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后。
阿宗驾着马车缓缓在苏辙家门口停下,一旁骑行的苏轼翻身下马。阿宗之前一直跟随苏洵,苏洵去世后,随苏轼等人一同回眉山,随后因阿正和小念留下守陵,阿宗便一直跟随着苏轼。苏轼走到车边,扶着大腹便便的王闰之走下马车,苏迈紧随其后跳了下来。两人来到苏辙家中,苏辙已收拾好行囊,就等苏轼来接自己。史萱苒见王闰之怀着孕还亲自前来,感动道:“嫂嫂有孕在身还前来相送……”
王闰之伤感道:“今日一别,不知何年才能相见,我肯定要来送送你们。”
史萱苒看着已飞奔向弟弟妹妹的苏迈,对王闰之道:“迈儿今天不用去学堂吗?”
王闰之道:“迈儿听说你们要走,专门给先生请了假。”
史萱苒道:“学业为重,何必来送我们?”
王闰之笑道:“也不差今天一天,就随他吧。”
苏迈从怀中取出几个玩具递给弟弟妹妹,“以后我不在身边,看到它你们就会想起我了。”
苏迟将玩具还给苏迈道:“此乃兄长喜爱之物,你还是留着吧。”
苏迈将玩具重新塞到苏迟手中,“拿着吧。”
苏迟仍要推辞,缓缓走来的史萱苒对其说道:“你们兄弟这一别,不知何年才能相见。你兄长给你就拿这吧,以后也好留个念想。”
苏迟点点头,只得收下玩具,对苏迈道:“多谢兄长。”
苏适上前抱住苏迈,用稚嫩的声音说道:“娘亲说我们以后不回京师了,适儿舍不得兄长。”
苏迈轻抚着苏适的背,安慰道:“兄长也舍不得适儿,以后有时间了兄长去陈州看你们,或者你们来京师小住。”
苏适点点头,“那一言为定。爹最近已经开始教我习字了,等我会写字了,我给兄长写信。”
苏迈笑道:“好,我等着适儿的信。”
苏景娘、苏惜娘早已哭成泪人,苏迈分别抱了下两个妹妹,嘱咐许久,不忍离别。
阿宗此时已将行囊全部运到马车上,对正在聊天的苏轼、苏辙道:“官人,已经装好了,准备启程吧。”
苏轼点点头,走到王闰之身边,关心道:“那你回去路上小心点。”苏轼、苏辙两家所住的官舍距离很近,但距离张方平的官舍却很远,王闰之身怀有孕不易颠簸,所以苏轼只允许她来苏辙家中相送,送完先行回家。
王闰之道:“又没多远的路,我走慢点就是了,再说了不是有小暖陪着我嘛。”
苏轼对小暖道:“路上扶着点闰之。”
“放心吧,官人。”
众人含泪惜别。
苏轼、苏辙等人来到张方平家,家门口几辆马车依次排开。众家仆正忙碌着往马车里运送各类箱子,这阵仗和苏辙一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苏轼一行人来到张家,张方平正坐在正堂歇息,见苏轼等人来了,命家仆看茶。众人纷纷落座,张方平看着坐在最远处的孩子们,露出慈祥的笑容,“数月未见,孩子们长高不少啊。”
苏轼笑道:“是啊,小孩子几日不见就一个样。”
大家闲聊一会儿,史萱苒带着女儿们离开了,只留下苏轼、苏辙、苏迈、苏迟、苏适五人。
张方平问了些苏迈等孩子的功课,对家仆使了个眼色。没多久,家仆拿着一个锦盒走来。张方平接过锦盒,对苏轼、苏辙道:“你们猜这里面装的是何物?”
苏轼、苏辙面面相觑,异口同声道:“不知。”
张方平打开锦盒,里面放置两张纸。他看了眼纸上密密麻麻的字,捋着花白的胡须笑道:“来,你们自己看。”
苏轼上前一步接过纸张,纸张已经发黄,看上去有些年头。他将其中一张递给苏辙,缓缓摊开自己手中的纸,大惊,只见他手中拿的是竟然是苏辙当年的试卷。嘉佑元年,苏轼、苏辙在张方平的举荐下来汴京参加府试,当时路过益州顺便拜别张方平。张方平临时起意,出了套试卷考考兄弟二人。
苏辙的惊讶程度不亚于苏轼,他看着兄长的试卷,对张方平道:“没想到我们的卷子您竟然还留着!”
两人交换手中的试卷,苏轼仔细打量着十四年前所写的内容,笑道:“我都不记得自己还写过这些话。”
张方平笑道:“当时就想留个纪念,如今我年岁已高,这东西不如留给迈儿和迟儿吧。”
苏轼对苏迈、苏迟道:“还不谢谢张大人。”
苏迈、苏迟起身行了一礼道:“多谢张大人。”
苏迈凑上前去,看字体像苏轼的,但又有些细微区别,好奇道:“这是爹写的吗?我怎么不知道?”
苏轼笑道:“那时候爹和你娘刚成亲快两年,还没你呢!”说着将纸递给苏迈,道,“你收着吧。”
苏迈将纸张塞入怀中,开心地笑了起来。苏迟也将苏辙手中的卷子拿了过去。只有苏适一人眼巴巴地看着兄长们都有卷子,自己却没有,不免失落道:“兄长们都有爹爹年少的卷子,就适儿没有。”
苏辙笑道:“回去,爹再给你写一张。”
苏迟将手中的卷子递给苏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