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仙侣在金华城中寻得朱府。朱万侍全家老小在家中安好。正如道长所言,朱万侍已不认得李仙侣,扬言自己从未去过金华山求学。家中其他老小对李仙侣有点印象,便客客气气地招待他。
李仙侣见朱万侍无恙,便不好意思再打扰这座大户人家,只能落魄游荡在金华城街头,寻遍身上所有行李,所幸《太乙金华宗旨》还在。
他路过八咏楼,忽闻背后有人在喊他。
“李仙侣……李仙侣……站住!”
此时,他身后已有几个贼人持着宝剑,气势汹汹而来,若萧山所遇倭寇之流。
李仙侣见贼人来者不善,便慌忙逃窜。他徒步登山五年,脚力非不一般人可比,贼人尚不能追也!他怕此书慌乱中丢失,便攥于右手,过八咏门,向官兵大声叫喊:“有贼人害我……有贼人害我……”
官兵见贼人,匿而自保。贼人误以为官兵要捉拿他们,便在城门前犹豫了片刻,见官兵已让开一条道,便继而追赶李仙侣。
李仙侣越过上浮桥,已将贼人甩开半里路的距离,气喘吁吁,肚中饥肠辘辘。他向后望不到贼人身影,恰逢东阳江枯水,趁人群慌乱,藏匿于上浮桥下。
贼人在上浮桥上徘徊,左右望不到李仙侣踪影,便向桥对岸一处桃园寻去。桃园紧挨东阳江碧水,有多个富商在此共修豪园。有一官吏打扮的壮士从这豪园出,见贼人鬼鬼祟祟,误以为是偷摘桃者,便抡起齐眉棍以一抵十。
贼人虽习得辟邪剑法,但毫无内力可言,纵使剑法再高深,也难抵挡棍棒重击,手中剑刃纷纷脱手。
李仙侣远观之,拍手叫好道:“好强大的内力。可见,身在乱世,习得花拳绣腿,能延年益寿,亦能防身。”
壮士将贼人打得满地找牙,见贼人毫无抵抗之力,便拍去身上尘土,抄起齐眉棍,回豪园跨上一批艳红宝马,驾马朝上浮桥而来。
待这一人一骑靠近李仙侣,李仙侣方才辨认出,此人正是朱万侍的长兄——朱万化。其胯下宝马,名为风火宝驹。
“谪凡……这不是谪凡兄弟吗?”朱万化勒马止步道。
“朱兄,你还认得我。”李仙侣欣喜万分。
朱万化细细思索片刻,道:“谪凡兄弟刚从我家中过来?”
“确是!”
“我六弟中了这帮贼人的埋伏,被和尚救回家中时,便已失意。五年内的记忆,被他遗忘殆尽。他定是认不得谪凡兄弟矣!幸好,他还认得我们兄弟姐妹。乐享道长说,这是他命中注定。”
“寒窗四载求功名,岂知落榜成路人!”
“谪凡兄弟莫慌,待我六弟身体有所恢复,你我再聚,共同复盘其五年记忆。”朱万化作揖道。
李仙侣作揖回敬道:“如此甚好!朱兄公务在身?”
“这个么……”朱万化有所犹豫,不知该如何回答。
李仙侣见朱万化背负一个沉甸甸的包裹,貌似一袋银两,少说也有二三十斤。他心中揣测,便将朱大典贪污之事联想在一起。
“官府中公款吃紧,便向豪绅筹得善款,用于加强金华城防守。”朱万化倒也直爽。
李仙侣听闻后,便也不再多问。两人寒暄片刻后,相互告辞而去。
他无处可去,便坐在上浮桥头,无奈翻看《太乙金华宗旨》,此书第一章到第七章分别讲述天心,元神和识神,回光守中,回光调息,回光差谬,回光验证,回光活法。
他照着书中所说,竟能自然催动腹中脉轮,金色和青色两轮幽光犹如一对双星,相互环抱,缓缓转动。
李仙侣练完前七章的功法,竟顿感神清气爽、气力大增。他回看书中第八章是逍遥诀,这不正是乐享道长经常挂在嘴边的语句乎?此时又一回味,顿然领悟其中深刻含义。惟无为,故不滞方所形象,惟无为而为,故不堕顽空死虚。书中第九章为百日筑基,非一日可得也!遂合上书。
此时,那十多个贼人,个个都一瘸一拐地爬回上浮桥,真是罪有应得。
贼人见李仙侣正坐在桥头看书,又奋不顾身扑了上来。他照着书中所说,运行内力,将贼人逐一撂倒。贼人不曾想,李仙侣竟然也习得内功,只得落荒而逃。
“贼人休走!”桥上闪过一骑,追贼人而去。
此人亦是一副官府打扮,挥舞手中蛇戟,三两下便将较近的两个贼人挑翻在地。
