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刘绣衣这个名字和他的一些故事,是我在塘湖公社工作期间。
经常驻村住队,走乡入户。发现刘绣衣的故事家喻户晓,广传民间。我查阅了通城老县志和刘氏宗谱、考察了绣衣故里、绣衣坊、绣衣坟、五里三进士图及县博物馆保存刘绣衣用过的象笏《正字通》载(明制:四品以上者执象笏,五品以下者执木笏)、象棋、宣德炉等遗物。足证我住队的刘家老屋狮子山确实在明朝有一位杰出的监察御史--刘绣衣。后来,我调到县委办公室工作,1978年湖北省委在咸宁县召开各地县办公室主任会议,省委副书记黎玮同志在报告中提出各地要考虑修志,在咸宁组讨论时,地委秘书长王益祥同志提出要通城带个头,把此事搞起来。我向县委汇报后,就成立了专班,由我具体主持此项工作。至1985年,终于篡成了全省第一部,全国第六部通城新县志。新县志里为刘绣衣立了专传。从此埋没六百年的刘绣衣的名声更加传开了。
刘秀保先生是刘绣衣第20代孙,从改革开放初期起就在做刘绣衣文化的传承工作。早在90年代与有关文化单位,族中贤达及志仕同仁。共谋五个一,即一座古墓,一栋故居,一个纪念亭,一本书,一台戏的设想。他无数次与我商量,要我支持,指点。共识共谋,逐步实施。经过二十多年努力,为首培葺了刘绣衣墓地,列入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通城县人民政府刻石树碑。整修了刘绣衣故居,修建了牌坊。彩排了《巡按斩御弟》戏剧。收集了部分刘绣衣文物。特别是近十多年来,竭尽全力主持《大明御史刘绣衣》一书的全盘工作。同时也多次要我参加他们的活动如目录修订,文稿审阅等等。由于他怀着对自已祖先的崇高敬仰,对刘绣衣为官清廉和刚正不阿的无比崇拜,终于在众人的鼎力相助之下,篡成这本《大明御史刘绣衣》的著作。这不仅是塘湖刘氏家族的一件盛事,也是我们县历史文化建设上的一件大事。刘绣衣文化是刘姓的,是通城的,是民族的。是社会的。刘秀保等先生为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和弘扬为官清廉精神作出了重要贡献。值得赞扬和庆贺!因为它不是历史考证书籍,至于书中某些与史实不那么相一致的地方,并不影响该书的历史现实价值和意义。
在此书付印之时,我将2004年在咸宁日报文艺副刊发表的歌颂刘绣衣拾起塘湖里的记忆中一首现代乡土诗抄录如下作为纪念。
狮子山,
确实是个狮子
左看右看前看后看
越看越神
应狮子的灵验
明朝山前出了一个监察御史
传说御史可厉害啦
皇帝的弟弟受贿舞弊
被他宰了
原来是兽中之王的狮子
为他张胆
百姓常托梦给狮子
百姓怎么说狮子就给
御史怎么交代
人们说百性狮子御史
心是相通的
据说百姓又在给狮子托梦
盼望这里又出一个
监察御史
是为序
2018.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