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观潮结束,回京的路上朱棣支开了其他人,单独找方平询问了一些事。
“方平,你借给世界的刀怎么没给朕说呢?又是什么时候借的?你不会告诉朕你背着朕做这些事吧?”
一连几个问题在朱棣心里沉淀了很久,那日听方平说起,才发现方平比自己的行动还快,现在要好好的问问才行。
方平就知道朱棣安耐不住性子,这么大的事没和他商量,不问才怪。
“陛下,我哪有那胆子背着你做事啊,这刀还不是郑和带出去的?”
“郑和?什么意思?”
朱棣被方平的话搞的糊里糊涂的。
“郑和出海的目的是什么臣不说了吧,同时也带给了其他地区一句话,好好顺从大明就有好果子吃,不然的话可就是大明的刀剑来说话了。”
话已说明,朱棣想了一下,这话没错,顺从大明自然会有丰厚的利益可以交换,不服从大明就可以名正言顺的惩治这些地方,到时候直接占领归大明所有。
得到方平答复的朱棣点了点头,原来这刀一直就在自己手上,被方平送到了海外,只是知道的人不多,自己是误会方平了。
“好,这日后和朕一起努力,打造一个强大的大明。”
方平斜眼看了下朱棣,这是中二病犯了,一个国家的崛起从来不是一代人能成功的,尤其是在这个封建时代,有着各种的束缚,很多连方平自己都不敢动手,只能暗中布局,倒逼一些人自己解开这些束缚。
回到京城,于谦作为方平的学生就寄宿在方平府里,每天只需要去皇宫和朱瞻基一起学习就好了。
本来想歇息一段时间的方平又被朝堂的事给拌住了。
朝堂上,户部尚书夏原吉笼统的汇报了一下今年夏收的成绩,让朱棣龙颜大悦。
奏章很工整,朱棣看着上面一条条的税赋数据有些欣慰,尤其一河南布政司的赋税尤为突出,明显比去年还多了几成。
“原吉,为何这河南布政司的税赋比去年还多,朕记得这不合理啊,是不是你们多摊派了税赋?”
被朱棣这么问的夏原吉早就准备好了说辞。
“陛下,臣当初也是这么想的,为此还派人去调查过,其实是因为卫辉府减少了一些百姓的赋税,又改变了当地的经商环境,导致商税比往年都多,周边的州府看卫辉府这样,也上书户部请求效仿卫辉府,经过太子和内阁的同意这才有如此成绩。”
原来这一些都是卫辉府导致的,其他州府看的眼红,为了政绩也都开始学习,在一些方面放宽限制,让整个河南布政司都活了起来。
朱棣满足的点头,捋了一把自己的胡子沉思了片刻说道。
“原吉你看这种方式能否向整个大明推广。”
话音刚落,就有人反对,说话的是礼部尚书宋赐。
“陛下,此事不可啊,河南一地大势兴起商业,导致人心不古,日后必为祸端。”
朝堂上有着这些利益的人都附和着。
可是夏原吉和朱棣的脸色就没这么好了,朱棣想改变大明,让大明永乐年成为一个真正的盛世,夏原吉则是担忧大明的赋税,按照卫辉府的方式,大明的赋税能增加不少。
“宋大人,这是仁政怎么能说是祸端,百姓减少了一些苛捐杂税,朝廷又多了赋税,这是利民利国之举当广泛推广。”
板着一张老脸的夏原吉和宋赐对上了,本来方平还想等朱棣主动点的,没想到关系到户部利益的时候夏原吉比谁都积极,朱棣见户部直接冲在了前面,也稳坐钓鱼台。
“夏大人,这自古以来百姓都是以农为生,若都想去做什么商人,这地还有什么人去种,这不是断了大明的根基吗?”
