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太仆寺卿

第六十六章:如同投下的石子

太仆寺卿 一品眉 4897 2024-07-06 15:32

  沈清平还能说什么,刘老二这样做和跪地乞求相差只有一线!

  “舅舅,你带走吧!”沈清平无可奈何的笑道——姚致远已经开了口子,有刘氏在,他已不能用和黄家合作这个理由塞搪刘老二。只是姚致远那边走黄府的账,他没有一点损失,而刘老二这边却是实实在在的损失!

  “啊!”

  可能是没想到沈清平会这么爽快,刘老二愣了一下,立刻搓着手,眉开眼笑的说道:“还是我大外甥疼我,那个、那个……我带走了,嘿嘿。”

  “带走吧!哎!”刘氏倚在门旁叹了口气!

  “嗯。”

  刘老二甜甜的答应了一声,然后向刘氏要了一个麻袋,进了小猪圈……

  “他舅舅你不吃过饭再走。”

  “姐,不了,天还早呢,我先回去。”

  小彘的‘吱吱’里,刘老二甜甜的回答着,也不知他哪来的那么大力气,两头小彘七八十斤,他居然轻松的摔倒了肩膀上……铃铛叮咚,刘老二满意而去。

  “怎么舅舅们都这样啊?!”

  墙上黄莺儿有些不解、有些郁闷。

  “是啊!惹不起呀!”沈清平叹了口气。

  而这时黄福、黄禄两个抬着一个竹筐走了过来……

  ……

  而凡事皆会留下痕迹,产生效应……

  姚致远走后,姚氏把姚致远前来摆放的事情用小本本记了下来,准备写信告诉黄尊素,当然姚氏注明姚致远来此的主要目的或者说原因:其实咱们不算事,小彘才是他来的事!

  至于苟义和李达,第二天就把小白彘戴上了,这样做在行家里叫做晾货,小白彘仅仅颜色就引来了大量围观者,然后苟义和李达有默契的叙说这小白彘的好处——只是不到两个月就长这么大了!同时叙说着这小白彘的来自不易——十两银子加上托人使脸才买到的!

  他们说话时洋洋得意,侯猛目眦尽裂!

  就这样随着苟义和李达的宣传,小白彘名声鹊起……

  而姚致远也没闲着,他所交的层次面要比苟义和李达高一些,都是些乡绅土财,或者富贵商人,饮酒闲谈间就洋洋自得把小白彘显摆出去了。

  而对于小白彘的好处,商人倒还罢了,但那些乡绅土财听了心里都是怦然一动,纷纷到姚致远的猪圈去看,而看完了之后,自然要姚致远介绍要卖。

  不过姚致远也清楚事情只能适可而止,便推脱让他们自己去和沈清平谈——他也看出来了这事实际是沈清平当家!于是来拜访沈清平或者拜访黄家的人便多了起来。

  当然这是后话,而在第二天沈清平正在院中吃饭,突然听到墙东传来一阵铃铛的叮咚之声。声音很是熟悉,沈清平估计肯定是那几个配猪的来了,此时他心中打定主意说什么也不买了。

  但是铃声停止之后,很长时间却没有人敲门、喊人什么的,“难道不是?怎么铃声停了?”沈清平有些疑惑了。

  吃过饭之后,沈清平打算到工地上看看,这时黄家的黄豆已经割完了,赵老六带着全村二十多个壮汉正在砌墙,由于小猪崽逐渐长大,沈清平让赵老六他们先盖得猪舍,这样好把小猪挪出去分窝——猪的世代很快,小猪三四个月就可以带猪了,现在两个月了,也该分了。

  谁知沈清平刚出门,就见侯猛蹲在门口,像个石雕似得!

  “这,你,候大叔你这是干什么?”沈清平吓了一跳!

  “哎!大郎,哎!”侯猛也不起来,只是歪着头唉声叹气。

  “这个,候大叔有话好说。”说着沈清平拉了下他的袖子。

  侯猛依然不起来,只是又歪了下头叹道:“还请大郎赏我碗饭吃。”

  “这话说得!”沈清平愕然一愣。

  而这时侯猛又歪了歪头说道:“有了你那小白彘,谁还用我的黑彘配种!”

