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轼语

第五十九章 省试

轼语 砚曦瑶 2285 2024-07-06 15:28

  苏轼如此聪明,区区骈文自然难不倒他,只是不想写罢了。他感慨道:“我是真的不喜欢写这种骈文啊!爹不也一样不喜欢写吗?”

  苏洵叹息道:“是啊,爹也不喜欢写。可是没办法啊,贡举考试就得写骈文。当年韩退之就是因为不喜欢写骈文,考了四次才考中。欧阳大人不也是不喜写骈文,没考中,后来不得不向现实低头,写了骈文才考中。”(韩愈,字退之)

  苏辙道:“欧阳大人不是今年的主考官吗?说不定今年会有变化。”

  “怎么可能!”苏洵脱口而出。

  苏轼语气坚定地说道:“我从小仰慕欧阳大人,说不定他有这份魄力力排众议改革呢?”

  苏洵摇摇头,道:“贡举考试用骈文,这是大势所趋。爹这半年和京师的诸位大人相交,从他们口中得知不少官宦子弟骈文写得不错,尤其擅长太学体。欧阳大人如果敢改革,京师岂不得闹翻天了,家有考生的大人们怎么会放过他!”他看了下身边众多排队进场的贡生,“我听说一位叫刘子道的贡生骈文写得不错,说不定这次第一名就是他了。”(刘几,字子道)

  苏轼讽刺道:“写的好?只怕是写的怪吧!”

  “好了,不说了,你们赶紧进去吧。”

  苏轼、苏辙拜别苏洵,随着队伍缓缓踏入贡院……

  苏轼、苏辙进了贡院,来到自己的小隔间坐下。欧阳修放出今天的题目《刑赏忠厚之至论》,嘱咐诸位贡生对题目如有疑问可以提出。诸位贡生有的不假思索奋笔疾书,有的抓耳挠腮毫无思绪。

  苏轼仰头凝神许久,下笔写道:唐尧、虞舜、夏禹、商汤、周文王、周武王、周成王、周康王的时候,他们爱护百姓那么深厚,担忧百姓那么急切,而且用君子长者的姿态来对待天下的百姓……《春秋》的大义是,建立法制时贵在严格,责罚人时贵在宽容。根据它的褒贬大义来制定赏罚的准则,这也是忠厚到了极点啊!

  另一边,苏辙脑海中反复回荡着“刑赏忠厚”四字,思忖许久,写道:古代君王立身于天下,不是为了制服百姓……因此,尧、舜、禹三代的繁盛,舍弃这而选择用忠厚来教化也就没什么了。

  三天的贡举考试终于了,苏轼、苏辙走出贡院,看着早已在门口等候多时的父亲,百感交集。苏洵走到儿子身边,没有询问考试情况,而是露出慈祥的笑容,温声道:“饿了吧,走,我带你们去吃点好吃的。”苏轼、苏辙相视一笑,与苏洵并肩而行。

  贡院此时才步入真正的忙碌时期,为了防止徇私舞弊,贡生的考卷收齐后,先将贡生的姓名等信息登记造册,再将写有贡生姓名、籍贯等信息的卷头弥封住命人抄录一遍以免被人认出字体,最后再将抄录好的试卷给考官评阅。考官评阅完,揭去糊名,列出录取名单,上报朝廷。

  欧阳修和众考官翻看着堆积如山的试卷。当看到一篇文章上写着“天地扎,万物茁,圣人发”等一系列语句时,欧阳修眉头深锁,随即冷笑一声,对王珪、梅挚、梅尧臣等人道:“好好的几句‘天地交合,万物茁长成长,圣人诞生’非要写的这么艰涩,你们信不信,这一定是刘子道的卷子。”(刘几,字子道)

  王珪见卷子上写满了艰涩难懂的骈文,道:“善写太学体的贡生这么多,也不一定是他。”

  梅挚闻声后放下手中的试卷,好奇心起,凑上前查看,只见全文通篇为了追求对仗和艰涩之感,随处可见语句不通,意思不连贯,揣测道:“素问刘子道骈文写的不错,在京师颇有名气,确实有可能是他!”

  欧阳修一脸鄙视地看着此人的文章:“你看看他写的是什么!好好的文章写成这样,还‘天地扎,万物茁’!真是狗屁不通!”

  梅尧臣也凑了过来,笑道:“我可得记着这篇文章,等我们全部审阅完了揭开弥封,看永叔到底猜对了没。”

  欧阳修拿起笔蘸取红色墨汁,故意将‘秀才的文章违背常理,考官刷掉你’这句话用艰涩的太学体写成“秀才剌,试官刷”六个大字写在卷子上以示讽刺。

  他写完将卷子放在一边,拿起另外一张试卷继续审阅,刚看了几行,觉得刚才评价的有些轻了,又将那张疑似刘几的试卷拿回来,在上面补写了“大纰缪”三个字。

  他除了淘汰疑似刘几的这篇文章,所有一味追求对仗、艰涩,且没有深度的太学体骈文皆被淘汰。

  梅尧臣在座位上继续审阅试卷,突然一篇文章引起了他的注意。

  洋洋洒洒几百字,谈古论今、引经据典,用词干净利落、文章行云流水,针对刑赏忠厚分析到位、言之有理、论之有据。

  他读完交口称赞,感觉意犹未尽又读了一遍,赞叹道:“此乃绝品啊!”

  阅卷许久,诸位考官皆有些困乏,听到梅尧臣的感叹,纷纷围了过来。

  大家见这篇文章以尧、舜、禹开篇,深刻阐述了仁义之道、赏罚应张弛有度,旁征博引地陈述着自己的观点,使文章颇有深度,和其他贡生的文章形成鲜明的对比。

  大家纷纷表示写文之人真乃奇才。梅尧臣拿着试卷跑到欧阳修面前:“永叔,我发现了一名奇才啊!”

  众人刚才的举动早已引起欧阳修的注意,他心怀好奇一探究竟,到底是什么样的卷子能够引起轩然大波,让众人一致好评。

  他通篇略读了一遍,瞬间汗如泉涌,脊背尽湿,连声称赞道:“妙啊!这文章写得太好了!”随即又仔细读了起来,只见文章开篇写完尧、舜、禹之后又写了百姓做了一件善事,随即奖赏他,紧接着歌咏他进行赞扬,为的就是用这种方法来表彰他的开端,并勉励他坚持到底。

  欧阳修继续往下看着,突然眉头紧皱,思忖许久,疑惑道:“这典故老夫怎么从未见过?”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