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公元220年,后汉建安二十五年正月,魏王曹操去世,其子曹丕继承王位。同年十月,曹丕篡汉,建立魏国,后汉灭亡。
公元221年,曹丕篡汉建魏后,刘备于成都称帝,国号‘汉’,年号‘章武’。为了区别于刘邦建立的前汉,刘玄建立的玄汉,刘秀建立的后汉,此汉亦被称之为季汉。前汉、玄汉、后汉与季汉并称汉朝。
公元223年,季汉章武三年四月,刘备病逝。五月,太子刘禅在成都继位,大赦天下,改元建兴。
公元227年,季汉建兴五年,汉丞相武乡侯诸葛亮治军汉中,在决定北伐魏国前为皇帝刘禅上疏曰: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时光如水。
此时已是公元257年,季汉延熙二十年。三十年前诸葛亮北伐前上疏所提如诸葛亮、郭攸之、费祎、董允、向宠,未提如赵云、杨仪、魏延、蒋琬、张嶷、吴懿、陈式、陈到、李恢、马岱、吴班、高翔、王平、句扶、马忠、邓芝、马谡等文臣武将凋零殆尽,精卒损失过半。到了此时,三十年前上疏文中所提之‘危急存亡之秋’的时刻,终于到来了。诸葛亮没有看到它,上面离去的众臣也没看到它,然而它就像天意,终究是无法躲避。
在此危急存亡之秋,季汉又将发生哪些故事,他最后的结局又将如何,请看下文。
(正文)
三十年前,诸葛亮首次北伐,当汉国大军来到凉州天水冀县时,遇到了一个人,那便是姜维。
姜维,字伯约,凉州天水郡冀人。姜维的父亲叫姜冏,当时官职是天水郡功曹。在后汉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凉州地区爆发大规模叛乱,马超向张鲁借兵会同韩遂、羌、戎族等攻打凉州,凉州大部地区被叛军夺去,唯天水郡在太守姜叙等率领下顽强抵抗。于是马超决定猛攻天水郡冀县,而姜冏奉太守之命镇守于此。马超多次劝降,姜冏皆不从,于是双方交战,冀县城破,姜冏为太守姜叙断后,阵亡。姜冏之子姜维时年十三岁。后来朝廷平定叛乱,姜维因父殉于国事,被赐官中郎、天水郡参军。
后来曹丕篡汉(公元220年),魏国建立,姜维时年十九岁,不得不接受命运的安排,从一名汉将变为了魏将。而因父殉于汉室,所以姜维内心一直存有汉室。
再到季汉建兴六年(公元228年),诸葛亮出祁山,当时姜维和天水郡功曹梁绪、主簿尹赏、主记梁虔等随从太守马遵在各地巡查,马遵得知诸葛亮大军到来,各地都在响应诸葛亮,怀疑姜维等人也有异心,于是抛弃姜维等人,连夜随时任雍州刺史射阳亭侯郭淮逃往上邽。姜维等人追到上邽,然而上邽城门已闭,姜维不能入。姜维无奈返回冀县,而冀县也禁闭城门,姜维亦不能入。此时诸葛亮大军已经来到冀县,姜维走投无路,投降诸葛亮。姜维便从魏将恢复为汉将。
被诸葛亮收服时,姜维年二十七岁。到如今,姜维已经五十六岁。
正所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姜维已继承诸葛亮遗志,率领汉军北伐抗魏。
在最近的几次北伐中,姜维在局部地区取得了一些斩获,让人看到了一丝光复汉室的希望,然而这些斩获和希望却又是多么的微不足道,是无法从根本上扭转国事。而在去年,段谷之战,姜维被魏将邓艾伏击。不仅损失精锐千计,更使得整个北伐事业走向转折。陇西地区的羌、胡羽翼不再支持姜维,蜀中百姓与成都朝廷对他也不断抱怨,姜维无奈只得从前线返回成都,自贬谢罪,平息各部。
然而,在姜维返回成都后不久,魏国国内又出事了,什么事,淮南三叛。
淮南,是个神奇的地方,这里的三代主官王凌、毌丘俭与文钦、诸葛诞,为了对抗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先后发动叛乱。
第一次王凌之叛是魏国嘉平三年(公元251年),结果是司马懿率军征讨,王凌事败自杀。
第二次毌丘俭和文钦之叛是魏国正元二年(公元255年),结果是司马师大破淮南军,毌丘俭被杀,文钦逃亡吴国。
那么这第三次诸葛诞之叛,又是个什么情况呢?
