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明末清初一百零五年

第十三节 黑手

  明亡后,黄宗羲为钱龙锡写了一篇墓志铭,里面有这样一句话“逆党之恨公(钱龙锡)者,以为不杀崇焕,无以杀公;不以谋叛,无以杀崇焕;不为毛帅颂冤,则公与崇焕不得同罪。”

  这句话揭露了整个案件的真相:不杀袁崇焕,就杀不了钱龙锡;不给袁崇焕扣上谋反的帽子,就杀不了袁崇焕;不为毛文龙申冤,钱龙锡与袁崇焕罪名就坐不实。因为钱龙锡曾极力举荐袁崇焕,二人关系密切。

  明白了吧,有人想利用袁崇焕整钱龙锡,这就是真相。可怜袁崇焕,终究沦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在迷雾的后面,有两双黑手操控着一切。

  崇祯一朝十七年,内阁大学士换了五十个,首辅换了十九个,兵部尚书、地方总督、巡抚不是被撤就是被杀。崇祯是一位刚愎自用、急于求成的皇帝,对大臣不信任,反感拉帮结派,反感自作主张,但偏偏明朝的大臣心眼又特别多,喜欢时不时搞点小动作。再加上地方天灾人祸,关外后金崛起,政府官员办事效率低下,造成了崇祯朝极其恶劣的君臣关系。

  十七年十九个首辅,平均下来每个首辅干不到一年,事实上很多人都只干了几个月,干得最久的那个叫温体仁,四年。紧随其后的叫周延儒,三年。

  温体仁,浙江人,万历元年(1573)生,万历二十六年进士,奸臣。

  事实上,万历二十六年的进士混到崇祯年间资历已经算比较老。再加上温体仁成绩也不差(二甲),毕业就入了翰林院,成了一名庶吉士,到崇祯初年,已经混到了礼部尚书,离入阁仅一步之遥。

  周延儒,江苏人,万历二十一年(1593)生,神童,奸臣。万历四十年,周延儒乡试中举,时年十九岁。万历四十一年,会试第一(会元)、殿试第一(状元),时年二十岁。

  稍微提一下科举,明朝的科举大致分为五步:第一步童试(县考),第二步乡试(省考),第三步会试(全国统考),第四步殿试(皇帝出题考),最后一步庶吉士考试(高级公务员考试)。

  童试过了,就是我们说的秀才;秀才去参加乡试,过了就是举人;举人参加会试,过了就是进士。但考中进士还没有完,还要去殿试,回答皇帝的问题,而殿试不进行筛选,只是把进士分成三等,赐“进士及第(一甲)”“进士出身(二甲)”和“同进士出身(三甲)”。其中一甲只有三名,就是我们熟悉的状元、榜眼、探花,二、三甲若干名。

  读到这儿,你说老师我不想读了,朝廷可以给你分配工作,但如果想要保证工作有前途,就必须参加第五步考试——庶吉士考试。在明代,有一个规则,若想入内阁,必须进翰林院,要想进翰林院,必须考庶吉士。而庶吉士一般都是从一甲和二甲排名靠前的人中选拔,当然如果你能力很突出,运气不好考中三甲,也可以选你,但这种情况很少。

  我曾查到一个数据,假如有一万个秀才参加考试,层层下来,从乡试到庶吉士考试,只有一个能被录取,进入翰林院(还不能保证入内阁),录取率万分之一。

  周延儒的厉害之处在于年仅二十岁就能“连中两元”。

  在各项考试成绩中,乡试(省考)第一称为“解元”,会试(全国统考)第一称为“会元”,殿试(皇帝出题考)第一才是我们俗称的“状元”。

  也就是说,周延儒仅省考未拿第一,全国统考是第一,在皇帝心目中也是第一,标准的神童。

  顺便一提,在整个明朝近二百八十年的历史中,仅有两人完成三项考试全部第一的壮举,史称“连中三元”。

  崇祯即位后,听说了这位“连中两元”的传奇人物,直接招来,授予礼部右侍郎,当时周延儒仅三十五岁。

  孙承宗三十五岁时还在家复习,准备考试;袁可立三十五岁时,还在家坐冷板凳;袁崇焕三十五岁时,还在福建当七品知县。而三十五岁的周延儒已经有了十四年的仕途生涯,官至副部级,年少有为。崇祯对周延儒也是极其器重,注意“极其”(属意延儒)。

