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一块名为汉的简

第四十五章 香消玉殒

一块名为汉的简 日月大同 5856 2024-07-06 15:39

  刘邦和韩信,所有的故事,所有的恩怨,所有的一切,所有的所有,都将在公元前196年的正月画上终点。

  其实早在汉中拜将的时候,我们就已预料到了这一天的到来,只是当这一天真的来临时,我们却又无法相信,结局竟然是如此的残忍。

  韩信的能耐,吕后是很清楚的,毕竟自己脚下的这大汉江山有一半是他打下来的,所以事到如今,最好的的办法便是立马发动长安城内仅剩的军队前往韩信的府邸,将其捉拿归案,至于是先审判还是先行刑,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先把人给攥手里。

  可问题是,拔了牙的老虎,终归还是老虎,他变不成温顺的猫咪,万一自己发动武装突击,要是打赢了还好,这一旦要是打输了,刘盈的太子之位先且不说,这大汉王朝搞不好就要改名换姓了。

  这可不是开玩笑的,现在刘邦大军出征在外,胜负未有定论,如若京城长安失火告急,后果不堪设想啊!

  那既然不能强攻,那就智取吧。

  请大家注意,这是吕后第一次正式登上政治和历史的舞台,但是刚刚出道的吕阿姨表现出的成熟和老道堪称可怕,所以,韩信输的不冤。

  吕后找来了萧何,和他商量对策,至于为什么不找别人偏偏找萧何,当然了,解铃还需系铃人。

  “请相国前去告诉韩信,就说陈豨已死,请淮阴侯速速入宫庆祝!”

  秒啊,真是秒!

  五年前,刘邦用伪游云梦的伎俩诱捕了韩信,五年后,吕雉准备用陈豨诈死的手段再次诱捕韩信(本案第三个疑点)。

  有道是: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此二人真乃天造地设的一对。

  伊人不在

  自从刘邦率军出征以后,韩信就这么一直待在长安城里,日复一日的翘首以盼刘邦的大军被陈豨牢牢拖住的消息,然而一天,两天,三天,一个月,三个月,半年时间过去了,除了杳无音信以外,还是杳无音信。

  韩信是幸运的,他终于还是等来了陈豨的消息。

  “报,萧相国求见!”

  据史书记载,自从被刘邦抓到京城以后,韩信虽然明面上还是朝中的大臣,但是实际上,已经处于半退休状态,不管是每日例行的早朝还是同僚们的拜见,韩信统统是能推就推,不能推的就谎称重病在身,想着法的给推掉。

  像这样深入简出,一概不见的生活,韩信已经习以为常,但是今天,看来是要破戒了,因为来者是萧何啊!

  “韩信啊,可找到你了,刚刚从陛下那里得到消息,陈豨已经被陛下剿灭了,这可是个大喜事。”

  “哦!”

  “快,咱们俩进宫好好庆祝一番,是的,我知道,你生病了,但是也要强撑着啊!”

  “哦!”

  韩信自然是不太相信陈豨会这么快的被刘邦灭掉,但是他更不愿相信,这个叫萧何的人会骗自己。

  他是萧何啊!

  走在陌生的街道里,看着面前无比熟悉的萧何,回忆就像倒带一样,一瞬间就把韩信带回到了从前。

  韩信想到了在自己年轻的时候,曾经受过胯下之辱。

  “嘿嘿,那又如何,今天我跪的下去,将来才能站的起来。”

  想起了自己投靠过的项梁。

  “哼,一个自大且狂妄的人!”

  想起了在项羽账下做执戟郎中的岁月。

  “言不听,计不用,无知之人!”

  想起了汉中拜将之时的无限风光。

  “以汉大将军的身份,出发!”

  想起了领军北伐的艰难困苦。

  “就差一点,就差那么一点点!”

  想起了威风凛凛的齐王宝座。

  “现在,我站起来了!”

  想起了垓下一战的四面楚歌。

  “是时候去解决那个西楚霸王!”

  终于,尘埃落定,韩信兑现了年少时的轻狂,他做到了。

  “我才是这个世界上唯一对得起“将军”这个名号的人,你不行,他更不行!”

  然而,美好的回忆却在这里戛然而止,转而,变成了充满屈辱和痛苦的叙述。

  齐王,楚王,淮阴侯,接下来......

  “不,不,不!”

