丧葬制度,在北宋时期还是延续着礼记上的一些规矩。之后,从南宋开始,被推广最多的就是朱熹的《朱子家礼》。
此书分为《通礼》,《冠礼》,《昏礼》,《丧礼》,《祭礼》五卷。涵盖的内容很广,而且在南宋时期推广也最多,被大多数人所接受,即包括人们日常生活,又有人们生老病死。也为后来明清两朝广泛推崇,称谓后来民众礼制尊崇的依据。
当然最早的定型的仪制,据闻是西周。然后,孔子的《礼记》也是有大量的规定。所以,中原汉族地区都会类似。
据说,唐宋时期的佛教徒火葬的习俗,也是很盛行。宋太祖还曾经下诏,严禁火葬。到明朝,清朝时,被认为是丧伦灭理,也是屡屡禁止。而影视作品中,捡骨复葬的形式,一般是苗族和瑶族。
然而,作为士大夫官员人士,因为官府要求,儒家礼术,或者其他的一些因素,还是会看风水选墓地,拼明器的。
而其他墓地大小,坟的高度,墓碑形状等等,这是有朝廷相关规定的。
不是你想要,给钱,你就有D。
所以,一般考古的,在外部判断墓主身份,都是靠石雕群,墓碑,形状和数量。
当然,挖开了就有墓志,墓莂这种更详细的内容。
数学家郑玄,就提到过“汉律曰列侯坟高四丈,关内侯以下至庶人各有差”。
《清通礼》亦明文规定:品官墓碑书“某官某公之墓,妇人则书某封某氏。”八九品以下及庶士碑文曰“某官某之墓,无官则书庶士某之墓,妇称某封氏,无封则称某氏。”
总之,这类礼在封建社会很重要。
穿越古代千万别瞎折腾!
盗墓也别瞎挖!
范老太太作为一个摸爬滚打的老油条,肯定不会作死的在此时高喊,“繁文缛节,迷信害人“。
按照陈支婆一旁的指点,规规矩矩的完成了清晨上山陪同烧香,祭奠的仪式。
要知道,在古代的墓地一般要求选择,山清水秀,风光秀美。所以墓地的路都不算好走。
范家一行人,有老有小,虽然天蒙蒙亮就出发了,但是,回到家依旧过了中午。
早晨冷,山里雾水。
爬山又出一身汗。
范老太太并没有中医知识。
作为预防感冒,所以,也没灌姜汤,也没灌薄荷茶,而是沿用她现代爷爷的泡澡疗法。
家里的小不点们,集体去泡热水澡!
范老太太自己也在梳洗之后,一边休息吃点小糕点,一边看着葫芦七兄弟交上来的分家方案。
一看吓一跳,东京四少的策论,自己还能在“知乎者也“之间,大概摸清楚大意。
老三范高霖不知道是让谁给他写了个最简单的,大意就是,百事孝为先,我听娘安排。
老二范高洛写得小一半字都属于:
单独看认识!
前后左右搭配成词,是个什么鬼意思?
模糊的感觉提醒范老太太,通篇像是在隐喻。总之一句话,没怎么看懂。
老大范高深,这就更厉害了。
引经述典,叹物咏景。夹杂许多超级复杂的字。
范老太太看完就两字,“虾米?“
哈哈
其实是,范老太太不知道这时的文化风格。
此时,文风还在秉承唐末的艳丽夸张。用词都是越孤僻越显得有才学。
而且,天长县是扬州府。
唐末五代之乱不过百年,南方受战争破坏更加小,所以南方文治更盛。
所谓的南方,是指福建、江浙、江西及以东这一带地方。
至于湖南湖北,在东汉后人材辈出,吴蜀二国曾经凭此争夺天下,但在之后不幸屡经大乱,到了宋代实在只能算是偏远小郡,直到清末才复兴,所以不能与闽楚吴越并称,甚至也不被列为“楚”之内。
这是宋代按地域可见的一个特点,就是这四川和闽楚吴越的读书人,大多是考进士的,而且因为读书人特别多,往往是五六十人争夺一个取解试的名额;
而北方诸路,则多学“明经”,就是背读经义的考试,在这些地方考进士,却往往是五六个人竞争一个取解试的名额。
因此,天长县在秉承唐末的孤僻辞藻,华丽不实的文风之后,又偏重诗赋,加上竞争压力大。所以老大老二的写出来的东西,就很有用词考究的散文风格。
而东京四少则偏重四书五经的学习理解。当然,曲解的读书人也不少。
这些写作文的习惯,相对不是专业学古文的范老太太来说,当然是五经相对好理解些。毕竟流传千年,没看过全文也知道关键几句呀。
范老太太拿着范老大和范老二的意见书,很苦恼。因为她的万能小助手-陈支婆,也表示怕理解有误。
等到召唤来老四,勉强了解了大意之后,范老太太就开始风风火火的召开全体人员大会。
范家老宅中堂,不大的面积,密密麻麻放满了小几和坐垫。
左右前面一排,按序坐着范*葫芦娃七兄弟*氏兄弟,接下去是闺女!