  崇祯刚即位时,内阁成员有黄立极、施凤来、张瑞图、李国四人,这四人有个共同点——都是阉党。崇祯给他们使了个眼神,都滚了。

  于是崇祯决定,选拔官员入阁,而他选拔的方式很特别——古枚卜典。

  所谓“古枚卜典”,通俗讲就是“抓阄”,崇祯朝的第一任内阁成员——抓阄抓出来的。虽说不怎么严肃,但是却公平、省事。

  总共抓了六个,第一个抓到的就是钱龙锡,但没过多久,又走了几个。于是崇祯决定,再抓一次。崇祯觉得,周延儒应该入阁,温体仁觉得,自己应该入阁,但是这二人都落了空。这次抓到的人,其中有一个叫钱谦益。

  钱谦益,苏州人,万历三十八年进士。事实上,进士是谦虚的说法,准确来说他是那一年的全国第三(探花)。相信很多人认识钱谦益是因为他的文学作品,也有些人认识他是因为他的老婆——柳如是。

  崇祯元年,钱谦益任礼部侍郎,他的同事是周延儒,他的上司是温体仁。本来就是一个部门,按理说应该一个一个来,但钱谦益是一个不按理来的。此人虽然看似不起眼,但有一个特殊身份——东林党的头目之一。

  照当时的情况来看,神童周延儒的呼声最高,又得皇帝赏识,温体仁身为礼部尚书,入阁的机会很大,应当说,二人稳操胜券。

  但钱谦益找到了一个人,这人叫瞿式耜,是他的学生,时任给事中。我说过,明代的给事中官虽不大(七品),但权力极大,廷议(议事)、廷推(推荐人才)都得由这些人干。

  瞿式耜一波暗箱操作,将温体仁、周延儒二人刷了下去,以至于后来二人的名字没出现在抓阄名单里,崇祯都很疑惑(帝以延儒不预,大疑)。

  但这只是事情的开始,在动乱的崇祯朝,基本上很多官员是前脚刚上任,后脚就下台,如果有人能在工作岗位上干到退休,那可真是老天保佑、阿弥陀佛。温体仁能在首辅的位置上稳坐四年,只能说明他有这个本事。

  崇祯元年七月,温体仁上疏弹劾钱谦益,说此次抓阄存在内幕,并曝光钱谦益主持浙江乡试时作弊。

  七年前(天启元年),钱谦益出任浙江主考官监督考试,发生了舞弊事件。学生舞弊,主考官自然脱不了干系,事后钱谦益被罚工资,回家听用。这事儿已经过去七年了,而且钱谦益俸禄也罚了、罪也遭了,按理说也该过去了。

  随后崇祯召开会议,讨论钱谦益的问题。

  温体仁首先说:“钱谦益有前科,此人不能用。”

  给事中章允儒为钱谦益辩解:“此事已经结案,为什么今天还要提?”

  温体仁答道:“之前钱谦益是闲人,现在朝廷要用人,怎么能用这种人呢?”

  内阁大学士钱龙锡、兵部尚书王洽等也为钱谦益辩护,温体仁孤军奋战,形势不利。但温体仁不愧为老狐狸,关键时候抓住了崇祯的心,说了一句话——章允儒是钱谦益同党(如允儒言,乃真党也),凭一己之力改变了局势。

  这句话彻底触动了崇祯的神经,对崇祯来说,赶走了魏忠贤,搞垮了阉党,这场斗争他亲身经历过,明白党争的威力,所以他讨厌结党。越多的人帮助钱谦益,越能说明钱谦益结党,温体仁再臭、再弱小,只要你不结党,就用你!

  不得不承认,温体仁确实很聪明,即使朝中大臣全部和自己作对,只要争取到崇祯的信任,就是胜利。

  抓人!

  钱谦益被罢免,章允儒被下狱,所有帮钱谦益说话的人都挨了板子。

  温体仁成功了,钱谦益走了,下一个目标——钱龙锡。

  接下来发生的事儿前面说过,鉴于钱龙锡本人没啥黑历史,于是温体仁与周延儒决定换个人下手——袁崇焕。

  最终袁崇焕被杀,钱龙锡下课,这就是一切的真相。

  崇祯二年十一月,周延儒入阁。崇祯三年正月,首辅韩爌退休,两个月后,李标也退休。九月,跟钱龙锡关系很好的成基命也被迫离职,周延儒成为首辅。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