  最后,韩信想起了萧何。

  那一年,在汉中一座不知名的大山里,一个人在前面跑,一个人在后面追。

  “请韩将军一定要跟我回去侍奉汉王,相信我,他是一个忠厚长者,一定不会亏待你的。”

  就这样,我在他的带领下,再次回到了这个地方。

  “淮阴侯,到了!”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吱-呀”

  萧何推开了长乐宫的宫门。

  “淮阴侯,快进去吧,皇后等你很久了。”

  “吱-呀”

  看着韩信的身影一点一点的隐没在了长乐宫的阴影里,萧何缓慢的关上了长乐宫的宫门。

  “天予不取,必受其咎”

  哈哈,我悔不听蒯通之言!

  公元前196年春,吕后,萧何杀韩信于长乐宫钟室,后夷其三族。

  结束了?

  结束了,一切都结束了。

  破案

  韩信同学,请你不要激动,先坐下,我们都知道,你有很多话要说,没关系,请把时间交给我。

  此时此刻,想必大家最想知道的就是韩信究竟有没有谋反,非常抱歉,这个答案,其实我也不知道。

  你们先别急骂我,因为这个问题别说是我了,在过去的这两千年时间里,各大史学家,各路专家已经争吵过无数次了,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反正是各家入各眼,谁也不让谁。

  本人反复观看了韩信的传记以后,我发现,韩信谋反一案在逻辑上,一共有四个说不通的地方,所以此四个地方可直接证明韩信谋反纯属子虚乌有,乃是有心之人的附会之言。

  可问题是,在一点点抽丝剥茧以后,我们会发现,这四处可疑的记载又均可找到正当理由将其一一驳斥,且反之亦然。

  为了能让同学们更加清晰的了解到这四处记载,现在,让我们开一场迟来了两千年的辩论大会,目的,证明韩信有罪或者无罪。

  有请双方辩手,登场!

  正反观点:韩信之死是自己谋反败露,咎由自取,那叫死有余辜。

  反方观点:韩信之死是他人有意为之,冤杀功臣,那叫不白之冤。

  疑点一:密室谋划-蹊跷。

  咱们现在回过头来看整个韩信谋反事件以后,我们不难发现,陈豨扮演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同谋。

  我们可以理解陈豨去找韩信,崇拜嘛,可是陈豨刚到还没坐下呢,你韩信怎么就和人家商量造反了,人家就是来告个别而已,而且你不是支开了左右嘛,那为什么会有第三个,第四个人知道这件事呢?

  正方:这正好说明此事韩信和陈豨早有预谋,不然韩信怎么能直言不讳,大谈谋反论调,并且韩信连樊哙都看不上,又为什么会看得上这个陈豨呢,如果不是事先商量好的,谁信啊。

  幸好最后是隔墙有耳,阴谋泄露。

  反方:公元前197年的时候,彭越和英布这二位名将尚在,按照强强联手,做大做强的原则,找他们二人总比找一个名不见经传的陈豨做同谋,要靠谱的多吧。

  所以韩信和陈豨密谋一事很明显是胡说八道,他人杜纂之言。

  另外,就算真有这个告密者,又怎么能保证他不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哥哥而诬告韩信呢?

  两位选手说的都有道理,第一回合,打平。

  好,现在双方辩手已经渐入佳境,为了能看到双方发挥出更好的技战术水平,现在,我们问出第二个问题。

  疑点二:作案手法-拙劣。

  韩信原本想要趁京城防御空虚之际,持皇帝手谕,调度长安城内的罪犯以及奴隶袭击吕后,夺取汉政府的控制权。

  可问题出现了,虽然关中的大部分军队被刘邦带走了,但是皇宫之内尚有号称西汉最强战力的南北军,并且数量不在少数,南北军加在一起,至少有四万人,韩信出兵一向谨慎,为何此次要冒这般风险?

  正方:韩信背水一战,你们承不承认?

  承认。

  潍水一战,你们承不承认?

  承认。

  那不就行了吗,尽管是一群乌合之众,但是胜在韩信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毕竟以少胜多是韩信的看家本领,所以四万军士又如何,而且当年韩信自己也说过,最好的武器就是“置之死地而后生”。

  所以,此事合情合理,无需大惊小怪。

  反方:哈哈,这条记载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字里行间丝毫无法让人信服。

  首先,咱们不论你打不打的过,人数不多不多,就一点,你武器和盔甲哪里来?

  难不成韩信让一群赤身裸体的人拿着搬砖去拍南北军?

  其次,韩信只是一个被软禁的犯人,他有什么权利用皇帝的诏令去释放犯人,大家都知道,此时相国萧何尚在京城,没有他的应允,韩信怎么可能带的走一兵一卒?

  综上所述,这明显就是他人的戏谑之言,恶意中伤韩信。

  第二回合,打平。

  精彩,真是精彩啊,观众朋友们,好一场唇枪舌剑又不见硝烟的战争,接下来,正反会提出什么观点,而反方又会如何反扑呢?

