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这样,皇甫遵等人押解着苏轼北上,并命一名士卒先行回京报信苏轼已逮捕归案,请御史台放心。而王闰之等人则在王适、王遹的护送下前往南京。
数日后。
夜晚,船只顺风疾行在太湖上,苏轼临窗远眺,湖面风声与水波荡漾声不绝于耳,四周漆黑的环境与他内心的绝望交相呼应。
他这几天在脑海中勾勒出无数身陷囹圄的画面,这些年在地方为官,他早已见惯了狱中囚犯的惨状,一想到自己即将亲身体验,惊惧之情便充斥心中,挥之不去。
他看了眼一旁正在打盹的士卒,思忖着,太湖深不见底,如果我现在跳下去应该会淹死吧,不知道淹死的时候会不会痛苦,管他呢,长痛不如短痛,索性死了一了百了!
他悄声站起身来,双拳紧握,深吸一口气,紧闭双眼,将身子探出窗外,头朝下慢慢下坠,就在他双腿悬空即将离开窗户之际感觉似乎被什么东西抓住了。
他睁开双眼扭头看去,只见士卒拼命拽着他的腿同时高声呼喊着他人前来帮忙。很快几名士卒赶到,将苏轼拉了回来。
皇甫遵闻讯赶来对看管苏轼的士卒呵斥道:“你怎么看人的!让他死了我们拿什么回去复命!”
士卒噗通一声跪倒在地求饶道:“小人该死,小人刚才有点困倦打了个盹。小人之后定当严加看管,请大人放心!”
皇甫遵指了下身旁的另外几名士卒,道:“你,你,还有你,你们几个都给我看好点,再有什么闪失,你们就给我去湖里喂鱼!”
几人异口同声道:“是是是,小人定当严加看管。”
皇甫遵甩袖而去。
船只穿过太湖继续北上,没几日便抵达扬州水域,由于这几天苏轼还算安分,并无轻生之举,看守他的士卒提着的心总算放了下来。然而就在士卒打盹之际,苏轼再度准备跳江轻生,又被士卒救了下来。
皇甫遵听闻苏轼又要自|杀,顿时怒火中烧,冲进关押苏轼的船舱,对苏轼怒吼道:“你有完没完!你就这么想死吗!”
苏轼绝望道:“名节毁矣,活着还有什么意义!”
皇甫遵想着去汴京之路还很漫长,就算命人严加看管,只有对方一心求死总能找到漏洞。
苏轼若死了,上面怪罪下来,他们一船人都要跟着苏轼陪葬,必须劝他放弃轻生的念头才是长久之计。
皇甫遵想到此,强忍怒火,努力保持心平气和对苏轼说道:“你死了容易,你有没有想过你的家人、朋友!他们怎么办!结果如何暂未可知,你总得去官家面前为自己争辩一番吧!”
苏轼脑海中浮现家人的音容相貌,悲从中来,精神萎靡地地坐回椅子上发起呆来。皇甫遵见状总算松了一口气,但是为保万全还是让士卒们严加看管不得再出纰漏。
数日后。
汴京。
御史台。
李定听闻派去的两名士卒中一人返回,急忙命人传唤。士卒走进李定所在的房间,道:“启禀李大人,苏子瞻已被押解回京,不日便会抵达,皇甫大人特让小的先行回来通报。”
李定满意地点点头,道:“干得不错。这次搜出来多少诗文?”
士卒愕然,一脸疑惑地看着李定,道:“什么诗文?”
李定察觉情况不对,问道:“你们没有搜查苏子瞻家吗?”
士卒道:“没啊,皇甫大人带领我等直接在衙门把人押走了。”
李定呵斥道:“混账东西,如此重要的事竟然没做!”
士卒吓得跪倒在地,瑟瑟发抖,道:“小的即刻返回湖州搜查。”
李定生气道:“苏子瞻已不在湖州,你觉得他们会把诗文留在湖州家中等着你去搜吗?”他沉默许久,叹了口气,道,“你下去吧!”
士卒道:“小的这就起身出发。”
李定道:“你不用去了,下去吧。”
士卒颤颤巍巍地退了出去。
李定随即上书请旨,命沿途各州县官员寻找苏家人的下落,为了保险起见,命湖州官员搜查苏轼之前住过的官舍,一旦查到苏轼诗文,务必送回京师。很快,诏令以最快的速度下达各州县,官员们纷纷行动起来。
润州。
王闰之等人所乘的船行驶到润州地界,突然一艘官船缓缓靠近。一名士卒站在夹板上对船夫高声说明来意及船上官员的身份,勒令船夫迅速将船只靠岸。
王闰之一时慌了针脚,对王适道:“这可怎么办?”
王适道:“别担心,我们静观其变。”
船只缓缓靠岸,润州官员带领士卒将船只团团围住,一群人冲入船舱,将苏过吓得急忙躲到王闰之怀中。士卒将王闰之所带的一箱箱行李全部搬上岸并打开,一名士卒走到带队的官员面前,禀告道:“箱子都在这儿了,请吴大人查看。”
吴大人走了过去,见箱子数量不多,且只有衣物和书籍,震惊道:“就这?”
士卒道:“启禀吴大人,船舱所有能藏物的箱子已尽数搬出。”
吴大人本以为堂堂湖州知州应该有非常多的行李,没想到竟然只有这么几箱,大大出乎意料,思索着,难不成是因为事发突然,部分行李留在湖州家中没带走?反正湖州那边朝廷应该也会派人搜查,我只负责这里便好,其他的事管他呢!
想到此,他右手一挥,厉声道:“给我搜!”
士卒们蜂拥而上,将箱子中的书籍和衣物尽数翻出,满地狼藉。找了许久竟然没发现一本诗集、文集,甚至连一张写有诗词的稿件都没有。吴大人对已经下船站在不远处静观的王闰之等人厉声道:“诗文呢?”
王适见王闰之不敢回答,上前一步道:“我们何曾带过诗文?”
吴大人道:“你是谁?”
王适见此人脸生,只怕不认识自己,道:“草民乃湖州求学的一名普通学生,受师父所托一路护送师娘。”
吴大人走到箱子旁,打量着满地的衣服和各式各样的书籍。自己也算博览群书,这些书大多读过,吴大人见都是些熟悉的书籍,懒得弯腰捡起查看,踩着书籍游走了半天,确认地上并无诗文后,对士卒们道:“我们走!”说完甩袖而去。
士卒们紧随其后,快步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