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堂上礼部的溃败直接导致江南士绅的哀嚎,不是礼部不给力,还是方平最后的那句话把礼部给打败了,我卖的的是棉布又不是蚕丝。
直到现在江南的士绅才知道方平的真正意图,平时这些士绅也会使用棉布,可是哪里会用那么多,有更好的蚕丝谁会用棉布,而棉布又比一般的麻布好,大量的棉布入侵不仅让蚕丝的价格腰斩,也让麻布的价格暴跌。
可事情还没完,半月以后,各地的锦衣卫联络点开始宣传邸报了,这邸报一般就在京官当中传阅,可方平直接大量的印发,还深入民间就让很多人都手忙脚乱。
上面清楚的写着这次布价风波的由来,并大幅度的夸赞大明皇室在这关键时候站了出来,让百姓有了平价的布买,狠狠的收获了一波民心。
现在灰头土脸的江南士绅,内外不是人,不少百姓都在暗地里骂着这些人。
原本一些被蒙在鼓里的学子在得到邸报的消息后也转变了自己的看法。
邸报的宣传让布价之事再度火爆起来。
京城里,朱棣招来方平询问这事。
“方平,这邸报是你做的?”
“正是臣做的。”
“你可知这事影响多大?”
“臣知道,臣要的就是让这些人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
“你太冲动了。”
现在朱棣都不知道怎么说方平了,事先也没和朱棣商量。
“陛下这是好事啊。”
朱棣板着脸,想问个清楚。
“好事?你说说好在哪里?”
“这不是民间的话语权都在那些所谓的士绅手上吗?现在皇权正在逐渐的进入乡间,可是还是有很多百姓不清楚朝廷的一些事情,而有了这邸报的宣传也就少了以讹传讹,杜绝了欺上瞒下。”
“你这么说还真是有点道理,可还有其他的理由吗?”
“当然了,那就是陛下以后可以不看朝堂那些人的脸色了,有什么话通过邸报就可以传到底层百姓那里,岂不是更好?”
“这不是和官府的职权有些重叠吗?”
方平现在很怀疑朱棣是个猪脑子,要不要自己说的那么明白啊。
“不重叠,这是很好的辅助,最重要的就是有了话语权,当百姓信任了邸报以后,一些士绅说什么都没有这邸报上写的重要了,陛下你说重不重要。”
朱棣思虑着这事,想了半天还是不大明白,方平只好找来关于话语权的书籍给朱棣解释,经过一番解释,朱棣恍然大悟的同时也惊出了一身冷汗。
原来话语权这东西这么重要,以前自己只知道抓住军权和政权,而忽略了这一点,现在方平提起自己当然要重视起来。
“这事你做的不错,而且必须做下去,话语权必须要掌握在朕的手上。”
“是的,陛下,臣现在就在做这事。”
回到方府的方平就被徐妙锦给拦住了,这时的徐妙锦已经以方夫人的身份稳控方府,这几天这么大的事是逃不过她的耳目的。
“官人,你干嘛接这破事啊,现在搞的江南士绅都对你有成见了。”
“夫人,你不懂,他们就是一群吸血的螯虫,吸的还是大明的血,我不可能坐视不理。”
“哎,这事你以后少管吧,我只想平安一事。”
徐妙锦唉声叹气,嫁给方平后就处处为方平操心,自己只想要个安生的日子过。
听这徐妙锦这么哀叹,方平一把抱住徐妙锦,脸就这么对着徐妙锦的脸,色眯眯的说道。
“夫人说的是,我以后少做就是了。”
慢慢的手就不听话了,徐妙锦脸色绯红,一把拍开方平不规矩的爪子,怒斥:“规矩点,这还是大白天呢。”
说完转身就去了内屋。
江南的士绅哀嚎没结束多久,又有一批人准备动手了。
由于有了上次布匹的教训,这次这些士绅可是开始收购江南和江南附近的粮食,一时间各地的粮食上涨。
户部的夏原吉也再次前来讨要计策,却被方平以早就准备给打了回去。
现在还好没到夏收,粮食的涨幅不是很大,可是到了夏收以后可就要真正的暴涨,到时候考验方平的时候才来临。
宫里再次召唤方平进宫。
御书房里,朱棣正看着天津卫递来的奏章,一脸的欢喜。
“方平,你快来看,这天津卫还真遇到不少走私的,其中有一些还和倭寇有联系。”
方平看着天津卫送来的奏章,仔细的看了一遍,不出所料,这沿海的走私还真不少,天津卫出航的时机太突然,截下了不少,当然了收入也不少,这就让朱棣的心情好多了。
“陛下,这几月的战报让天津卫收入不少啊。”
“是啊,当初我还以为要很久才能有所收获,没想到现在就有了。”
“这是自然,海贸本就是暴利,那些商人都是铤而走险的,没有足够的利益他们才不会去。”
“好,这下朕又钱做更多的事了。”
说到这里,方平现在必须要借用一下天津卫才行。
“陛下,臣想借用一下天津卫。”
这就引起朱棣的警惕。
“你要天津卫干什么?”