此时是魏甘露二年(公元257年),诸葛亮族弟(一称堂弟),魏国征东大将军高平侯诸葛诞,他在司马父子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三人不断铲除支持曹魏势力的情况下,越发不安、害怕。特别是去年年末,司马昭的手下贾充跑到淮南试探他,贾充回去后给司马昭说了很多话,司马昭因此生疑,调他到朝廷担任司空。司空这个职位虽然位列三公(后汉三公为太尉、司徒、司空),职位很高,但没有兵权。等于让他进入京城就此架空,东线所有军马便都会被司马昭掌控。诸葛诞收到调令,是越想越怕,越怕越想自保。终于在这年五月杀扬州刺史乐綝而叛,他拥有的军队人数超过十五万,征集的粮食足够吃一年,据守淮南寿春城,对抗司马昭。
反叛后,诸葛诞又派吴纲、儿子诸葛靓联系吴国。吴国便出动数万大军,由文钦、唐咨、全怿等率领,吴军趁包围圈未成时突入寿春城内支援,孙綝、朱异、丁奉、黎斐等作为外线支援。
同年七月,魏大都督大将军高都公司马昭携带小皇帝曹髦及郭太后一行,率青、徐、荆、豫及关中部分军队组成二十六万大军东征讨伐诸葛诞。
同月,司马昭驻屯丘头,派镇东将军王基及安东将军陈骞包围寿春,派石苞、胡质及州泰领兵抵抗吴援。
于是在淮南寿春城下,叛军诸葛诞、吴国援军、司马昭军,三方共四、五十万人云集,这场被誉为三国时代规模最大的战役,全面爆发。
淮南三叛的爆发,使季汉朝廷看到了北伐胜利的希望。姜维亦燃起雄心,请求出战。季汉朝廷当即命令后将军行大将军事凉州刺史平襄侯姜维率军北伐。
就这样,姜维与季汉的北伐事业,又将续写。
姜维领命后,即刻整顿兵马,出征前线。
关于姜维北伐军的人数,最多能调动五万人。为何是五万?
因为在季汉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五丈原之战后,国家休养生息了二十年,国力有一定的恢复,但是跟随刘备、诸葛亮、马超等四方而来的军士不断老去,仅靠蜀中一地不能补给,所以之后再也没有能力组织十万人的北伐军。姜维能带五万人已是极限。
那这五万人的具体组成情况又如何。
王牌部队之虎步兵,这是姜维起家的部队。当年姜维归汉后,诸葛亮让他统领中虎步兵五六千人。虎步兵整体分左、中、右三部,巅峰兵力近两万。虎步兵是擅长正面对抗的重装步兵,武器以枪矛与盾为主。也有一定数量适合短兵格斗的刀兵和斧兵。五丈原之战结束,汉军后撤,司马懿追来,姜维率虎步兵调转战旗,列阵迎战,司马懿惊愕,担心诸葛亮诈死,于是退兵。骗退司马懿后,姜维率军退回汉中。之后姜维逐渐统领全部虎步兵,并扩建为益州虎步兵、凉州虎步兵二部,以此为基础,作北伐军的主力兵种。
精英部队之连弩士,这是一支射击部队。兵员主要来自于蜀东南的涪陵郡。诸葛亮曾经从涪陵郡中征收三千青壮男丁组成连弩士,后来邓芝迁徙涪陵郡豪帅五千户为兵户,组成猎射官。他们的装备非常好,使用诸葛亮参与改进的一种连弩,名元戎弩,又称损益连弩,民间称诸葛连弩。这个连弩能够一次发射十箭,杀伤力惊人。有一次汉军北伐因粮尽退军,司马懿让张郃率军追击,诸葛亮命令连弩士在木门设伏。魏军一进伏击圈,连弩士居高临下,万箭齐发,张郃被射中右膝,不久死去。射击部队是一种以火力压制为主的战术利器。但因为连弩生产难度较高,箭矢必须为特制,所以这支部队不适合大量配置。人数一般保持在三到五千。
