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是政治的延续------克劳塞维茨
当今社会有一个流行词汇叫做“政治正确”,那何谓政治又何谓正确呢?
简单来说,政治就是领导说过的话,做过的事,而正确的意思则是指与领导说一样的话,做一样的事,至于这位领导人说的话,做的事以及他本身是否是正确的,其实并不重要。
在略微了解了这四个字以后,现在让我们回到刘邦和项羽的故事,然后结合一下秦末之时错综复杂的政治派系,再来开看一下政治正确在当时实际上代表了什么。
正义的旗帜
想当初第一个反秦者,也就是说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陈胜是楚人,他后来定的国号是楚,而在陈胜之后崛起的项梁,项羽和刘邦等人也皆是楚人,所以毋庸置疑的,如果说把反秦的楚,燕,赵,齐等国比作同盟国,那同盟国的核心国绝对是楚国,而领袖,则是那位放羊娃-熊心。
当然了,尽管因为后来事态多方面的发展,熊心说的话可能还不如项羽放的屁有用,但不可否认的是,对起义军还有刘邦,项羽来说,楚怀王熊心无疑是最高领导。
综上所述,从熊心口中蹦出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每一个承诺,那都是具有法律效益的,换言之,熊心等于正确,支持熊心等于正义,那反对熊心的人属于什么成分,也就了然于天下了。
聪明的各位猜得不错,反对熊心的人自然是属于不正确的,并且这样的人现在就活脱脱的站在我们的面前,没错,比如公然违抗怀王之约的项羽就是属于不正确的人,不仅如此,项羽还是一个集不正确之大成的人。
就在刘邦得到谋士陈平以后不久,在千年古都洛阳城,刘邦得到了一个消息,一个对大部分人不重要但对刘邦极为重要的消息。
公元前206年,义帝熊心在从彭城启程前往长沙郴县之后不久,不幸沉尸长江江底,而杀人抛尸的凶手正是西楚霸王项羽!
不用多说,不管是古今还是中外,不管是有心还是无意,也不管是吃米饭的还是吃汉堡包的,但凡国家最高领导人被谋杀,那无疑是一场政治浩劫,然而事实上,在杀人凶手项羽心中,杀掉熊心根本就上升不到政治这两个字的高度。
论起熊心惨遭项羽毒手的原因,往大了说,其实我们只要回想一下之前此二人的交集就知道了。
想当初项梁死后,是谁第一时间削去了项羽的兵权,而后在讨论西路军统帅人选的时候,是谁掷地有声的拒绝了项羽的请求,只让项羽做一个毫无兵权的副将北上巨鹿,最后,当一切尘埃落定,又是谁说出“如约”二字,当众否定了项羽的分封?
这么算起来,熊心真算是到了人神共愤的地步了!
往小了说,其实也就四个字,老子乐意!
熊心,何许人也呀!
有名有姓和无名无姓的人,项羽杀的多了去了,如果要追究每个人的死因的,恐怕项羽一辈子除了上法庭打官司,也就是去殡仪馆开追悼会了。
可纵使项羽有一万个杀熊心的理由和动机,但也不能这么做,因为你项羽是臣,而他熊心是君,弑君者,何谈正义。
当然了,项羽的正义显然是由他自己决定的,在项羽这里,正义的定义应该是成王败寇四个字,仔细想来,其实也没有错。
会哭的孩子有奶吃
相比不正确的项羽,刘邦肯定就是正确的那一方了,并且还是正确二字沾亲带故的好哥们。
有点军事常识的人应该知道,发起一场战争远比打赢一场战争要困难的多,原因不外乎两个字:理由。
这就好比有一天张三走在大街上,碰巧遇见了自己很讨厌的李四,虽然张三很不爽并且很想给他来上两下子,但是实际上张三并不能拿李四怎么样,最多也就是放心里想想,因为开庭以后,法官会问张三,被告人,请问你好端端的凭什么打原告。
但如果李四是一个偷了张三的东西的人,那就不好意思了,公报私仇的时候到了,趁别人不注意的时候,狠狠地下黑脚是可以的,或者不用拳脚改用板砖也是可以的,反正给他留口气就行,就算后面警察问起来,张三也可以挺胸抬头的说:
“警官同志,这个人偷我东西!”
