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建安五年

第三百五十章 一朝得势登庙堂

建安五年 渔不笑 2231 2024-07-06 15:36

  汝南郡与许都所在的颍川郡仅一河之隔,而高览的身份又相对比较中立,所以当以大司农王邑为首的一众朝中大佬控制住献帝、准备拥兵自保后,高览手中的这支人马立刻就被纳入了视野之中。

  王邑他们打的主意是内留弱臣相辅,外以诸侯制衡,认为高览区区一方杂将,流寇般的人物,被突然擢升选入朝中,再授以高官厚爵,诸般仪仗,从此光宗耀祖、荫蔽后世,必将感恩戴德才是。届时凭借这支力量镇守许都,靠着君臣大义名分与在外的楚侯形成互相牵制的局面,从而维持脆弱的小朝廷存在。

  在经过简短的试探后,由汉室老臣太常杨彪草拟、献帝走程序盖过章的诏书便送去了汝南,加封高览为三品辅国将军,职责为卫戍京畿,名义上可节制天下兵马拱卫帝都,实际上能用的就他手上那五万汝南军。

  高览接到诏书后,虽然对上面许下的三品辅国将军以及所谓节制天下兵马的说法很是心热,但却并未如王邑等人所料那般欣喜若狂,而是陷入了疑惧不定的状态中。因为此时楚军在徐州大获全胜、曹操主动投降的消息已传遍中原,纵使是被他视作依靠的夏侯惇所部亦是在叶邑关瑟瑟发抖、不敢乱动,又何况是区区如他。此时进京任职若是惹恼了刘琦,要与楚军对垒,那岂不是与去送命无异?可若因害怕而抗旨,放弃了这天赐良机,怕是自己一辈子都只能窝在汝南这穷乡僻壤了。

  思来想去后,高览假意先应下旨意,并以大军要准备辎重为借口刻意拖延行程,同时派探子急速赶去许都和楚军军中打探消息。

  此时王邑等人拥兵自保的企图早已是路人皆知,在许都传得是沸沸扬扬,人们都猜测楚侯刘琦到底会作何反应,是不顾君臣大义直接麾师东进,还是真的只因一纸诏书便止步不前。

  按彼时乱世风气,各大诸侯对于所谓的诏书从来都是利于己则认,不利于己的便当做废纸,所以许都的社会舆论大多猜测刘琦会对此视作无物,径直率楚军入京。而以王邑为代表的少数派大多是与荆州打过交道的,知道一些刘琦往日执政的情况,认为刘琦向来打着匡扶汉室的招牌、以仁义为立世之本,大概率只能忍下这口气,捏着鼻子转身而去,在京畿之外做他的无冕之王。

  然而让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刘琦不仅毫无怨言的欣然应诏,更是主动做出许诺:治下各州郡官员皆听朝廷任免、税赋亦在满足当地需求后上交国库。而后便以江陵政务繁忙、需回去处置为借口,推脱要待年后再去参拜献帝。

  所谓的由朝廷来任免官员一说自不会有人当真,最多是上表到中央走个程序盖个章。至于税赋能入国库那更是凭空落下的好处,能有点毛毛雨那就能把嘴笑歪,哪里还会有人不识相去追查到底有没有足额上缴。所以以王邑为首的一众朝廷大佬对此皆是乐见其成,巴不得刘琦不来,而世人亦对此大加赞赏,称楚国公不愧是刘姓宗亲,对汉室的忠贞无二实乃日月可鉴,算是帮刘琦又刷了一大波人气。

  消息报入深宫,汉献帝刘协得知后也大为感动,感慨涕零之余,又专门变卖了一批皇家器具,用来打造楚国公所用全套仪仗印绶,连带府邸门头的牌匾都亲手写好送裱。

  往日办事拖沓的朝廷官员在此事上不敢怠慢、效率奇高,赶在新年前便全部弄整齐,并送到了江陵簪花别院,言下之意但求双方相安无事,许都京畿您楚国公就别进来了,至于在外面您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咱们也乐见其成。

  刘琦回江陵处理政务,名义上依旧是大汉丞相的曹操也跟着一并去了江陵。虽然刘琦并没有就此给个说法,但有益州牧刘璋前车之鉴,王邑等人认为曹操必然已被软禁,苟活于世也许还有可能,重登庙堂怕是再没有机会了。刘琦、曹操都暂不入京,然京中百官不可一日无相,故在奏请献帝后准备再推举一名新的丞相来统领朝局。

  王邑自认为德高望重、资历深厚,且有邀请高览、外拒强臣之功,这丞相之位非他莫属,故老早便摆起了当朝丞相的架子,各种出行仪仗皆依丞相规制,更将曾经曹操才有的骑马带兵入宫、披甲持锐上殿的特权一并照搬了过来,跋扈之态比之曹操有过之而无不及。

  与此同时随着许都局面转为平稳,另一支人马的所作所为也慢慢有愈演愈烈之势,并越发引起众臣的不满,那便是被他以辅国将军之位请回来拱卫许都的高览及随他一齐进京的汝南军。

  汝南军的兵源鱼龙混杂,中除了一小部分是当年随张郃降曹的河北军、还有些正规军的底子外,大半都是干走私买卖的乌合之众,其中多有干惯了坑蒙拐骗腌臜事宜的恶徒。如今来到繁华的京城,身披城防军的官衣,非但不自我约束,反而越发猖獗。而辅国将军高览本就是盗匪出身,当年跟在张郃身边不得已才小心收敛,想办法阴掉张郃上位后便干起了走私的买卖,可想而知哪里会有什么军纪的概念,平日里自己也是借着城防名义从商贾大户手中疯狂敛财,对自家弟兄的行径那自然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通过各种黑白手段,进京后的汝南军上上下下都赚得盆满钵满,个个都感叹来京城的选择实在是太对了,要不然现在还只能在山沟沟里赚圈圈。然而许都的百姓们却对他们恨之入骨,市井间更是将高览和汝南军与当年遗臭万年的董卓与西凉军相提并论。

  只暗暗关照莫要招惹了那些朝中大佬。而普通老百姓那边只要手脚干净些,手段狠辣些,让苦主该闭嘴的闭嘴,该消失的消失,又有那个吃了熊心豹子胆的没事找事敢去找城防军的麻烦?

  然而老话说得好: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脚?很快,这些匪类便闯下了一桩要命的祸事,逼得高览不得不撕掉了最后一层遮羞布。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