特种部队之无当飞军,这是一支山地部队。诸葛亮南征时,把南中地区的夷族、青羌等劲卒征召入伍,他们身披铁甲,能翻山越岭,擅长山地与防守作战。他们的老长官是马谡、王平,后来为张嶷。这支部队在历次战争中损失较大,所以后来数量有限。
骑兵部队,一部分是马超、马岱旧部。一部分是诸葛亮拿下阴平、武都地区后获得凉州马而扩建。再有一部分是后来姜维经略陇西所增加的骑兵。但季汉一直偏爱步兵,所以配置骑兵的人数一般只有几千。
另外,从诸葛亮到姜维,都有招揽边区羌、胡为羽翼的传统。羌、胡一直是生活在西北边区的游牧民族。羌、胡人的特点是骁勇善战,只是有些反复无常,谁强就跟谁,谁给自己好处就帮谁。姜维是天水人,天水是汉与羌、胡杂居之地,所以他和羌、胡人很熟悉,对于招揽羌、胡更是得心应手。他每次招揽羌胡兵的人数不详,少则几千,多则万计。
姜维的北伐军在总体上继承了诸葛亮时代以步兵为主,精英、特种兵为辅,骑兵协同的配置特点。而姜维为弥补北伐军人数不足的问题,所以更为频繁联络羌、胡。
一支五万人的军队,人数虽不够强势,但毕竟是国之精锐。在往年的北伐中,姜维北伐所消灭的敌军总数已经远超诸葛亮北伐时期。所以其战斗力不可小觑。
姜维在汉中整军完毕后,即率军北伐。
说到北伐,就需要说一下汉国进攻魏国最主要的几条行军路线。
最好走的路线是西线的祁山道,也叫陇西道。此道是诸葛亮和姜维北伐都选择过的,可以由此进攻陇西诸郡,如陇西、南安、天水、广魏和安定。占领了陇西,就能控制凉州,然后步步为营,吞食整个西部,占领整个潼关以西。
其次是中线的陈仓道,也叫故道,这是一条险道,北口为散关,南口为阳平关。楚汉时期,韩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就是走的此道。
再其次是中线的褒斜道,此道北口为斜峪口,南口为褒谷口。斜峪口可至郿县、武功,进图长安。诸葛亮第一次北伐让赵云做疑兵,以及最后一次北伐都是走的此道。
再之后是中线的傥骆道,也称为骆谷道,北口为骆谷,南口为傥水河口。这条道路非常险峻,所以诸葛亮一生从未走过。之前魏国大将军武安侯曹爽南下汉中时走过此道,便发生兴势之战,魏国失败,牛马骡驴多死,民夷号泣道路。
还有一条是东线的子午道,北口为子谷,南口为午谷。此道的优点是可以直扑长安。之前魏延有过提议,但诸葛亮、姜维两代军事主官,在数次的北伐中从未选过。之前魏国大司马邵陵侯曹真南下汉中走过,结果遭遇连绵秋雨,道路损坏严重,一个月时间走了一半路程,只得撤退。此道被认为是所有五条道路中最为险峻的道路。
除了这五条陆路,另外还有一条东线水路。由汉中沿汉水、沔水东下进攻上庸、魏兴,再图襄阳、樊城。这是大司马蒋琬执政时期提出的军事道路。可是水陆进军的问题是出兵容易,万一遭遇失败退回困难,造成大量人马、物资深陷绝境。所以过于危险,汉国朝中不太接受此道。
