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看,这部纺车是黄道婆的脚踏三锭纺车,比起原来的手摇一锭,效率提高了三倍。足够供应一架织机所用。”
“你们可知这种纺车如何诞生?”杨可栋一脚踢翻纺纱机,指着机器喊道:“大家快看。”
众人凑过来,还是疑惑。
杨可栋恨铁不成钢地解释:“你们看,被踢到的纺纱机还在转,只是原先横着的纱锭变成直立的了,你们想啊,如果把几个纱锭都竖着排列,用一个纺轮带动,不就可以一下子纺出更多的纱了吗?”
“根据这个原理,黄道婆改进了纺车。而在泰西诸国,有一国名为英吉利,那里的工匠据此制造了八锭纺车,同样是以人力驱使,号称‘珍妮机’。”虽然珍妮机的出现还在一百多年后,但杨可栋却在这吹起了牛皮,反正这些工匠又不懂,吹就吹吧。
“泰西诸国?那是哪里?”这些山间老农,自然不懂。
“泰西?这么说吧,三宝太监下西洋都知道吧,本朝永乐洪熙年间的事,三宝太监郑和七次下西洋,泰西就在那个方向,但是在更西方。”
“泰西距我中华数万里,郑和大人当年没能到达,但泰西人来东方的有很多,大明军队中的红衣大炮听说过吗?那就是泰西人的器物。”杨可栋尽量用浅显的语言向这些农村工匠解释。
一群木匠听得一愣一愣的。
“好了,大家看看,西洋人能造出八锭纺车,我们一定也能,非但能,我们要造的更好。”
木匠们回过神来,连连称是。
“大家要做的有两步,第一,是将纱锭加到八个;第二,将脚踏装置换成水力驱动。原理很简单,播州有的是木料,所需材料报我名字回海龙屯关门里取,大家加油。”
木匠们议论纷纷,跃跃欲试。
见状,杨可栋很满意,接着去工地巡查了。
时间没过多久,杨可栋随手划的这片地灌木已经基本清理完毕,屯内运来的砖石木料,水力工场的院墙已经开了一个好头。杨可栋叫来赵老四,吩咐道:“我们要建大明第一个水力工场,等会我派吴江去找胡管家要些劳役,他们来了都归你安排,就在这河边,两侧各建五间房,靠河一侧留好孔洞,五天之内务必建成。另外在工场附近寻个地方修几间屋子,以后你们就在这里睡,不用再赶回关城内了。”
“是。”
杨可栋这番话不是随便说的,在古代,包括现代农村,人手充足的情况下建一间房子并不需要太长时间。地基一天便成,砌墙封顶大约三天,之后里面装饰、通风可能需要一定时间,但杨可栋现在需要的只是能遮风挡雨的房子。
很快,杨可栋派吴江回去,从海龙屯里抽出一百余人,整个工地顿时热火朝天地劳动了起来。
这段时间,除了派吴江回播州,到府里取了些银子,买了不少棉花。杨可栋一直和那二十一个木匠泡在一起,不断研究,改进水力纺纱机。
经过数次改进,终于,在第三天上午,水力纺纱机在河边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其实最初版本的水力纺纱机在当天下午便试制成功了,尽管有缺陷,效率却是人力的十几倍,而且不知疲惫。在第三天上午,最新改进的十锭纺纱机效率居然达到了人工纺纱的四十倍,根据前世记忆,这已经达到了英国工业革命水力纺纱机的效果。
“差不多了,再改进应该也没多少空间了。”杨可栋满意地点点头,对李三娃说,找画师,按此画图纸,详细注明每部分大小结构,以后所有纺纱机按此制作。接着又让李三娃选出十人制作纺纱机,剩下十一人,杨可栋让他们跟着自己,继续研究水力织布机。
提高织布效率,最重要的是飞梭,制药飞梭,必须要有弹簧。可是,弹簧这个问题怎么办呢?
杨可栋心理纠结,将疑惑说与李三娃,当然,杨可栋没打算这个文盲木匠能解决问题,本来只是纯粹想吐槽一下。没想到,李三娃听完杨可栋描述后,说,“老朽不知道这个东西叫弹簧,但这个东西我们这一直有,赵老四是铁匠,大人可以问问他。”
杨可栋急忙跑去问赵老四,赵老四此时正在砌砖,见杨可栋来到跟前,忙擦汗行礼。杨可栋急切说道:“老赵,你跟我来,我有事要问你。”
当赵老四听完描述后,悬着的心顿时落下了,他爽朗笑道:“大人,你说的这玩意一直都有,我们铁匠都会做,只是用处不大,不太常见。大人若需要,老朽马上去做。”
杨可栋满心欢喜,也没纠结铁匠用什么技术手工制作弹簧,赶忙让他带着几个铁匠去开炉了。
其实,早些年史学界也认为中国没有金属弹簧,但结合近些年考古,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便有了青铜制作的金属弹簧,只是用处不大,这是题外话。
飞梭实际上是安装在滑槽里带有小轮的梭子,滑槽两端装上弹簧,使梭子可以极快地来回穿行。有了弹簧,一切好办了,杨可栋大体描述,一群工匠根据自身经验,很快便把飞梭造了出来。
“神了,确实织布更快!我看我家婆娘织布,还需要孩子帮忙,有了这玩意,织布织得更快,布料也更宽。”赵老四送来弹簧,看着组装好的织布机惊叹道。
“哈哈,这还只是普通织布机,若以水驱动,织的更快。”
第五天,厂房建成,织布机与纺纱机也已经制造好了第一批,在杨可栋再三叮嘱下,其图纸在播州宣慰司被雕版印刷,并严格保密。
水力纺纱机和水力织布机被放进了厂房,河流两岸每侧五间,共计十间屋子,每间能放三架机器。其中六间,放了纺纱机;其中四间,放了织布机。在第五天下午,在杨可栋花下一百二十两私房钱的血本买下的棉花支持下,纺织厂正式开工。
严格来说,杨可栋的纺织厂只能被称为工场,而不是机器大生产的工厂。但杨可栋还是激动异常,这是他在这个世界第一次尝试,这次的成败对他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