此时此刻,刘邦也遇上了张三想胖揍李四一顿的难题。
刘邦此次东征的目的是什么,当然是打项羽了,那刘邦有没有理由呢,有啊,项羽在分封的问题上对刘邦有失公允。
也许吧,这勉强可以算是一个理由,但是这个蹩脚的理由总不如刘邦当着天下诸侯的面,“噗通”一声的跪下,然后脱掉上衣,露出胸膛,高声大喊:
“同志们,让我们打进彭城,去诛杀那个杀害了义帝的不义之人吧!”
据目击者反馈,当年刘邦由于无法接受熊心离世的现实,所以悲从中来,不禁伏地大哭,哎呦,哭的那叫一个感天动地,真可谓是闻者伤心,听者落泪。
其实这个地方我是有点疑惑的,我翻阅了几遍高祖本纪,实在是找不到刘邦和熊心之间有过什么生死相依的交情,我万万没想到,刘邦对熊心的感情竟然如此深厚,甚至好过了自己的亲爹,因为后来刘太公驾崩的时候刘邦都没哭,现在只不过是死了个八竿子打不着的熊心,刘邦竟然哭的比亲爹死了还伤心,唉!
哭完了以后,刘邦顺势从地上捡起了一顶帽子戴在头上,而这帽子上赫然写着四个大字:“政治正确”!
从这一刻开始直到项羽死亡,刘邦将永远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以为义帝报仇为口号,居高临下的俯视项羽,然后其所做的一切都可以用替天行道来概括。
只可惜三国志要过四百多年后才能问世,不然项羽同学如若有机会拜读,我想他一定会好好学习一下曹操是如何对待汉献帝的。
善后工作
其实在座的各位心里应该都清楚,刘邦根本不可能对熊心有什么感情,对于政治上极为敏感的刘邦而言,熊心之死只是一个可以利用的机会而已,甚至于刘邦还应该感谢项羽杀掉熊心,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就算项羽不杀熊心日后刘邦也会动手的,道理很简单,天无二日,国无二君。
无论如何,熊心之死一事,请感谢项羽吧,刘邦。
最后,我们要替熊心说两句。
熊心是一个生于乱世的幸运者,却也是一个生不逢时的不幸者,历史和项羽没有给熊心太多的表现机会,也许安安心心做一个普通人,快快乐乐的放一辈子羊才是他最好的结果。
战前准备
在确保了战争的正义性以后,汉王刘邦便着手于自建自己的正义联盟,像什么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河南王申阳,韩王郑昌,这些七七八八的也都是老熟人了,我就不多介绍了,这里提一下陈余。
起初陈余并无意参加刘邦的诸侯联军,但是当他得知自己的好朋友张耳投奔了刘邦以后,陈余很是兴奋,他告诉刘邦,自己很乐意帮助你,不过陈余此举并不是想要和张耳再续前缘,而是以加盟为条件,要求刘邦杀掉张耳,已解自己心头之恨。
之前说过,在张耳和陈余闹崩了以后,张耳于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投奔了刘邦,并且两人年轻的时候曾是故交,就凭这种交情,刘邦是肯定不忍心对张耳下手的,可是本着人多力量大,蚊子腿也是肉的原则,陈余那边也是不好拒绝的。
一边是故交,一边是盟友,刘邦掂量了一下两边的轻重以后,掏出了刀子,不久之后,陈余收到了刘邦送来的包裹,一颗人头。
当然了,刘邦自然是舍不得杀张耳的,所以刘邦找了一个和张耳长相十分相似的人,把他的头砍下送给了陈余,陈余这才答应帮助刘邦。
不管怎么说吧,刘氏联军到底是成立了,算上刘邦本部人马,不多不少,整整五十六万人。
汉二年(前205)三月,刘邦兵发洛阳,四月,刘邦不费吹灰之力的拿下了西楚国的国都,彭城。
至于这场战争的战斗过程,不好意思,这一场惊世之战压根就没打起来,不过倒不是项羽不禁打,也不是刘邦的军队有多么的厉害,只是因为彭城城内一个楚国士兵都没有,连敌人都没有,自然也就用不着打了。
原来,此刻所有楚国的精锐仍然在齐国跟随项羽平定齐地的反叛。
现在的项羽要面对什么,齐国未定,楚地尽失,最重要的,还有刘邦麾下那五十六万士兵。
危矣,项羽危矣!
