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李渔三顾金华山

十五、大佛赐剑 鹤虎双佑

李渔三顾金华山 李因上 3790 2024-07-06 15:29

  “此为何处?”姜应甲气息渐弱。

  “已到东阳乡(今曹宅镇)。”李仙侣答道。

  “再往北!”

  “诺!”李仙侣心疼地抚摸绝影马,右手犹豫地抽了马臀一鞭子。

  又过四里,现寺院,曰大佛寺。适才朱梅溪叮嘱李仙侣至此。

  “正是此地,我常在寺中静修,可在此养伤。带我进去。”姜应甲早已卸下严肃表情,显得有些迫不及待。

  李仙侣见寺庙位于山坡之上,便下马牵缰而行,过山门。僧侣见姜应甲至此,开门迎客,将其搀扶往客房。

  “姜大人安心在此静养,我欲赶回金华城!”李仙侣作揖便要告辞。

  “夜之渐暗,谪凡可在此留宿。绝影马也可休息一宿。”姜应甲建议道。

  李仙侣观身边绝影马,已倒在巨石上休息,便应之,随僧人入寺休憩。

  金华大佛寺,位于金华市曹宅之北四里处,属金华山东麓,距金华城约三十六里,俗称“石佛寺”,旧名“赤松岩寺”。南朝梁武帝大同六年,僧道琼止于山南,闻金石梵呗之音,缘岩而上,见大石佛一躯,高六丈,趺坐俨然,因是建寺。宋改今名大佛寺。寺内供奉铁罗汉五百一十八尊,系宋元丰年间冶铁铸造。造像数之庞大,历朝亦为少见。

  《金华县志》述之:“丹崖翠壁数千尺,绝顶僧房三四间。老树依岩岩依屋,白云飞去又飞还。”

  李仙侣在客房入住,养精蓄锐,以待明日再战。他望环寺岩高林密、白云缭绕、丹霞石崖、曲径通幽、庄严神圣,对美景叹为观止。

  他正观赏之,却见远处景象很是眼熟,是一鹿一女,鹿姿雄健,女子娉娉袅袅、有羞花闭月之色,倾国之美貌。

  “引鹿女子!曹……莺璐……”李仙侣时隔多年,仍旧清楚记得伊人姓名。

  曹氏回望此处,见李仙侣,更是喜出望外。不曾想,战乱之下,两人仍能相遇。

  伊人向李仙侣诉说家中遭遇。山下曹受战乱所害,为拜金教贼人所扰。

  贼人常在金华山下搜刮民脂民膏,强迫地主高价购买西洋货,尽是些西装、礼服、高帽、洋装……根本就未有大明朝老百姓能用的东西;强迫农民购买乌烟,农民吸食之有瘾、家徒四壁;明人若不购洋货,便以天主之名,谓之灾星,令村民缚而焚之。有全村皆反抗者,贼人驱逐其出屋聚之,洗劫屋中财物一空后,放火焚尽;村民皆充为苦力,货船运往大洋彼岸,终生不得复回华夏。曹氏为避贼人,现已举家暂住东阳乡(今曹宅镇)。

  “我在金华山鹿田山谷驯鹿时,常见仙侣哥哥在鹿田寺听书,听得可认真了,还会举一反三。有时兴起,还会上台说上几段,奴家都不舍得打扰。”曹氏回忆起在金华山上,两人时常邂逅的时光。

  李仙侣被说得满脸通红,有如少女般青涩,将曹氏引鹿奉为仙女下凡的传说。

  伊人亦不回避,左手引鹿,右手直接牵起李仙侣的手。

  “仙侣哥哥,我带你去一个好玩的地方!”曹氏生性浪漫。

  李仙侣紧随曹氏,偷偷欣赏伊人倩影,其身姿宛如三月柳枝婉转,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清香。两人一鹿,奔至寺外鸳鸯林。

  “相传某年三月初三的祈福法会上,有两个素不相识的善男信女,来到大佛寺烧香拜佛。俩人相遇,一见钟情,定下终身,结为夫妻。婚后,俩人每年三月初三,便在两边山坡上种植两棵并排的树。如今,孤山已成树林。”曹氏诉说此故事,心中虔诚。

  李仙侣借月光仔细观察,此处树木对生、连理共根,正如曹氏所述。这些对生树木中,一株长得大一点,一株长得小一点,既有同一树种,又有树缘很远的树种。有松树、香樟、冬青、白砾、苦储等二十余种树。活像对对热恋中的痴情男女,又如对对恩爱夫妻,厮守在天洪地荒般的永恒之中。东西两片鸳鸯林相隔不到十二丈,亦是连理成双,相映成趣。

  “小女已年十七,倘若能在此遇到终身相守之人,该是人间最快活之事。”曹氏看向天上明月。

  月光柔如银幕,洒在曹氏的侧脸上,近看像一幅画。画中是一位登月的仙女,背靠雄姿仙鹿,诉说人间儿女情长。李仙侣已然陶醉在这美色和美景,却不知该如何向曹氏言说。

  家中已有山妻徐氏,与李仙侣相敬如宾、琴瑟调和,相约白头到老。李仙侣亦忌惮纳妾之事,自觉男女当对等,一夫一妻甚好。

  两人就这般静静地坐在月下,不知不觉已过了一个时辰。

  “噫,方才有一道晴天霹雳,正中寺中大佛。我带你去看看。”曹氏将这一幅画收了尾,领李仙侣入佛院,留雄鹿在林中吃草。

  佛院中供奉者为释迦牟尼佛。佛陀跌坐石窟,身横丈八,首接崖端,目光如炬,巍巍俯视一切众生。其相貌安详,慈悲可亲,前额宽广,眉眼细长,方颐薄唇,两耳垂肩。佛像中胸袒露部分,细腻精美,璎珞装饰栩栩如生。在塑像比例上,故意夸大了头部,佛眼几乎与佛掌宽度相当,但观看时却毫无比例失调之感,甚为庄严,宛若亲睹佛陀真容。佛陀左胁侍骑狮大智文殊菩萨,寓意一切法界智慧;右胁侍跨象大行普贤菩萨,寓意一切法界行力;一佛二菩萨,慈眼视众生,殊胜庄严。