以上就是汉国进攻魏国最主要的六条路线。
那么六条路线中姜维这次会选哪条?中线的傥骆道,也就是骆谷道。姜维选他有三点原因。
第一是部下建议。姜维手下有一个将领叫夏侯霸,字仲权,豫州沛国谯人。夏侯霸是夏侯渊的次子,本是魏国将领,他作战勇猛,常年在陇西地区和姜维作战,双方基本是平手,谁都占不到便宜。后来司马懿发动政变,杀死原来执掌魏国大权的大将军武安侯曹爽,夏侯家和曹家历来关系密切。司马懿收拾曹家顺带也会收拾夏侯家,征西将军昌陵乡侯夏侯玄便被司马懿召回京城,夺去兵权。右将军、征蜀护军博昌亭侯夏侯霸见夏侯玄执意去京城,而他又与新任征西将军郭淮不和,因此感到害怕。因为夏侯霸的从妹是张飞之妻,张飞长女和次女先后封为皇帝刘禅的皇后。所以按辈分,夏侯霸是当今季汉皇帝刘禅的二舅,因为有了这层关系,夏侯霸决定南下归汉。夏侯霸到达阴平时,迷路,粮尽遇困。刘禅听到消息后便派人到阴平把他接到成都,加以安慰,告诉他其父夏侯渊是死于乱军之中,舅、侄之间很快攀上亲家,刘禅便拜夏侯霸为车骑将军。
探讨一下夏侯霸的内心,其实是非常苦闷的。魏国被司马家所掌控,曹家和夏侯家的后代无能,几近衰亡。而自己因为跑得快才免于灾祸,和刘禅家有特殊关系才得以重用。所以在夏侯霸的内心深处一直想找机会教训一下司马家,便积极参加姜维北伐。夏侯霸因为早期随父夏侯渊征战多年,后又常年对抗姜维,所以很熟悉西北地理、风情。这次姜维所选择的北伐进军路线很有可能就是夏侯霸的建议。
第二是寻求改变。姜维数次北伐几乎走的都是祁山道。不仅仅是因为这个道路好走,更因为姜维本身是凉州刺史,他需要经营凉州,所以造成郭淮、夏侯霸(归汉前)、徐质、王经、陈泰、邓艾等魏国西线主力云集凉州陇西地区。而如果选择走东线骆谷道,这是一条完全不同的军事路线,目的是为了进图关中。又因关中部分军队已被司马昭抽去淮南战场,所以关中防备力量被削弱,便可以趁机而入。
第三是建功立业。姜维的军事实力是很强的,有过斩杀魏将徐质,击败雍州刺史王经的案例。但在去年段谷之役,败得太惨,所以自贬为后将军行大将军事。姜维希望能尽快建功立业,便可通过战功恢复自己的职位。而进军此时魏国防守薄弱的关中地区,比去陇西死磕邓艾更有前景。
所以在种种原因之下,姜维来了,他选择了骆谷道,他要翻越秦川,震动关中。
此时,汉国执行北伐的两位军事主官,姜维与夏侯霸,都是降将出身,都是被迫归国,却一同带领大军一路向北。这对于军人的他们来讲,真有一种特殊的滋味。
骆谷道上,五十六岁的姜维,身披战甲,手使长枪,目视秦川,内心踌躇。对着身边的夏侯霸,道:“仲权,你可知此为我第几次出师北伐。”
夏侯霸想了片刻,道:“可是第五六次。”
姜维笑了笑,道:“少也,从延熙元年到延熙二十年,我领导大小规模北伐加在一起已是第十次。”
夏侯霸感慨道:“十次,将军令人佩服。”
姜维看着前方,道:“大军还有多久才能走出骆谷谷口。”
夏侯霸也看着前方,道:“以目前之情况,再有二至三天即可。”
姜维点头,道:“要这么说,先锋已接近谷口,你我亦要加快行军,传令,全军加速前进!”
夏侯霸道:“诺!”即对全军道:“加速前进!全军加速前进!”
