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大宋新国公

第三十六章 第一次炒菜

大宋新国公 柳鹤云峰 3272 2024-07-06 15:33

  后世商业社会很多东西都来源于宋朝,比如店面的招牌,就是起源于宋朝,在宋代以前坊与市是分开的,“坊”就是居民的住宅区,“市”就是交易市场,坊市完全分开,比如你要吃个早餐,你要路过整个坊,到市里面才有卖,生活很不方便。

  不像后世住宅区里面就有各种商铺,坊市混杂在一起。

  最繁华的唐朝当时也没有店铺招牌,唐朝首都唐安成仅有两个“市”,西市和东市,“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买齐一套东西很不方便,而且还定时开关门。

  宋朝开始拆了坊和市的围墙,人们可以自由流动,人人都可以沿街开店,商贩可以任意买卖,甚至在宋朝帝都东京政府专门弄了一条商业街,有了店铺,有了自由买卖流动的人群,商铺的招牌才慢慢出现,招牌的意思就是告诉附近的人们,我在这里卖什么,附近的居民才知道。

  三人谈好之后,第二天书院放学柳鹤就在附近的街道寻找店面,离书院越近越好,对于开店而言地理位置是很重要的,位置越好价格就越贵。

  柳鹤找了两天,第一天在附近观察,第二天才去一家卖茶叶的店里,跟老板商谈,是否愿意出租,店面是老板自家的。

  在书院附近卖茶叶,真的是搞错了对象,书院的学子一般在学校是没有机会泡茶喝,书院的夫子有空泡茶,但是作为杭州最著名的书院,夫子们的茶叶根本就不用自己买,各大家族都忙着赠送。

  就算夫子要买茶叶,也是买品质比较好一点的,这家店的茶叶品相都不好,附近的普通居民,一般人也舍不得去买茶叶喝,处在温饱线上的老百姓可没功夫去欣赏茶叶的香气,还不如买斤猪肉多吃两碗米饭实在。

  店主是个五十多岁的中年人,是个小地主,这个店铺只是家中的一个产业之一,店铺面积五十多平米,茶叶铺开了半年,但是一直没什么生意。

  现在看到这个小少年想租下来,以为是哪个富家子弟的人,也就欣然同意了,租金一个月四两银子,比附近都贵了一点。

  位置还算不错,柳鹤就同意了。

  店主心里很高兴,他的店开了半年也才收入四两银子,现在租给别人,啥活不用干,每个月就四两银子,很划算呀,于是同意晚上就把店里的东西搬走,其实也没什么东西,茶叶嘛,弄几个袋子一装就可以了。

  搞好了店面,剩下的就是桌椅厨具了,柳鹤在街边找了一家木匠店,让其帮忙打造六张桌凳和厨房要用的碗柜和操作台。

  操作台其实比较简单,就是一块厚一点抛光的木板,两个木腿撑着就行,碗柜也是平时常用的柜子,木匠让其一天后过来拿,做这些也不复杂,一个师傅两个徒弟一天还是可以搞定的。

  接下来又去找做土灶的师傅,带他去店里,跟他交待了一下,打两个土灶,左右对称各打一个,一个用来蒸包子,另一个用来烧水炒菜炸油条。

  柳鹤这次开店铺最重要的是做油条出来,油条也是在宋朝时被发明的,但却是南宋,柳鹤打算让它提前一点面世,包子和油条,再加上豆浆绝对是早餐的最佳搭配。

  柳鹤在忙店铺的事情,杨碧月依然在家里做包子,每天拿到书院门口摆摊售卖,这几天别人买完包子之后杨碧月都会加上一句:“我的包子铺就在米粉店旁边,现在还在装饰,到时候开张那天免费请大家吃包子,多谢各位才子们对小女的照顾!”

  各位才子听见这个美丽温柔的女子要请大家吃包子,心想是个懂得感恩的女子,对杨碧月的好感又上升了很多,同时书院里也传开了,门口那位摆摊的女子要开店了,还免费请大家吃!

