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首席勋贵张世泽
为了第二天的京营巡视,崇祯忍着没有召陈圆圆入宫。
费珍娥精心做了一碗醒酒汤,给崇祯端进来了,果然加了冰块。
崇祯末年时,冰还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只许官采,不许民采。
大明的宫廷有个规矩,每年立夏时节开始启用冰窖,并且赐冰给文武大臣;
后来的清代沿袭明制,每年从农历五月一日起到七月三十一日止,凡文武大臣均能每天每人获得皇帝的赐冰两块,用于消暑。
官窖和府窖指的是官方建立和管理的冰窖,主要向皇室、衙署、祭祀坛庙等提供藏冰。
春秋两季也少量地储存肉类、果蔬,而且它的保鲜效果甚至优于现代机器制冷的冰箱和冷库,可谓四季不得闲。
采冰作业一般都是在北海,筒子河,护城河上进行。
当然,此时是崇祯十五年二月末,弄个冰块还是比较容易的。
喝完醒酒汤,崇祯开始琢磨巡视京营的事。
锦衣卫和东厂搞定了,陈新甲搞定了,只要揪出京营的明显弊病,勋贵应该不会有太大的反弹。
还有个人应该去拜访一下。
“王承恩,起驾出宫,到英国公,张世泽家中吃晚饭去。”
大明除了朱姓藩王之外,勋贵中,爵位主要是公,侯,伯。
能到公这个级别的,只有五人,京城中只有三人。
成国公,朱纯臣,官至太傅,献齐化门,卖主求荣,上表劝进。被李自成处死。
定国公,徐允祯,官至太子太保,投降李自成,后被杀。
这两个废物是要先收拾一下的。
而英国公张世泽,曾经一度,是大明的定海神针。
昔日魏忠贤权倾朝野,东厂,锦衣卫,文臣中遍布他的爪牙,为啥崇祯十七岁上台,轻松就给他收拾了?
因为英国公是大明最高的世袭公爵,到张世泽这会已经世袭了八代了。
明朝天启年间京师禁军军权,全掌握在英国公张维贤手中。
天启驾崩,魏忠贤想阻挠,换个别的人继位,张维贤率军进宫,拿出皇帝圣旨请崇祯即位。
只要此人支持,巡视京营时,就没人能形成像样的阻碍。
崇祯携一众随从,到了张维贤的府上。
此时的张维贤,已经老迈病重,但听说崇祯驾到,依旧出门迎接。
崇祯见张维贤要行礼,急忙上前搀着,说:“您老不用多礼了,朕来看看您,顺便吃个晚饭。”
张维贤看了一眼崇祯:“老臣听说,兵部尚书,东厂提督,国丈都挨了圣上的大嘴巴子,老臣本也该挨几下的。”
崇祯忙说:“那些人不成器,朕教训几下,还是要重用的。您老是我大明的支柱,朕是晚辈,怎敢对您动手。”
“想当年,朕才十七岁,若没有您的大力支持,朕当不上这个皇帝的。”
张维贤一笑:“圣上,这是太抬举老臣了。您继位,名正言顺,谁敢反对。”
“老臣听说,圣上最近搞了几个大动作,先是增加后宫,再是号召捐饷,明日又要巡视京营。”
“是否,圣上要对京营进行大整顿?”
崇祯展颜一笑:“您老真是目光如炬,走,咱边吃边说吧。”
饭桌上,崇祯坐了主位,张维贤叫来儿子张之极陪坐。
吃了几口饭,崇祯说到:“眼下内忧外患,建奴和李自成两处,朝廷都输的一塌糊涂。”
“举国已无可用之兵,眼下只能整顿京营,争取以最快速度,有兵可战。”
张维贤点点头:“确实如此,然而京营这些年,腐烂已久。臣不忍驳各将领的面子,也未能有所整顿。”
“圣上若有动作,臣必全力支持。”
“只是臣,病入膏肓,怕是要不了几天,就要入土了。为圣上分忧,怕是有心无力呀。”
崇祯默然,历史上,张维贤确实这会已经快要没了。
“英国公您的故旧之臣,遍布京营。只要您说句话,支持朕,相信无人敢阻挠。”
张维贤这时对着儿子张之极说:“跪下,给圣上叩头。”
“臣家里,到儿子张之极,已是第九代侍奉大明。臣岂敢不支持陛下。”
“犬子无能,做不了什么大事。现在,就交给陛下,陛下把他当个小卒用就行。”
崇祯看着这个老人,此言有些像是临终嘱托了。
崇祯一字一顿的郑重回答到
“放心,有大明一天,你张家的英国公一职就在。你儿子,朕会授予实职。”
“朕已经让陈新甲着手,开设一个皇铺军校。你儿子就是第一任的班长。”
张之极闻言大喜,急忙叩头:“圣上有任何吩咐,臣必全力支持。”
摆平了英国公一家,崇祯又喝了点酒,回到乾清宫,美美的让费珍娥伺候着,洗了个澡。
大明这会,皇上洗澡,需要“侍列栉发、整容、授巾、捧鉴、执澡豆诸昭仪各数人“。
这澡豆,是珍珠粉,玫瑰粉,丁香,洛神花粉组成的。
洗到一半,崇祯兴致一起,命费珍娥搓背。
洗完,心无杂念,酒意上涌,沉沉睡去,一夜无梦。
而这一夜,成国公朱纯臣,定国公徐允祯,京营总督李国桢等人,却是完全睡不着。
各种渠道得到的消息表明,这一夜过后的京营巡视,不是一个好过的关。
而各渠道想办法,给东厂提督王之心,锦衣卫指挥使骆养性送礼,这二人竟然一反常态,托辞不肯收。
张维贤也称病,不肯与这些人串联。
心慌意乱之下,京营这些屁股不干净的人,只能约定,大家都是一根绳上的蚂蚱,必须共同进退!
先找些人,冒充营兵,把吃空饷的事儿应付过去再说。
睡醒后,神清气爽的崇祯,起床开始准备早朝。
不得不说,宫廷御酒就是棒棒,喝完了第二天,脑袋一点都不疼。
穿越前为啥只喝二两?因为喝多会吐,第二天脑袋特别疼。
走完流程,早朝开始。
王之心按部就班的宣布:“众臣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襄城伯李国桢这时站了出来:“圣上,臣有本要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