大家伙想一下,五十六万名从头发丝武装到牙齿缝的戴甲之士,这可不是上嘴皮碰下嘴皮就可以解决掉的,况且别说是五十六万个人了,就算是五十六万头猪,那场面,我估计项羽抓一个月也抓不完。
当得知彭城被刘邦占领,天下诸侯皆反了以后,项羽颤抖了,那是一种从骨髓深处传递出的,无法抑制的颤抖。
慌张,惊恐,畏惧,退缩?
错,大错特错,这些和项羽全部不沾边,项羽的颤抖是来源于另外两种感觉:
兴奋和狂躁!
项羽之所以会有这种感觉,主要是因为他的身份使然。
楚国贵族?起义军领袖?西楚霸王?错,还是大错特错,这些都不是,项羽是一个将军,只是一个将军。
即为将军,当死于边野,葬于疆场,何须马革裹尸!
终结者-项羽
在这种极端不利的情况下,项羽没有选择坐以待毙,而是在最短的时间权衡了各方面的得失以后,然后,他选择主动出击,攻打刘邦!
项羽制定了一个十分大胆且近乎于不可能实施的战术构想,他安排手下将领继续攻打齐国,而自己则挑选三万名精壮骑兵,出胡陵南下,准备闪击刘邦。
闪击战三个重要要素:快速、出奇、集中。
战争中,进攻方充分利用机动化部队快速,轻便的特点,出其不意,攻其一点,在最短的时间内,给予敌人最大程度的伤害。
根据后面的故事我们可以得出,项羽才是闪击战的发明者和熟练使用者,而不是两千年后的日耳曼民族。
当拿下彭城以后,刘邦那种小富即安的小农思想又蹦了出来,上一次在咸阳,因为樊哙和张良的进谏,刘邦才有所收敛,这次不一样了,手上握有五十六万士兵的刘邦,底气那是十分的足,如果给他一张世界地图和一条船,估计刘邦打到日本也是有可能的。
就在项羽疾驰南下的时候,刘邦却在彭城整日整日的和诸侯们醉生梦死,此时的刘邦仿佛已经身处天堂一般忘乎所以了,其实天堂和地狱仅仅一步之遥,殊不知,就在彭城千里之外的某个叫不出名字的地方,当年那个令所有诸侯“膝行而前,莫敢仰视”的人正在注视着刘邦!
正当刘邦沉迷于财宝,女人和美酒无法自拔的时候,三万楚军以及他们的主帅同时也是这个时代最杰出的将领项羽,将要在彭城这个地方,进行一场载入了中国军事史册的战争。
目标-彭城,驾!
这天早晨,刘邦起了个大早,和往常一样,刘邦准备和他的诸侯小伙伴们举办一场盛大的宴会,然后饮酒作乐,一醉方休。
推杯换盏之际,突然,刘邦隐隐约约的听到从彭城的西边传来了“笃-笃”的马蹄声,然后是利刃出鞘时发出的“噌-噌”的声音,接着,刘邦又听到了这辈子最为熟悉和最为害怕的声音“噗-啊”,那是武器捅进身体以及被捅者惨叫的声音,最后,刘邦听到了令其一生都无法忘记的一句话:
“快跑啊!楚军杀过来了!”