额?
为啥是范大娘却坐在闺女的头一个?
这是要找事的节奏!
范老太太暗自开心,这是猴子派来的神助攻吗?
与会人员,不论出身,有:
天长县县尉,主簿,
上河村林村长,及村老两名,死活插队进来看热闹的前游侠林昭
范家客人四名,
天长县林家管事,及县学一徐姓教书先生。
在表达欢迎及感谢,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朋友,对此次分家项目研讨会的认可及支持,并推动该次分家项目的加快发展之后,本次研讨会正式开始。
为了秉承公平公正的态度,也为了家庭团结和睦,分家项目研讨会第一次会议,将以拓宽思路,大胆创新,严格遵循大宋法律法规,为基础。
特别咨询各位兄弟姐妹意见,利用逐条分析、对比、取证、投票等方式,来提高家庭成员对分家满意度、认同比。
首先范老太太发言,对收上来的的分家意见书进行归纳总结。并就不同意见提出称述辩论要求。
第一名,不同意见提出方:老大范高深,对此项进行陈诉。
范高深提出,在他祖母过世之际,留下口头遗嘱,她名下所有嫁妆财产,归属范占钧的前妻林氏所生子女,也就是范高深,范高洛,范大娘所有。
同时,对比二十年前,前妻林氏过世时间,天长县及上河村所有增加田地,商铺及经营所得,归经营者—范大娘和范高深所有。
第二名,不同意见提到方:老二范高洛,陈述条款:目前天长县他和妻子及子女常住房屋,是自己多年积蓄和妻子贴补购置,希望能不计算在分家财产以内。
陈述期间,旁听范大娘多次插嘴,进行哭诉,抱怨,引发争执,喧闹等不良行为,屡次不改之后,由范老太太强制驱逐出门。
之后,在取证过程,由于县尉及主簿对于范大娘是否属于口头遗嘱证人,与上河村村长等人发生严重分歧。
特别对于范大娘的身份进行了唯物主义辩论,对于过世的林娘子嫁妆是否能分给范家出嫁女,各方持不同意见。
此后,又对二十年来留守大儿童们在家乡经营所得之划分。大家就宋律,人治、宗法、礼教等各方面,各抒己见,引经据典,承上启下,抛砖引玉。
头脑风暴得十分激烈。
最后,关于范高洛县城居住房屋,徐姓教书先生提供了范高洛多年抄书所得证明,又由县衙主簿评估房屋价值。众人在没有其他关键性反驳证据的情况下,认同天长县该处住宅归范高洛所有,并不列入分家资产。
天色微暗,太阳像个咸蛋黄一般挂在山头。
几个时辰的勾心斗角,斗智斗勇,旁观八卦,与会人员各个心神憔悴,筋疲力尽。
范老太太内心,对于第一届研讨会结果非常满意。
特发表感言。
由于本次研讨会大家的积极参与,仅留下两个问题尚待解决。鉴于此问题的艰难性,范老太太决定向更高一级的管理阶层,法律顾问,礼学大儒,等寻求帮助。其中不排除,天长县知县,或者扬州府知府等人士。
Σ(°△°|||)︴
范高深,林家管事,县尉,主簿:”……怎么有种自己跳坑的错觉?……“
范*大无畏神*大娘,“有钱走遍天下都不怕!“
上河村村民,范家客人和东京四少,“预感有人掉坑……“
老二范高洛,“貌似逃过一劫……“
老三范高霖,“又浪费半天除草时间……“
各怀鬼胎的众人陆续散去。
富奭意味深长的看着来套近乎的县尉主簿和林家管事,露出高深莫测的微笑,客套的打着官腔。
你们这些鱼唇的人类……
给了你们一条退路,你们要是都没看懂,简直就不配在大宋忽悠。
范老太太掐指一算,鱼都已经上钩了,要还吃了鱼饵跑了,那我就是个猪!
范老太太会告诉你们,北宋别人不认识,包黑子包青天,她能不知道?
古代文人都爱读书养望。
养望就是古代人培养声望的一种。
世家,基本就搞搞神童策略。三岁会作诗,五岁能救人,七岁能断案之类。再大一点,就蹲个山青水秀的地方,找些文人骚客,搞搞诗词文章,撒上大把钱,让群众门去宣传。
没钱的呢,就要不举孝廉啦。要不干些比较轰动的事情,让老百姓自主的帮你去口口相传。例如,你把当地有名的文人在大庭广众之下,给辩得一无是处;要不你就帮个穷苦人氏来个为民请愿。
总之,花式繁多,总有一款适合。
对于包拯,后世如果把他定性成了包青天,那证明包黑子自己也想走的养望这条路的名字是:不畏权贵!
大白话就是,大喷子,杠精,怼神!
可以预见,范老太太把县城林氏侵占土地,收买官府,为富不仁等的部分证据一提,包黑子绝对顺着就上去了,估计他巴不得还能牵扯到州府上官,可以让他再来个御前弹劾上官。那他妥妥的就能简在帝心了。
此战术名曰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