这话让夏原吉无法反驳,实在是自己的见识就那么长,传统的观念还是留在自己的印象中,一时间也找不出很好的对应方法。
朱棣看着为难的夏原吉,明白这事夏原吉是说不过宋赐的,转头给方平递了个眼神,让他出来解释。
收到朱棣眼神的方平,知道现在是自己出场的时候了,也不含糊,出班上奏。
“陛下,臣觉得夏大人说的没错,这是利国利民的仁政,不应该就此打住,应该推广下去。”
“方平,你满口胡言,商人都是一群好利之徒,怎可轻易相信,应当严加约束。”
重农抑商的思想在这群老古董的心里太重了,现在不及时调整日后这里面的矛盾会越发的严重。
“宋大人,你言之过激吧,古有范蠡,吕不韦都是商人,协助一代君王成就霸业,连李世民的大舅哥长孙也是商人,你这是一语打到所有人啊。”
这些名人都是响当当的人物,每个都辅佐一代君王,造就了强大的国家,现在被方平那出来怼礼部正是合宜。
宋赐被方平怎么怼怎么忍的了,直接就搬出了历代君王的治理过往,阐述这华夏大地上几千年来的传统。
引经据典是礼部的特长,也是他们的杀手锏,在没跳出这个圈子以前,典籍上的东西就是正确的。
方平撇着嘴冷笑了一声,这方面我是说不过你们,可我会说事实啊,看你们怎么反驳。
“宋大人这都是历代王朝的施政要领,可是为什么这些王朝的国祚都撑不过三百年呢?”
没有对过往批判和进行一系列的辩证是找不出答案的,当然还有一些人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有所保留的,方平今天就要揭下下伪善的外皮。
宋赐没想到方平会问这个问题,他自己也有一定的研究,可也没有得到答案,所以就不知道怎么辩驳。
“这是人心不古导致的。”
话说的这么牵强又这么的没有底气,一句模糊的话就想概括全部,方平可不能让宋赐这么如愿。
“人心不古?宋大人真是好言辞啊,这人心你要古到什么时候去,难道要古到先秦分封或是三皇五帝时期吗?”
这话可不是谁都能说的,分封的好坏这千年大家都见到了,市面上虽然有一些挑梁之辈在鼓吹,可是经过时间的沉淀已经说明分封就是一个大坑,是万万不能继续的。
宋赐也让方平的话堵住了,想了半天都没找到对应的话来反驳。
再看朱棣的脸色也不好,分封这东西,在和方平的规划中只能是海外偏远之地,大明难以触及的地方,但是在大明所能触及之地谁提这事就是动了老朱家的利益。
“宋大人没什么话说了吗?”
方平故意挑衅宋赐,现在宋赐还真不好开口,这事是他反对的,可是现在找不到理由就让人很矛盾。
“陛下,历朝历代的国祚不超过三百年都是因为传统的礼教把人都束缚在了土地上,靠着土地过活,在经历了大乱之后这样做没什么问题,可是百年以后,人口增长速度快过土地增长速度,导致不少人只有少量的土地或是没有土地,他们没了生计后自然就要找一条活路。”
这话虽然没说完,但意思很明显,夏原吉则是在体会方平话中的意思,思虑了一会好像顿悟到什么,随问道:“方平,这就是王朝难以维持的根源?”
“正是,人口积压了那么多,土地缺没那么多,活不下去的百姓只能找一条生存下去的路,这和没人种地是两码事。”
“那你想怎么做?”
这次夏原吉不找朱棣了,直接找方平要办法,谁都知道方平有办法,这些办法都肯定和朱棣商量过,不然在很多场合朱棣都不在站在方平这一边。
“夏大人真想听吗?”
“你说就是了,只要合理,户部还是愿意接受的。”
有了户部这句话,方平看了一眼朱棣,收到回应这才开口。
“把束缚在土地上多余的人释放出来,进行其他的作业,不管是工匠还是商人,只要能让这些人有生计的活路,自然王朝就能延续下去。”
这口子开的不可谓不大,直接影响到农工商,让夏原吉都吓了一条,整理了一下方平的内容,也有所悟。
“陛下,方平此言有道理,臣愿找个地点先试点。”
夏原吉现在也是准备复制方平卫辉府的办法找个地方试点看看效果。
可是却招到一些官员的反对,武勋倒是没开口,现在自己都不从这边捞油水,就等着看好戏。
还是一些文官在里边有利益舍不得放开才反对。
见夏原吉都这么说了,朱棣借坡下驴答应了,目的地就选在苏州,这里是粮税重地,也是问题严重的地方,趁此机会正好试试新的方式。
方平看朱棣要从苏州下手有些担心,提了一些意见,朱棣觉得有道理,准备给方平安排个户部主事,协助夏原吉处理这事,让夏原吉感动了一下。
可方平拒绝了,提出要去工部,让本来就很低调的工部尚书黄福感到诧异,怎么这个祸害要来工部,朝堂都被这小子搞成什么样子了。
不明白方平意图的朱棣,在思虑半晌还是同意了方平的请求,让他去工部当主事,但是夏原吉有什么问题可以直接找他来问,方平也答应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