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章说了楚国迁都彭城是宋义的建议,楚军各位将军没有反对。这章来说说,楚国迁都彭城之后的君臣关系和项羽为何要怒杀宋义,向怀王禀报,发兵救赵。
一、楚国君臣商讨北上救赵
章邯在定陶大败项梁后,项梁新丧,楚国举国哀悼,虽然楚国士气低落,但是楚国的主要军事骨干却毫发无损,加之项梁新丧举国同仇敌忾,章邯认为没有十足地把握打赢楚军,就没有必要与项羽正面硬碰硬。章邯觉得北上击赵,把诸侯国的军队引上河北巨鹿的平原一带打阵地战,有利于秦国骑兵军团和步兵军团作战,所以章邯没有趁楚国丧事而乘势攻取盱眙,而是北渡黄河击赵。
赵国战国时期乃四战之地,赵国骑兵曾经辉煌一时,但是已今非昔比,这时的赵国只是陈胜部将武臣、陈餘、张耳等人扶持起来的羸弱赵国,也就区区几万万兵马,不可能是章邯二十几万兵马的对手。
赵国与魏、齐、楚、燕、韩五国接壤,唇寒齿亡,赵国的生死直接关乎其他各国的存亡,秦军主将章邯想在赵国的巨鹿城来个围点打援,引诱诸侯联军在河北打一个阵地歼灭战,来个一劳永逸,岂不是更好!
章邯在北渡黄河,率军进入赵国地界后,很快攻下邯郸(原赵国都城),赵王歇和张耳闻讯后急忙从赵国新建都城信都逃往巨鹿(今河北平乡)。此时楚国为了安葬项梁,并把都城迁往彭城。楚怀王趁着项羽、范增等人在给项梁挂孝哀悼的丧事期间,封项羽为鲁公,封吕臣为司徒,封吕臣父亲吕青为令尹,变相地解除了项羽与吕臣的兵权;还封刘邦为武安侯,并以驻兵在砀地,封刘邦为砀郡之长,是在提拔刘邦和扶持刘邦势力的发展。
章邯对巨鹿城围而不攻,赵王焦急万分,无奈只能派出使者,向魏、齐、楚、燕、韩等各路诸侯求救。这五路诸侯国当中,除了楚国的军事实力可与章邯率领的20多万秦军有得一拼,其他诸侯国皆胆颤心惊,因为他们知道,如果没有楚国的参战,单凭魏、齐、韩、燕四国救赵,况且还有王离20万的长城兵团南下赵地虎视眈眈,那无疑就是以卵击石。
公元前208年9月,赵国使者跌跌撞撞地来到楚国,见了怀王就扑通跪在地哭泣:“大王,我王被章邯二十几万秦军围困在巨鹿城至今已一个多月,城内兵少粮缺,望大王速速派援兵救赵。”
怀王故作焦急的样子安慰使者说:“寡人的楚国与秦军有不共戴天之仇,寡人不日,即刻派兵北上援赵。”
赵国使者来楚国向怀王求救的事情,项羽知道二话不说马上跑到怀王面前大声吼道:“大王,我叔父丧事已毕,还望大王速速派我等领兵北上灭秦救赵,以报我叔父之仇和雪国仇家恨。”
怀王压住怒火的说:“鲁公,明天朝会,寡人要与朝中各位大臣商量后再决定,还望项将军稍安勿躁先回府休息。”
项羽听怀王这么一说,也不急一天时间,怏怏不乐地走了。项羽走后,怀王马上召唤宋义说:“宋爱卿,明天早朝商议北上救赵灭秦之事,谁可为我军主帅?”
