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云南,又称“彩云之南“,是中华版图的重要组成部分。云南这个美丽的名称,据传出自于《南诏野史》:“彩云现于龙兴和乡,县在云之南,故名云南。“
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在云南派官置吏,这标志着中原王朝对云南正式统治的开始。西汉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汉武帝刘彻在云南设立益州郡,云南地区的郡县化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东汉末年,汉室宗亲刘备在蜀中称帝,云南则归于蜀汉的管辖。期间还发生了著名的“七擒孟获“的故事。
司马炎的晋朝统一全国之后,将云南地区改称宁州。此后在西晋末年的乱世之中,原交州刺史爨琛进入云南,其家族此后世袭统治云南达400年之久。一直到隋朝建立,云南才重新回归中央政府统治之下。但是在大唐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洱海地区的蒙舍诏部落首领、哀牢夷人皮罗阁建立南诏国。南诏国与大唐王朝相爱相杀多年之后逐渐衰落,被权臣篡夺。到了后晋天福二年(公元937年),段思平建立大理国,此后又与宋朝保持了长期的藩属国关系,直到蒙古人兴起。
也就是说即使强大如唐朝,对于当时统治云南的南诏王国也是束手无策。宋太祖赵匡胤更是称“大渡河以西,非我所有也。“而元朝虽然灭了大理国,但始终需要依靠大理段氏的辅助才能对云南实施统治。明太祖朱元璋对这段历史有过精辟的总结:
唐太宗时云南自守,至高宗时始入贡。朝廷待之至重,反生侮慢。唐前后凡九加兵,战屡不胜,唐终不能驭。元世祖亲下云南,令亲王镇守之。终元百年间,前后七叛。
可以说直到明朝收复云南之后,中原王朝才真正完成了对这块土地的稳固统治。没有明太祖朱元璋对于治理云南的殚精竭虑,云南很可能就像日后的安南一样再次脱离中原王朝的怀抱,仅从这一点来说,朱元璋就称得上是中华民族的历史功臣。今天笔者就来梳理一下,为了云南的长治久安,明太祖朱元璋都采取了哪些措施。
一、耐心耗尽,和平收复无望
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四月,流亡之中的元朝末代皇帝妥懽帖睦尔在应昌(城址在今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克什腾旗达里诺尔西南的达尔罕苏木)去世。半个月后,明军大将李文忠的铁蹄就攻克了应昌,包括妥懽帖睦尔的嫡孙买的里八剌在内的大批宫眷、宗室、官员被俘,元朝中央政权最后的象征几乎烟消云散。六月,朱元璋遣使者向镇守云南的梁王把匝剌瓦尔密抛出橄榄枝。但当时明军连四川都尚未收复,因此梁王仍然奉妥懽帖睦尔之子爱猷识理达腊为正朔,而对草头天子朱元璋不屑一顾。
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正月,朱元璋又派出翰林待制王祎出使云南,告知四川明夏政权已灭的消息。王祎是明修《元史》的总裁官,称为当时大儒,尤号宏雅有典则。可惜王祎到了云南之后被梁王长期扣留,后来竟然遇害。但当时由于四川刚刚平定,朱元璋需要花时间和人力、物力去消化新占领的地盘,一时无暇对云南用兵
洪武六年(公元1373年)正月,四川筠连州滕大寨蛮酋编张等发动叛乱,诈称云南兵,占据了长宁诸州县。这次的叛乱虽然被成都卫指挥使袁洪平定,但一来说明明廷在四川的统治依然很不稳定,二来也说明在云南的元朝军队依然是一个巨大的威胁。(顺便提一句,这位袁指挥使后来官运亨通,一路做到了正一品的左军都督府左都督,女儿还嫁给了朱元璋第十八子岷王朱楩,儿子袁容则娶了燕王朱棣的长女永安郡主。)