于是全军由步行改为跑步,加快前往谷口。
此时,担任全军先锋的两位将军,一位叫王嗣,一位叫傅佥。
王嗣,字承宗,益州犍为郡资中人,做过西安围督,后来为汶山太守加安远将军,这人为人忠厚,恩信羌、胡,对于维护汉国边境稳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说到王嗣,可以再说说汶山郡。
汶山郡被称之为成都的西大门。它一直是少数民族,特别是羌、胡聚集地。秦时属湔氐道。前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置汶山郡。这个郡因为离中原王朝较远,又有山路不便交通,所以中原朝廷经常疏于管理。刘备建立季汉后,汶山郡又归于季汉。但刘备一直忙于对付孙权,也就按部就班,没有增强管理。诸葛亮平定南中后,志在北伐,也没有亲自治理。在这种情况下,造成汶山当地很多人开始觉得可以叛离中原了,于是在季汉建兴九年(公元231年),当地发生叛乱。朝廷得知后,派遣姜维、马忠、张嶷三位将军领兵平定。到了季汉延熙十年(公元247年),汶山郡平康县发生叛乱,时任卫将军凉州刺史姜维第二次率军出征,又平定了当地。这次姜维在当地筑城,此城便被当地百姓俗称‘姜维城’。姜维、汶山太守王嗣等共同经营汶山郡。很多部落的酋长或归顺朝廷,或结交友谊。朝廷用盐和茶叶从当地部落手里换得马匹和药材。王嗣更亲自组织盐、茶、丝绸和玉器到山区与众部落进行交易。姜维、王嗣致力开发中华西土,建立城邑,鼓励农业,加强贸易,使得西土地区与中原文明的联系更为紧密。
这次姜维北伐,王嗣积极参加。不仅召集了汶山郡的羌胡兵,更给北伐军提供了大量马、牛、羊及军粮等物资。
傅佥,荆州义阳郡人,名将傅肜之子。他父亲傅肜当年随刘备参加夷陵之战,讨伐东吴,遭遇兵败,断后战死。朝廷便拜傅肜之子傅佥为官,傅佥因长于谋略,颇有胆勇,受到姜维喜爱,姜维历次北伐皆带他参加。
王嗣和傅佥,便是这次北伐军先锋军的主将与副将。
这时探马飞快赶到王嗣、傅佥身前,道:“将军,前方就是谷口。”
二人停下马来,王嗣看着前方,隐约能看到魏国旗帜,道:“这前方五里开外,果然是谷口,谷口关楼之上树有旗帜,必然有魏兵把手,看来一场恶战即将来临。”
傅佥道:“没什么大不了,请让我去破关斩旗。”
王嗣看着探马,道:“你再去打探。”待探马离开后,王嗣对傅佥道:“别着急,今我军还未了解敌军虚实,贸然出击十分危险。”
傅佥道:“王将军,魏国没有可能在谷口安排重兵,而我手上可有三千精锐,若凭精锐还拿不下关口,那我可以去自刎谢罪,请让我进军。”
见傅佥提枪欲去,王嗣再劝道:“傅将军,我知你手上有精锐,但这里我是主将,你是副将,我需要你再等等。”
傅佥无奈放下枪来,道:“你真是好烦人。”
王嗣道:“要不你收下精锐留着以后再用,我在汶山组建一支羌胡兵,勇猛强悍,却未有使用,这次就由我去拿下谷口更为合适。”
傅佥连忙道:“不行不行,王将军是主将,哪有主将亲自冲锋陷阵之道理。况且姜将军有军令,若遇敌情,令我先上,我若战死,你则继之。”
王嗣叹了口气,道:“罢了,既然你用军令来说,我也没办法。你想拿头功?我成全你,等会儿探马回来,我就命你出击。”
傅佥道:“王将军,看我一个时辰之内为全军下谷口,之后全军便可进军沈岭!”傅佥道后便又提起枪来,冲了上去。
王嗣急忙道:“等等,探马还没回来!”
傅佥道:“等探马回来就来不及也,你可知兵贵神速!”
王嗣道:“你当心点!”
于是傅佥便率领本部军马冲锋在前,他要为全军北伐夺下第一个军事据点——骆谷谷口。
那么傅佥能否顺利拿下谷口,请看下一章:进军沈岭北伐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