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五日。
中秋节。
苏家人齐聚一堂,吃着团员宴,共度佳节。这本是个大团圆快乐的日子,但是一想到明日苏辙就要动身前往南京,再多的快乐也大打折扣。宴席上,苏辙突然道:“去年兄长作词相送,今年我也回之。”
去年苏轼因思念苏辙所作的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后来几经辗转落到了宋神宗手里,宋神宗不由感慨苏轼的才华,觉得此人有才却用不得,甚为可惜。苏辙喜欢作诗,不喜作词,今日竟主动要求作词回赠兄长,苏轼大喜,洗耳恭听。
苏辙思索片刻,吟诵道:“离别一何久,七度过中秋。去年东武今夕,明月不胜愁。岂意彭城山下,同泛清河古汴,船上载凉州。鼓吹助清赏,鸿雁起汀洲。坐中客,翠羽帔,紫绮裘。素娥无赖,西去曾不为人留。今夜清尊对客,明夜孤帆水驿,依旧照离忧。但恐同王粲,相对永登楼。”
苏轼夸赞道:“好词。去年我作了词,不如今年就作首诗吧。”随即吟诵道,“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众人纷纷叫好,苏轼对正和吕筱悠说笑的苏迈道:“维康,你也来作首如何?”
苏迈欣然答应,沉思片刻,作起诗来。
屋内欢声笑语不断,让大家暂时忘却了明日即将到来的伤感……
翌日。
苏轼、苏迈、苏迨、苏过四人将苏辙送至城外,四人相互嘱咐许久才依依惜别。
苏轼看着苏辙渐行渐远的身影,潸然泪下,兄弟俩这一别不知何年何月才能相见。
苏迈走到苏轼身边,看着泪眼婆娑的爹,一时语塞不知如何安慰,只得默默陪其站着,直到苏辙的身影完全消失在视野中才缓缓开口道:“爹,我们回去吧。”
苏轼一步三回头地朝苏辙早已消失的方向望去,带着苏迈、苏迨失落地回城去了。
苏辙走后的第二天,暴雨忽至,数日未停,苏轼不禁感慨老天也在为兄弟二人分别而伤感。
四天后。
八月二十一日。
衙门知州厅。
苏轼在屋内办公,连日的瓢泼大雨让人心烦,烦的不光是这雨,更是苏辙离去带来的忧思。他放下手中正在批阅的公文,来到窗边,静心聆听雨声。突然一名衙役冒雨前来,见苏轼站在窗边,正欲说话,脚下一滑跌倒在屋外的泥水里。
苏轼见状道:“下雨了慢着点,别冒冒失失的。”
衙役急忙起身,顾不得拭去脸上的泥水,惊慌失措道:“大人,大事不好了!洪水要来了!”
苏轼震惊道:“什么!”
衙役道:“连日暴雨致使洪水冲垮河道朝这边涌来了!”
苏轼急忙奔出房间,边跑边对衙役道:“赶紧通知守卫关闭城门!再命人备马,我要去城门!”
通判傅裼见苏轼在衙门内冒雨狂奔,拿了把伞冲上前去,想为其挡雨,道:“子瞻,你要去哪儿?”
苏轼推开送来的伞,继续狂奔着,回应道:“去城门!”
傅裼随其跑着,问道:“四个城门,你要去哪个?”
苏轼道:“都去!”
傅裼道:“那我也同去吧。”
苏轼道:“我去就行,你在衙门坐镇,有什么事好随时支应!”说完朝衙门口奔去。
衙门口几名衙役头戴斗笠、身披蓑衣牵马赶来。一人将手中为苏轼准备的斗笠和蓑衣递给他,苏轼穿戴好后翻身上马,带着衙役们前往东门。东门守卫见洪水来势汹涌紧急关闭城门,苏轼赶来时已将洪水堵在门外。
守卫们见苏轼来了,纷纷夸赞道:“还好苏大人半个月前命人加固城墙、城门,不然洪水冲入城中只怕吾命休矣。”这些人中不乏有当时对苏轼的“多此一举”满腹抱怨之人,如今想来着实惭愧。
苏轼快步登上城楼,俯视下方,只见城墙外水位不断上涨,双拳紧握,自言自语道:“可千万别漫过城墙啊!”
他沿着城楼四处巡视着,只见远方良田、房屋尽毁,不少百姓在水中起伏,生死未卜,顿时心如刀绞,双拳紧握,泪水混杂着透过斗笠流下来的雨水一同滑过面颊。
一名守卫走到苏轼面前,道:“大人,小的们如今该做些什么?”
苏轼快速整理好情绪,道:“传令下去,加派人手加固并抬高城墙,切不可让水漫过来!”他安排好各项事宜,下了城楼策马疾行前往下一个城门。
转了一圈后,他发现洪水从东、西、北三面同时涌来,怪不得水势如此凶猛,可见已有大量州县被洪水淹没。其中东面水势最大,西面其次,北面因地势原因虽然有水但都朝下游流去,积水最少,南面暂时没事。
他巡视一圈后,回到衙门,直奔通判厅去找傅裼。傅裼此时已调派衙门所有人手一部分前往各个城门支援,另一部分在城中各处巡逻,只留少数在衙门候着以备差遣。
苏轼跑进通判厅,脱去斗笠、蓑衣,对傅裼道:“水势来的太猛,如今已三面被困。”
傅裼见其衣衫尽湿,道:“你先回家换个衣服吧,别生病了。”
苏轼道:“无妨,我们还是赶紧商量一下对策。”
傅裼道:“反正已经成这样了,一时半会儿也解决不了,你先回家把衣服换了吧,如果生了病怎有精力主持大局!”
如今大难当头,绝对不能生病。苏轼觉得傅裼说得对,回应道:“那你等我会儿,我回家换身衣服马上回来。”
傅裼道:“快去吧,我在这儿等你。”说着将早已备好的伞递给苏轼。
苏轼接过伞快步离开房间。
苏宅。
苏轼所住的官舍离衙门很近,步行百余步便可抵达。
他刚一回家便遇到了正准备出门的苏迈。苏迈见苏轼浑身湿透、发髻散乱,十分狼狈,愕然道:“爹,你这是怎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