宋义犹豫了一下,半响才说出口:“主帅之事,还请大王定夺。”
怀王那期待的眼神望着宋义说:“寡人听齐国使者显陵君说宋爱卿在定陶出使齐国时,预言武信君会被章邯打败,叫他路上慢点走,之后项梁果然在定陶战败,显陵君才幸免于难。”
宋义诚惶诚恐地说:“大王过奖了。自古胜败乃兵家常事,当时我见项将军们在东阿打了胜战,项羽斩了李斯之子李由。武信君又兵分三路追击秦军,将士们为之欢庆时而置酒为乐,大有骄惰之形,故随口一说,不料却成……。”
次日早朝,楚怀王坐在朝堂之上,居于大殿中央处,宋义、项羽、范增、陈婴、桓楚、于英、季布、钟离昧、吕臣、吕青、英布、蒲将军、刘邦、萧何、曹参、樊哙等文武大臣站于朝堂左右两边。文官宋义站在大殿中央左边前头,武将项羽站在大殿中央右边前头。
怀王看到各路将领都来于是就说:“昨日赵国派使者求救,说章邯围困赵王于巨鹿一个多月,过一个月就要入冬了,劳师远征战备物资是否困难,派多少兵马北上……?”
陈婴先上奏说:“大王,我军迁都彭城已有两三月,武信君丧事已办完,我军厉兵秣马、养精蓄锐多时,现已兵精粮足,当可北上救赵灭秦。”
桓楚说:“武信君死于秦军屠刀之下,我等将士早已磨刀霍霍,盼望大王举全国之兵为武信君报仇诛灭暴秦,还天下百姓安宁之日。”
吕臣说:“大王,发兵救赵灭秦之事,宜早不宜迟,还望大王即刻下令发兵北上,一战定乾坤。”
很多将领纷纷发言,皆赞成即刻发兵北上救赵灭秦。唯有项羽、范增、刘邦、萧何等几个人没有发言。怀王看向刘邦说:“武安侯,你怎么看?”
刘邦说:“出兵北上救赵灭秦那是一定要的,但秦兵章邯对巨鹿围而不攻,想以逸待劳,引诱我军前去决战。最近招募了一些新兵,但新兵未上过战场,可用来保卫王城一带。我军尚有10万精兵,可以一战。章邯把秦朝百分之八九十的正规军调到了巨鹿,咸阳定然空虚。大王可派我军主力由项羽将军指挥前往巨鹿救赵,消灭章邯的秦军主力,再派一支偏师绕小道西进,趁咸阳空虚,到时胡亥、赵高必然会命章邯调兵回防,如此章邯在巨鹿的秦军就会顾此失彼,到时诸侯军队若是能加进我军主力,那我军声势更盛,灭秦指日可待!”
范增见刘邦发完言,也站出来开始发言说:“老臣也赞同刘邦这样的打法,至于派多少兵北上,谁人为主帅,还需大王定夺!”
这时宋义出来反驳刘邦和范增说道:“秦国暴政以来,天下百姓已怨声载道,最近一年战争频繁,百姓苦不堪言。如今要动大军北上救赵,带甲十万,所需费用无数……天气马上就要进入寒冬时节,且我楚国刚迁都彭城不久,国事繁忙,百废待兴,当以明年开春再以出兵更为妥当。”
这时以宋义为主的主和的文官集团,以项羽为主的主战的武将集团,双方争得面红耳赤互不相让。
以项羽为首的武将集团的武将纷纷建议必须马上北上救赵,不然等秦军消灭赵国和各诸侯后,就会集中兵力来专门对付楚国,到时楚国就有亡国的危险。以宋义为主的文官集团,主张来年再出兵。双方吵的不可开交。
没办法,怀王这时只能出来圆场:“各位爱卿别争了,赵国生死存亡十万火急,寡人在赵使面前已经答应了出兵救赵,君无戏言,况且天下诸侯纷争不断,如果我楚国再不带头出兵北上救赵,把天下诸侯军队拧成一股绳,天下就没有人敢与章邯的秦军交战了,灭秦大业谈何说起!”
朝堂之上瞬间安静了下来,怀王吩咐官员开始宣召:“赵国危急,唇寒齿亡,寡人召令刘邦带本部一万人马,另外补充一万,领两万精兵西进咸阳。宋义为主将,项羽为副将,范增为军师,桓楚、于英、季布、钟离昧、英布、蒲将军等,率精兵强将七万北上救赵,秦军主力决战,留三万兵马守卫彭城和彭城周边的县城,大军粮草供应由送宋义大人之子宋襄统一负责,即刻北上和西进,不得耽误。”
项羽在朝堂之上一言不发,越听心里越不爽,想出口怼一怼怀王和宋义,被范增拉了一下衣袖,也就暂时把一肚子的恼火压了下来。
退朝之后,项羽一个人找到范增说:“亚父,大王怎么能派宋义为我军北上救赵的主帅呢?”