  疑点三:审判过程-草率。

  吕后通过告密者得知了韩信谋反的计划,那按理说,秉承法制社会,依法执法的原则,吕后应该先派人调查一下此事是真是假,然后再商议对策,可现在吕后直接就给韩信定了谋反罪,最后不加审判的就杀掉了韩信,是否太过草率了呢?

  正方:这还有什么草率的,言之凿凿的谋反已经板上钉钉的事实了,大家伙想想,为什么吕后放着手上最精锐的南北军不用,偏偏要萧何去骗韩信呢?

  就是因为担心韩信狗急跳墙,拼死一搏,至于为何不审判查明事实真相,可笑,韩信谋反已经被吕后,萧何坐实,所以无需审判,难道叛国罪还有被宽恕的可能吗?

  反方:不然。

  韩信一生为人光明磊落,正所谓是“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吕后来请我,无所谓啊,因为我韩信问心无愧,当然可以处之泰然的进宫啊。

  倒是吕雉不经审判,随意杀害忠良的这种行为,恰好说明了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这和意欲杀于谦,莫须有杀岳飞有什么区别。

  这是谋反吗,这是谋杀!

  况且韩信何许人也,是你吕雉说杀就杀的吗,这其中吕雉有没有得到刘邦的暗示或者明示,还两说着呢!

  第三回合,打平。

  经过了三个回合紧张激烈的角逐,正反双方在比赛中表现出了极高的参赛水准,希望在第四回合的较量中,双方可以可以再接再厉,戒骄戒躁,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

  疑点四:作案动机-不明。

  韩信当年做齐王,做楚王的时候,有那么多好的机会反,但是他却没有反,为什么如今成为了淮阴侯以后,却毅然决然的造反了呢?

  此事如果无法解释清楚,恐怕难以服众啊!

  正方:这还需要解释吗,答案不是很明显的吗!

  他为齐王之时不反,那是因为他是齐王,他已经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了,所以齐王韩信不需要谋反。

  但是到了楚王的时候就不一样了,记不记得楚王韩信当年曾经说过一句“信欲发兵反,自度无罪”?

  记得!

  你看看,当他被削成楚王的那个时候,韩信就已经在反和不反的边缘摇摆不定了,只是他对刘邦尚且保留着一丝幻想而已。

  然而现实打碎了幻想,刘邦夺走了韩信的楚王,削成淮阴侯,这种巨大的心理落差就是最好的犯罪动机。

  综上所述,韩信谋反一案,证据确凿,杀之,天道轮回!

  反方:可笑。

  当年韩信,项羽,刘邦三分天下之时,韩信手握三十万重兵尚且称臣不反,现在沦为一个阶下囚了,然后他发动奴隶和罪犯去造反,这说的通吗?

  正方:你放屁!

  反方:你他娘的才放屁!

  大家好,我是主持人,本着比赛第一,友谊第二的竞技精神,此次辩论大会就在这愉快,和谐的氛围中结束了,感谢各位的观看,再见。

  差点忘了,我们来公布一下此次辩论大会的结果---结果就是没有结果。

  “可是我真的没有......”

  算了吧,已经不重要了,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韩信,你的功过是非对错,姑且就留待后人评说吧。

  传说

  韩信,他就好像是一个游走于江湖的侠客,生于天地之间,在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以后,他深藏功名,了事拂衣,又归于天地之间,不带走一片云彩。尽管韩信的故事最后并没有以善终收尾,但是我们不能否认也无法否认他的功绩。

  作为大汉王朝四百年时间里最璀璨的一颗将星,虽然时间不长,但是那一瞬间爆发出来的光芒,便足以称得上是永恒。

  我想,“最”这个形容词,韩信是当之无愧的,所以,我们非常感觉你给我们带来了这么一段精彩万分的故事。

  最后,在离别之前,请让我们最后一次为你正名:

  天纵英才走四方

  胯下之辱又何妨

  执戟郎中谋王霸

  治粟校尉震华夏

  志吞六合剑东指

  五国兴亡不由他

  齐王楚王淮阴侯

  伪游云梦阶下囚

  命丧长乐钟室祸

  莫要人言萧何过

  高祖霸王天下知

  人间再无无双士

  问谁能横刀立马

  唯我韩信大将军!

  -------------------------------------------------------------------------------

  愚见

  两千年来,无数的文人骚客都在争论一个问题,也是我们直到今天都在喋喋不休的一个问题,韩信到底有没有谋反?

  各位,我可以很负责任的告诉你们,韩信的确谋反了,因为史书上是这么写的。

  历史的真实面貌只不过是一个美丽的谎言再加上成河的鲜血,仅此而已。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