是的,楚军来了,项羽来了。
项羽从齐地出发以后,彻夜狂奔,在凌晨时分到达了彭城西边的萧县,在这以后,项羽不做停留,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于破晓时分向城内的汉军发动了攻击,刘邦根本无法想象,深陷齐国泥潭的项羽,在大本营彭城丢失以后,竟然敢连夜跋涉上千里主动攻击自己,自己可是有五十六万人啊!
何止是刘邦没有想到,就连张良和陈平这两位顶级谋士都没有想到,可见项羽的确是中国军事史上少见的天才。
这一仗一直从早上打到中午,初一交战,由于汉军阵营中到处都充满着轻敌和快乐的情绪,所以这群草包根本无法与楚军抗衡,随即,汉军撤退到谷水与泗水附近,截止至目前为止,汉军战死者已有十余万。
更加要命的是,由于楚军是从西边杀过来的,这也就导致了汉军根本无法从西边原路撤退,只能向南边的山里逃窜,尽管如此,楚军还是没有停止追击,楚军一直追到了灵壁东面的睢水,然后在睢水,又有十余万汉军被楚军所杀,惨烈之势,以至于宽阔地睢水都被汉军的尸体所堵塞,为之不流。
到了这个地步,战争已经没有继续下去的可能了,彭城之战已经演变成了一场单方面的屠杀,甚至可以说是项羽在自己家里的沙盘上进行的一场红蓝演习,而其胜负自然也不用明说。
以上大致就是彭城之战的开始和过程,尽管战争进行的速度很快,但我们还是可以从稍纵即逝的间隙中找到几点值得我们后人学习的地方:
1:彭城之战再一次证明了,军队的素质要远比军队的数量重要的多,将领的军事能力会直接体现在军事过程和结果上。
2:五十六万人的军队可能还真不如五十六万头猪,至少猪被逼急了还会供人,而吓破了胆的士兵已经不能算士兵了。
3:狮子搏兔,全力以赴,轻敌乃兵家大忌。
不过比起刘邦的惨败,后面发生的事情则更加让后人津津乐道。
天命
当时汉军大败,刘邦本人更是被楚军里三层外三层给围成了肉粽,纵使汉军奋力拼杀,但不出意外的话,刘邦的脑袋搬家只是个时间问题了。
三年前,我从这里出发,历经千难险阻,好不容易拿下了关中,结果却因为项羽一句不行,我就要翻过重山峻险,远赴巴蜀。
三年后,我回来了,我想要夺回本来就属于的自己的一切,然后衣锦还乡,结果还是项羽。
一炷香之前,我还是五十六万军队的统领。
一炷香之后,我马上就要人头落地了。
就在刘邦闭上双眼,等待屠刀和自己的脖子来个亲密接触的前一秒,老天爷插手了。
根据我的推测,刘邦应该是一个无神论者,况且那个时候的中国还没有像佛教和道教这样的宗教组织,自然而然的,如来佛祖和太上老君也不会来干涉凡人之间的斗争,所以说如果刘邦当时真的有求于谁的话,那只能是老天爷了,非常碰巧,那天老天爷上班。
就在这最危急的时刻,战场上突然刮起了一阵大风,此时正值中午,遮天蔽日的风沙将本应阳光明媚,万里无云的天空掩埋,狂风夹杂着沙石,不偏不倚的迎面吹响楚军,在这种八级台风面前,四条腿的马都站不稳,更何况两条腿的人呢,就别提打仗了。
其实在我们中国的军事史上,打仗打到一半,劣势方依靠自然灾害扭转局势的并不在少数,有的时候别说沙尘暴了,掉陨石的都有,所以说呢,如果不是刘邦掌握了某种可以控制天气的核心科技的话,那就是老天爷的确是会庇佑某些人的。
在老天的帮助下,刘邦才得以带着十几个亲兵逃脱楚军的追击,不曾想,刘邦刚出了龙潭,却又入了虎穴!