范增说:“上个月,我们与章邯打了一场战,消耗战争物资无数,加上武信君定陶之战折损楚国一半精锐,怀王不治我等之罪已经是宽厚大量,况且大军出行北上,还需宋义之子宋襄在国内筹粮为大军供应粮草,暂且忍一忍吧。宋义虽为主将,但他是一名文官,楚国大小将军都以少将军为马首是瞻?到时如何打,怎么打,宋义还不是得问少将军与各位将领吗?”
三天之后,楚国大军一切准备就绪,怀王亲自带着留守文武百官出城门相送,临行前,怀王与各位西进北上的将领一一握了手,还特地跟范增说:“还望老先生多多提醒宋将军和项将军,寡人在王城盼望我楚国大军早日凯旋,我楚国血性男儿早日回家团聚。”怀王默默地流着眼泪,目送远行的大军。
二、北上渡河犯难
宋义、项羽、范增等人带着楚国七万精兵强将,白天行军夜晚宿营,日行五六十里路,五日就到了安阳,安阳前面百十里路就是漳河(一说是黄河),渡过漳河一日之内便可到达巨鹿城下。这时宋义松了一口气,于是下令大军在安阳扎下营寨。
项羽知道宋义下令在安阳扎下营寨,也没说何时过河,就愤怒地跑来中军大帐说:“卿子冠军,为何在此停留?”
宋义说:“项将军有所不知,我这个主将难当啊?前几个月我们忙着迁都和民政之事,未曾预备打造船只,不得不令大军暂停此地!”
“迁都之事由你负责,都城的政务差不多都是你在管,到关键时刻却却说没船渡河……?”项羽那个气啊,这时想杀宋义的心都有。
“项将军之言,宋某何尝不想不知,国事繁多,我也无能为力。我何尝不想早点过河,如今七万大军没有船只过河谈何容易。如果我们明年再出兵,等理顺国家之事,打造好远征所需也不迟。可是你们在朝堂之上非得马上出兵,现在我军远离彭城,所带军粮只够大军一月所用,眼看无船渡河和马上就要入冬了,我也是犯难啊!”宋义向项羽诉苦着。
项羽听了宋义这么一说,也不好意思反驳了,也不好意思再问下去,怏怏不乐地走开了。
项羽回到自己军帐,看见范增早就在大帐等他了,范增就问:“少将军去找宋大人了?”
项羽垂头丧气的样子,于是请范增进帐内谈话。项羽与范增一小一老,席地而坐,是君臣,不是父子胜似父子。
范增又说:“少将军,我军是不是没有船渡河,宋大人是不是正在为渡河船只在犯难呀?”
项羽神情苦闷地说:“正如亚父所言。”
范增开始安慰项羽说:“少将军报仇心切,乃人之常情,但我军长途跋涉,粮草供给和马匹辎重就是一个难听,现在最为头疼的还是造船渡河这个难题?”
项羽说:“那我们只能打造船只再行渡河了吗?”
