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轼语

第二百五十四章 身陷囹圄

轼语 砚曦瑶 2887 2024-07-06 15:28

  翌日。

  苏迈买了早饭想送给苏轼吃,被守卫拒之门外,无奈之下只得向王诜求救,对方身为驸马总会有办法。王诜命人打通监牢的守卫、狱卒时已值中午,苏迈带着午饭快步进了监牢,来到牢房外,看着虚弱无力躺在冰凉地板上的苏轼,垂泪道:“爹,我来了!”

  苏轼见苏迈没来送早饭,想着对方八成没进来,也就没报什么希望,忽然听到儿子的声音,急忙起身,只见苏迈正端着食盒站在外面,关心道:“守卫、狱卒有没有为难你?”

  苏迈摇摇头,道:“没有。早上我想来给您送饭,守卫不让进,我只得去找王叔父帮忙。“他从食盒中掏出香喷喷的饭菜,一碗碗地穿过栏杆底部的空隙递给苏轼。

  苏轼早已饥肠辘辘,拿起饭碗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苏迈看着蓬头垢面的父亲如此狼狈的吃相,再度落下泪来。

  苏轼见儿子低头抽泣,放下饭碗,安慰道:“男子汉哭什么啊,爹没事。”

  苏迈用袖子拭去泪水,哽咽道:“爹,您快点吃吧,别凉了。”

  苏轼笑道:“天气这么热,怎么会凉。”说完继续吃了起来。他吃完饭,看着空荡荡的碗,感慨道:“这是这么多年来最好吃的一顿饭啊。”

  苏迈再度哭了起来。

  苏轼将碗递给苏迈,道:“饭吃好了,你赶紧走吧。这里环境差,别待太久。”说完见对方无动于衷,道,“听话,回去吧。”

  苏迈道:“王叔父已经打点一切,以后我都可以给爹送饭,爹想吃什么?”

  苏轼道:“随便来点菜和肉就行……”说着沉思片刻,用略微低沉的语气,道,“以后你每日荤菜不要送鱼,其他什么肉都行。如果……打听到官家真的要治我的死罪,那天就改送鱼,我就知道死期将至了。”

  苏迈道:“爹不会有事的。”

  苏轼道:“我是说如果,这样我也心里有底。”

  苏迈点点头,道:“好。”

  翌日。

  清晨的阳光透过屋顶的天窗射入监牢,一名狱卒打开牢门,踹了下还在睡梦中的苏轼,厉声道:“起来了!起来了!”

  苏轼睁开双眼,见狱卒面露凶光地看着自己,问道:“何事?”

  狱卒二话不说将苏轼拽出了牢房。

  苏轼随狱卒来到一间审讯室,李定正襟危坐,旁边还有朝廷委派的知谏院张璪,两人一同审理此案。

  苏轼被带到两人面前,见堂上坐着李定,心念着,这下完了,之前我得罪了他的儿子,除此之外,听朋友说他还误认为我写诗文讽刺他不孝顺。他之前弹劾我也就罢了,如今还亲自参与审案,只怕我命不久矣。

  狱卒见苏轼若有所思,呵斥道:“还不跪下!”

  苏轼缓过神来,冷笑一声,不为所动。狱卒见状上前强按苏轼,试图让其下跪。李定摆了下手,道:“下去吧。”狱卒退到一侧。

  李定直视苏轼,装腔作势道:“可有誓书铁券?”

  誓书铁券是皇帝给有功之臣的恩赐,五代以内子孙可以免死。苏轼听到“誓书铁券”四个字,心头一惊,看来对方真的是打算把自己往死里整,冷笑一声,你们既然处心积虑要置我于死地,我祖上做什么的你们怎会不查清楚,明知故问。他双目直视对方,声音浑厚而有力,不卑不亢地回答道:“没有。”

  旁人在监牢中大多两股颤颤,惶惶不可终日。李定见苏轼神色淡定,想着,我看你还能得意多久,你对我们父子的伤害,我定让你加倍偿还。他看了眼纹丝不动的张璪,转头对苏轼道:“既无誓书铁券,那当依刑统行事。你可知罪?”