“这不是江南的士绅还想来扳下手腕吗?臣也要做好准备。”
“你先说说你想做什么,朕在考虑下。”
“臣想去琼州和交趾去买点粮食。”
“你在大明其他地方买不好吗?为什么要去那么远的地方?”
“还不是那边的粮食便宜。”
朱棣听了都不相信方平的话,在便宜能便宜到什么地方去,这还要运输呢。
“那么远运到京城也就不便宜了吧。”
方平只好把那边的粮价给说了一下,朱棣不置信的看着方平。
“你说的这是真的?”
“这是真的,当初我让郑和去调查过,而且上次平定交趾我还让舅哥也注意了一下,出入不大。”
这可让朱棣心动了,这运输一次即使刨去消耗也能赚不少呢。
“这生意这么好为什么没人做?”
方平只好说出了这事的无奈。
“只有海运才赚钱,陆运只有亏的。”
“原来如此,这事朕准了,你去安排吧。”
“谢陛下。”
这一君一臣就在御书房里商量着这事,同时也给江南那些士绅判了死刑。
事情进行的悄无声息,没人知道方平有什么后手。
京城里最近多了许多外地的商人,不知道为什么都在打听方平的一举一动,而方平则大大方方的在自己家里陪着徐妙锦教导于谦。
少了朱瞻基那个不闲事少的小子,方平就轻松的很,于谦也是很用功的学习着。
可就是有一次,徐妙锦偶然间发现了方平的一些书籍,翻看了几下就找来方平询问,方平惊出一身的冷汗,还好找到的不是一些史记,不然自己都不知道怎么解释了。
对于那些史记方平只好交给朱棣放到宫内去,在那里有专门放置这些书籍的地方。
这不夏收到了,江南那群士绅见方平没什么动作,主动压低价格收购粮食,可才行动,官府这边就按市价收购粮食,让这群士绅茫然,为什么会是官府呢。
原来夏原吉知道自己在处理江南一地的事情上很难继续下去,所以直接上书把卫辉府的解缙掉了过来,看过方平怎么对付这些商人士绅的解缙,直接依样画葫芦给这些人来了一套餐。
让这些准备压低粮价收购的人只能提高粮价收购,而粮铺里的粮价也在疯涨。
夏收结束,粮价已经涨到了好几倍,这时候这些士绅都准备看方平的好戏,这江南和江南附近的粮食都被他们收购了,方平如果要从更远的地方运粮过来价格只会比自己的更高。
可是好戏没看几天,江苏太仓就是郑和出航的地方,数十膄大船满载粮食,卸到了江南一地,不到几天就转移了不少到各地。
在士绅的观望中,皇家粮铺应运而生,一种不好的感觉笼罩在整个江南一地。
隔日就开始卖平价粮食,还是老剧本,开始几天卖断了粮,后边几天继续充足的卖着,可这些士绅这下就聪明了不少,不再购入,只是按照自己的价格贩卖。
可是由于价格过高,店铺一直无人问津。
半月过后,这些士绅忍不住了,前来打听,得到的回复却是要多少有多少,直接让这些人绝望。
粮食又不是布匹这些可以长期存放的东西,今年的新粮到明年就是陈粮,价格可就要亏不少,而他们这次买了这么多卖不出去直接砸在手里。
最后只能挥泪大甩卖,和皇家粮铺一个价格。
奇怪的是这次朝堂上很安静,没有人替这些人说话,一方面是粮食问题这是朝廷的重中之重,谁要在这上面忽悠,谁就是找死,而另一方面实在是说不过方平啊。
方平本来还准备在朝堂找几个不怕死人的出来谈谈人生的,可现在冰封雅静的让他也枉然。
在散朝的时候,方平还故意给一些专门针对自己的人一句话“怂货”。
气的一些御史和大臣牙直痒痒,恨不得吃了方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