范增犹豫了一下说:“其实并非一一打造船只,也可征用一些民夫之船作为战船,可是很容易与百姓发生摩擦,而且民间船只也有限。如果树木充足伐木所需工具和工匠师傅一应俱全,打造上千条战船并非难事,快点话个把月就能打造好渡河船只,慢的话也要一二个月。”
项羽也很无奈,如果等船只打造好之后再行渡河,到时黄花菜都凉了。项羽缓了缓气地说:“亚父,明天我带一些士兵到附近村落去打探一下看看有没有民船征用。”范增见项羽要主动去找船只,为他这份报仇心切的孝心有所感动。
而宋义也正在加紧派遣士卒去附近寻找树林,砍伐树木来打造船只。而项羽这边,白天虞姬陪着他到安阳附近的村落去征用民船,可是这里的民船都是一些只能搭载三五人的小木船,而这些小木船都是村民的生活来源,这么小的船只征用也没什么意思,于是一连找了好几天都无功而返。
过了十天,项羽来到宋义的中军大帐询问造船情况。
宋义还是向项羽诉苦说:“由于附近树木有限,大军出征前,我也带了一些木匠和工匠,可是安阳方圆村落,树木大小不一,而且大树林不多,只能打造一只可以承载30~50的人小船,还要分两三批人渡河才能节省造船时间,至少要打造一千条以上的这样小战船。我命人日夜赶工,十天了,才打造300多条战船,还差近700只船,按正常速度得一个多月才能渡河作战。还请项将军回营好生安抚各营将士,务必沉住气,还要加紧操练士卒,可不能懈怠军心。”
项羽听到宋义的话,又是闷闷不乐,不欢而散。项羽心里在琢磨着,如果照这样的速度打造战船,何时才是个头?此时项羽又没有别的办法,跑去跟范增诉苦,范增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只能与他一起下去军营转悠,安抚各营将士,叮嘱他们除了吃饭睡觉时间,在驻扎停留期间更要加强军事训练。
又过了十天,项羽又去找宋义,宋义还是十天前的那种语气跟项羽诉苦和一脸的无奈,二十天过去了,也就打造了600多只战船。项羽拿他没办法,又是不欢而散。
项羽回到自己的军帐,虞姬看到项羽垂头丧气的样子,也猜出多少,就赶紧上前安慰项羽。虞姬对项羽说:“夫君若心烦,我陪你到各军营去看看将士们衣食如何?”
项羽与虞姬一起去巡营,来到了桓楚与于英帐中,桓楚跟项羽诉苦说:“项将军,我正要去找你或军师,今天不知为何,士卒们的伙食突然分量少了许多?还有就是为何在此地停留如此之久,整整有二十天了!”
虞姬这时候替项羽说话:“桓将军,别着急,我跟你慢慢说,我们楚国大军开拔之前只带了一个月的军粮,而且事先仓促没有准备好渡河船只,项羽将军二十天前已经发愁到现在,也是每隔三五天就去催促宋将军,可是赶造船只也是需要一些时日的呀。”
“我大军七万人马,加上各种军需物资,那得打造多少只战船才能供大军所用?”于英问。
“于将军,为了灵活方便和应对渡河之便,目前我军打造的是小型战船,每条战船可承载30~50人,由于军中工匠少和懂造船手艺的士兵稀少,每天也就打造30只左右。需要上下只战船才能分两批渡河”虞姬把造船的事情告诉了桓于二将。
“虞美人,这种事情,你和项将军为什么不早点告诉我们呀?我们曾经在涂山啸聚也好几年,手下的士卒有很多人会一点手艺,不如派我们士兵过去赶工,保证十天之内把大军所需的战船打造完毕。”桓楚拍着胸脯在项羽面前保证。
项羽高兴地说:“桓将军如果能这样,那就再好不过了,怎么之前我就没有想到这个方法呢?如果这样也许我军就可以提前十天半个月渡河了。”
三、项羽怒杀宋义
桓楚带着几千士兵,分几批人砍伐,分几批人轮流按工匠吩咐和要求,日夜打造战船,整整十天就完成了800多条战船,比之前20天的600多条还多出200条。
项羽听到战船打造完毕眉开眼笑地去找宋义,得意洋洋地跟宋义说:“禀告卿子冠军,战船已经打造完毕和全部就绪!不知何时发兵渡河?”
宋义很不情愿地回答项羽:“项将军,战船是打好了,可是我军的粮草接应不上,大军在这里拖延了一个月,从第二十天开始,我们已经减少了士卒们一半的饭量,下面怨气很大,如果现在渡河,战士们吃不饱,如何打仗?”
