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潭
汉二年(前205),在给田荣贴上恐怖分子的标签以后,项羽带着满腔的怒火开始了这次的北伐。
这是一场还没开始就已经结束了的战争。
跟大家伙猜测的一样,这一仗没啥可说的,就一句话,田荣太不经打了,他和项羽根本不是一个重量级的,项羽只用了一个回合便在城阳大破齐军,而田荣本人也在兵败撤退时被杀。
可怜的田荣啊,你就算不清楚项羽的本事,至少也应该在造反之前掂量掂量自己的本钱,或者和附近几个友邻部队打听打听项羽的光辉事迹,你可倒好,刚刚从少儿武术班毕业,第二天就点名泰森,要求来一场12回合的拳击比赛,结果也是可想而知的。
只能说,田荣找错了对手。
虽说田荣被项羽像一只蚂蚁一样给摁死了,但好在田老三弟田横还在,于是田横便继承了兄长的遗产,重拾反楚大旗,项羽也是个热心肠的实在人,他害怕田荣一个人在黄泉路上孤单,便决定送田横一程,给田荣做个伴。
在田荣死后,项羽并没有班师回彭城,而是选择继续北上,也不知道是为了扩大战果还是为了泄愤,项羽竟然下令,所过齐国之处,皆焚其房屋,夷其城池,坑其降兵,掠其妇女!
齐就是山东,好家伙,山东人那是好惹的吗!
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是山东的土特产之一,在项羽的种种暴行下,只听齐地百姓一声怒吼,然后纷纷抄起擀面杖准备和项羽拼命,这次反叛不同以往,因为接下来发生的事情,是完全出乎项羽意料的。
从公元前205年年初的城阳一战开始算起,一直到五月份,在这大半年的时间里,由于田横和齐国军民的顽强抵抗,项羽不仅没能平定齐国,甚至连小小的城阳都无法拿下。
事已至此,是撤退还是进攻?
项羽此时固然可以撤退,但这也就等同于将之前的战果拱手相让,但进攻不顺也是事实,就在项羽左右为难之时,刘邦开始动作了。
赌徒
在张良写给项羽的第一封信中有这样一句话:汉王只是想拿回关中而已,并无东进之意。
这句话在我们今天看来简直是放屁,公元前205年,在基本平定关中以后,刘邦选择东出函谷关,兵锋直指西楚国的国都彭城。
其实刘邦此举是冒着极大风险的,万一项羽从齐地抽出了身子,那自己的下场可就不是被扔进油锅那么简单的了,很有可能是被一片一片扔进油锅,刘邦当然清楚忤逆项羽的后果,但他还是决定冒险一试。
幸好,这一次刘邦赌中了,项羽深陷齐地,无法自拔。
刘邦就像是一个赌徒,而对于一个像刘邦这样赌技精湛的赌徒来说,手牌的大小从来都不是决定赌局胜负的因素,大小王未必能赢,一对三也未必会输,我们应该在电影中看到过这样的桥段:
赌桌上,头发油光闪闪的发哥在摸到牌以后,眉头一挑,然后把牌放下开始和左右的人谈笑风生,而他对面的赌客看到发哥的神情后则一个个是如临大敌,他们一边看着自己手里的牌,一边在心里盘算着是否跟牌,在一番心理斗争以后,他们丢掉了手里的牌,同时也输掉了面前的筹码。
如果把电影看到最后你会发现,其实他们的牌并不小,有的是同花顺,有的是一条龙,而发哥手里则是一对三。
赌博赌博,重点不是赌(请勿尝试),而在博,其精髓既是“以小博大”,更何况刘邦手里的牌丝压根就不小,比如韩信,张良这种王牌。
回家之路
秦朝,已经是过去完成时了,现在,我们的故事将迎来了新的篇章-楚汉之争!