在逃脱楚军追击最后的关键时刻,眼看马上就要脱困,突然,一位楚军将领横在了刘邦的面前,此人名叫丁公。
此时刘邦身边只有十几个卫兵,只要丁公一声令下,刘邦还是逃不过身首异处的结局。
如此看来,老天爷的那场大风只是为了捉弄一下刘邦而已,在他最绝望的时候给他希望,然后,再狠狠地把他扔进绝望的地狱里,唉,天恩难测啊!
面对杀气腾腾的丁公,刘邦就不要说什么组织成功的反击了,组织成功的逃跑都成了奢望,就在丁公准备手起刀落收下刘邦项上人头的时候,刘邦突然冷不丁的来了一句:
“哎呀,咱们两个都是当世数一数二的贤人,既然如此,阁下又为什么一定要杀死我呢?”
得了,就凭这句话,丁公这个大糊涂一狠心,决定做一次“楚奸”,他指挥手下,打开了包围圈,放走了刘邦。
丁公是不是贤人,我们不好说,但刘邦绝对不是贤人,考虑其出生时的景象,可能连是不是人都要打问号,数年之后,楚奸丁公将自尝恶果。
跑吧,刘邦,快跑吧!
人事
如果说之前的大风是老天开的玩笑,而丁公的网开一面是一时的心慈手软,那么下面咱们要讲述的这件事情,就是求人求天不如求自己的最真实案例。
直到彭城大败的时候,刘邦才想起来自己的家眷还在沛县,既然现在准备逃跑,如果不带上自己的老婆老爹孩子一起跑的话,那似乎是有点说不过去的,于是刘邦下令,派人前往沛县,接走吕雉,刘盈等人
这事情说起来也是滑稽,刘邦到彭城按理说时间也不短了,竟然一直没有想起自己家人,而且彭城和沛县都属徐州,二者距离并不是很远,不得不说,这是一个非常不顾家的男人。
不过项羽似乎比刘邦更加在乎他的家人,在进攻彭城的同时,项羽早早的就派人前往沛县,接走了刘太公和吕后,这也就导致刘邦没能带走自己的老爹和老婆,但是在逃跑的过程中,刘邦却有了意外的收获。
请注意,比起项羽突袭彭城,下面要说的这个故事,我认为是整个彭城之战的精华所在。
整个秦汉之际,不管是打胜仗时的进攻还是打败仗的逃跑,总会有一个人陪伴在刘邦的身边,此人不是张良,不是萧何,而是滕工,此次彭城兵败也不例外。
滕工也就是夏侯婴,他是刘邦的御用司机,在刘邦逃跑的时候,为刘邦驱车的人便是夏侯婴,途中,刘邦恰好遇到了他和吕雉所生的一儿一女,分别是孝惠帝刘盈和鲁元公主。
兵荒马乱的年代,父亲遇上了与自己失散多年的儿女,按照一个正常人类的思维,不,哪怕是按照一个正常动物的思维,在危难之时,父亲挺身而出,保护子女,这简直就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这话其实也没错,但是得分时候,至少在刘邦这里得分时候。
本来是一辆车,两个人,这样的重量勉强可以甩开楚军骑兵的追击,但是由于现在又加了两个人,变成了一辆车,四个人,尽管鲁元和孝惠的体重加起来可能连一百斤都没有,但重量增加以后的马车速度还是慢了下来,于是刘邦与楚国的骑兵的距离无可避免的缩短了。
危矣,这次换成刘邦危矣了!
然而就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候,刘邦竟然做出了一个令所有读史读到这里的人都无法相信的一个动作:他将刘盈和鲁元公主从疾驰的马车上给推了下去!
三次!光是有记载的就至少三次!
刘邦,这应该是你和吕雉亲生的吧!应该是亲生的吧!
