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东路先锋士卒见前面有大队人马正向这边赶来,疑似敌军,急忙跑去向位于队伍中间的王中正汇报。
王中正骑在马上,忽闻前方敌军来犯,吓得险些坠落马背。他迅速整理情绪,来到队伍前方,见对方兵马此时已近在咫尺,心下打鼓是否应战,忽见对方铠甲似乎是大宋服饰,不由松了口气,猜想难道是沈括的兵马?
对方一人骑在马背高声喊道:“你们可是王希烈大人率领的河东路?”(王中正,字希烈)
河东路队首的士卒高声回应道:“正是!”
另一位身披铠甲之人骑马上前几步,高声喊道:“王希烈大人何在?”
王中正骑马上前,道:“我就是。你是何人?”
那人回应道:“本官鄜延路掌机宜景思谊,奉沈大人之命前来接应王大人。”
之前在宥州西北左村泽,王中正派折克行大败夏兵后,命人送信给沈括告知此事。沈括担心河东路再遇敌军,派景思谊率领三千兵马前去接应。
景思谊见河东路将士们精神萎靡不振,猜想也许是之前打仗太累了,建议道:“王大人要不先率兵去顺宁寨休整吧。”
“也好。”王中正想着景思谊既然前来接应总不会空手而来吧,毕竟路途遥远,他的士卒们也要吃饭,于是问道,“你们带军粮了吗?”
景思谊不明所以,想着出门打仗不带粮还打个什么,这不是明知故问吗?但还是语气客气地回应着:“带了。”
王中正面露喜色,激动道:“那赶紧架锅做饭吧,将士们好几天没吃饭了。”
景思谊愕然,这是饿了多久啊,都等不到去顺宁寨吃吗?对方毕竟比自己官大,也不好反驳,当即命人原地生火做饭。
饭香四溢……
景思谊和手下的三千士卒见河东路上到将帅、下到士卒皆面露饥色,双眼直盯盯地看着热气腾腾的大锅,有甚者竟垂涎三尺。大家此番景象觉得十分滑稽,皆忍俊不禁。
没多久,饭做好了,一群人一拥而上,将饭菜一扫而空。王中正等人终于饱餐一顿,摸着鼓鼓的肚皮,心生满足。
景思谊等大家用完餐稍事休整后,对王中正道:“王大人,我们启程吧。”
王中正点点头,带领河东路兵马随景思谊前往顺宁寨……
正当熙河路、鄜延路打得如火如荼,河东路浑水摸鱼时,泾原路、环庆路也进入了西夏国境。按照朝廷下诏的军事战略,泾原副都总管刘昌祚和东上合门使、英州刺史、环庆路总管姚麟一同率领泾原路,与环庆都总管、庆州知州高遵裕率领的环庆路兵马回合后,共同攻打灵州,同时,要求刘昌祚和姚麟二人受高遵裕节制。
高遵裕和鄜延路的两名大将高永能和高永亨出自同一个高家,只不过是叔伯不同支。高遵裕是大将高琼之孙,高琼跟随宋太宗赵光义征战沙场,并历经多位皇帝,屡立战功。此外,高遵裕还是太后高滔滔是伯父,其地位不容小觑。
刘昌祚和姚麟两路兵马会合后率领五万大军,在约定地点等候高遵裕率领的环庆路。等来等去,一直没有等到高遵裕。
刘昌祚对姚麟道:“要不咱们先出发吧。”
姚麟道:“朝廷命你我受高大人节制,他没来,我们贸然出兵不太好吧。”
刘昌祚道:“在这儿等着也不是个办法,此地距离灵州还有很长的距离,不如我们先往灵州赶着,到那儿附近再和高大人会合。万一他们绕道别处先抵达灵州,我们迟迟没到也不太好。”
姚麟想了下,道:“也好,反正朝廷让我们一同攻打灵州,我们就在灵州附近等他吧。”
于是,两人率领泾原路兵马沿着胡卢河朝灵州方向前进,抵达磨脐隘时,前方探路的士卒匆匆返回向刘昌祚汇报:“大人,夏军驻守磨脐隘口,我们过不去啊。”国相梁乙埋亲自率领三万多名西夏将士驻守磨脐隘口,刘昌祚去灵州,除非刻意舍近求远绕道,否则此为必经之路。
刘昌祚大惊,急忙命全军原地待命,问道:“他们有多少人,谁在带兵?”
士卒道:“估计有数万人,不知何人带兵。”
刘昌祚急忙召集姚麟等人商议对策。
一名部将道:“要不咱们改道向东去韦州,再和环庆路会和吧。”
另一名部将连连点头附和道:“对对对,赶紧绕道而行吧。”
刘昌祚生气道:“遇贼不击,绕道自保,这是没有章法的!况且我们客场作战,应当速战速决,这是古今皆知的道理。尔等觉得离开就能幸免吗?”
众人陷入了沉思。
姚麟道:“那我们该怎么办?”
情况紧急,容不得片刻耽搁。刘昌祚沉思片刻后道:“分兵四路,第一路持盾牌前方开道,第二路持神臂弓次之,第三路持弩再次之,选锋骑兵垫后,务必渡过胡卢河,夺取磨脐隘。”
部将们紧急兵分四路,整顿好后,刘昌祚对众将士们高声道:“此次立功者所获赏赐是熙河的三倍。”
大家听后欢呼声肆起,响震山谷。
为了鼓舞士气,刘昌祚身先士卒,双手持两副盾牌冲锋在前。大家缓缓向磨脐隘口靠近,梁乙埋见宋军逼近,命人迎击。等两军抵达相对较近的距离时,刘昌祚一声令下,躲在盾牌后面的弓箭手们万箭齐发,射向不远处的夏军。就这样,两军激烈对战,从午时一直打到了申时,夏军不敌,开始稍稍后退。刘昌祚见对方势头减弱,身挂箭篓,手持弯弓,腰悬长刀,翻身上马,率五万大军乘胜御敌。
两军奋力厮杀,刘昌祚飞速疾驰,同时弯弓引箭,长箭飞出,正中敌兵喉部,敌兵身亡坠马。一箭离弦,一箭又续上,箭无虚发,或近或远的夏兵,只要被他射中,绝无生还的可能。梁乙埋见状惊惧不已,指着刘昌祚惊叹道:“此人是何方神圣,箭法竟如此了得!”
身边一人闻声回应道:“他就是刘子京!”(刘昌祚,字子京)
刘昌祚曾与西夏交战,因箭法了得而闻名。夏人皆知此人箭法如神,可百步穿杨。梁乙埋只知其名,未见其人,如今一见,果然名不虚传。不光夏人佩服其箭法,连宋神宗对此也大加赞赏。宋神宗曾亲试其骑射,可谓箭无虚发,百发百中。
两军又大战许久,宋军攻势甚猛,夏军全线崩溃。梁乙埋见大势已去,急忙率众撤退。刘昌祚率兵追奔二十里,斩获大首领十五级,小首领二百十九级,擒获梁乙埋侄子吃多理等二十二人,斩杀二千四百六十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