洪武七年(公元1374年)八月,朱元璋又派出故元宗室威顺王之子伯伯出使云南。在诏书中老朱做出“改授印章,尔仍旧封,群下皆仍旧官,享福于彼“的承诺,希望梁王能够弃元投明。同时他还另外派使者出使大理,表示只要段氏愿意称臣入贡,就封段氏为大理国王。和前次一样,老朱单方面的热情还是没有收到云南方面任何回复。
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九月,朱元璋以湖广行省参政吴云作为使臣再次出访云南。当时梁王所派前往漠北联系蒙元王庭的使团被明军俘虏,老朱便让吴云和使团一同前往云南。吴云本是元朝翰林待制,到了云南沙榶口后梁王使团竟然逼迫吴云胡服辫发来假冒漠北使臣使。遭到拒绝后,使团将吴云杀害。
两位使臣接连遭到杀害,终于断了朱元璋和平解决云南的念头。在经过多年准备之后,朱元璋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在南京向群臣宣布了自己武力解决云南问题的决定。
云南自昔为西南夷,至汉置吏,臣属中国。今元之遗孽把匝剌瓦尔密等自恃险远,桀骜梗化。遣使招谕,辄为所害。负罪隐慝,在所必讨!(《明太祖实录卷一百三十八》)
作为在血与火的考验中锻炼出来的大明王朝开国将帅们,早就被此前梁王把匝剌瓦尔密桀骜不驯的表现所激怒,于是战争一触即发。
二、外强中干,云南元军一触即溃
洪武十四年9月1日,讨伐云南的大军集结完毕,共计二十四万九千一百人。颍川侯傅友德出任征南将军,永昌侯蓝玉出任左副将军,西平侯沐英出任右副将军。另外朱元璋还命令播州宣慰使杨铿出三千骑兵、两万步兵协助明军主力作战(播州位于今贵州省北部遵义市)。
9月26日,大军抵达湖广后兵分两路,由东面和北面两个方向对云南发动攻击。北路军兵力为五万人,由都督郭英(后来的武定侯)、胡海(后来的东川侯)、陈桓(后来的普定侯)统帅。大军由永宁(今四川叙永)出动,直扑位于云南、四川、贵州三省交界之处的军事重镇乌撒(今贵州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而去。
而傅友德、蓝玉、沐英率领的主力部队则在十二月初由辰州(今湖南沅陵)、沅州(今湖南芷江)进入贵州境内,迅速攻下普定(今贵州安顺)、普安(今贵州盘县特区),随即兵锋直指曲靖。12月18日,明军在曲靖白石江歼灭云南元军主力,俘虏主帅司徒平章达里麻。12月22日,梁王把匝剌瓦尔密在绝望之中自杀。随后明军分路出击,扫荡云南境内残存元军。包括元曲靖宣慰司征行元帅张麟、行省平章刘辉、枢密院同知怯烈该在内的高官和东川、乌蒙、芒部诸蛮皆望风降附。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闰2月23日,西平侯沐英攻克大理,活捉大理段氏首领段世,大理段氏就此走入历史。
云南全境基本平定之后,朱元璋发布诏书诏告天下:
朕荷上天眷佑,海岳效灵,祖宗积德。自即位以来十有五载,寰宇全归于版籍。惟西南诸夷为云南梁王所惑,恃其险远,弗遵声教。特命征南将军颍川侯傅友德、副将军永昌侯蓝玉、西平侯沐英率甲士三十万。马步并进,征彼不庭。大军既临,渠魁尽获,云南已平。诏告天下,臣民共知。於戏!福民永已,圣贤之为。逆天违命,根祸殃民,身家被罪,惟西南诸夷应之,故兹诏谕。(《明太祖实录卷一百四十二》)
但是军事斗争的胜利,只是治理云南的第一步。朱元璋自己心里很清楚,云南的和平稳定“非惟制其不叛,重在使其无叛耳。“因此明太祖殚精竭虑,对于如何治理云南做出了一系列的部署。
三、废除旧制,设立云南布政司
经过十多年的努力,新生的大明王朝对于如何治理国土已经有了非常充分的经验。因此云南也和全国各地一样设立了云南布政司,开国功臣汝南侯梅思祖署布政使司事。而为了更好地治理云南,梅思祖推荐了他的老战友潘原明出任副手。
