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吴钩拍遍进临安

第八十二章 喜逢高人

吴钩拍遍进临安 易辞满腹 2770 2024-07-06 15:32

  谢易悄然回到庐州后,把在镇江的见闻写了密报快马传回临安,他希望杨沂中有所准备,也希望殿帅能阻止可能出现的宋军内部的清洗,这也是他现在唯一能做的事了。

  回到家已经是午后,和两个夫人谈了这几天的事后,谢易感慨道:“枢密院特意在镇江设立枢密行府,彦修先生被罢免官职,皇城司的人专程到庐州和镇江办案,这一切都极有可能是主和派摊牌的前兆。看来彦修先生是对的,恢复中原的希望既然已经落空,我只剩辞官归隐一条路了。”

  应萱手摇团扇道:“经官人这么一说,我想起来官家的那首赠诗,答案也能猜出七八分。”

  谢易笑道:“那就请夫人开示。”

  应萱喝了一口茶:“‘一树春风有两般,南枝身暧北枝寒’,说的是大宋有两种针锋相对的策略,一派主和,另一派主战,已经闹得不可开交,甚至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

  谢易点头不语,出神地看着萧九娘用茶筅击打茶汤,似乎心里在想着什么。

  应萱自顾自道:“‘现前一段西来意,一片西飞一片东’,其中的‘西来意’指的是大宋的局势,‘西’和‘东’,是五方,分别对应的是五行,‘西’对应的是金,当然指的是金国,‘东’也就是大宋,对应的是木,既然金克木,说明官家认为主和才是正确的选择。”

  说罢,应萱瞟了一眼谢易,问道:“不知奴家解释的是否恰当?”

  谢易苦笑一声:“你想的和我相同,我在临安时,官家已经问过我一次,我当时胡乱编造了一个,还被官家批为装傻。那时候,我除了装傻还能怎么办。”

  萧九娘递给谢易点好的茶,好奇地问道:“为何官人不讲出正解,非要胡编呢?”

  应萱代为解答:“如果官人讲了实话,就需要归类主和派,才不违背官家的旨意。官人心中并不愿意,所以只好装傻胡编,不知者无罪,官家拿官人也没有办法。”

  萧九娘笑道:“君臣猜来猜去多累啊,官家为何不直接说呢?”

  谢易答道:“天子从不会明确表态支持哪一派,他是最高仲裁者,最起码表面上他要保持中立,这是驭臣之术。”

  三人正在闲谈,忽然九斤在门外回禀,知州甫昌衡请通判过府有要事商谈。

  谢易摇摇头站起身:“九娘的点茶功夫真好,正品尝到妙处,又要被公事打扰,真是扫兴。”

  萧九娘道:“官人只要想喝,奴家随时可以伺候,但官人答应出去游玩的事可别忘了。”

  谢易笑道:“应夫人是本地人,她比我了解庐州,你还是和她一起去玩吧。”

  应萱抿嘴道:“我们是要和官人在一起才有趣,并不真是为了逛景致,官人难道不知?”

  谢易眨眨眼,满脸堆笑道:“只要知州没有派遣,我自当鞍前马后伺候二位夫人。”

  萧九娘被逗笑了,房间内四个侍女也捂着嘴轻笑。应萱瞪了侍女们一眼,无可奈何摇头道:“下人们都在,官人说这样不得体的话,真让我汗颜,以后还请官人自重些。”

  谢易自知理亏,吐吐舌头,便匆匆赶赴知州府。

  见到甫昌衡后,谢易还未施礼,甫昌衡就请谢易坐下:“我不把你当外人,咱兄弟以后在后堂就免了那些礼仪。谢兄在巢西县办案得力,我已经上报朝廷为你请功。这次还有个棘手的案子需要谢兄接手,请勿推辞。”

  谢易接过卷宗看了看,是舒城一起骗购茶园的案子,但看到被诉人的名字,他的眉头就皱了起来,状告的正是应萱的大哥应拱辰。

  舒城县六户茶园在宋金交战时,为了生计向应拱辰抵押茶园借了六万贯,双方约好一年后归还借款和利息。但茶园主还钱的时候,应拱辰利用借据上的漏洞,把每月利息硬说成每日利息,导致茶园主无力偿还高额利息。应拱辰串通官府查封了六家茶园,茶园主无奈,这才越级上告到了庐州。

  甫昌衡在一旁解释道:“谢兄的内兄涉案,原本应当回避,怎奈你是通判,掌管着家田管理和一州的诉讼,怎么也绕不开你这一环。窃以为,你尽快把这个官司处理掉,以免影响谢兄的官声和应家的名誉。”

  知州说的在情在理,谢易只得答应一声:“我明日就去舒城调查,尽力在月底完结此案。我向甫兄保证,如果是应拱辰犯法,我也会一视同仁绝不姑息。”

  刚走进家门,门房马上迎出来:“老爷,有客人来访,他自称是武湖先生。”

  谢易喜出望外,忙把卷宗交给跟随他的九斤,让他转呈应夫人,并转告萧夫人准备酒宴。

  走进中堂,只见客席坐着一男一女,谢易拱手对男子道:“在下谢易,敢问阁下是武湖先生吗?”

  武湖先生站起身还礼道:“正是本人。虽然彦修说谢相公年轻有为,但我还是没想到谢相公竟然如此年少。”

  两人寒暄已毕落座后,武湖先生又介绍了身旁的师妹承影,笑道:“久仰谢相公大名,今日得见深感欣慰。应夫人委托之事先已大功告成,特来相告并转交泉州谢卿相公的书信一封。”

  谢卿是谢易的大哥,拿到大哥的书信,谢易倍感亲切,他说了句“有劳了”便拆开仔细看了一遍。谢卿在书信中证实收到了九箱财物,并请武湖先生转送给应萱一套产自勿斯里国(古埃及)的妆容用品,还请他们夫妻二人早日回家到宗祠祭拜,完成大婚以告慰父母。

  谢易把信贴身放好,再次拜谢武湖先生:“我已经有一年没回家了,武湖先生捎来的这封家书价值千金,请先生今日在敝舍饮宴,以表达在下感激之情。”

  武湖先生微笑道:“我正要叨扰两杯,顺便也有事相求。”

  谢易感到有些意外,但还是很爽快地答道:“先生有事要在下办,不妨直言,能办到的,我义不容辞。”

  武湖先生道:“你的徒弟华齐日前在溧水遇险,我救下他们父女二人、青黛和王仁,这次从泉州返回时我顺路去看望他们,发现青黛已不知去向。据华娇讲,青黛随身首饰也不见了,故此推测,青黛定是只身离开瓴村投奔他处去了。”

  谢易叹口气:“青黛自小就在应夫人身旁,虽然是下人,但也是娇生惯养,大概她受不来农家的清苦,那就随她去吧。”

  武湖先生又道:“华娇既然得罪了王克己,我看他们父女是回不来了。华齐为人忠厚,拳脚底子还算不错,想求你让华齐留在我身边。”

  谢易拱手道:“哪里是先生求我,这应该是我求先生的事。师徒一场,我正想如何安置他更稳妥,武湖先生能出手相助,了结我一桩心事,我感激还来不及,岂有不答应之理?”

  武湖先生笑道:“我看过九斤练功,也见识了华齐的拳脚,谢相公堪称慧眼识珠,我对你的因材施教手段颇为佩服。今天我来就是想切磋一下,不知谢相公意下如何?”

  谢易高兴地答道:“我也正有此意,早就听闻先生的大名,遇高人怎可失之交臂,我定要请先生赐教一二。”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