“少侠助我缚之。”此人面孔乌黑,犹如包公。
他未见朱万化,误以为是李仙侣以一人之力,制伏十个贼人。
李仙侣欣然上前,协助他捆绑两个贼人。
还没等李仙侣过问,他便自报家门。其名为姜应甲,婺州金华竹马乡姜衙村人,字叔乙,官职刑科给事中(正七品),较李仙侣年长十多岁。他性格刚正不阿,从不收受贿赂,自号顽石,多有得罪朝中阉党。他受朱万侍之父——朱大典之托,来金华一带查办洋教起事,正巧抓两个贼人回去审问。
“鄙人名叫李仙侣,兰溪夏李村人……”还未等他说完,就被姜应甲打断了。
“李仙侣……你便是‘拜金教’所寻的李仙侣?”姜应甲大惊道。
“洋教为何寻我?”李仙侣亦大惊,问道。
“洋教为洋人教主所控,平日里行踪怪异,强拉平民入教。教众正四处巡查你的下落,声称是你杀死了拜金教副教主达达道长,扬言要捉拿你为教会复仇。”姜应甲手中蛇戟一抖,瞥了身后的两个贼人一眼。
李仙侣被吓得心惊肉跳,辩解道:“达达道长为救朱大典六子朱万侍,为洋教贼人火器所害,并未加入洋教。此事大有蹊跷……”
“我欲上金华山查明此事。”
“鄙人可遂大人前往。”李仙侣为洗清冤情,自告奋勇。
“不可!贼人团聚山上。少侠前往就如狼入虎口。我先将两个贼人押回官府审问。事毕后自行前往。”姜应甲谢过李仙侣,将背上斗笠赠与他,说道:“少侠可先蒙面,隐姓埋名,躲避拜金教追查。”
言毕,他作揖告辞,上马牵着两个贼人,向金华府走去。
李仙侣历经此事,又回想途经萧山之所劫,深感强身健体之重要,打算今后日日翻看《太乙金华宗旨》。他戴上斗笠,暂时化名为李笠翁。
李笠翁自知功力已大增,对付几个贼人已不在话下,便不顾姜应甲劝阻,欲再回金华山探究此事。他先至智者寺,坐闻界构大师指点迷津。他当日所见幻境,皆为达达道长所留黑色幽光所至。达达道长因身怀北方之炁,引来杀生之祸;界构大师虽有南方之炁,却有智者寺三十六天罡阵所护,贼人不得近身;李笠翁已有中土之炁和东方之炁,贼人故意挑起赤松宫与李笠翁之矛盾,欲群聚而杀之。
所幸,赤松宫中道士并未受贼人所蒙蔽。李笠翁在两名武僧陪护下,徒步前往仙瀑洞,欲寻黑色幽光下落。
仙瀑洞为金华山海拔最高之溶洞,上山路程两倍于双龙洞,视野开阔,景色迷人,可居高临下,极目远眺;碧波鹿女湖,郁郁群山,错落有致的村庄。大明朝最后的繁华尽收眼底,构成一幅生动迷人的画卷。
仙瀑洞内有三室、五厅、一潭,垂直高度达六十丈,总面积约六亩,呈三层竖井式洞腔,有长达近两里的崩塌溶蚀型洞厅、廊道、深潭。一洞厅为崩塌型大厅,二洞厅为崩塌溶蚀型地下河廊道,三洞厅为侵蚀地下河峡谷,四洞厅为溶蚀廊道,五洞厅即为高达二十二丈的溶洞瀑布,瀑下仙瀑潭宽约九丈。李笠翁终不见达达道长之黑色幽光,便欲无奈而回。
他还没走两步,突然腹中疼痛难忍,俯视之,见金色和青色两轮幽光相互克制。腹中、后腰、上背等处肌肉逐渐痉挛。李笠翁痛不欲生、满地打滚,浑身上下有如浴火焚烧。
“水……水……”李笠翁想降去身上火气,便伸手去接仙瀑泉水,几经尝试,因泉水距离过远,皆未如愿。
他忽的脚下一滑,连人掉进落差二十二丈高的仙瀑谭。他尚未学会游水,只得在谭中挣扎。谭下有如一个黑色漩涡,深不见底。片刻间,他便沉入水底。
洞外两名武僧只听洞中传来一声悠长的叫喊,便进洞探查。两人寻遍全洞,终无所获,回鹿田寺叫来帮手,系绳索下仙瀑谭搜索,仅得一斗笠。谭中无人,谭下无异,仙瀑谭如常也!
“我师父亦是遭贼人迫害后,被扔下此深谭。莫非,这书生?”乐享道长心中有几分愧疚。
“达达道长功力高强,还深研吕洞宾逍遥诀,编写有《太乙金华宗旨》,是一代宗师,为何会遭到毛贼陷害?”观景先生问道。
乐享道长说道:“我师父浑身上下受火器灼伤七七四十九处,以东洋利刃穿心而死。”
观景先生问道:“拜金教所为,无咎!拜金教为何意?”
