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轼语

第四百零一章 郊祀大典

轼语 砚曦瑶 2437 2024-07-06 15:28

  就在苏轼接二连三地上书《论纲梢欠折利害状》、《乞罢转般仓斗子仓法状》、《乞罢税务岁终赏格状》、《乞岁运额斛以到京定殿最状》、《申明扬州公使钱状》,为百姓们谋福避祸时,已于上月二十二日下发的圣旨终于送入了扬州衙门。

  苏轼急忙出来接旨,使者宣读朝廷改任他为龙图阁学士、左朝奉郎、兵部尚书这一旨意时,他满脑子想的除了请辞还是请辞。为了远离朝廷党争,他无数次地上书请辞,好不容易来到了颍州,如今又要被调回去,实在让他心生烦躁。

  使者宣读完圣旨后,见苏轼精神恍惚,早已猜到他心中所想。别人回京是千里疾驰,苏轼每次回京则是出了名的磨蹭,还不停地上书请辞。

  使者担心他故技重施,耽误了大事,恭敬地说道:“苏大人,朝廷十一月要举行郊祀大典,郊祀大典后官家大概就要亲政了。下官离京时朝廷虽然还没正式下诏,但已决定任命您为卤簿使,想来这会儿任命的诏书已在送来的路上。卤簿使责任重大,您赶紧收拾一下行李,尽快启程吧。”

  苏轼愕然。郊祀大典的卤簿使掌管仪仗队,各项礼仪、流程不容有失,责任重大。他不敢推脱,更不敢耽搁,但是回京的生活对他来说如坐针毡,他偷偷做了个短暂叹息后,思忖着如今只能等郊祀大典结束后再向朝廷上书请求离京外任了。他命衙役安排使者前去休息,又派人回家通知王闰之收拾行李,尽快启程回京。

  数日后。

  苏轼带领全家人踏上了回京之路……

  就在苏轼回京的途中,朝廷再次下诏苏轼担任兵部尚书的同时兼任侍读。

  近年来,他只要一回京任职都被授予侍读。为宋哲宗授课多年,他对于这位少年天子的脾性再熟悉不过,在两人日常频繁的交流中以及与宋哲宗的相处中,苏轼越来越感觉到宋哲宗的叛逆与失控,他很难想象、也不敢去想宋哲宗亲政后,以对方的性子,到底会作出怎样离经叛道的事来。

  九月。

  苏轼一行人终于回到汴京。此时天色将晚,苏辙刚返回家中,便听家仆来报,苏轼等人回来了。他来不及换上便服就匆匆出门相迎,史萱苒等人也急忙朝门口走去。

  苏辙还没走出大门,苏轼等人已在家仆的带领下走了进来。他快步上前,一把抱住苏轼,眼眶中闪着泪光,情绪激动地说道:“可算把兄长盼回来了!上次兄长不告而别,让我自责了好久。兄长这次回来就别走了!”

  苏轼沉吟片刻,开心之余,平添了一丝不安与烦躁,此时弟弟已经位列宰相,完全投身于元祐党争激烈的漩涡中,而自己就像一个与世俗格格不入的人,只想逃离是非之地,安安稳稳地过着小日子。俸禄不要太多,事务不要太忙,没有纷争,不论恩怨,妻妾相伴,儿孙满堂,如此过完一生,足以。

  兄弟俩当年回乡朝夕相伴、安度晚年的约定早已名存实亡,苏辙不会离京,而苏轼却归心似箭,恨不得早点回到那个已经阔别数十年、安葬着父母、姐姐苏八娘和结发妻子王弗的故乡。

  苏轼没有回答苏辙的话,而是岔开了话题:“弟妹、侄子、侄孙们近来可好?”

  “好着呢!”史萱苒、苏迟等人蜂拥而至。苏迟等人来到苏轼身边,行了礼后,苏迟见苏轼面容消瘦,关心道:“伯父近来可好,看上去比离京时又消瘦了许多。扬州的日子过得不习惯吗?”

  苏轼笑道:“习惯。只是这次朝廷命我担任卤簿使,责任重大,我怕路上有所耽搁,赶路赶得急了些,以至于影响了食欲,便消瘦了些。”

  史萱苒见不远处王闰之在小暖的搀扶下缓缓而来,人虽未到,但咳嗽声却不绝于耳。史萱苒关心道:“嫂嫂生病了吗?”

  王闰之面色苍白,双目无神,身子疲软地倚靠着小暖,有气无力回应着:“路上病了一场,一直未痊愈。”她见史萱苒面露担忧之色,挤出一丝笑意,“没事,老毛病了,年龄大了,不时生点小病也正常。”

  史萱苒对身旁的家仆道:“快去请大夫来!”说完对王闰之道,“我已命人收拾好房间,嫂嫂先去歇着,等会儿大夫来了,我再请他过去为你诊脉。”

  王闰之点点头:“有劳了。”然后在小暖的搀扶下和史萱苒往前走着。

  苏轼、苏辙等人也缓步向前,闲聊着朝政以外的趣事。

  翌日。

  苏轼回朝,朝廷赏赐其臣衣一对、金带一条、鱼袋金镀银鞍辔马一匹。他又投入到了兵部尚书的工作、两个月后郊祀大典的部分准备工作,以及为宋哲宗授课的忙碌日子中。

  不知不觉已至十一月……

  在此期间,朝廷的官员们因为郊祀大典的各项礼仪、流程等诸多事宜吵得不可开交,并互相弹劾,部分官员离京外任,场面一度混乱。好在苏轼被安排的是卤簿使,负责郊祀大典当天的仪仗队,不太需要参与讨论争论很大的诸多事宜,适当减少了不必要的纷争。

  郊祀大典的日子终于到了,苏轼开心不已,然而他开心不是这场大典,而是终于向朝廷提出回到地方为官的请求。他调查了一下,似乎可以去越州,于是便起草了一份奏章,准备等郊祀大典结束,就上书请求朝廷改任他为越州知州。

  这天,宋哲宗斋戒于大庆殿。

  翌日,宋神宗在景灵宫祭祀。祭祀流程结束后,苏轼作为卤簿使,率领仪仗队行驶在前往太庙的途中。

  按照流程,宋哲宗需要在太庙斋戒,并夜宿在这里。浩浩荡荡地仪仗队向太庙进发,路过干明寺,前方十多辆上有红盖的朱红车子与仪仗队狭路相逢。

  两个车队相继停下,将道路堵了个水泄不通。路途很长,沿途遇到相对而行的车辆也算正常,苏轼也没在意,只等着前方负责开路的侍卫让那车队回避,让出道路来,大家好继续前行。

  宋哲宗仪仗队为首的一名侍卫高声呵斥道:“何人挡道,还不快些让开!”往日,只要他高声一吼,对方便马上避让。

  然而令侍卫始料未及的是,对方车队为首的一人态度傲慢,用更加响亮的声音回应着:“混账东西!也不看看是谁的车鸾,竟敢如此放肆!还不快些让开!”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