  佛后崖上有一巨石,相传为唐代诗仙李白观金华山之处。

  金华牧羊儿,乃是紫烟客。

  我愿从之游,未去发已白。

  不知繁华子,扰扰何所迫?

  昆山采琼蕊,可以炼精魄。

  ——唐·李白《古风五十九首(其十七)》

  李仙侣吟诵先人诗句,登岩观之。巨石宽四尺、高八尺,通身乌黑,有似火烤,因方才中落雷之故。李仙侣用手抚之,巨石菱角俱落。曹氏惊之,唯恐巨石要崩落。

  “传说,李白夜宿大佛寺,喝寿生酒,乘酒兴将自己的青莲剑插入此巨石。巨石坚如铁,青莲剑再也没无法取出。”曹氏吟诵李白诗句道:“松子栖金华,安期入蓬海。此人古之仙,羽化竟何在。浮生速流电,倏忽变光彩。天地无凋换,容颜有迁改。对酒不肯饮,含情欲谁待!(唐·李白《对酒行》)”

  “好诗!如今这巨石,似乎一推就碎了。”李仙侣含情望了一眼曹氏,又回头伸手去敲打巨石。

  巨石表层纷纷剥落,只留内层白石宽二尺、高四尺。

  “莫非,青莲剑就在这里面?”李仙侣疑惑道。

  “仙侣哥哥,你可以用达达道长的方法,催动内力试试。”曹氏建言道。

  “犹可一试。”李仙侣运气,催动内力经大周天运转,腹中已现金、青、黑三色金华。

  “哇!好厉害。我就知道仙侣哥哥不是凡人。”曹氏拍手称赞。

  李仙侣不由自主高高举起右手,双脚腾空而起,依势下落,手掌狠狠拍在巨石光滑处。只听“咔擦”一声,巨石逐渐裂开,逐层剥落,露出内层剑柄。剑柄底座刻着“李太白”三字行书。

  他握住剑柄,单手用力一抽,剑身出白石。历经百年,剑刃仍在月光下熠熠发亮,试之,削白石如泥。

  “好剑!”李仙侣握剑细看,剑身末端书“青莲剑”三字行书。

  大明官僚俸禄不足养家糊口,清廉者少之又少。唯有若李太白仙逸洒脱、孤剑游天下,才可算得上是真正“清廉”(青莲)。不走仕途,只为清客也罢!李仙侣回寺中寻一剑鞘,将青莲剑收入。

  翌日,天还未亮。李仙侣不忍打扰姜应甲,便留下字条,匆匆跨上绝影马启程。

  寺门口却见有一人,说道:“仙侣哥哥,带我一起走吧!我也学过禅宗武术、念过般若经,可帮到你。”曹氏一身武装打扮,形同女侠。

  “不可,不可,女孩子家去战场太危险。”李仙侣摆手道。

  “我家亲戚皆受贼人所害,我定要为其报仇雪恨。”曹氏说得咬牙切齿。

  “贼人?可是,我是去抗白头军。”李仙侣勒住马首,疑惑不解。

  “白头军众受拜金教所蛊惑。不然,单凭几个书生,如何这般迅速就集聚上万人起义。”曹氏点拨道:“平叛白头军的关键,还是要除掉拜金教。我自有良方!”

  “那你上马吧!”李仙侣来不及多想,将信将疑道。

  曹氏上马后,双手紧紧抱住李仙侣腰部,脸庞贴向他后背。李仙侣身体忽而僵直,如中雷电,胸中恰似藏了一只雄鹿,心脏砰砰乱跳。待他缓过神后,身体稍许放松,便扬鞭策马奔赴金华城。

  过十里,现虎鹤双岩,形态神威兼备,韵味悠长。双岩皆为金华山历史名岩,雄立于金华山之南,两岩相距仅五里。

  鹤岩山,又名书岩。全山有两个山头,一为狮山,一为象山,被称为“狮象守山门”。因山势两翼舒张,回旋成窝,其形如螺,所以又叫螺蛳岩。探访过鹤岩的游人只觉山巅玲珑显秀、山势悦目,却不知天工造物之妙。游时需“观形审势”,才能体悟鹤岩魅力之所在。距鹤岩东十里,便是千古名刹大佛寺;距鹤岩西十里,便是千载名观赤松宫。

  山中佛教兴于唐代,道教则始于东晋,比佛教的传入早了近三百年。鹤岩山介于道、佛之间,使其东纳佛教、西敛道教,成为了道、佛二教藏圣蕴灵之地。罕见的“一山二教”,仙佛共聚,无疑是鹤岩最具魅力之神韵。

  久视之,双岩有如界构大师与达达道长对弈,回望李仙侣,向其佑平安!李仙侣眨一眨眼,两人又不见矣!

  “怪矣!为何会在此处看到界构大师!”李仙侣依旧马不停蹄。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