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大明,朱高燧绝对是抱有极大希望与热情的,只不过他实在是不理解某些人的脑回路。
“陈朝有铁,还可以制造大炮,为什么之后就放弃了呢?”
“南洋有金银巨矿,那个被封为三屿总督的是谁来着?反正人家每年送回来大明巨亿的金银,为什么就不要了呢?”
“女真崛起,为什么没有人想着去将其归于一家,反而是在不断地给予好处,却又不给设置相应的限制呢?”
他真的很不能理解那些人的脑回路,尤其是朱瞻基,放弃了多少兵家必争之地啊。
三屿那块地多好啊,后世那里可是能养活一亿多人的,要是早在这个时期就开拓出来,大明还缺少个屁的粮食啊。
还有南洋,那么多的宝货矿产,都对大明有着极大的帮助,怎么说放弃就放弃了呢?
“这种脑回路,简直就跟后世觉得钓岛没用的人一样,难道他们不知道这里可以掌控多大的版图吗?”
朱高燧唉声叹息,总觉得这里面有内鬼,而且是必然有内鬼。
就仿佛是说钓岛没用的人,那几乎都跟失心疯差不多了。
钓岛在什么位置,相信有些人还不知道,但只要知道的人,基本都可以清楚,如果能够掌握住这个群岛,几乎可以控制住眼下的琉球群岛,也就可以在与后世“大明”对峙时多一点缓和的余地。
后世的“大明”,已经把琉球群岛变成了一个巨大的军事基地,虽然距离边境很远,但如果不能掌控住钓岛,他们几乎随时都可以跑过来搞事情。
天天来家门口拉屎,这谁受得了啊?
说回陈朝那块地方,这就是朱高燧更加不理解的了,只能认定朝中有内鬼,否则明朝世代的黔国公,绝对会瞬间将陈朝掌握在手中。
太容易打下来了,尤其是这个时期的大明处于世界先烈,光是大炮一摆,几乎就足以让他们投降了。
然而,朱瞻基却放弃了那块地。
……
时光匆匆,岁月易逝。
一月之后,在朱高燧宽厚包容的治理下,三山国国民无不归心,整个三山都焕发了勃勃生机。
期间,有倭寇来时,他们还亲眼看到大明官兵跟打小孩一样将其捏死。
天兵!
这是岛上住民对于大明士卒的评价,他们从来都没有想过,这些只要来两三个船只,就可以在岛上横行的人,竟然会那么轻易地被打败。
一手糖果,一手大棒,三山国的影响轻而易举地烟消云散,当地人都以自称明人为荣,更是竭尽全力地去学习大明官话。
“是时候了……”
朱高燧走在整洁的大街上,随意地打量着仅仅一个月就繁华起来的三山县,以及中心的县城,他满意地点了点头,“是时候该给家里回个信了,现如今父皇也应该初步掌握朝堂政局了吧?”
思索着,他又溜溜达达地在三山县转悠了一圈,凡是看到的百姓,没有一个不高兴的。
粮食有了。
还有了更好的分配方式,更有了安全保障,他们内心里此时此刻都高兴到了极点。
曾经的乱象,再也没有了。
曾经被欺辱的过去,就这么过去了。
每个三山人的脸上,都绽放出了腼腆且开心的笑容。
回到刚刚拆除宫殿建立起来的官衙,朱高燧随意地在后院里找了个位置,拿出写了半篇的书信继续写了下来。
“皇三子朱高燧奏报。”
“儿臣三叩九拜,叩首叩首。愿父皇身体安康,寿享万年。”
“儿已到达海上,身体健康,吃的也好,还捕获了不少大鱼,却都因无法长久保持鲜嫩而不能送与父皇享用,儿愧疚。”
“于海上时,儿臣心中日思夜想父皇与幕后,耳畔皆是父皇教导,脑海尽是皇祖父谆谆而导。”
“初站,儿到了琉球,发现此处正有盗匪横行,欲对儿臣行凶,幸赖皇祖父在天有灵庇护,父皇口含天宪之念叨,才能安保平安。”
“登陆三山后……”
奉天殿。
经过一个月,这里早就修缮好了,朱棣正静静地听着身旁的三宝太监念着书信,心神也似乎跟着到了海上。
“儿臣本来就此要离开,并且前往倭国一行,想得知为何倭寇如此横行不法,期望令其王侯加以约束,然而当地百姓却不愿儿臣离开,其中以皇祖父遣来之福建三十六人,更是带领岛上移民归附大明。
儿不该私行决断,询问长史后,他本要生出野心,儿臣吓唬一番后,他老老实实地说,既有教化之功于面前,如何能弃之不顾?
儿臣想,父皇刚刚登基,也未曾有他国使臣进献,而这三山岛遗民有数万之人,皆向往我大明繁华,不若令其归附,也算一桩好事。”
“好!”
听到这里时,朱棣忍不住点点头,笑着道:“做得好,不过就是不够果断,既是愿意归附,便该给予这三山岛百姓机会,俺可不会拒绝。”
陛下,朕啊,您该用朕的!
三宝太监心里嘟囔了一句,却根本不敢劝说,等到朱棣恢复,他才继续念道:“……儿臣不知如何治理地方,更不敢轻易用法,生怕会激起当地百姓不安,后来长史顾晟解决了儿臣这一难题,他让儿臣在此处设一县,而后可屯兵于此,便是有倭寇欲侵大明,也算是多了一道关塞。
儿臣,不知该不该答应,更不知该用何人,不过开平王孙常乐,倒是一个不错之人,反正绝不能交给顾晟,此人有野心,最多只可教化,而不可令其管理地方。”
“不错,回头草拟一份折子,便说俺同意了,既然叫三山岛,那就设立三山县吧,县民五万余人,确实不算少,交给常乐……”
朱棣皱了皱眉,随即笑着道:“罢了,便当父亲给儿子一个机会,高燧也不要其他,交给常乐就交给常乐吧。”
“是。”
站在身旁的太监,点头之后便开始准备折子,不过却是放在了朱棣的面前……不是谁都跟三宝太监一样识字的。
“陛下,那,奴婢继续了?”三宝太监抬起头,询问了一句后,又很快低下了头。
“继续吧。”
朱棣一边写折子,一边点了点头。
“儿即将前往倭国,此行便是要问问,为何倭寇如此猖狂,若是还留有余力,儿臣必将倭寇之患解决掉。”
三宝念完之后,看到朱棣还在写,也没敢停,继续将后面的话也都念了出来:“书不尽言,不能于殿前侍奉,涕泗横流,五内如焚,儿臣朱高燧,叩首再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