刘邦的第一站是古都洛阳,面对强悍的汉军,当地的统治者河南王申阳连一秒钟都没有犹豫便决定弃暗投明,归顺刘邦。
下一站是张良的老家,韩国。
此刻韩国的镇守者是郑昌,此人乃项羽的旧识,在韩王成死后,项羽将他封为韩王,坐镇韩国。
郑昌确实没有辜负项羽的信任,面对刘邦的大军,郑昌非常有骨气的选择了正面迎敌,只是这种骨气郑昌没能坚持到最后。
在遭到韩国军队的强烈抵抗后,刘邦派出大将韩信攻打韩国。
这里我们要说一下,在秦汉之时,当时天下一共有两个叫韩信的人,一个是我们熟悉的那个大将军韩信,而另外一个则是这个韩信,因此人日后被封韩王,故我们称他为韩王信。
韩王信的祖父是战国时期韩国的君王韩襄王,在秦灭六国以后,韩王信就留在了故乡韩国生活,要不是陈胜吴广的振臂一呼,也许韩王信会一直这样生活下去。
据史书记载,韩王信的身高是八尺五寸,把汉尺转换成现在的尺码,那么此人的身高应该将近两米左右,从这个块头可以想象的出来,这老哥绝对不是个善茬。
事实也果真如此,这个韩王信不仅与大将军韩信同名同姓,而且其作战勇猛也是不分伯仲。
面对韩王信的猛烈进攻,楚将郑昌根本无法抵挡,在深思熟虑以后,郑昌决定效仿他的前辈河南王申阳,投降刘邦。
对不起,项羽,拜拜了您呐。
汉二年(前205)三月,汉军十分顺利的来到了黄河岸边的临晋渡口,下一个目标是对岸的魏国,其国君名叫魏豹。
在渡过黄河的时候,刘邦惊奇的发现,在黄河边上有一支部队已经手持利器,严阵以待,幸好的是,这支军队并没有要攻击自己的意思,恰恰相反,这支部队正在等待自己新的主人。
识抬举,魏王豹是一个很识抬举的人,当然了,不识抬举的也是大有人在,比如殷王司马卬。
司马卬倒是颇有几分胆气的想与刘邦决一死战,只可惜是雷声大,雨点小,只一战便被刘邦擒获。
司马卬的封地在河内,大致上是今天的河南北部,此地离江苏有多近,就不用多说了吧。
从还定三秦,东出函谷关,一直到平定河内,刘邦简直就像是高速公路一般,畅通无阻,之所以刘邦可以一路绿灯,其实还是托了项羽的福,正是因为深陷齐国叛乱的缘故,所以项羽既无法及时阻止刘邦东进的脚步,也无法腾出手去帮助废丘城内的章邯,以至于章邯拔剑自刎的时候,项羽也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干着急。
做一个恰当的比喻,现在项羽的状况就像一台搭载了V8发动机的超级跑车,虽然动力十分强悍,但是外面却包着一层牛皮糖,根本就跑不起来。
而刘邦更像是拉着一堆破烂山货(诸侯)的一台老式拖拉机,并且这车还不是吃油的,全靠人推,实则上坡省油,下坡省力,一路上虽然磕磕绊绊,倒也缓缓向着彭城驶来。
当刘老司机开着这辆拖拉机路过修武的时候,有一位乘客表示想要半路上车,刘邦经过一番打量,便欣然同意。
此人名叫陈平,是秦汉时期唯一一个可以与谋圣张良齐名的人。
人穷志不穷
如果我们要说秦汉,说刘邦,那么陈平这个人是无论如何都绕不开的,和大部分穷苦人家一样,陈平的童年是在一间四面采光良好且冬凉夏暖的房子中渡过的,由于父母死的很早,所以陈平一直跟着哥哥陈伯和嫂嫂一起生活。
虽说生活十分拮据,但是哥哥陈伯却十分注重对陈平的教育,即所谓“穷啥都不能穷教育”,自己平日里下地干活务农,却让陈平在家安心读书,甚至倾尽家财也要供弟弟陈平外出游学。
那么对于这样一个天天蹭吃蹭喝的小叔子,陈平的嫂嫂是很看不起的,甚至有一天,这位嫂嫂向别人抱怨:
“哎,碰到这么一个小叔子,真不如没有啊!”
最后这话传到哥哥陈伯的耳里,陈伯大为恼火,当场就把这个嫂子给休了,也就是离婚。
其实这位嫂嫂也没有说错,据史料记载,陈平这个人虽然喜好读书,但是从不下田干活,有所怨言也在所难免。
不过这下好了,陈平遇见了刘邦就好比千里马遇见了伯乐,因为在蹭吃蹭喝不干活这件事情上,刘邦可以说是国内首屈一指的专家了。
史记中有这样的记载,说是刘邦年轻的时候从来不干农活,却经常带着自己的狐朋狗友去大嫂家蹭饭吃,自然也就被自己的大嫂看不起。
看到没,这就叫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此二人日后应该可以交流一下蹭饭这门专业的技术难点,争取写个蹭饭指南出来。
光棍的逆袭
在村子里,陈平可以算是一个另类,明明已经到了男大当婚的年纪,但是光棍陈平却一点也不着急,因为穷人家的女孩子,陈平压根看不上人家,自然而然的,富有人家也不会看上这个穷小子。
这一天,陈平碰上了个喜事,原来是隔壁村子里有个人死了,死人了怎么能是喜事呢?
对陈平来说,那就是喜事,因为平时附近村里如果谁家死了人要办丧事,陈平总会去帮衬帮衬,早出晚归的赚点零钱,补贴家用。
不过令旁人羡煞的是,在这次打零工的过程中,当地有一个叫张负的大土豪看中了陈平,当下说到:
“我的孙女十分漂亮,但是成过五次亲,嫁过五次丈夫,不过那五位丈夫都死了,如果你不介意的话,我愿意将自己的孙女许配给你。”
张负言下之意就是自己的孙女可能有点克夫,并且命中率还挺高的,五发五中,不过陈平表示并不介意,如此看来,他应该算是一个坚定的唯物主义论者。
就这样,穷小子陈平变成了倒插门陈平,不怕乡亲们笑话,就连婚事和聘礼的费用都是老丈人家里出的。
读书为何
其实当初张家是很反对这门亲事的,毕竟陈平家里可能连唯一的家用电器手电筒都没有,但是张负却这样劝说家里人的:
像陈平这样爱读书的人,绝对不会一直卑贱下去!