  这正是侯猛不得不来,也是侯猛不这样做的原因——昨天在驴马市场听了苟义和李达洋洋之言后,他也想着找关系,但想来想去美神恶名亲戚关系,最后他只好去找刘老二,但那两只猪崽都是刘老二骗来的,沈清平也说了全部留钟,所以这次刘老二说什么也不干了。没法子,侯猛只好自己上门,用这种软法子哀求。

  而好种的排他性沈清平是清楚地,只是他没想到对配种的人员影响会这么大,可也不能把人逼得无路可走,挠了挠头,沈清平只好说道:“候大叔,你且起来,我卖你一只就是,只是我这公彘只有四只,卖给你之后,我只剩下一只,还要自用,你如果遇到同行,告诉他们,切莫再来了,如果想要,可以等下一窝。”

  “啊!好好好。”

  沈清平说话中,侯猛已经一边欢快的答应着,一边从地上一蹦而起。

  而他起来之后,可能是怕沈清平反悔的缘故,便急急忙忙的往袖子里掏银子。

  “大郎,这是二十两,我在预定一个,嘿嘿嘿。”

  说着,侯猛把沈清平的手一拉,把带着臭味的七八块碎银往沈清平手里一拍。

  ……

  送走侯猛之后,沈清平以为不会再受到骚扰了,但实际上他估计的大错特错,那卖出去的三头小白彘整天被苟义、侯猛、李达拉着就像活广告似得,只是广告还不要紧,关键是这三头小彘还像吹气似得肉眼可见的长着,随着时间的推移越长大越招风……

  而对于沈清平让侯猛给同行传的话——告诉他们,切莫再来了,如果想要,可以等下一窝。侯猛更是四处传播,但听到的人都忘记了上半句,记住了下半句,纷纷跑到沈清平这里来预定。

  榆次同时姚致远的宣传也起了效果,黄竹浦周围的地主乡绅也隔三差五的前来拜访、预定。

  来的人太多,所以沈清平每天都要接待十几人或者几十人,而越往后,小彘的个头越大,事实面前预定的人也就越多,沈清平排了一窝又一窝,后来沈清平算了算,最后预定的差不多要等一年以后了。

  如此沈清平的猪场还没开张名声就已经起来了!

  而对前来观摩预定的人,沈清平刚上来还挺有兴趣,但时间一长也就腻了,而且猪场的名声已经出去了,排的时间也够长了,时间长,变故多,再排也没什么意思。所以他干脆跑到黄家的藏书馆躲清净去了。

  第六十七章:士之用

  而对于后来的来客,沈清平直接扔给了沈二郎去招呼,让沈二郎告诉他们他去苏州府了,近期回不来,想要小的,一年后再来。

  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再往后来的己经是距离比较远的了,即使小猪生下了,距离太远,也不好通知,一年后成规模了,倒是随时可有。而让沈二郎接待,则是因为沈二郎那天在姚氏等人来的表现,太拘谨小家子气,所以沈清平要在接人待物方面锻炼他一下。

  就这样沈清平忙里悠闲,平时要么跟着黄宗羲到学堂,要么就在黄家的藏书馆,背背书、看看集注,或者想黄宗羲讨教写县试上的事,日子果断很是惬意。

  而对于沈清平的到来,黄莺儿更是惬意——前一阵子访客太多,讲故事都不得不停了!所以沈清平来后,她感觉机会也来了。但是沈清平一般是和黄宗羲一起来的,在他们看书的时候,黄莺儿倒不敢明目张胆的打扰,只是在感觉他们看书差不多的时候,她便拿着蜜饯、话梅、西瓜、香茗给他们送上,然后便趴在桌子上摇晃着小小的脑袋,上下两个小辫子一晃一晃的,有时细柔的发丝掠过沈清平的额间鼻际……

  小丫头是什么心思,沈清平是心知肚明,于是每当看书有些烦躁之时,便放下书册,给她讲一段,这时黄莺儿就会欢快的大叫一声,喊来黄宗会、黄宗炎,然后他们三个就会搬来小杌凳,乖巧的像个小鹌鹑似得,坐在沈清平面前。

  另外经书干干瘪瘪,索然无味,确实让人容易烦躁。

  而黄宗羲虽然在学习时喜欢清净,但他是绝顶聪明之人,以前黄尊素邀请沈清平,允许他可常来藏书馆时,他便有所疑惑,因为藏书馆的位置是在内宅,一般外认不得进入!现在又见姚氏对黄莺儿的这些举动不管不问,隐隐间他感觉出他父母的举动似乎另有深意,因此对于黄莺儿的这般扰学之举他也就不说什么了。

  当然他不说,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他心里现在是疑惑而震动!