这里我要说一句,自从刘邦沛县起兵以后,秦政府就把刘邦定义为了一个危害国家安全的恐怖分子,但又因为刘邦带兵在外,秦政府抓不到刘邦,于是乎秦朝的官吏就只好拿吕阿姨出气。
秦朝法律有一条我们说过的,连坐法,因此吕雉被刘邦连累从而入狱,在狱中,秦吏对年轻貌美的吕阿姨多有轻薄之举,幸好被刘邦的老乡,后任汉初御史大夫的任敖所救。
你们读到这,现在最想知道的肯定是吕阿姨在狱中的故事,不好意思,史书上全无详细的记载,我也不敢冒着被做成人彘(不建议大家吃饭的时候搜索这个词语)的危险去唐突吕后,并且我写上这个故事,其目的也不是让你们八卦吕后的。
实际上,自从刘邦和吕雉成亲开始,一直到刘邦去世,这么多年来,刘邦对吕阿姨是一直有亏欠的,不管是早期的不管不问,还是现在对孝惠,鲁元的所作所为,以及日后的“太子易主事件”,这一切加起来,都为将来吕雉对刘家,吕雉对汉家的决裂埋下伏笔。
且看今日域中,竟是谁家天下!
还有,当年那个轻薄了吕雉的秦吏,我给你个建议,请你识相点早点自杀,不然我可以保证,你日后的下场一定不止被做成人彘那个简单!
好在滕工夏侯婴是个善良的人,每当刘邦施展暴行的时候,夏侯婴总会停下车,然后把两个小娃娃抱在自己的身上,然后让再驾着马车继续逃跑,气的刘邦好几次拔剑就要砍向夏侯婴,责怪他拖延了自己逃跑的最佳时机。
我很难找到一些恰到好处的词语去形容刘邦和夏侯婴这种行为,也许只有用小人和好人才最为合适。
可能是楚国的骑兵被夏侯婴的善良所感动,也可能是夏侯婴驾驶马车的技术确实娴熟,总之,刘邦就这样跑掉了。
在彪悍的项羽前面,彭城一战,最后以联军的全面溃败以及刘邦的败逃而宣告结束。
刘邦这次的彭城七日游算是走到了终点,由于没有买票擅自进入西楚国的5A级景点彭城,被其主人项羽赶出了楚国地界。
在大战结束之余,我们来盘点一下战后双方各自的战果。
项羽:
大破刘邦五十六万联军!
杀敌总计二十余万!
伤者不计其数!
夺回彭城!
斩杀殷王司马卬!
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魏王豹等诸侯降楚!
刘邦:
一无所有!
欲戴其冠必受其重
刘邦,你的军队损失殆尽,你的盟友背叛了你,而你又抛妻弃子,背负了千古骂名,已经没有人能帮你了。
但你仍然还有机会,只要能打败项羽,只要能坐上那个位置,那么留存于你身上的一切耻辱都将变成耀眼的勋章,讲述着你光荣的过去,而任何对你的谩骂也终会变成悦耳的歌颂,留墨于丹青之上!
-----------------------------------------------------------------------------
愚见
我第一次读史记的时候,20岁不到,读到刘邦推孩这一段的时候,我颇有些为刘邦所不齿,想他项羽是何等的神勇,而你呢,丢儿弃女,而且还是在属下的面前,这绝不是一个男子汉大丈夫之所为。
最近一次读是27岁,工作了很多年,也认识了很多人,经历了很多事,再读到这一段的时候,我的感受还是不齿,但更多的则是畏惧。
一个人,究竟得狠心到什么程度,才能做出这种事情!
我常想,此时刘邦的身份绝不是儿子,丈夫或者父亲,而是一个领导,是啊,刘邦是一个领导,想到这里我就释然了。
刘邦推孩一事绝对不是件小事,按理说太史公应该将他收录在刘邦自己的本纪中,但值得玩味的是,高祖本纪里对此事只字未提,不过却十分详细的记录在了项羽本纪里。
其实司马迁的史记中,有很多很多地方都存在着前后矛盾的地方,但我不认为这是司马迁的疏忽,他受过那么大的苦难,同时又是一个那么执拗的人,这样的人,当他耗尽一身心血于一部书的时候,我想,他是绝不会允许自己的著作里面有一字一词一句的错误。
也许是他想表达什么,也许真是疏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