“所拜之物,为金钱,亦或为大明东北方之后金?”乐享道长猜测道。
“为金华山,实为拜金华山教。”观景先生答之。
乐享道长惊讶道:“妖人欲取我等而代之?”
“应有此意!”
“我师父曾受拜金教邀请出任副教主,对其厉言相拒。”乐享道长仰面回想。
观景先生皱眉道:“达达道长乘北方之炁。拜金教欲收集五炁?”
乐享道长说道:“正是。我听闻这位李仙侣公子遇我师父,修炼《太乙金华宗旨》后,腹中竟显现中土之炁。他又遇载存先生虹化,受东方之炁,现已身怀两方之炁。”
观景先生说道:“难怪李仙侣扬言说,拜金教一直在追杀他。拜金教是在杀人取炁?”
乐享道长说道:“正是,华夏之始,有上万种炁,经后世不断相融,形成现有五炁。五炁居东南西北中,各霸一方,不相来往,却在此轮回聚于金华一处,大有五炁合一之势。”
观景先生说道:“由此推之,北方之炁已被拜金教所收?”
乐享道长不敢相信此现实,微颔道:“我赤松宫基业,自晋代之始,历经千年。为我辈,毁于一旦。”
观景先生贪念即起,说道:“李仙侣如已遇难,我等何不收了此炁?”
乐享道长说道:“你我皆为凡人,修道只为延年益寿,未修得先天之炁,不得收炁。故我师父可看到李仙侣之炁,李仙侣也可看到我师父之炁,我们却看不到。”
观景先生转念一想,道:“那得请智者寺界构大师来收李仙侣之炁,以免落入拜金教之手。”
乐享道长觉得很有道理,便托武僧下山请界构大师。
界构大师领班在洞中做法事三天三夜,正逢姜应甲上山探知此事,两班人马终无所获。
又过七日,道士、儒生、僧人、官兵寻遍金华山,李仙侣终无所现。乐享道长提议去金华城中搜寻。界构大师在武僧的保护下,至金华山余脉“青峰龙头”,欲登金华城万佛塔。
说来也怪,拜金教众像是早有埋伏,上百贼人从金华城四周往万佛塔集聚。界构大师当即号令武僧列阵。
此阵由界构大师根据十八罗汉阵作为蓝本,结合达达道长的《太乙金华宗旨》武学精华所创。集释、道两家之长。儒释道三家思想在金华交融,无所阻隔。
天魁和尚领十七人,成阳阵,守塔东;天罡和尚领十七人,成阴阵,守塔西。三十六武僧赤手空拳,随阵型变幻招招正中贼人要害,但并不取人性命。随贼人逐渐增多,天机和天闲和尚再各领八人,成九人一组,分组四组,各守东南西北。
大约过了一刻钟的时间,贼人溃不成军,纷纷跪地求饶,丢兵弃甲四处逃窜。守城官兵皆喝彩叫好,见贼人跑过身边,也敢上前去踹上几脚。姜应甲带领官兵,扣押倒地不起的贼人,为其戴上镣铐关进监狱。金华府中官兵只等拜金教派人来重金赎回。此为官兵名利双收之大功也!
塔下又恢复了以往的安宁和萧条。唯武僧受市民帮助,包扎伤口。
万佛塔始建于五代十国,吴越(907—960)钱氏建。几经翻修,明隆庆初重修,高约十五丈。塔身八角形,楼角飞檐。飞檐上悬有铜铃,塔内设扶梯。游人拾级而上,凭栏远眺,唯见双溪如带,南山如屏,行人似蚁,使游人襟怀顿阔,心旷神怡。此塔为金华史上最高建筑物。密印塔为砖木结构,数以万计的砖雕如来佛镶嵌在塔外。老百姓俗称密印塔为万佛塔,誉为“东南第二塔”“浙江第一塔”。
万佛塔与五炁同为无色界之物,可生生相息。万佛塔加上五炁金华,便成为天界的玲珑塔,但凡仙妖被困在里面,是绝对出不来的!界构大师登顶观城中脉色,亦终无“元炁”所现。
李仙侣之妻徐氏闻讯赶来,寻十五日后无果,泣不成声,收拾其行李,欲为其回老家举办丧事。
李仙侣在外求学多年,家中已无积蓄,仅有老母、妻、女三人。三女子相依为命。
又十五日,智者寺门庭若市。乐享道长、瑞峰大师和山下清景庵的道修和尚,皆聚于此。
儒释道三家商议合计,应联手共抗拜金教所谋。经界构大师、观景先生和乐享道长逐一表态,共同提议三家合为一家,名叫金华山派,由界构大师出任掌门,下辖三宗,分儒宗、释宗和道宗,由观景先生、瑞峰和尚、乐享道长出任宗主,宗下再分堂。智者寺三十六天罡阵之武僧,由金华山派统一调度。
金华山派上下一心,立志铲除拜金教。誓为达达道长、李仙侣报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