张负的眼光的确精准!
哪怕身处乱世,哪怕家徒四壁,即使遭受他人的白眼和指责,陈平数年如一日的保持着一个习惯,看书。
谁也没想到,在若干年后,这个当年饭都吃不饱的穷小子竟然成了刘邦的左膀右臂,汉朝的开国功臣,更是继萧何,曹参之后的第三位大汉丞相,这岂不是对读书这门职业最大的肯定吗!
我也要送给那位嫂子一句话:莫欺小叔子少年穷!
虽说陈平现在的日子好过了不少,不过他却不甘心躺在温柔乡里吃一辈子软饭,有道是时势造英雄,当秦王朝还在苟延残喘的时候,陈平便离开了家乡,投奔到魏咎(魏豹的大哥)账下,但魏咎并没有重用陈平,恰逢有人说陈平的坏话,陈平担心被害,连夜逃离了魏营,转投到项羽门下,项羽虽然赏识陈平,任命陈平做了高官,但是依旧没有采纳陈平的计策。
时间一晃来到了公元前205年,此时刘邦已经平定关中,东出函谷,当殷王司马卬收到这个消息的时候,直接就宣布反楚了,请注意,此时刘邦才刚出函谷关,未攻打河内。
得知司马卬反叛,项羽决定让陈平带兵前去平定叛乱,后因平叛有功,陈平被封都尉,赏黄金二十镒(一镒合二十两)。
司马卬先是反楚,然后被陈平攻打再降楚,等到刘邦攻打河内的时候又再次反楚,虽然司马卬可以肆无忌惮的墙头草两面倒,但是这可害苦了陈平。
项羽认为河内的反叛就是因为先前平定平乱的人办事不利才导致的这种局面,所以参与上次平叛的楚军官吏都应该杀掉,很不幸,位列榜首的就是陈平。
陈平是何等聪明的人啊,见大事不妙直接就脚底抹油开溜了。
为何读书
陈平投身乱世的目的和这个时代的绝大多数人一样,无非就是为了名利二字,但是陈平在离开项羽之前,却封存了项羽授给自己的官印和全部赏赐。这是一值得推敲的行为,根据陈平的生平以及后来发生的一些故事,我们可以断定,这是一个很贪财的人,至于好不好色不好说,那么这样的一个人,挂印封金只能说明一件事:
在陈平的心中,一定有比权利和钱财更重要的东西。
那这个东西是什么呢?
一展平生所学,成帝王师,足已。
放眼天下,还有谁可以辅佐呢,只剩那个人了。
-----------------------------------------------------------------------------
愚见
史记中极少对一个人的相貌进行描写,唯独这个陈平,太史公却是不吝赞美之词,多次提到其相貌,比如:人长美色,美丈夫,冠玉,可见陈平的确是相貌堂堂。
但陈平这个人的品德操守却和他的面貌有很大的出入,比如说三番二次的投敌,陈平的解释是:
“离开魏国,是因为魏王不用他我;离开项羽,是因为项羽不信任我。”
那这个可以算是为了实现自我价值,不可厚非,没有什么道德障碍。
又比如陈平受贿贪财,他是这么说的:
“我不收钱,就无法高效的办事,如果汉王觉得我这个人能用你就用;如果汉王觉得我不能用,那么请把我辞掉,而那些钱财我也会如数奉还。”
受贿这件事看来是坐实的,陈平本人也亲口承认,我们也不好再说什么,而且刘邦在听完陈平的话以后,对他更是敬重。
而最让后人所不齿的其实是第三件事,盗嫂。
根据陈平传的记载,周勃和灌婴曾经有一次对刘邦说到:
臣闻平居家时,盗其嫂------史记·陈丞相世家
我们说过,陈平和嫂子的关系并不好,并且这位嫂子后来还被陈平的哥哥休掉了,如果真有此事,那只有可能是哥哥陈伯后来又找了个老婆。
要真是我们设想的这样,那周勃和灌婴简直就是千里眼和顺风耳了,你们俩是怎么知道人家的大哥陈伯“二婚”的,又是怎么知道陈平和“二嫂子”有不正当关系的?
难不成周勃和灌婴在打仗之余,还做过“居委会大妈”这种兼职,但“盗嫂”之事若是子虚乌有,那为什么不见陈平的解释呢?
在所有的史料中,都无法找到陈平对这件事的解释和反驳,由于生活作风问题在那个年代也不算什么大事,我们也就不深究了,至于最后的真相怎么样,也许只有陈平自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