“大王临行前,不是安排好了你儿子宋襄负责大军粮草供应吗?”项羽怒斥的表情看着宋义。
宋义很痛苦地说:“项将军,你有所不知,虽然我们秋收过后才出兵,可是老百姓也要存粮过冬和来年春耕呀?我儿负责粮草供应,可是征粮之事,困难重重多难,搞不好要得罪老百姓的差事啊?7万大军一天至少要吃掉四五万斤粮食,如果一个月送一次至少也要150万斤粮食。暴秦常年以来征调民力服各种徭役,全国各地老百姓苦不堪言楚国百姓也不例外,我等将士要体恤楚国百姓才是。”
“士兵们个个脸上有饥色,比原来都瘦了,如此下去,我军战斗力会大打折扣呀?不知宋襄大人,何时送军粮到安阳?”项羽很难过地询问宋义。
宋义说:“一个星期前我已经派人去催粮了,催粮的人前两天回来说,粮食快则五天,慢则一个星期到达安阳。”
“宋大人,你父子如此消极北上救赵,赵国要是被章邯灭掉,回过头来就会对付我们楚国,还有将士们要是在吃饭问题上闹起情绪……士卒们有十天没吃过饱饭了,搞不好士卒会闹事的,幸亏我每天下去军营巡逻,与士卒们同食,我每天也是饿的肚子咕咕直叫,幸好虞姬拿私房钱替我去街上买些其他食物充饥,叫这才制止了士卒们闹事的情绪,宋大人也要体会我安顿士卒们情绪的痛苦呀!”项羽也是极力地向宋义诉说军中之事。
宋义说:“我何尝不想,可是最近两年战争不断,百姓不易!你先回去安顿好各营将士,告诉各营将士军粮5~7天的时间就到安阳,到时大家尽可敞开肚子饱吃一顿!”
过了五天,第六天,突然军中将士们伙食恢复了,个个都能饱吃一顿。这时项羽又去找宋义,在门口听到宋氏父子说话,宋襄说:“父亲大人,国中怀王和各文武大臣纷纷缩衣节食,百姓家中余粮不多,怀王让我转告父亲,一定要早些渡河,在一个月之内打败章邯的秦军主力,要不然国中不保!”
项羽进去,宋襄突然停止了刚才的说话,项羽说:“辛苦宋大人不辞辛劳为前线将士们押运粮草。”
“项将军,不必客气,我职责所在,我也知道你和我父亲在此煎熬一个月有余,怀王命我转告项将军和家父,希望你们齐心协力,尽快渡河消灭秦军主力。”
项羽说:“宋达人请放心,我军已打造好战船,我已派出一部分将士将船只运送到河岸边了,到时就等宋将军军令了,宋大人路上颠簸劳累,在这里休息两三天,你们父子好好聊聊,再回彭城。”
宋襄也不客气地说:“我父亲一个多月没见我,也说我这次征粮不容易,叫我在军营里好好休息上几天再回去。”
项羽从宋氏父子那里回来,虞美人又看到项羽一脸的沮丧,问他出什么事了。项羽说:“我们这个宋大将军,如今为了留儿子宋襄在军营休息几天,竟然不顾将士们在此停留一个多月的苦衷,”
虞美人说:“夫君别生气,人家父子一个多月没见面了,宋大人又是千里运粮,着实不容易。粮草之事也多亏了他们父子俩在怀王那里周旋和催促,要不然也不知何年马月粮草才到,你就稍等几天。你何不明天召集手下将领来商量渡河一事。”
项羽觉得虞姬说的有理,便吩咐手下亲兵去通知范增、桓楚、于英等人明天过来营帐吃顿便饭。
第二天中午,范增、桓楚、于英、英布、蒲将军、季布、钟离昧、虞子期等人来到项羽军帐之中,虞美人准备了一桌子的好菜款待各位将军。
大家席地而坐,虞美人陪伴在项羽身边。项羽平时不善言辞,虞美人拿起手中杯子,开始向各位将军敬酒,项羽这时拦住她就说:“虞姬你平常是不喝酒的呀?”
虞子期也说:“妹子,你还是让项大哥替你喝吧。”项羽抢过虞姬手中的酒杯一饮而尽。
虞美人说:“各位将军,今日项羽将军请大家来相聚,一是为了犒劳大家在此停留多日的辛苦操练士卒和打造船只,二是为了商量下步渡河的军事行动。”
季布说:“嫂子,你不说,我们各位兄弟心里都清楚,如今战船打好,将士们正等着项将军和宋将军的军令渡河呢!”