  苏轼道:“不知所犯何罪?”

  李定道:“你讥讽新法,藐视官家,实在罪大恶极,其罪当诛!”

  苏轼驳斥道:“我何曾藐视官家?”

  李定将桌上的一本《元丰续添苏子瞻学士钱塘集》扔给苏轼,道:“如今证据确凿,还有何抵赖?”

  苏轼捡起扔在自己脚边的文集,翻了下,里面全是自己在杭州任通判时所写的诗文。当时他刚因反对新法到地方为官,心中郁闷难抒,看到杭州百姓被新法所扰,遂写下《山村五绝》以抒胸臆。他做人坦荡,直言不讳道:“不错,这本书里的《山村五绝》确实有讥讽新法,没什么可隐瞒的。”

  李定愕然,他本以为对方看了《元丰续添苏子瞻学士钱塘集》会予以狡辩,不料竟然招了,实在有些出乎意料,装模作样地说道:“看来你是招认了这本文集对新法有所讥讽喽。”

  苏轼听出对方话中之意,道:“我只说我写的《山村五绝》这五首诗对新法有讥讽,可没说整本文集都有讥讽,李大人莫要混淆视听。”

  李定道:“我混淆视听?笑话。”他示意狱卒将《元丰续添苏子瞻学士钱塘集》拿过来。狱卒从苏轼手中取走文集递给李定。李定等人为了治苏轼的罪早就将这本文集研究透彻,哪些诗文可以牵强附会直指新法,早就商量好了。他翻到其中一页,道:“这首《八月十五看潮五绝》难道不是讥讽之作吗?”

  苏轼道:“并无讥讽。”

  李定道:“第四首诗中有云‘吴儿生长狎涛渊,冒利轻生不自怜。东海若知明主意,应教斥卤变桑田’,这不是在指责官家兴修水利吗?”

  苏轼怒目而视,厉声道:“胡说八道!我这五首诗可是写有自注‘新有旨禁弄潮’,与兴修水利又有何干!”

  李定一脸震惊地看着苏轼。他震惊不是对方的高声辩解,而是这首诗写于熙宁六年,距今已有六年,对方竟然还记得这小小的自注。

  苏轼见其默不作声,继续道:“我的第二首诗‘万人鼓噪慑吴侬,犹似浮江老阿童。欲识潮头高几许?越山浑在浪花中’写的不就是钱塘江弄潮吗?

  还有第三首诗‘江边身世两悠悠,久与沧波共白头。造物亦知人易老,故叫江水向西流’不就是在江边看着钱塘江潮水而抒发感情吗?

  还有你刚才所说的第四首诗‘吴儿生长狎涛渊,冒利轻生不自怜。东海若知明主意,应教斥卤变桑田’,弄潮儿们冒利轻生,官家勤政爱民,颁布诏令禁止弄潮以免百姓丧生,如果东海神明知道官家有此圣意,应当将斥卤变为桑田,让百姓躬耕其上,衣食无忧。如此赞颂官家仁政,何过之有?”

  李定无言以对,瞬间头皮发麻,双手上移,正要抓耳挠腮,马上收了回来,以免被对方发现自己的慌乱。他又翻出几首诗词,继续与苏轼对质,苏轼皆能对答如流,从容应对。李定不由汗颜,由衷佩服苏轼的记忆力。

  张璪愕然,对愁眉不展的李定耳语道:“此人巧言善变,比我们预想的难对付啊!”张璪本想借此案巴结王珪、蔡京等人,苏轼一介书生,一入监牢必定胆战心惊而招供,自己也好早点交差,没想到对方竟然从容不迫与李定理论,着实有些意外。

  三人僵持了几个时辰,眼看中午将至,除了五首《山村五绝》苏轼供认不讳,其他拒不承认讥讽新法。张璪见状对李定耳语道:“要不改天再审吧。”

  李定点点头,低声回应道:“苏子瞻巧舌如簧,是我们轻敌了。”说完清了清嗓子,故作平静道,“今天就审到这里,先将苏子瞻押回大牢,择日再审。”狱卒领命将苏轼带走。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