梅思祖在赴任之前担任贵州都指挥使司都指挥使,就在云南边上。而朱元璋则从南京派出一批精干的干部赶赴云南进行锻炼,这一批人中的通政使司试左通政张紞先是出任云南左参政,此后升任右布政使直至左布政使,为云南的稳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在洪武二十年赴京述职的时候还得到了朱元璋的高度评价。
当然由于云南情况的特殊性,除了布政司一级的官僚,地方上各州、府、县的官员都由致仕武臣出任。
(洪武十五年三月)甲戌,复命选致仕武臣署云南府、州、县事。(《明太祖实录卷一百四十三》)
另外为了保障云南的后勤供应,朱元璋命户部令商人往云南中纳盐粮以给之。当时户部奏定商人纳米给盐之例如下:
凡云南纳米六斗者给淮盐二百斤,米五斗者给浙盐二百斤,米一石者给川盐二百斤;普安纳米六斗者给淮浙盐二百斤,米二石五斗者给川盐二百斤;普定纳米五斗者给淮盐二百斤,米四斗者给浙盐二百斤,川盐如普安之例;乌撒纳米二斗者给淮、浙盐皆二百斤,川盐亦如普安之例。
如此丰厚的回报极大的激发了商人的热情,当时商人们在云南招人开垦土地,种植稻谷,纳粮于官府,然后领取盐引,支盐发卖。商屯的发展,加快了云南土地的开发,有力地推动了云南社会经济的发展。
四、剿灭叛寇,维护云南治安
云南全境虽然平定,但前元残余和当地土司的势力依然强大,明朝必须尽快地建立稳固的军事体制予以对应。因此在云南布政司成立的同时,云南都指挥使司也应运而生。宋国公冯胜的侄子左军都督佥事冯诚署司事,延安卫指挥佥事王俊为云南都指挥使。此后又陆续设立普定、楚雄、大理等卫指挥使司及曲靖、普定军民指挥使司,基本实现了对于云南全境的军事卫所全覆盖。
洪武十五年四月,就在朱元璋颁布平定云南诏书之后不到三个月,乌撒诸蛮复叛。老朱对这次反叛十分重视,要求傅友德、蓝玉和沐英组织部队对其严厉镇压,务必斩草除根。
(洪武十五年夏四月)己亥,上敕谕征南将军頴川侯傅友德、左副将军永昌侯蓝玉、右副将军西平侯沐英曰:乌撒诸蛮伺官军散处,大势不合,故有此变。朕观云南之地如曲靖、普安、乌撒、建昌即今势在必守,其东川、芒部、乌蒙未可遽守也。且留大军屯聚,荡除乌撒、芒部等蛮,戮其酋长,使之畏威,方可分兵守御。彼蛮负固者尚多,尔其慎之。
同时又下令安陆侯吴复、平凉侯费聚组织部队对各部土司实施分头打击,使其自身难顾,从而起到阻止各部土司联合兵力的目的。吴复和费聚的努力给了傅友德大军充裕的准备时间。到了六月份,三人做出分工。永昌侯蓝玉驻军建昌,西平侯沐英自大理还军滇池,和颍川侯傅友德一起进击乌撒。
在洪武君臣的努力之下,7月28日傅友德和沐英大败叛军,斩首三万余级,获马、牛、羊以万计。残余叛军则在九月被西平侯沐英一举扫除。洪武十六年五月朱元璋又命六安侯王志、安庆侯仇成、凤翔侯张龙督兵往云南品甸缮城池,立屯堡,置邮传,安辑其民人。
五、滇人治滇,逐步推行汉化
面对云南境内错综复杂、为数众多的土司势力,朱元璋明智地采取了先合作,再逐步汉化的策略。对于愿意和明政府合作的土官,都赐冠带,给以诰敕,就让他们出任本州知州等官。比如任命申保为永昌府同知,木德为丽江府知府,阿日贡为顺宁府知府,著名女性土司商胜署武定军民府事,俄陶知景东府事等等。又置平缅宣慰使司,以土酋思伦发为宣慰使。改车里路为车里军民府,以土酋刀坎为知府。
与此同时明朝还在云南积极推行汉化教育,先后在大理府、楚雄府、云南府及蒙化等州开设儒学。在这股风潮的影响下,普定军民府知府者额甚至还遣其子吉隆等十六人入太学学习。之后建昌府划归四川治理之后,老朱也没忘记设立四川建昌府儒学。网络上还有一种说法,称朱元璋对云南历史实行了文化灭绝。依据是有文章记载沐英攻克大理之后曾经将大理国在官之典册,在野之典章,悉付之一烬。这种说法不见于史册,有值得商榷的地方。而且云南平定之后朱元璋曾经让傅友德“考元时所留兵数并计岁用及税粮徭役之法,与凡事便宜以闻。“而傅友德的回复是“自元世祖至今百有余年。屡经兵燹,图籍不存,兵数无从稽考。“可见洪武君臣并没有烧毁云南史籍的打算。