  店铺开张免费吃,这绝对是大宋有史以来的第一次,免费这种商业活动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才被营销学者提出来的,宋朝大部分的商品不是供过于求,而是供不应求。

  柳鹤也是按照后世的店铺开张常用的方法去告诉杨碧月,晚上又带着杨碧月回去了,柳鹤准备教她制作油条,油条的制作步骤其实和做包子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杨碧月现在做的包子已经炉火纯青了,做油条柳鹤示范一遍,问题应该不难。

  回到家取出陶罐,把刚买的一斤面粉倒了进去,加入食用盐、水溶解后的酵母,宋代可没有膨松剂,只能用做包子的酵母,再加入白糖,倒入少许的猪油,加入不会烫手的温水,一边倒入温水一边搅拌面粉成棉絮状。

  把棉絮状的面粉揉成表面光滑的面团,做到盆光、面光、手光。

  揉好的面团盖上被温水打湿拧干水分的白布,静置一个时辰醒发。

  油条杨碧月自然是第一次听说,也没见过,但是按照公子这样的做法,和做包子一样嘛,难道油条也是包子,杨碧月想不明白。

  面团揉好之后柳鹤就开始做饭了,油条可不能当饭吃,杨碧月看到公子淘米要做米饭了,心中一喜,终于又可以吃到这么美味的食物里,赶紧上前让公子把煮米粉的任务教给了她。

  看着杨碧月要求煮饭,柳鹤也不勉强,拿出了早上买的一斤猪肉,切出了一半,把瘦肉切细之后,和少许葱花,生姜一起剁成了肉沫,拿出早上买的两块豆腐,把每块豆腐又切成了四块,豆腐上面挖了个小洞,把剁好的肉沫塞了进去,他今晚要做的菜是客家酿豆腐。

  另外一半带皮有肥肉的则切成了片状,拿出早上买的一根白萝卜,白萝卜是中国原产的蔬菜很早就有了,切成了萝卜片,切好之后放入少许盐,把萝卜里面的涩水逼出来,过了五分钟左右,萝卜片变软了,用清水冲洗掉盐分,把萝卜片的水分挤干。

  早上还买了一颗青菜,有点像后世的上海青,不过比上海青更大,把菜叶子和菜茎分别切好,又切了一点生姜,蒜苗,香葱、准备把菜备好了。

  杨碧月在这里吃饭,留她娘亲一个人在家也不好,于是就叫杨碧月回家,叫她母亲一起过来,也就是多双筷子的事情。

  杨碧月还想着等下她少吃点,带点回去给娘亲吃,没想到公子叫自己回家接娘亲,开心的比兔子跑得还快。

  没过五分钟,杨碧月就把母亲接到了柳鹤家里,彭氏还是依然客气说道:“又要叨扰公子了,多谢公子的邀请!还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吗?”

  柳鹤赶紧让她们坐下来,炒菜他来就行了,母女二人还是喜欢站在土灶旁边看着公子炒菜,想要一起见证美味是如何诞生的。

  见米饭差不多好了之后,柳鹤把木桶从锅里搬了出来,还好常练功,否则这个小身板还真可能搬不起来。

  把锅中煮米饭的水用勺子舀出来,锅中水分消失之后,倒入猪油,等猪油充分融化,锅中冒烟的时候放入之前弄好的豆腐,同时嘱咐杨碧月把土灶中的活力减小一点,酿豆腐的关键就是小火慢煎,这个过程比较繁琐,把豆腐的一面煎好之后继续另一面,简单的重复。

  看着杨碧月跃跃欲试的表情,柳鹤就让她来煎,干脆站在一旁指导,有做菜天赋的杨碧月很快就学会了技巧,八块豆腐都煎成了金黄色,柳鹤让杨碧月加了一点清水进去,在放入盐、酱油。

  “千滚豆腐,万滚鱼”这是后世厨师总结出来的规律,说的是鱼和豆腐不怕久煮,煮的时间越长反而越好吃,只是煮的时候不能随意翻动它,避免破碎。

  十分钟后锅里的汤汁逐渐变小,柳鹤抓了一点香葱放了进去,让杨碧月把豆腐出锅了。绿油油的香葱和金黄色的豆腐装在盘子里煞是好看,闻着香味就能让人流口水出来。

  接下来柳鹤也不动手了,都是杨碧月在炒菜,杨碧月对炒菜很感兴趣,虽然之前没接触过但是公子在一旁耐心的指导,渐渐的对勺子在锅中翻动的技巧也熟练了很多。

  锅中水分蒸发之后,杨碧月按照公子所说的把肥猪肉先放入锅中,不一会儿就有猪油煎出来了,杨碧月很好奇,为什么把这些白白的肉放进锅中就会出现公子所说的猪油呢?

  把锅中的肥肉煎成金黄色之后,把沥干水分的白萝卜片放入锅中,杨碧月按照公子说的快速翻炒,炒制两分钟之后加入盐、酱油,再翻炒一会加入蒜苗,就可出锅了。

  看着桌子上的三个菜,三个人都食指大动,特别是杨碧月,这是她第一次炒菜,很兴奋也很期待,随着柳鹤一声“开饭!”,三个人狼吞虎咽的吃了起来。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