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这现实又奇幻的大宋

第四十章 手刃奸佞正朝纲 天子御剑试锋芒

  正是出于对这些形式的认识,冷灵蕴才会不赞成李常的启奏。

  想到如此种种,她补充了一句。

  “朝廷三年前已做过这些事了,最终也只见有名目,却不见效果,依我看,李侍郎对此事态度还需谨慎”

  吉国公程元凤素来与丞相贾似道不对付,他迈出一步奏道:

  “如今蒙元平定北方,近年来才始行汉法、用汉学。”

  “其都邑、州县的设学时间不久,如今我等还能与之相较,若如坐以待毙,我大宋忧矣”

  李常点了点头补充道。

  “我等旧时能守,全赖蒙元重色目人,不尊儒法,如今元人始敬孔子,北地人才皆为所用,吾等若不动作,只怕他日不进而退,不得而亡也悔之晚矣”

  楚华扭头,见冷灵蕴面色难看,也在考虑如何应对,而这片刻的犹豫,却被大臣们捕捉到了。

  李常奏曰:“臣望官家早日定夺”

  又有不少大臣随声附和:“臣等望官家早日定夺”

  乱糟糟的声音中响起一个年轻人的喊叫声。

  “臣文天祥附议,蒙元如今推崇儒学,只因其朝廷财政入不敷出,我大宋税制完善,两者不同,不可一概而论”

  楚华看清了对方的相貌,这是曾经被贾似道破格提升的文天祥。

  贾似道和文天祥最近几年的关系非常不好。

  也不知冷灵蕴用什么样的手段,不仅将文天祥从江西调入朝廷,还与对方冰释前嫌了。

  楚华道:“文爱卿有何见解?”

  文天祥迈出一步,脸上表情严肃,语气铿锵有力。

  “如今蒙元尽得江北之地,我大宋人地两失,军无战力,民不果腹,推崇理学之举,实乃无用。”

  冷灵蕴前几日召唤文天祥,曾与他商议北方大事,经过贾似道的提点,他也终于明白了几件事。

  如今在忽必烈的重要宰辅中,无论是廉希宪、王文统,还是蒙古贵族出身的線真、安童等人都是非常亲近儒学的。

  桑哥支持的是新兴佛教,也和回回派有很亲密的关系。

  事实证明,用桑哥的政策统治华北很失败,忽必烈只能继续采用汉学派。

  因为他不仅要和左右手诸王鏖战,还要东征西讨。

  战争费用是非常庞大的。

  忽必烈就是因为无法找到新的理财高手帮他筹措钱粮物资,所以才采用的汉学派。

  因此那些与儒家文化不沾边的阿合马、卢世荣、桑哥等人如今被朝野议论批评。

  阿合马等新回回虽然取代了依靠安抚民心上位的老回回们。

  但这些人从头到尾就被以太子真金为首的汉学派压制。

  这一切都是因为,只有汉学派统治下的华北才能为他带来实际上的收益。

  以上种种让文天祥得出了一个结论。

  宋和元的形式不同,目的自然也不一样,根本就不必和蒙元争取这方面的建设。

  然而满朝文武想到这一点的只有冷灵蕴。

  也正是因为这几次重新接触,才让文天祥重新拾起了贾似道(冷灵蕴)能够中兴大宋的信心。

  监察御史陈宜中听了文天祥的话面色一变,“朝廷上下,依托大小官员才能运转,若官不可治,民生则不能保,民生不保则万事不成,曾可舍本逐末”

  陈宜中刚说完,群臣纷纷发变自己的主张,整个大庆殿内各种声音都有。

  楚华见此场景干咳一声,“诸位爱卿所言朕已知晓,此事便交于贾师臣和吉国公安排吧”

  楚华这么安排就是为了方便冷灵蕴捣乱。

  自己控制着三司,只要自己这边不出钱出力,这事情最后还是会不了了之。

  事还未了,满朝文武又有分别参奏,这些大臣三句必有北面蒙元,十句不离元之忽必烈。

  这也怨不得满朝文武对忽必烈的忌惮。

  如今忽必烈收买人心,政策偏向以儒学治理汉人,甚至学习大宋,开始提升士人的地位。

  但楚华明白,这只是忽必烈的权宜之计。

  忽必烈在做宗王时,北地儒臣给他帮了大忙,他也假惺惺的做了如“诏军中所俘儒士听赎于民’的措施。

  但谁人都知这不过都是为了收买人心罢了,如果大宋真的被蒙人所灭,儒生的地位定会一落千丈。 

  楚华心想:“这忽必烈的确是大宋的强敌,若是我培养一名修炼内力的刺客刺杀这忽必烈,不知能否延大宋之国运”

  就在大殿喧闹时,人群中响起一阵高亢的声音。

  监察御史兼殿前说书赵顺孙道:“臣赵顺孙启奏,殿前步兵司杨怀仁克扣粮饷,逼死部下及百姓,贪污受贿一案已有结果”

  楚华点了点头,让他继续说下去。

  “经提刑官刘继审查,杨怀仁任殿前步兵司期间,部下军士未尝得一温饱,甚者采薪织屦,掇拾粪壤,以度朝夕”

  “更有甚者,至使妻女盛涂泽,倚市门,以求乞食,请陛下惩戒!”