范增说:“渡河一事,不可拖延日久,如今我军军粮刚刚送来,也只能可以维持一个月,要尽快渡河速战速决,加上天已入冬,过不了多久天气就会越来越冷,我军将士衣着单薄,如果消极避战最后的结果不是饿死就是冻死。”
众人纷纷发言,项羽最后做总结发言:“各位将军务必每天让士兵吃饱睡好,趁宋襄大人停留的几天时间,让士卒们好好恢复一下体力,做好渡河的准备。”
虞子期说:“大哥,请放心,我等定当操练好士卒,安顿好士卒情绪,等待大哥的渡河作战命令。可是大哥要告诉宋大人,回去要跟怀王提起战士们衣着单薄,要准备过冬的衣被。如果我们渡河之后,没法在赵国或其他诸侯国得到补给,那冻起来是要人命的。”
项羽说:“子期提醒的对,我下午即刻去催宋襄回去准备将士们的冬衣。”
各位将军散席之后,项羽马上去找宋氏父子,进入宋义帐内,看见宋氏父子不知在商量何事。项羽走向前说:“宋将军,如今天天已入冬,虽然还不是很冷,不知宋将军您事先有没有安排宋大人在筹备粮草的同时,也把将士们过冬的衣被给准备好!”
“项将军,这个事情,我早就安排好了,我儿宋襄在怀王那里也早就提过,这时候应该准备的差不多了。”宋义回复项羽的话好像早就想好了台词。
项羽说:“那就有劳宋大人早早回都城准备衣被,一旦渡河,赵国那地方,可比我们江东要冷的多。”
过了两天,宋义遣子相齐。司马迁的原话是这样的“乃送其子宋襄相齐,身送之至无盐,饮酒高会。”网上百度解释相齐是说到齐国为相,就是宋义派儿子宋襄到齐国为相国,我认为这样的解释是不符合逻辑或道理的。我认为“相齐”是宋义派儿子宋襄去齐国游说或去齐国请求齐国襄助楚军,至于什么事,如果按逻辑推理,肯定是派兵策应、援助军粮、衣被等重大事情,而饮酒高会,只是一种官僚恶习或陋习,不值得大作文章。
只要是接下来的“天寒大雨,士卒冻饥。”这个可信不?也不可信,因为项羽杀掉宋义之后,还带了三天干粮才破釜沉舟的。所以我认为司马迁,在描写宋义与项羽在安阳一场言语冲突都是一种烟雾弹,没有足够的论据和论证,没有真正说出宋义为什么要在安阳前后停留46天之久,这46天过程中楚军的真实情况如何,只是军中主将和副将几句口舌之争或互相抵触就能说明和掩盖过去的吗?所以,我斗胆在这篇文章里做了大量的推断和论述,还请各位读者仔细琢磨我说的是否符合逻辑。
根据司马迁的《项羽本纪》说宋义在山东境内的安阳停留46天,司马迁竟然通过项羽和宋义的对话,简单地把46天所发生的事情说成是宋义要观看秦军与赵军两败俱伤,趁秦军疲敝之时,再渡河出兵与秦军作战,一鼓作气战胜秦军,这明显是不符战场合逻辑的。
宋义是怀王指定的北上救赵的楚军主帅,怀王如此重用他,他感恩戴德还来不及呢?怎么会无缘无故在安阳拖延不战,项羽想报叔父之仇和国仇家恨不假,可是此时的宋义更想为怀王建功立业,以巩固他和怀王互相配合的默契,怎么可能在安阳裹足不前呢?
所以项羽怒杀宋义,肯定定是另有隐情,不会像司马迁说的那样简单,我想着可能是司马迁不愿意说出来而已。甄伟的《西汉演义》也照抄照搬司马迁的论调和语调来写项羽杀宋义,反正我是不同意司马迁和甄伟的说法的。所以我认为,项羽怒杀宋义,肯定是楚军内部矛盾造成的,而且这种矛盾是促使项羽杀死宋义的主要原因,而秦国在赵地或巨鹿的动静不能作为项羽怒杀宋义的主要原因,只能是次要原因。项羽怒杀宋义不是像司马迁和甄伟说的那样简单,如果是那样,就太冤枉和贬低宋义了,也太侮辱项羽的人品人格了。
四、回禀怀王,发兵救赵
上面我们说了项羽怒杀宋义的原因,那宋义是如何杀宋义的呢?
