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吴三桂的决断
崇祯十七年(1644)十一月十六日,张献忠在成都称帝,定国号西。截至当前,中国热闹非凡,出现了四个政权——李自成的大顺政权、张献忠的大西政权、多尔衮的大清政权、明政权(东南数省)。
此时对于吴三桂来说,是非常难过的,在山海关,西边是李自成,东边是多尔衮,很是憋屈。
关于吴三桂此人,认识的、不认识的都能凑凑热闹,其跟陈圆圆的破事儿可谓是“地球人都知道”。
本来守山海关守得好好的,后来投降李自成,再后来“冲冠一怒为红颜”,投降多尔衮,二十年后,还要闹三藩,搞独立,一辈子都没安分过。对于此人,除了顿足还是顿足,除了吐痰还是吐痰。
以上是地球人心中的吴三桂形象,也是我对于吴三桂的看法——以前的。
后来读的书多了,年龄大了,翻开有关吴三桂的史料,对其依旧鄙视,只是多读出了一丝无奈。
皇太极一生很喜欢收拢人才,写了一万封信,手都写麻了,招来了祖大寿。说了一万句话,口水都讲干了,搞来了洪承畴。
可不管皇太极怎么给吴三桂写信,怎么给吴三桂做思想工作,吴三桂都无动于衷。就连一旁的祖大寿都实在看不下去了,时不时帮皇太极写几封,也算分分忧。
前面说过,祖大寿是吴三桂的舅舅。除了他舅舅,他表哥(祖可法),他哥哥(吴三凤)全在清营。但吴三桂还是表明了态度:拒绝跳槽。雷打不动,风吹不倒,皇太极放弃了。
关于吴三桂的态度,很好解释。因为吴三桂一生最尊敬的人不是舅舅,也不是哥哥,而是老爹——吴襄。
作为孙承宗、袁崇焕的得力干将,吴襄除了教会吴三桂打仗外,还教会了他一个道理:为臣为子,必尽忠孝。
李自成攻克北京,吴三桂走到一半,朱老板就自杀了,自己成了亡国之臣。国没了,还有家。不能尽忠,还能尽孝。
白跑了一路,白送一座宁远给清军,吴三桂并没有犹豫,马上回军,继续镇守山海关。
现在对吴三桂来说,面临两个选择:投顺,父母妻子在李自成手里;投清,舅舅兄弟在多尔衮手里。
就在吴三桂拿不定主意的时候,他收到了一封信,一封吴襄写的信,不用说,自然是劝吴三桂投降的。
吴三桂下定决心,投顺。
收到吴襄的信后,吴三桂收拾行李,山海关也交给了李自成的人,自己朝北京而来。
很多人说,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为了个女人,葬送了大明心血,多么可笑,多么愚蠢。
其实根本原因并不在此。
真正的原因在我前面提到过的一段对话,就在崇祯死的那一节,太子朱慈烺和李自成的对话,想起来了吗?
如果没想起来,我再讲讲。
二人对话结束后,朱慈烺补充了一句:“文武百官最无义,明日必至朝贺。”意思就是文武百官最无情无义,明早一定会来朝贺你。第二天前来朝贺的有一千三百多人,被朱慈烺言中,但李自成并不是很开心,而是有了一种新的想法:此辈不义如此,天下安得不失?
历史无数次证明,抛弃自己领导的人,敌人同样看不起!
对这些大臣的看法,李自成跟崇祯一样,都认为臣子误国。所以,在攻下北京后不久,李自成就开始命大臣拿出钱财。
大臣说,没钱。
李自成不像崇祯,崇祯没人用,不敢动这些大臣。但李自成有的是人,这些大臣对他来说就是俘虏,要死要活都跟自己没半毛钱关系,但是死之前必须榨干他们的油水。
没钱是吧?打!
这样一拷打,榨出来七千万。还记得当时崇祯调兵需要多少钱吗?一百万。
很遗憾,被拷打的大臣名单里,有吴襄。问及老婆陈圆圆,陈圆圆被李自成大将刘宗敏霸占。
李自成触碰到了吴三桂的底线。
吴三桂二话不说,立马回军山海关,杀了李自成的部队,重新占据山海关,不出来了。同时给父亲吴襄写了封诀别信,内容大致为“孩儿不孝”之类,表明态度:与李自成势不两立!
李自成在吴三桂的问题上犯了一生最严重的错误,要想同多尔衮争锋,必须争取吴三桂,其最大的价值,就是手里的山海关。
其实李自成此人,有骨气,张献忠投降了那么多次,他打死都不投降;也有本事,摆平了孙传庭,搞定了周遇吉。但就一样没有——眼光。
后来的计六奇在他的《明季北略》里记载了这样一个现象。
大顺军初到北京,入民居,开始说:“借锅煮饭。”
然后说:“借床睡觉。”
最后说:“借你妻女姐妹做伴。”
北京城内一片凄风苦雨,百姓苦不堪言。
带头作乱的就是李自成的大将刘宗敏和丞相牛金星,前者是自己拜把子兄弟,大顺军二把手,后者是大顺军的智囊。李自成容忍了属下的不法行为,因为在他看来,这所有的一切都是胜利的馈赠。
事实证明,没有眼光的人是做不了皇帝的。历史上的农民起义很多,李自成终将同陈胜、张角一样,化作历史的尘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