  说话之人乃是监察御史之一的赵顺孙,所启奏的事情,楚华也早已知晓。

  这事情本是此前楚华微服私访时无意发现的营私之事。

  若是以往,这不过是一件小事,但楚华却非常的不爽。

  殿前司是什么位置?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酣睡,因此让提刑典狱官刘继彻查,如今总算有了结果。

  “赵爱卿以为朕该如何?”楚华面无表情的低声说道。

  “杨怀仁穷凶极恶,待人接物嚣张跋扈,不如将其流放以儆效尤”赵顺孙虽然低着头,说话时却正气凛然。

  “刘爱卿,你可知此人能力如何?”楚华坐在龙椅上,低垂着眼睛看下去。

  “经提审,上下同僚皆言此人乃是声色犬马,中饱私囊之辈,不堪大用”刘继如实回答。

  刘继乃是冷灵蕴提拔的一个小小提刑官之一,他能站在这里,完全是托了冷灵蕴的功劳。

  自己的媳妇既然相信此人,甚至将他火线提拔,那么这个刘继必定是有些能耐的。

  楚华想了一会儿,便有了决定,“待杨怀仁上来,朕要亲自审问”

  其实楚华这也只是做做样子,因为这杨怀仁案就是他自己发现的。

  前几日自己微服私访,发现杨怀仁倒卖军资。

  他将三千石粮食放在寺庙里,等粮食腐烂,又要求僧人赔钱强买已经不能食用的粮食。

  光这一件事可以深挖的猫腻就不少。

  当时楚华和烟茹惑同行,便让这位铁弹子道姑用天赋查验,这杨怀仁还做了不少罪大恶极的事情。

  也正是有了这样的事情,楚华这才让人将他严查。

  楚华只是等了半刻钟,五花大绑的杨怀仁就被范文虎等殿前司侍卫带了上来。

  楚华看着殿下跪着的杨怀仁,脸上露出遗憾神色。

  “杨怀仁,想当年你杨家何等英武,朕如果没记错的话,当年武举殿试,还是朕亲自给你出的题,没成想你竟腐败至此”

  “是臣…辜负官家了”杨怀仁羞愧的低下了头,回想起当初武举场上,自己双手抱起三百斤的石杵,万众瞩目何等风光。

  那时官家还未继承大典,曾亲自扶起自己,还称赞“神力盖世”,可惜往事唏嘘如今都烟消云散。

  楚华走下御座,来到杨怀仁面前“你犯下这么多过错,朕也保不得你,你可甘愿受罚?”

  “臣……愿意受罚”杨怀仁不敢去看眼前的大宋天子,只是低着头颤巍巍的说了一句。

  楚华扭头看向一旁的提刑官刘继,“如今已是盛夏,将他押入刑部大牢,秋后问斩”

  楚华一言,众人惊惧,整个大庆殿瞬间喧哗起来,越是站在远处的官员越是议论纷纷。

  李常站出道。

  “启奏官家,祖宗以来,未尝轻杀臣下,此乃有德之事,陛下奈何坏之?”

  “且公皆在此,同僚之间,同心者有几?人主诛戮臣下,非善举也”

  楚华摆了摆手,面露悲伤表情,“李爱卿何出此言”

  “每当朕想起靖康之过,是是非非,乃至今日灾难,都因朝纲腐败而起,朕此时若不澄清奸佞,将来只怕就没机会了”

  楚华扭头看向刘继,高高的盯着他道:“刘爱卿,你觉得朕说的对不对?”

  刘继只是个愣头青,哪里遇见过这样的场面,此时的他只能强装镇定,“臣……不知”

  冷灵蕴冷眼旁观,他现在要做的就是安抚百官,而不是站出来力挺楚华。

  其实如今殿中发生的事情就是楚华和冷灵蕴两人自导自演的一出戏。

  而这出戏,就是为了配合两人彻底掌控朝堂而演的。

  冷灵蕴深知大宋最主要的官僚矛盾就在于两点。

  其一是责任的承担涉及到多个部门,彼此推脱之下结果必然会倾向于“谁都不管”。

  反过来,若是有收益的事情多个部门有管辖权,结果就是“大家都要管”。

  而终究原因,都是因为无用的官员太多,这都是冷灵蕴这两个月的操劳换来的经验。

  这些官员的数量如此庞大,自然就会结党营私,把持更多权力,占有更多资源。

  他们权利多了,皇帝的权利就会变少,他们占有的资源多了,百姓和皇帝的资源就会减少。

  如果不以雷霆之势扫平这些党派,等他们反应过来就无力回天了。

  楚华看向冷灵蕴方向,冷灵蕴使了个颜色,两人心照不宣。

  “罢了,汉贞,取朕御剑来”楚华故作无奈道。

  “臣遵旨”姜汉贞没有犹豫,亲自到听政殿,吩咐两名内侍取了御剑。

  众人面面相觑,不知这狗皇帝又想干嘛。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