司马迁是这样说的:项羽晨朝上将军宋义,即其帐中斩宋义头。
《西汉演义》的甄伟是这样说的:次日,宋义早升帐,羽仗剑入帐,将义拉住,一剑挥为两段。
两种说法都是站在不同角度去考虑问题的。而司马迁的说法是项羽不敢在众目睽睽之下杀宋义,而是早上去朝见宋义的时候,趁机杀掉宋义的。
甄伟是说宋义升帐,项羽执剑入帐,在众人的目光之下明目张胆地杀宋义,这个符合项羽的性格,但是却没有一个将领上前阻拦项羽执剑入帐杀军中主将的行为,证明项羽已经全面掌控了楚军,就跟曹操一样,可以腰佩宝剑入金銮殿议政一样。
项羽执剑入帐怒杀宋义,是符合项羽杀前面殷通和后来流放怀王的霸王性格,所以这个推断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我更赞同司马迁的说法。项羽是贵族后代,血液里自然地流淌着贵族气派,尚且君臣有别、上下有尊、军中有制,他可以大胆杀人,但不能随便乱杀人为此失去人心和军心,所以甄伟的想法只符合项羽的思想性格,不符合项羽的为人作风。
项羽斩杀宋义之后是如何说服三军的呢?
司马迁说:宋义与齐谋反楚,楚王阴令羽诛之。这都是无病呻吟。一个没有真正军权只是怀王使唤和利用的一颗棋子的宋义,怎么可能有胆量谋反呢?况且宋义谋反的理由不管是在司马迁笔下,还是甄伟笔下都不充分,宋义一家老小没有在他身边,他谋反就得有顾虑?水浒传里的好汉谋反都要带上一家老小才敢上梁山,他宋义是文官出身也不会例外。司马迁为何要抹黑宋义?只有司马迁心里最清楚,我不敢在此妄言。
项羽杀掉宋义之后,派心腹大将桓楚快马加鞭回彭城禀报怀王杀宋义一事,这证明项羽杀人还有廉耻之心,还懂一点君臣之礼,只不过是越权先斩后奏而已,所以项羽执剑入帐杀宋义这个说法非常不可靠。
“项羽已杀卿子冠军,威震楚国,名闻诸侯。”司马迁这种说法,好像是在暗示读者,项羽杀人还理直气壮,按儒家思想来说,以下犯上是大逆不道的,何况是以下弑上呢?可耻的,所以这句话看似夸项羽,其实是在贬项羽,只是说的好听委婉一点而已。
当阳君、蒲将军皆是项羽麾下大将。我不知道司马迁这样说,是何意?英布是桓楚的铁哥们,桓楚又是项羽的忠实追随者,英布和蒲将军不管在那里,对项羽的命令都是无条件执行的,怀王是没有实力驾驭得了英布、蒲将军的。难道项羽未杀宋义之前,当阳君英布、蒲将军不在北上救赵的队伍之中,还是怀王用来制衡项羽和宋义的一支力量?这样说无法让人信服的。
项羽杀掉宋义后,派遣当阳君英布、蒲将军率两万士卒率先渡河北救巨鹿。说白了,项羽是派英布和蒲将军去当先锋的。
至于项羽是等怀王回话再行渡河,还是一边派人去禀报宋义被杀一事,一边就地渡河了。司马迁的说法,明显是在暗示读者,项羽并没有等怀王回话,就私自以军中主帅之令发兵救赵。
司马迁还说:乃相与共立羽为假上将军。司马迁说项羽一边禀报一边以军中主帅发兵渡河救赵,是军心所向,怕耽误救赵时间才发兵救赵的,这也是说得过去的。而《西汉演义》的甄伟说:王遣钟离昧持节封为上将军,自此军威大振,名闻诸侯。甄伟这种说法夸赞项羽名闻诸侯是名正言顺的。而从司马迁嘴里说项羽威震楚国和名闻诸侯是靠杀宋义而得来的,这明显不符合逻辑推理。
其实项羽发兵救赵,也是在一个多月前怀王决定出兵北上救赵这个中心主题去做的事,也是有大局观的,只是这种大局观带着浓重的个人或私人色彩,但也不失风雅。项羽杀宋义迅速发兵渡河救赵也是大势所趋。
项羽发兵救赵之时,刘邦的西路军进展如何,刘邦是怎样进入咸阳的?下章我将为大家揭晓,敬请观看!谢谢