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马踏中原
1213年7月,蒙古大军攻下宣德、德兴等州,直逼金国首都中都附近的怀来,与金国的左丞完颜纲、元帅右监军术虎高琪大战,金军溃败,怀来沦陷。
由神箭将军哲别率领的蒙古大军直接开到了中都城的门户居庸关之下。
居庸关依山建筑,壁垒完固,可称天险所在。更有居庸关守将命令士兵用铁水浇铸了城门,号称“铁门关”,并在二百里之内遍撒铁蒺藜,阻挠蒙古马队的前进。
哲别不敢轻视,传令部众奋勇攻打,连攻了数日却毫无进展。
正在哲别与居庸关守将胶着的期间,成吉思汗一刻都没有休息。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他并没有派兵增援久攻居庸关不下的哲别军,而是另辟蹊径,亲率大军绕道西行,突袭通往大金国都城的另一个军事要隘——紫荆关。
说起这紫荆关可是大有来头。
此关位于河北易县城西北四十五公里的紫荆岭上,东汉时名为五阮关,北宋时名金陂关,后来因为山中多紫荆树而改名。关城东面为万仞山,千岭耸立,峭壁悬崖;城西有犀牛山,蜿蜒向西,与盘石口相接;城北为拒马河,谷宽坡陡,浪高水急;城南是黄土岭,背千山万壑,层峦叠嶂。
紫荆关城就建在这依坡傍水、两山相夹的盆地内,四周形成了天然的屏障。因其地势险要,自古以来都是华北平原进入太行山的重要门户之一,属兵家必争之地。据统计,历史上这里曾经发生的战争达140余次之多。
紫荆关始建于战国时期,后历经各代扩建,修葺,城防十分坚固,同时凭借山谷崎岖,易于戍守,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险。
可是,就是如此牛掰得不得了的紫荆关,却因为此刻金国守军毫无防备而被从天而降的成吉思汗打得措手不及,顷刻间就被击溃了。
一眨眼的功夫,这个传说中坚不可破的紫荆关城墙上插满了蒙古军队的旗帜。
攻破紫荆关的成吉思汗立即派兵绕到居庸关的南面,与哲别军南北合力夹攻,最终突破了防守薄弱的居庸关南口,攻克居庸天险。
在金国军政高层还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紫荆、居庸两关皆已被蒙古军攻破,通往中都的门户大开,从此中都无险可守。
蒙古铁骑自紫荆关出发,直抵中都。
成吉思汗没有将全部的精力花在攻打金国都城上,而是只分出一部分兵力围攻。大军主力则跟随木华黎在黄河以北,太行山以东、以西的诸州县驰骋征伐,一通风卷残云,所过之处皆遭杀掠。
从此,木华黎的威名在中原大地上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甚至好些人只知道天下有木华黎而不知成吉思汗是谁。更有甚者认为木华黎就是蒙古汗国的国君,均称木华黎为蒙古的“国王”。
与此同时,在金国境内长期遭受女真统治者民族压迫的契丹族、汉族官僚地主们也伺机而起,纷纷归顺了蒙古并反抗金朝,使本来就被蒙古军队打得焦头烂额的女真族统治者遭受了更加严重的打击。
金国的契丹族将领石抹明安、汉族将领郭宝玉、张柔、严实、董俊、永清地主史秉直、史天倪、史天泽父子等多路人马先后被蒙古“国王”木华黎收编,并留在军中重用,蒙古军队的数量在不断地激增。依靠他们的引路,蒙古军队在金国境内长驱直入,如入无人之境。
在金国龙兴之地辽东,爆发了契丹人耶律留哥领导的武装起义。随后,耶律留哥投靠了蒙古,在木华黎的支持下很快就占领了辽东各地,大败了金国朝廷派来的完颜承裕率领的60万讨伐大军。
伴随着木华黎在华北、辽东接连不断地取得的胜利,关于木华黎如今权势通天、欲取成吉思汗而代之的传闻也开始不胫而走,不断地传入了成吉思汗的耳中。
成吉思汗对此只是置之一笑。他宁可相信乾坤可以倒转,日月可以无光,却绝对不会相信木华黎会对他有哪怕是一丝一毫的不臣之心。
木华黎和晃豁坛部的阔阔出是截然不同的两种人。对此,成吉思汗比任何人都更加清楚。就此传闻,木华黎也没有向成吉思汗解释过什么。他们之间从来都不需要过多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