  士农工商之中工最重要!沈清平的这句话黄宗羲依然清晰记得,而对于这句话,从沈清平的举例中黄宗羲不像黄尊素那么拒绝,他认为是有道理的。但沈清平所举的例子是老黄历,不具备现实的说服力,所以黄宗羲也和黄尊素一样,对彘没什么兴趣,但却想看看猪场中所含的‘技’会有多大效果。

  可他没想到的是小白彘还没长大,先上来只是亮了个像,便引起了抢购,甚至他多年没上门的舅舅打偶亲自来了,而后来他更没想到周围的人居然像众星拜月一般云集而来,而且还有滔滔不绝之势,沈清平竟然不得不躲到他这里来!

  ‘技’的作用竟然如此之大!这让黄宗羲感到震动。

  而‘技’的作用既然如此之大,那么为何‘匠户’如此不受待见?匠户和妓几乎平等,后代都没有科考的资格,而且世代不得必须从事此业!

  而士大夫与皇上共治天下,匠户这样的地位何尝没有士大夫的功劳!那么士大夫是对是错?士大夫的作用是什么?

  由此黄宗羲在这个问题上产生了一系列的迷惑。他的这些迷惑有的甚至比黄尊素还深。

  “士之用为何?”

  从自身的立场出发,这是黄宗羲疑惑的根本所在。黄宗羲是个善于独立思考的人,但这个问题既深奥,也自困,他百思不得其解,所以最后还是向沈清平讨教。

  在沈清平的理解中,‘士’实际上是社会科学的代表,而‘技’是属于自然科学的范畴。理论上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应当互相促进,思想的解放促进自然科学的发展;而自然科学的发展也能促进社会科学的发展。

  理论是正确的,但促进的方式往往却还是残酷的,比如哥白尼的日心说突破了地心说,给世界人民都涨了眼界,但哥白尼却被烧死了!

  实际上现在作为封建卫道士的‘士’已经走在了‘技’的反面,即使是徐光启、宋应星虽然学了‘技’,但对‘技’的作用,估量也不会太高!

  沈清平不傻,而且现在说这些话,一黄宗羲现在的学识也不一定能理解,因此沈清平对这个问题做茫然状。

  而同样震撼的还有姚氏。不过她震撼的原因和黄宗羲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

  对于四面八方、接踵而来的拜访者,她虽然没亲眼看见,但从黄莺儿嘟囔的小嘴中她是知道的,她也没想到小白彘会引起那么大的轰动,这是她震撼的原因之一。

  当然最令她震撼的还是九月初时李贵呈上来的账簿,作为黄家的掌门人,姚是是经常看收入支出的,可她没想到的是在观看李总管做的彘场收入支出的流水中,预定小彘的银子居然达到了五千多两!

  五千两!黄家一千亩地一年的收入也不到三千两!这几乎是她家土地收入的两倍!去掉分的一半也相当于她家一年土地的总收入了!

  没想到彘场还没建好就成了收入的主要来源!而且真金白银就放在黄家的银窖里——沈清平因为家里不安全,和李贵商议把银子全部放在了黄家。

  姚氏心里顿时起了滔天的大浪……

  冷静下来之后,姚氏首先想到的是没想到这孩子这么能赚钱,莺儿以后如果真的嫁了他,以后一定不会吃苦。莺儿明年十岁了,再过三四年也该嫁了。

  虽然要是心里想的是如果,但在内心深处一点‘如果’的意思都没有。

  紧接着姚氏想到的是今年倒能过了宽敞年,多亏了这孩子。

  第三个要是想到的是这彘场应当派人好好管理了,毕竟这是比土地来来银子的一项收入了!

  紧接着姚氏想到的是拿小本本记下来,回头告诉黄尊素。

  而后姚氏便仔细看了看账面上的流水,随后她注意到,在账面上先上来预定的都是一头一头的,定金都是十两,看姓氏都是周围不远的人,但是越往后地点越远,定金越少,但定的数目去越来越多,一般都是三头、五头的。再想到沈清平现在都躲起来了。

  姚氏心里又是一喜:看来还有很大的潜力呀!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