对于前元政权统治阶层和大理段氏高层,明朝的政策是一律迁往外地。比如故元威顺王之子伯伯及梁王把匝剌瓦尔密家属三百一十八人迁至耽罗(今韩国济州岛)居住。故元云南右丞观音保、参政刘车车不花等迁居京城。大理段氏领袖人物,原云南平章段世、宣慰段名等人发往山东皇七子齐王处随军效力。
与此同时朱元璋还不断从全国各地调兵入滇开展军屯,在云南的京卫军士,全家都发往云南团聚。此外景川侯曹震率精兵二万五千人于品甸之地屯种,陕西都指挥同知马烨率西安等卫兵三万三千人往云南屯种。屯军的大量涌入,极大地改变了云南地区的人口构成,为云南的稳固统治打下了牢固的基础。据说至今还有很多云南人自称其祖先来自南京柳树湾。
六、缩小版图,降低治理难度
云南地广人稀,云南驻军难以面面俱到。因此朱元璋认为有必要对其行政区划再做调整,将部分府、州、县划归统治已相当成熟的四川管辖,以分担云南方面的压力。
于是在洪武十五年十月老朱下令将云南建昌府所属建安、永宁、泸、礼、里阔、邛部、苏八州,中北、社泸、沽三县,德昌府所属昌、德、威笼、普济四州,会昌府所属武安、黎溪、永昌三县全部划归四川布政司。另外又以会川千户所隶建昌卫,卫隶四川都指挥使司。任命故元平章月鲁帖木儿为建昌卫指挥使,以故元四川分省参政贾哈剌为建昌卫指挥佥事。
洪武十六年正月,又将屡屡闹事的乌撒、乌蒙、芒部三府划归四川布政司。洪武十七年五月,又割云南东川府隶四川布政司。同时又将已经老实很多的乌撒、乌蒙、芒部三府改为军民府并开始收税。
通过这一系列的操作,云南的版图大大缩小,治理难度自然随之降低。
七、大军班师,养子沐英留镇
洪武十六年三月云南大局已定,朱元璋让长兴侯耿炳文亲自去云南召傅友德班师。但是傅友德和蓝玉虽然回来了,西平侯沐英却被留在了云南。而这一决定,可谓是神来之笔。谁也想不到此后沐氏家族竟然世镇云南,与明朝休戚与共,同存同亡。史料原文是这么记载的:
复谕西平侯沐英曰:云南虽平而诸蛮之心尚怀疑贰,大军一回,恐彼相扇为患,尔其留镇之。抚绥平定,当召尔还。
沐英为了云南的长治久安呕心沥血,尤其是面对麓川王国的巨大威胁,沐英不待朝廷发兵,便依靠自己的部下解决了对方。特别是创造性地在战场上使用三段式火枪战法,一举将麓川王国引以为傲的象兵一举击溃。
乃下令军中置火铳、神机箭为三行,列阵中。俟象进则前行铳、箭俱发。若不退则次行继之,又不退则三行继之。(《明太祖实录卷一百八十九》)
因此当沐英于洪武二十五年六月去世之后,云南父老“请立祠云南城中,岁时祀之。“这足以体现云南人民对于沐英的怀念和敬仰。当然朱元璋也没亏待沐英,将其追封其为,谥昭靖。当年十月又命沐英之子沐春袭封西平侯,往镇云南。《明太祖实录》也对沐英作了极高的评价:
英宣上威德,约束将士,抚绥蛮夷,远近翕然。...英为人寡言笑,沉毅有智量,好贤礼士,抚御士卒,尤有恩意。...英宣布恩信,抚而治之。招怀番酋,得其欢心。
事实上除了沐英以外,还有多位开国功臣在云南艰巨繁复的工作岗位上殉职。而在多年的征战之中,明军官兵也做出了巨大的牺牲。今天笔者就把他们的名字列出来以资纪念。
在岗殉职:宣德侯金朝兴、汝南侯梅思祖、安陆侯吴复、西平侯沐英。
阵亡军官:骁骑右卫指挥佥事李英(大名公主驸马都尉李坚之父)、武昌右卫指挥佥事孙靖、龙江卫指挥佥事赵鉴、重庆卫指挥佥事雍桂、杭州卫指挥佥事脱列伯、坚城卫指挥佥事吴辅、颍川卫指挥佥事姜信、西安中护卫指挥佥事罗晟、府军卫指挥佥事陈庸、龙虎卫指挥使胡斌(东川侯胡海之子)等。
这份名单中有驸马之父、勋贵之子、蒙古裔军官、亲王护卫以及几乎来自于五湖四海卫所的军官们,这些人都是为了中国的统一而流血牺牲的英雄。
结语:明太祖朱元璋通过剿抚并重的方法,在消灭土司反叛和发展云南经济两方面都取得了重大成果。而沐英连同他的家族作为明朝在云南的代理人也非常出色地完成了朝廷赋予他们的使命,是云南历史上的大功臣。如果后来的明成祖朱棣能够在平定安南之后封张辅一个越国公,让他世镇安南的话,今天我们去河内还需要签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