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轼语

第二百二十四章 城在我在,城亡我亡

轼语 砚曦瑶 2360 2024-07-06 15:28

  苏迈正在家中与吕筱悠闲聊,忽闻采买归来的家仆来报,北门聚集众多百姓闹事,碰巧遇到苏轼在街道上策马疾驰,想必是前往北门。苏迈听后急忙冲了出去,吕筱悠喊道:“带伞!”

  苏迈回头道:“这会儿雨小了,没事。我去北门看看!一会儿就回来。”说着朝马厩跑去,骑上快马直奔北门。等他来到北门时,看着前方人山人海震惊不已。此时苏轼正在站在桌子上苦口婆心地劝说,他将马拴在一旁,用尽全身力气挤到比较靠前的位置,只听得苏轼高声道:“我今年四十有二,一家老小全在城中,都是为人夫、为人父的人,所以你们的心情我非常理解。请大家相信我,有我在,洪水绝对不会攻进城来!城在我在,城亡我亡!”

  大家听着苏轼的慷慨陈词颇受感动,纷纷散去,最后只留苏迈一人与苏轼伫立相望。

  苏轼吃惊道:“你什么时候来的?”

  苏迈眼眶通红地走到苏轼身边,道:“刚到。”说完沉默片刻,语气低沉道,“爹,真的能守得住吗?”

  苏轼叹了口气,道:“必须守住啊!城中这么多百姓,我身为知州必须保护他们!”

  苏迈道:“可有解决之法?”

  苏轼道:“堵为下策,疏为上策。必然要疏通河道,让洪水流走,不然积水越来越多,尤其是东南方向,早晚会坚持不住。一旦城破,后果不堪设想。”他让苏迈早些回家,自己则骑马跑到洪水水位最高的东门附近。

  苏轼快步踏上城楼,看着城外如汪洋大海,到处漂浮着尸体,树叉上有不少百姓绝望地等待着死亡。此时雨下得又急促起来,他摸着早已分不清是沾满泪水还是雨水的脸颊,痛心疾首,强忍痛楚将四处城门巡视了个遍,由于徐州城很大,等他巡视完回到衙门时已经半夜。

  晚上,苏轼看着桌上密密麻麻写满字体的纸愣神,傅裼敲门而入,关心道:“怎么这么晚了还不回家?”

  苏轼道:“你不也没回吗?”

  傅裼道:“刚处理完公务,正要回家,见你屋里亮着灯就过来瞧瞧。时辰不早了,回去吧。”

  苏轼道:“没事,你先走吧,我晚点回去。”

  傅裼看了眼桌上的纸,上面写着粮食、人手、小船的数量等信息,问道:“这是什么?”

  苏轼道:“我想救城外百姓。”

  傅裼用一副难以置信地神情看着苏轼,道:“你咋救啊!如今四个城门皆封闭,根本不敢打开,出不去啊!”

  苏轼道:“城门出不去,可以翻墙啊。城墙虽高,但水位已接近城墙顶端,弄点小船放下去,再召集些水性好的人划船相救不就行了。”

  傅裼见其脑洞大开,震惊道:“还能这么干!”

  苏轼道:“我看城外一些树杈上还有些幸存者,若不救他们,过不了多久必然饿死。”

  傅裼道:“可是这个方法只适用于东、南两面城墙外,西、北城外水位不高,就算把船扔下去,人也下不去啊!”

  苏轼道:“我想过这个问题。所以我打算命人从东、南方向出城,然后再把船划到西、北两个方向外面接人。接完再从东、南回来。”

  傅裼目瞪口呆地看着苏轼,内心想着他是怎么想到这些稀奇古怪的方法的,不由赞叹道:“此计甚妙,就这么办。好了,既然方案已定,那就抓紧回家吧。”

  苏轼道:“好,你先走,我收拾一下就回。”

  傅裼离开后,苏轼反复思索着自己的计划,一定要考虑周全才能保证万无一失,不然城外百姓没救回再把营救者搭进去就得不偿失了。他考虑完划船救人的方案后,又开始思索如何疏通下游河道,让洪水排走,就这样,思来想去,不知不觉竟已天亮。

  傅裼一大早来到衙门,见苏轼房门微开,走了进去,道:“你来这么早啊!”一看其还穿着昨天的衣服,震惊道,“你不会没走吧?”

  苏轼打了个哈欠,笑道:“一不留神就天凉了。”

  傅裼愕然:“你一宿没事啊!我让厨子给你弄点早饭,想吃什么?”

  苏轼道:“随便吧,吃饱就行。”

  傅裼命衙役速去通知衙门里的厨子做饭,然后在苏轼身边坐下,拿起桌上的好几页纸反复看着,只见上面写了各种疏通河道的方法,以及预计需要花费多少钱,调派多少人手等信息,惊叹道:“这都是你昨晚弄得?”

  苏轼道:“对啊,反正没事。”

  傅裼无奈地摇摇头,道:“身体是最重要的,凡事悠着点啊!”

  苏轼拍了拍胸脯,道:“没事,我身体好得很。”说完将自己昨天想了一夜的方案详细告诉傅裼,两人讨论并修改了许久。衙役端着早饭走了进来,苏轼简单吃了些早饭,便下令衙门开始准备外出救人之事。

  苏轼则骑着马沿着城墙到处跑着,整整跑了一天,终于选取了一些比较安全、适合放船的位置,并命人将小船准备好放于附近。

  第二天,水性好且胆大愿意出去救人的百姓集结衙门口。苏轼对众人道:“大家能来帮忙,苏某感激不尽,今日全仰仗诸位了,大家一定要注意安全,在确保自身安全的情况下再救人。”

  众人齐声道:“请苏大人放心,我等定将城外百姓救回。”

  苏轼将营救者分成几拨,命衙役将大家分别带往东、南各个放船点。大家抵达各处后,苏轼随其中一队来到东面城墙上的某一处放船点。此时,不少百姓集结此处,帮着官兵一同放船。一搜搜小船放好后,营救者每人腰间拴着绳子,越过城墙缓缓落到城外小船上。苏轼行了一礼,道:“诸位万事小心!”

  众人坐在各自的小船上,回了一礼后划船而去,开始在茫茫河面上寻找幸存者。

  由于为了放船方便,苏轼让人置备的都是只能乘坐三、四人的小船,所以一搜搜小船接回点百姓,命人用绳子拉回城中,又继续返回寻人,如此往复,直到日傍西山,才纷纷返程。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