。

  在短短一年之内,吴淳夫六次升迁,官居一品。

  其余者如倪文焕、田吉、李夔龙等,都获得了升迁。

  读到这样的奏疏时,朱由检当时火冒三丈,气得推翻了桌子。

  这几个人毫无寸长,却纷纷凭借宁锦之战和之前修建三大殿的功劳加官进爵。

  不过是靠依附于魏忠贤,才获得这样的权势罢了。

  另外一件有趣的事情同样是在天启七年的五月。

  有个叫陆万龄的监生,请求在太学旁边建立魏忠贤的生祠,跟先圣孔子使用同样的祭祀。

  这件事居然通过了。

  朱由检看到这个,觉得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魏忠贤这个大字都不认识的阉人,居然能抬到庙宇与孔圣并立。

  而朝堂上下对此却熟视无睹。

  朱由检觉得,之前的争斗加上“六君子”一案,已经打断了现在文官的脊梁。

  这群人只知道党争,眼里只有利益,全无仁义了。

  种种事迹,让朱由检觉得,对于这些不作为却又占据高位,一心贪腐敛财的人,唯有亮出屠刀,

  不杀不足以重振污浊的朝堂风气。

  不杀不足以慰藉冒死直谏的英灵。

  不杀不足以安抚前线愤怒的官兵。

  ……

  门外传话的太监走进了乾清宫,在王承恩耳边说了几句。

  听完后,王承恩走到书房案桌旁,说道:“皇上,英国公请求入宫觐见。”

  朱由检平息了一下内心的情绪,点点头道:“朕知道了,命英国公在武英殿等侯,朕随后就过去。”

  看了一些凌乱的书房,朱由检又说道:“王大伴,安排人将这些奏疏整理好存档,另外再派人将天启六年的奏疏送过来。”

  “微臣遵命。”

  王承恩叫过门外的一个宦官,着手安排这件事情。

  随后,朱由检整理了一下仪容,换了一套衣服,乘坐肩舆来到了武英殿。

  英国公已经在这里等候了。

  朱由检深知军事力量的重要性。

  无强军则无强国。

  在安排曹化淳掌印御马监,开始整顿腾骧四卫之后。

  京营就成了朱由检的下一个目标。

  而英国公执掌京营,在勋戚当中拥有崇高的威望,是其中的关键人物。

  这也是朱由检今天特意召见英国公的原因。

  看到朱由检入殿后,英国公张惟贤就走上前来行礼,道:“老臣张惟贤,拜见陛下。”

  “国公爷不必多礼,坐着说话吧。”

  英国公张惟贤从万历二十六年袭爵,至今已经三十年了。

  对这位历经四朝的英国公,朱由检内心还是很尊敬的。

  更不要说在入宫当天,英国公还特意安排了心腹的锦衣卫过来保护。

  这份恩情朱由检一直记在心里。

  张惟贤端坐在椅子上,好奇问道:“陛下这么急着召老臣入宫,不知所为何事。”

  “国公爷已经执掌京营多年,劳苦功高,先帝也多有赞叹。”

  朱由检先是表扬了一下张惟贤,随后话锋一转,道:“朕近日遍阅军报,心里有个问题想请教国公爷。

  假如现在建奴寇边入关围攻京师的话,不知道京营能否有一战之力呢?”

  听了这话,原本还算放松的张惟贤,脸上的表情顿时微妙起来。

  涉及到京营的事,可不能随便回答啊。

  “陛下多虑了,此前孙大人修建的宁锦防线固若金汤。

  更别提还有天下第一雄关‘山海关’挡在后面,建奴就算是插翅,也飞不过来京师这地界。”

  张惟贤没有正面回答朱由检的问题,反而绕了个弯,说起了关外的防线。

  要是没有后世的记忆,朱由检可能就被英国公给糊弄过去了。

  “噢?是吗?看来朕今天少不得,要跟国公爷来一番推演了。”

  朱由检脸色如常,没有反驳张维贤的话。

  随后,朱由检对旁边的王承恩使了一个眼色,并道:“大伴,将朕命人准备的沙盘推过来。”

  朱由检心里清楚,如果是光凭嘴皮子的话,很难说服眼前这位,已经在军营里待了大半辈子的英国公。

  估计在张惟贤眼里,自己可能是啥也不懂,胡说八道的皇帝。

  想在对方最有成就感的地方获得认可,必须要拿出一番真知灼见来。

  没过多久,王承恩与另外几个宦官将沙盘推了过来。

  沙盘是长四米、宽两米的方形,上面插了两种不同颜色的小旗子。

  里面按比例制好,呈现的正是大明的北边防线。

  从大同、宣府、蓟州,一直到辽东,也就是刚刚张惟贤说的宁锦防线。

  还包括了已经被建奴占据的区域。

  朱由检跃跃欲试,对张惟贤说道:“来吧国公爷,现在你是大明军队方,朕为建奴方,咱俩来做一个推演。”

  张惟贤有些惊讶,心里没想到朱由检早有准备。

  不过,张惟贤也很好奇朱由检葫芦里卖什么关子。

  对于军事方面,张惟贤还是颇有信心的。

  站在沙盘旁边,张惟贤指着宁锦防线的位置道:“现在老臣处于宁锦前线,不知陛下要从哪里进攻。”

  朱由检笑了笑道:“哈哈,谁说朕要从宁锦进攻,奴酋五月份才从这里吃了大亏,难道不长记性吗?”

  停了一下,朱由检继续说道:“奴酋骑兵势强,朕会亲率奴酋的八旗亲军,绕道蒙古,派小队骑兵突袭,从这里进攻。”

  说罢,朱由检用手指向了沙盘上,蓟镇防区的隘口龙井关和大安口。

  张惟贤看到这个位置,心里一惊,脸上却不动声色。

  “这里的军伍废弛久矣,根本挡不住八旗骑兵的攻势。

  从这里入塞后,再绕道进攻喜峰口,两面夹击之下,喜峰口失守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等大军入内,从喜峰口直取遵化,再到蓟门、三河、通州,这条路上一马平川,还挡得住奴酋的铁骑吗?

  奴酋十万大军兵围京师,不知京营是否有一战之力啊?”

  朱由检一口气说完了自己的盘算。

  “朕说完了,国公爷有何高见呐。”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